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
19世纪德国作曲家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至1856年7月29日)。德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
舒曼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音乐天赋。他7岁开始学习钢琴,16岁时遵循母亲的意愿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但他志不在此,而是想成为一名钢琴家,于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音乐活动上,在这期间,舒曼师从钢琴家维克继续进修钢琴。在22岁时舒曼因练琴过度而伤了手指,于是不得不放弃钢琴家的理想,转型音乐作曲与评论。19世纪30年代是他钢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1834年,舒曼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他主张革新音乐领域,其重要论文的收录在 《音乐与音乐家》中。1840年,舒曼与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完婚,这一年,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代表作有声乐套曲 《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等。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曲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代表作有如交响曲 《春》《莱茵河》等。1843年,舒曼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舒曼早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1854年他因疾病日趋严重而投河自杀未遂,后续病情没有得到好转,最终于1856年7月29日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声乐套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优秀的音乐作品,被誉为“音乐诗人”,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最鲜明的代表之一,与弗朗茨·舒伯特费利克斯·巴托尔迪以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并称为浪漫主义四杰。此外,舒曼在音乐评论上也颇有建树,他的主要音乐评论被后人整理为作品集《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他的评论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借助虚拟的主体之间的辩论来呈现,具有情感性,文学性以及价值导向性等特点。
人物生平
钢琴梦想破灭
罗伯特·舒曼出生于德国的茨维考城。父亲奥古斯特·舒曼(August Schumann)是一名书商,具有很深的文学素养,母亲约汉娜·舒曼 (Johnanne Christiane Schnabel) 是一名浪漫的女子,良好的家庭环境为舒曼的文学造诣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为后来舒曼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和评论家做了良好铺垫,也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深受文学思维的影响。
1817年,舒曼开始向约翰·戈特弗里德·昆奇学习钢琴,从小就已经展现出了超凡的音乐天赋。他1820年进入茨维考中学,12岁时就为《旧约·诗篇》谱了曲,13岁时作为指挥组织中学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演出他的作品。父亲一直支持少年舒曼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不幸的是,他在1826年告别了舒曼。16岁时,舒曼只得遵循母亲的意愿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他视法律学习为一种煎熬。莱比锡市是当时德国的音乐文化中心,富有艺术细胞的舒曼深受这里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不甘于学习法律,而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钢琴演奏和即兴创作上。为了提升自己的钢琴水平,18岁时,舒曼拜著名钢琴家弗里德希·维克(Friedrich Wieck,1785-1873)为师,继续进修钢琴,在老师门下,他认识了老师维克的女儿克拉拉。
1829年舒曼转学至海德堡大学继续学习法律,这仍非舒曼的志向。1830年,在听了尼科罗·帕格尼尼的演奏会后,舒曼倍受感动,使他终于下定决心认真学习音乐,他说服了母亲,得以专攻音乐领域。22岁时,为了练习手指的力量,舒曼使用了错误的方法,造成手指的永久性损伤,这使得他不得不放弃钢琴家的理想,向音乐作曲与评论转型。
转型评论作曲
舒曼的主要钢琴作品多完成于30-40年代。1834年,舒曼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他在该杂志上推举音乐界的新秀及优秀作品,论述自己的音乐思想,主张革新音乐领域,抨击保守的学院派和庸俗的市侩艺术,对促进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论文收录在了《音乐与音乐家》中。
在这个阶段,舒曼与维克的女儿克拉拉相恋,却遭到老师的反对,两人不得不将维克告上法庭,最终舒曼和克拉拉胜诉,1840年,舒曼与克拉拉完婚,《桃金娘》套曲就是舒曼送给克拉拉的新婚礼物。后来两人共养育了八个儿女。克拉拉是一名优秀的钢琴家,有“天才少女钢琴家”之称,她对舒曼作品的诠释促进了他编曲的推广。
创作重心转移
40年代舒曼的钢琴作品逐渐减少,创作重点逐渐从钢琴曲转到艺术歌曲、交响音乐、室内乐协奏曲等大型体裁方面。与克拉拉结婚的这一年(1840),舒曼迎来了创作高峰期,仅这一年, 舒曼就创作了约138首歌曲,这一年也被称作舒曼的“歌曲之年”。其中的代表作有声乐套曲 《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等。
这个阶段,舒曼的代表作还包括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莱茵河》等。1843年,舒曼赴莱比锡市音乐学院任教。为了赚取足够的生活费用,1844年,舒曼开始随克拉拉进行巡回演出。
音乐诗人陨落
舒曼早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加之生活压力,亲人去世,他的精神日益崩溃。1844年舒曼由于精神疾病辞去在《新音乐杂志》的工作。1845年移居德累斯顿。后德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浪潮再次点燃了舒曼的创作灵感,在此期间,他又写了《拿起武器》《黑、红、金》《自由之歌》等歌曲。1850年舒曼移居杜塞尔多夫,在该市担任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指挥。1853年因为病情持续恶化而辞去指挥的职位。1854年投河自杀未遂,后续病情没有得到好转,最终,这位浪漫主义大师于1856年7月29日与世长辞。
人物成就
钢琴曲
舒曼早年的作品以钢琴曲为主,大部分钢琴曲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以前。受弗朗茨·舒伯特所创作的声乐套曲的启发,舒曼将这种音乐形式进一步创新,创造标题性小品套曲的创作形式。小品本身结构简单,大多是二段体或三段体,内容上不受音乐形式的限制,将一个个独立的钢琴小品连贯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使每个小品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且具有逻辑关联,由一个大主题把他们统一起来。用于抒发音乐家个人的思想或情感,或描述特定事物,呈现出充满个人特色的音乐语汇。标题性是舒曼钢琴曲的突出特征,这使他将音乐与文学、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起来。1831年,舒曼完成了钢琴套曲代表作之一《蝴蝶》,这很好的体现了他的标题性思维。每首小品的标题都非常注重对于故事场景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是他情感的表达。
舒曼还探索了具有即兴性和幻想性的调性和声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多亏和声的发展,今天才可能很好地表现人的情绪的细致色调,才使音乐拥有丰富的语言和形象以充分体现任何内心情绪,从而身于最高的艺术之列。如在1835年完成的《狂欢节》中,以人物角色作为钢琴小品标题,借助旋律、节奏、和声等技巧,舒曼生动地刻画了一幅狂欢节上的众生相。赞美了尼科罗·帕格尼尼弗雷德里克·肖邦等作曲家勇于与保守派进行斗争的精神,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庸俗的作风。
舒曼还将对妻子克拉拉的情感寓于钢琴曲的创作之中。创作钢琴套曲《大卫同盟舞曲》时,他对克拉拉写道:“在这些舞曲中,有很多关于婚礼的联想,这些产生于我记忆中最甜美的喜悦 ……因为这是献给她的,是我最重视的作品”。1838年,舒曼创作的《童年情景》以对克拉拉的思念为背景,描述了克拉拉的童年生活,是他写给妻子的一封“情书”。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简练,却将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由13首小曲构成,其中最知名的是第七曲《梦幻曲》,描写小孩对未来的幻想,该曲旋律优美,节奏缓慢,透着梦境般的静谧柔和。
除了最具特色的套曲形式曲工序的钢琴曲以外,舒曼还有其他曲工序的钢琴曲,如奏鸣曲式的《维也纳狂欢节》、变奏曲式的《阿贝格变奏曲》等。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学性,从诗歌中寻找音乐灵感,使用音乐艺术进行表达,雕琢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使诗歌拥有音乐的特性,音乐拥有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性,实现浪漫主义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舒曼被誉为“诗人音乐家”,年少时研读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为他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共创作了100多首艺术歌曲,是继弗朗茨·舒伯特之后,为德国的艺术歌曲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舒曼的艺术歌曲具有浓郁的文学性特征,与诗歌的意境完美结合,刻画了很多鲜明立体的音乐形象,具备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1940年,舒曼开始从钢琴曲转身投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仅仅这一年就创作了13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不乏从莎士比亚乔治·拜伦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等著名诗人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的灵感。他的艺术歌曲注重描绘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对钢琴伴奏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如舒曼在1840年创作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这首歌细腻地描述了一位女性历经悲欢离合的生活情感经历,该套曲由8首声乐作品构成,每首歌曲都拥有鲜明的特征,如恋爱、结婚、失去配偶等不同阶段,非常能体现舒曼的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音乐精髓,与他自己的恋爱经历也息息相关。同年的《诗人之恋》也是舒曼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根据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青年时期的16首诗改编而来,带有强烈的德国民歌风格,全曲感情真挚而热切。
舒曼在写作艺术歌曲的歌词时喜欢阐述自身的美学思想,从作曲家逐渐步入音乐美学领域后,为发展德国音乐美学思想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时至今日,其主张的音乐美学原则仍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音乐创作
19世纪40年代,舒曼逐渐扩大创作领域。1841年,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交响乐代表作之一《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这部作品在当时获得了广泛好评。其他交响乐代表作还包括《D小调第四交响曲》等。
1842年常被人们成为舒曼的“室内乐之年”,一年内,他创作了“三首弦乐四重奏”Op.41,“钢琴五重奏”Op.44“钢琴四重奏”Op.47“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梦幻曲”Op.88等室内乐。
1848年,舒曼完成了歌剧《格诺费娃》的创作。同年开始为乔治·拜伦的戏剧《曼弗雷德》进行配乐,舒曼共写了十六段配乐,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诵伴奏和器乐间奏。其中的序曲脱离戏剧成为了经典旋律之一。
音乐评论
他的评论常常借助虚拟的主体,以辩论的形式呈现,具有情感性,文学性以及价值导向性等特点。这些评论传达了舒曼的音乐思想,他主张革新音乐领域,抨击保守的学院派和庸俗的市侩艺术,极大促进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
舒曼的音乐评论充满着创新精神。在舒曼以前,过往的音乐评论大多采用第一人称作为音乐评论的主体,这种方式被认为不够客观,为了克服这一点。舒曼采用虚拟化的主体作为音乐评论的主体,“大卫同盟”就是其中一种,他通过这一虚拟主体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舒曼超过78%的音乐评论均以“大卫同盟”为评价主体。
舒曼认为要用辩证的思维对待音乐评论,他经常刻画出各种个性完全相反的人物来评判音乐作品。在设计“大卫同盟”的成员形象时,舒曼设计了Florestan和Eusebiu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正如舒曼在与尼科罗·帕格尼尼的交谈中说到的:“Florestan和Eusebiu是我性格两面性的直接体现,但是我更愿意将他们二者直接融合成一个刚毅的男人。”
舒曼的音乐评论是浪漫主义时期描述式批评的典型。他的评论充满诗意,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充满着真情实感。这些评论促进了德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的发展。此外,舒曼的音乐评论超脱出音乐的范畴,扩展到社会层面,敏锐的洞察力使他能透过艺术看到真实的历史和政治。
作品集
创作特点
音乐作曲
1.标题性。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在舒曼的音乐作品中,作曲家情感与思想总凝练在标题之中,他总是可以很形象地将音乐内容用契合的标题表达出来。舒曼曾说:“好的音乐不用这样的标题,但是好的音乐绝不会因为有了标题而失去自己的好处,对于作曲家来说,这是预防曲解作品性质的最可靠的方法。”
2.套曲形式。弗朗茨·舒伯特的小品集中的每个作品可以单独进行演奏,舒曼在继承了小品写作风格的同时进一步进行了创新,确立了钢琴套曲的创作形式。他是将独立的音乐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逻辑紧密的艺术整体的第一人,这种形式也被称为标题性小品套曲,代表作有如《狂欢节》《童年情景》等。
3.文学性。舒曼被誉为“诗人音乐家”,他的很多作品都由文学作品转化而来。他总是从诗歌中寻找音乐灵感,使用音乐艺术进行表达,雕琢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实现诗歌与音乐的高度结合。比如,他的艺术歌曲十分注重对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的描写,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
4.情感性。舒曼始终强调:认为音乐是感情的表现,他指出 “情感萦注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涌出音乐。”主张用音乐表达真实情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音乐评论
1.评论主体虚拟化。在舒曼的很多音乐评论作品中,他通过虚拟的“大卫同盟”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以第三人称进行音乐评论,克服过往音乐评论理性不足的缺点,更加客观。
2.辩证性。舒曼认为客观事物具有两面性,这种思想充分体现在他的音乐评论之中。如他对“大卫同盟”所设计的人物形象,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几乎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虚拟对话,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评论。辩证性使得他的音乐评论更加客观公正。
3.情感丰富。尽管舒曼认为音乐评论应尽量客观公正,但也认为真实情感是音乐评论的生命所在,要求评论者从主观思维角度出发表达更加充沛的真情实感。如,他对故作高深、章节拼凑等行为表示感到“心痛”,在 《四首即兴曲》中,既对弗朗茨·舒伯特的作品中展现的丰富想象力表示敬畏,又不会避讳直接指出舒伯特作品中缺点。
4.充满诗意,具有文学性。与他的音乐作曲一样,舒曼的音乐评论也充满文学性,他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渲染、夸张等修辞手法。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舒曼还借鉴了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文艺评论方式,如描述式、印象式。
5.价值导向鲜明。在19世纪的德国,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民主意识得以全面激发。舒曼对不同欧洲国家与民族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因此总是透过艺术看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音乐评论,他对保守主义以及庸俗的市井文化进行抨击。如他在《新音乐报》等主流媒体上的音乐评论反映了当时的小市民心态,同时也对艺术界开展谄媚的艺术创作以迎合人们的低俗趣味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
音乐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
舒曼主张诗意的、富有情感的创作。他坚持要在诗歌和文学中吸收艺术创作的灵感。他还指出艺术要写现实生活,反对用表面的技巧堆砌的空洞的艺术,认为音乐能用来表达内在情感,因此他的作品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在情感。
音乐伦理思想
舒曼认为音乐是一种高尚的东西,艺术与道德具有紧密关系。指出“道德的法则也就是艺术的法则”,认为“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是艺术家的使命,主张“为道德而艺术”,用艺术唤醒人民。他看到了道德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片面的将道德和艺术等同了起来。
后世影响
在音乐作曲方面。舒曼对后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学界所公认。比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旋律、音调和曲式方面都深受舒曼钢琴曲的影响。胡戈·沃尔夫的利德歌曲创作也受舒曼的艺术歌曲的启发;安东·布鲁克纳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也受舒曼的管弦乐创作的影响。舒曼对音乐界的影响并不限于德国。如俄罗斯彼得·柴可夫斯基认为舒曼的音乐是一个一个崭新的领域;在爱德华·格里格看来,舒曼的艺术歌曲对法国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音乐评论方面。英国钢琴艺术家施拉格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舒曼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舒曼的音乐评论兼具文化与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舒曼客观、辩证而充满情感的音乐评论,不仅促进了19世纪德国音乐浪漫主义和音乐评论的发展,对后续音乐评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物评价
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兼具浪漫主义的优点和缺点。音乐评论家罗尔夫·菲夫(Gerhard Braun)说到:“舒曼的作品是浪漫主义音乐最丰富、最复杂和最矛盾的表现之一。” 音乐学者约翰·D·白兰德(John D. White)指出:“舒曼的音乐超越了表面的技巧和虚荣,而是向我们展示了浪漫主义时期最真实和内在的情感。”
舒曼的作品充满文学性,富有诗意,实现了浪漫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完美结合,被世人评价为“诗人音乐家”。音乐学者艾伯特·施韦策(Albert Schweitzer)在他的《音乐的神秘和道德》一书中写道:“舒曼的音乐带有一种内在的激情和超凡的浪漫情调,在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和诗歌的奇妙融合。”
舒曼的作品是难以捉摸的。匈牙利的钢琴演奏家安德拉斯·希夫(Andras Schit)评价道:“人们似乎很难对舒曼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且他对于听众和演奏者都是难以捉摸的。对于演奏者来说.他需要大量的想象与幻想,没有这些你真的不可能很好地演奏舒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钢琴梦想破灭
转型评论作曲
创作重心转移
音乐诗人陨落
人物成就
钢琴曲
艺术歌曲
其他音乐创作
音乐评论
作品集
创作特点
音乐作曲
音乐评论
音乐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伦理思想
后世影响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