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瓶儿小草是
箭蕨科带状瓶儿小草属蕨类植物,本种分布广,但植株小而稀少,又为民间草药,多生于温泉附近活草坡,易受人践踏和采掘,使分布范围日益缩减,数量越来越少。已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基本信息
种拉丁名:OphiodermapendulaPresl
科中文名:箭蕨科
科拉丁名:Ophioglossaceae
属中文名:带状瓶尔小草属
属拉丁名:Ophioderma
学名:Ophilderma pendula Presl
科属资料
本科一般特性,直立
草本,高5-10厘米。茎,根茎小,略具块茎。叶不实叶卵形、椭圆形至
披针形,长2-4厘米,宽7-10毫米,无柄或近无柄,位于全株植物中点稍上之处,两端渐狭,质薄,叶脉不明显,也无显著的中脉;穗状实叶长1-3厘米,柄长3-5厘米或更长。分布华南、
马来西亚、
日本、
印度南部、非洲西部、美洲
热带及
亚热带。喜生于稍湿的郊野及山地。由孢子生成的原叶体发育于地下或腐植土中,为无色的块茎状体,组织内有菌丝与之共生。
形态特征
附生。
根状茎短,有肉质粗根。叶1-5片,带状下垂,厚肉质,无明显的柄,长30-150厘米,宽1-3厘米,单一或顶端分叉,钝头。叶脉网状,无主脉,网眼长六角形,斜列。
孢子囊穗条形,长5-15厘米,从不超过叶片,宽约5毫米,钝头,柄长2-6厘米,从叶片的近基部或中部生出,孢子囊多数,每侧40-200个,横裂。孢子四面型,无色或淡乳黄色,透明。分布于
台湾省和
广东省(
海南岛);
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附生于
雨林中树干上。
植株高12-26cm,
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肉质粗根,叶通常单生,总柄长9-22cm,深埋土中,营养叶从总柄基部以上6-9cm处生出,无柄,微肉质至草质,卵形或椭圆形,叶脉网状,
孢子囊穗自总柄顶端生出,有6-17cm长的柄,远远超出营养叶,顶端有小突尖。
习性分布
喜生于气温低、湿度大的山地草坡或温泉附近,并具有喜湿和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强,石砾地或岩石缝也能生长。在东北可耐-40℃的低温。生林下或草地。
中国主要分布于
台湾省和
广东省海南岛。国外分布于
热带亚洲其他地区、澳洲、
印度尼西亚、夏威夷和马达加斯地区。
药用价值
濒危原因
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
二郎山森林公园团牛坪海拔2450m处林下发现的
光叶蕨,1984年专程前往该地,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
中华水韭,
荷叶铁线蕨。
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近年已难见到。
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
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保护措施
本种分布零星分散,有的虽生于自然保护区内,但由于植株小,容易被人践踏和采掘,可将生长集中之地,划为保护点,设立固定围栏,加以重点保护。
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
赤水市的自然保护区。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滥采乱挖。
栽培要点
可试行孢子繁殖或分株繁殖进行栽培,夏季采集成熟孢子,撒播在砂壤土和腐叶土的混合基质上,上覆玻璃,置于凉湿地或温室。或于春季
分根繁殖,多带宿土栽于半荫的岩石园。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尽量保留根部原有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和根,按原来定植的深度栽植。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裂片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叶部病害。物喜温和气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夏季需多通风。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施肥应薄施、勤施,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
病害防治
栽培时要注意
灰葡萄孢和立枯病的防治。1.灰霉病 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和叶。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
多菌灵5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至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2.立枯病 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茎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根茎处变细,出现
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防治方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
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保护级别
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