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zhù]弑其君”是一个典故,出自于古代编年体史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及《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讲述了在春秋时期
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执政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的历史事件。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崔杼弑其君”典故,不但详细地讲述了“崔杼弑
齐后庄公”这起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文字简练、重点突出、生动曲折、富有故事性,在刻画人物上,也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唐朝史学家
刘知几评价,“其言简而要,记事详而博”,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历史价值
历史背景
崔杼是齐国的执政大夫,骄横无比,齐国棠邑大夫棠公去世,崔杼前往吊唁,看到棠公的遗孀棠姜长得美貌,恰好崔杼的家臣
东郭偃是
东郭姜的弟弟,崔杼就派东郭偃去说媒,准备娶东郭姜为妻。
东郭偃却说,你的祖先是
齐丁公,我的祖先是齐桓公,同姓者是不能结婚的,这件婚事不成。
崔杼去占,卦象是“困”卦变成“大过”卦,巫史说很吉利,但
齐国大夫
陈文子说“这是凶险之卦,妻子要克丈夫,不能娶啊”,崔杼不相信,说“就算妻子克丈夫,她的前任丈夫棠公已经死了”,还是把棠姜娶了回来。
崔杼娶了棠姜之后,
齐后庄公见棠姜美貌,便与棠姜
通奸,屡屡去崔家与棠姜幽会,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别人,侍从劝他不要这么做,他也不听,崔杼因此对齐庄公有了怀恨之心,想谋划杀掉齐庄公,有一次看到齐庄公鞭打
贾举,就收买了他,静待机会。
历史经过
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五月,
莒国[jǔ guó]国君到
齐国来朝拜,齐庄公设宴款待,
崔杼称病不去,齐庄公表面上去崔家看望崔杼,背地里又想跟棠姜幽会,就在齐庄公进入崔家后,崔杼收买过的贾举关闭了崔家的大门,将齐庄公的随从关在门外,而崔杼跟棠姜从侧门离开,齐庄公拍着柱子唱着歌,暗示棠姜出来相会,没有看到棠姜,却看见崔杼的伏兵穿甲持刀靠近,齐庄公见势不妙,随从一时又不能过来救他,遂请求饶命,被拒绝,齐庄公慌张跳墙而逃,被射杀。
历史结果
各方反应
庄公亲信
齐后庄公身死,崔杼趁乱把他身边的勇武之士都杀了,齐庄公重用过的大臣有不能幸免的,如祝佗父、蔑;也有逃走的,如卢蒲癸逃往
晋国,王何逃往
莒国,闾[lǘ]丘婴及申鲜虞逃往
鲁国;还有自杀的,如管理
渔业的官员申,原本是想让家臣带他的妻子儿女逃走,家臣却不走,与申蒯一起自杀而死。
晏子吊丧
晏子得知齐庄公被杀的消息后,到崔家去吊丧,随从问他为什么不逃也不殉死,晏子说国君没有为国而死,臣子就不应该为他殉难或逃亡,晏子公然在崔家的大门口哭吊齐庄公,
崔杼碍于晏子在民间的威望,不敢杀他。
史官秉笔
太史伯记载说“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之;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太史叔接着写“崔杼弑其君”,崔杼又都杀之,太史剩下的弟弟太史季仍然写“崔杼弑其君”,崔杼看到史官丝毫没有动摇,只能放了他,南史氏听说太史家的人都被崔杼杀了,拿上写好了“崔杼弑其君”的竹简匆匆过来,听说已经如实记载,就返回家去了。
齐国政局
齐庄公死亡后,崔杼立齐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崔杼当相国,庆封为左相,从此,朝政都掌握在崔杼和庆封的手里。
历史评价
文学价值
文学特色
唐朝史学家
刘知几评价《左传》的文学特色,“其言简而要,记事详而博”,“崔杼弑其君”同样如此,在叙述前因后果的时候,“言简而要”,虽然文字极其简略,但却详细地讲述了“崔杼弑
齐后庄公”这起历史事件,重点突出,揭示要害,含义深广,情节紧张,曲折多变,富有
戏剧性;在塑造人物这方面,则“事详而博”,通过
晏婴与随从的三问三答,来阐述君臣的职分,彰显晏子以社稷为重的宏大韬略,从而刻画出晏子不凡的见识和卓越的人品。
“人”的觉醒
《左传》以“礼”的规范总结历史,批判人物,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同时,《左传》表现出“人”的觉醒的力量——“民本思想”,一方面,《左传》揭露了贪婪无耻、暴虐荒淫之辈,“崔杼弑其君”就揭露了“公然到重臣家里去私通人家妻子”的齐庄公,“以崔子之冠赐人”,则暴露了齐庄公不知轻重、肆意妄为的昏庸本性;另外一方面,“崔杼弑其君”还褒扬了始终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贤臣
晏婴,齐庄公的死,是他咎由自取,晏子哀之痛之,但并不敬之颂之 ,护之效之。
历史责任
“崔杼弑其君”中“秉笔直书”这一段,记录了三条生命,四位贤臣前赴后继保住一段历史的真实事件,这段史实的留存是中国文人秉笔直书的典范,是恪尽职守的代表,既展示了民族文化自觉的程度,又培育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评析
通假字
遂取之(取,通“娶”);反队,遂弑之(队,通“坠”);陪臣干掫[zōu]有淫者(干,通“捍”)。
古今异义
君之臣杼疾病(疾病,病得很重);臣君者,岂为其口实(口实,吃喝);偃御武子以吊焉(御,为……驾车;吊,吊唁、慰问死者的家属);骤如崔氏(如,前往、到……去);而又近之(近,亲近);公问崔子(问,问候);姜入于室(室,内室、闺房);舍之,得民(舍,放、放过)。
一词多义
是:社稷是主(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崔子因是(代词,这)。
间:乃为崔子间公(动词,窥伺);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名词,机会);又以其间伐晋也(
副词,乘机)。
其:崔杼弑其君(代词,第三人称);岂为其口实(指示代词,那);不为崔子,其无冠乎(语气词,表反诘[jié])。
之:齐棠公之妻,
东郭偃之姊也(助词,的);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必杀之(
人称代词,他);谁敢任之(指示代词,这)。
而:见
东郭姜而美之(连词,表承接);且人有君而弑之(连词,表转折);公附楹而歌(连词,表修饰);若为己死而为己亡(连词,表选择);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连词,表结果,致使、导致);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连词,表并列);
崔杼立而相之(连词,表递进)。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东郭偃臣崔武子(臣,做……家臣);公鞭侍人
贾举(鞭,鞭打);且人有君而弑之(君,拥立国君);崔杼立而相之(相,作国相)。
使动用法: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止,使……止、阻止)。
为动用法:死乎(死,为……而死);偃御武子以吊焉(御,为……驾车、给……驾车)。
句式
判断句:齐棠公之妻,
东郭偃之姊也;独吾君也乎哉;吾罪也乎哉;非其私昵;民之望也。
宾语前置:君死,安归;将庸何归;社稷是主;社稷是养。
介词结构后置:欲弑公以说于晋;
莒国朝于齐;请自刃于庙;近于公宫;盟国人于大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