释梦参
中国近代高僧
释梦参(1915年7月13日—2017年11月27日),也被称为梦参长老、上梦下参老和尚、梦参法师,是中国近代高僧,当代佛门耆宿,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跟随慈舟法师学习《华严经》与戒律,向倓虚法师学习天台四教,并遵循弘一法师的叮咛弘扬地藏法门。
梦参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通榆县(今吉林省白城地区),俗名刘瑞庭。1931年,梦参因梦在北京上方山兜率寺出家,给自己取名梦参。1950年,梦参因不愿放弃僧人身份被捕入狱,在狱中度过了33年。出狱后,他前往各地弘法、发展佛教事业。2017年11月27日,梦参在五台山示寂,享年103岁,僧腊87。梦参讲经弘法33年,步履中外,无有疲厌。除弘扬《地藏三经》外,梦参还在各地讲述《华严三品》,法雨普润中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地。在百岁之际,梦参发心重建五台山真容寺,为佛教界培养弘法僧才。
在讲学时,梦参经常契机契理开示大众: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启迪智慧、发菩提心,这也为净化人心、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因梦出家
1915年,梦参出生于黑龙江开通县。1928年,13岁的梦参加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军校。九一八事变后,梦参跟随东北讲武堂来到了北京。在北京时,梦参梦见自己坠入大海,被一位老太太救起后,老太太给他指了一座宫殿一样的地方,说那里是他的归宿。梦醒后,梦参经求证后发现,他梦到的“宫殿”就是上方山兜率寺。
1931年,梦参在北京房山区上方山兜率寺出家,依止修林和尚。之后,梦参在安国药王庙出家,法名为“觉醒”。因为念及因梦出家的机缘,梦参将法名改为“梦参”。同年,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圆满后,到九华山朝礼地藏菩萨道场,参加了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塔法会。
学佛经历
1932年,梦参看到慈舟法师开办法界学院的招生简章后,来到了涌泉寺,跟随慈舟学习《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与戒律,日夜礼拜《普贤行愿品》。“法界学院”停办之后,梦参在慈舟的推荐之下,前往青岛湛山寺向倓虚学习天台四教。
在青岛湛山寺期间,梦参担任书记职务,负责涉外事务,还远赴厦门市迎请李叔同法师来湛山寺讲经。1937年,梦参年初到弘一那里,住了半年都没有说动弘一。在梦参准备放弃离开之际,向弘一请了一个法,问:“《梵网经》教导我们,人家请法不说,犯不犯戒?”他二人探讨了这个问题之后,弘一决定北上传法。弘一赠给梦参自己书写的《华严经·净行品》,末幅有跋云:“居湛山半载,梦参为护法,特写此品报之 ”,并叮嘱他要弘扬《地藏三经》。
入狱33年
1940年,梦参因为被人检举,遭到了日军追捕。他乔装成雍和宫喇嘛的侍者离开了北京,经由上海市转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经由印度前往西藏色拉寺,跟随夏巴仁波切学习了五年,取藏传法名“滚却图登”。
1950年,梦参游历到四川甘孜,因不愿放弃僧人身份,不愿意进藏参加工作,被进行了为时两年的学习教育。经过教育后,他依旧不愿意还俗,因此被捕入狱。入狱后,他因在狱中宣传佛教,被判定为“反革命”,判刑十五年,劳动改造十八年,总共在狱中呆了三十三年。
在监狱中生活到第22年时,梦参觉得此生出狱的希望不大,于是有了自杀的念头。随后,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人请他讲经,前来听法的人很多,但是讲经的法台很高,最后几个台阶他怎么也登不上去。这时一位老僧跟他说:“你不要急,我送你上去。”醒来后,梦参认为自己以后还会有机会讲经。
1982年,梦参平反出狱,落户北京,时年69岁。
弘法经历
1982年出狱落户北京后,梦参任教于中国佛学院,开始以讲师的身份讲述《四分律》。1984年,梦参在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务长并开讲《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之后的十五年,他接受了万佛城宣化法师的邀请,前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地弘扬《地藏三经》与《华严三品》。
1987年,梦参前往美国万佛城讲法;1988年,在美国洛杉矶妙法院弘扬《占察善恶业报经》《华严三品》《地藏经》《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995年,旅居温哥华地区的三宝弟子,特别礼请梦参讲《地藏十轮经》。2000年,梦参于浙江省重建雁荡山祖庭。从2001年开始,梦参便应邀常住五台山普寿寺讲经,并指导圣宝山愿成寺的僧众静修。2004年,在五台山度过九十大寿后,2004至2007年,梦参勉力克服身心环境的障碍,在普寿寺讲完《大方广佛华严经》共五百余座,并且应各地皈依弟子之请讲授大乘经纶。2009年5月,梦参于香港理工大学礼堂开讲《法华大意》。99岁时,梦参依旧在讲经,接受采访时他说:“缘没尽,走也走不了。业没了,想死也死不了。”
圆寂
2017年11月27日16时30分,梦参在五台山示寂,享年103岁,僧腊87。2017年12月3日上午,梦参示寂追思法会及荼毗法会在五台山举行,海内外的佛教信众纷纷前来吊唁。
讲经事记
修行主张
修行次第
梦参讲到修行次第时,共讲了四种:第一皈依,第二发心,第三学佛,第四消业。皈依时,先念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其中的“佛”指的是觉悟。一个人觉悟了,就是佛,没觉悟,就是众生。根据《大乘起信论》中的记载,修行者最初是“不觉”,遇到佛、法、僧三宝后“始觉”,之后渐学渐证,也就是“相似觉”。“相似觉”就是十信位、三贤位的菩萨,之后便是登了地的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消灭一分无名,即“分证觉”。到了究竟成佛时,叫“究竟觉”。所以修行时,要先皈依三宝,进而发心、学佛,渐渐消除业障,逐渐觉悟成佛。皈依法的时候要注意,法是分邪正的。正知正见顺着法义,可以帮助修行者达到平等性;而逆着法性的法,虽然具足法性,但不合乎法性的理体,很难帮助修行者清净。一般情况下,离开了我执我见的是正法,具足我执我见,总是在争执的,就有些邪道。
华严法门
梦参认为佛弟子应按《华严三品》来发心。《华严三品》是《华严经》中《净行品》《梵行品》《普贤行愿品》的合称。依着文殊菩萨的《净行品》发心,那么佛弟子所说的话和所有的行动,就都是清净的。《华严三品》是菩提心的具体表现,按照经文中的指示去做,就是行菩提道。梦参还提到,对于修行念佛法门的弟子,按照《普贤行愿品》中的内容发普贤愿行普贤行的,会受到普贤菩萨的加持,往生时被送往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念完《普贤行愿品》全文,可以念十大愿王,也有同等效力。他还指出,佛经上提到的种种修行要义,包括《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十大愿王等等,都包括在了一句“接引佛”的佛号里。
地藏法门
梦参是弘扬地藏法门的佛门大德,也是继莲池大师、藕益智旭和弘一大师之后,目前唯一圆满讲解“地藏三经”的法师。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分别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简称《占察经》)以及《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这三本经典自成体系,理相修正自足,地藏法门以修持此三经为主。梦参认为,修行念《地藏经》的时候,是请地藏菩萨加持,把自心变成地藏。自心即是地藏。
在梦参讲《地藏经》之前,很少有人讲地藏王菩萨的法。很多人都以为,《地藏经》是超度往生者的经文。但其实,《地藏经》跟人们的现实利益很有关系。对于何种人适合修行地藏法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梦参说:“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门,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著述
部分书籍作品有:《修行:梦参禅学系列》《浅说金刚经大意:梦参老和尚讲述》《关照:梦参考核上开示录第五集》《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发心》《浅说五十种禅定阴魔:楞严经讲述(五十阴魔章)》《华严经疏论导读》《地藏菩萨的解脱法门》《无尽藏:行位菩萨的胜进修行》《地藏菩萨的戒律法门》《老和尚的叮咛》《向佛陀学习》《楞严经浅释》《普贤行愿品大意》等。
此外,梦参还有讲经的各类音声作品,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解、《地藏十轮经》讲解、《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大乘起信论》讲解等。
传承
1991年,梦参在台北市开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后,因种种因缘收了生平第一个弟子并为其剃度,法号继梦。之后,梦参在海外弘法的十五年里,广开皈依,他所剃度的弟子遍及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地。同时,梦参传承通愿法师的嘱托,协助她的女弟子兴建雁荡山能仁寺女众戒律道场。
贡献及影响
梦参自67岁出狱后至百岁高龄之际,一直在讲经弘法,足迹遍布海内外,影响遍及世界。2004年,90岁高龄的梦参在普寿寺法堂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历经3年零1个月,圆满完成80卷经文的讲解,为五台山培养了一大批弘传华严的僧才。
在梦参99岁时,星云专程前往普寿寺拜寿。生日当天,五台山各寺院僧众及中国各地居士信众两万余人,前往普寿寺为他诵经祈福,并举办了“祈福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斋僧法会”。届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以及大陆的佛教协会负责人都出席了法会。身着袈裟的梦参在众人拥簇下拈香主法,礼佛、诵经。
评价
梦参苦行一生,在海内外弘法几十年,佛教界对其评价——“讲经布道七十年,信徒遍及五大洲。潜心研究佛法僧,留下经典著作多”,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浙江日报)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则悟在缅怀梦参长老时说:“他的佛学思想、佛法造诣、品德修行、待人处世,都令人由衷赞叹、肃然起敬。我辈学人当以梦老为榜样,以之为勇攀佛学高峰路上的丰碑,以之为弘法利生慈航海中的灯塔,在思念中多一份学习领悟,在回忆中多一份观照自我,在感恩中多一份发心立愿。”(浙江日报)
在梦参座下皈依的隆善居士说:“我与梦参老和尚仅有两面之缘,因敬仰老和尚的经历和佛法之精深,前年在老和尚座下皈依三宝,在我心里,梦老非常和蔼可亲,能聆听法言,实乃三生有幸。”
人物轶事
名言章句
书法作品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因梦出家
学佛经历
入狱33年
弘法经历
圆寂
讲经事记
修行主张
修行次第
华严法门
地藏法门
著述
传承
贡献及影响
评价
人物轶事
名言章句
书法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