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
一种常见的强心药
地高辛(digoxin)是一种毛地黄类强心药物,通过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改善心脏收缩节奏,帮助心脏更有效地泵血。地高辛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增加细胞内钠浓度,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当地高辛口服后,它会缓慢地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地高辛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高浓度的配位化合物。在肝脏中,地高辛通过CYP3A4酶进行代谢,而半衰期约为36-48小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鉴于地高辛的治疗窗口较窄,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出现毒性副作用。
地高辛有口服溶液剂、注射剂和片剂等剂型。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新的心律失常、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下腹痛和异常的无力软弱。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禁用于对地高辛成分过敏者、任何强心制剂中毒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患者。
地高辛已纳入医保,地高辛片、地高辛注射液以及地高辛口服溶液均为医保甲类。然而,由于地高辛的治疗范围狭窄,在临床上已不常用。
医学用途
适应证
地高辛适用于多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具体适应证包括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此外,地高辛还可以用于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然而,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以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维生素B1缺乏症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地高辛的疗效较差。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快速负荷法:每6~8小时口服0.25mg,总量为0.75~1.25mg。
缓慢用药法:每日口服0.125~0.5mg,共服用7天。
以后维持量:每日口服0.125~0.5mg,每天1次。
静脉
负荷: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0.25~0.5mg。
2. 维持量:静脉注射0.125~0.25mg,每天1次。
儿童
1. 口服饱和量:2岁以下每日口服0.06~0.08mg/kg;2岁以上每日口服0.04~0.06mg/kg,分3~6次服用,连续1~2日。
2. 静脉注射饱和量:2岁以下每日静脉注射0.04~0.06mg/kg;2岁以上每日静脉注射0.02~0.04mg/kg。
制剂与规格
给药说明
1. 在给予负荷量之前,需要了解患者在2~3周之前是否服用过地高辛制剂。如果存在地高辛残留作用,需要减少地高辛的剂量,以避免中毒的发生。
2. 强心苷剂量的计算应根据标准体重进行,因为脂肪组织不吸收强心苷。
3. 推荐的剂量只是平均剂量,每次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4. 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不全,应选择不经过肝脏代谢的地高辛。
5. 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可以选择地高辛毒苷,因为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产物是无活性的,不会影响地高辛的半衰期。
6. 在需要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之前,应调整地高辛的剂量,因为地高辛化的患者对电复律更为敏感。
7. 透析不能迅速从体内清除地高辛。
8. 当地高辛引起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不宜补充钾。
9. 传统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是在数天(1~3天)内给予较大剂量的地高辛(负荷量),以达到地高辛化。然后逐日给予维持量,以弥补地高辛的消除。现在认为,地高辛的半衰期较长(平均为36小时),每天口服0.25mg,经过5个半衰期(约6~8天),也可以达到最终的血药浓度(地高辛化)的96%,即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又可以避免地高辛中毒。如果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但如果病情较紧急,需要更快地达到有效浓度,则仍需先给予负荷量,但剂量需要个体化。
11. 当患者由强心苷注射液改为地高辛时,为了补偿药物间的药动学差异,需要调整剂量。具体的剂量调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12. 在给药方式上,最好选择静脉给药,因为肌内注射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局部反应,并且作用速度较慢,生物利用度较差。
药理机制
1.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速度:地高辛通过抑制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减少钠钾交换,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增加。这使得钠钙离子交换反向转运激活,从而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高浓度的钙离子能够作用于心肌收缩蛋白,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速度。
2. 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地高辛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的作用,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它可以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提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此外,大剂量地高辛还能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但这可能与地高辛的心脏毒性有关。
3. 负性频率作用: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地高辛能够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它还能够减少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延缓房室传导,降低心率。此外,小剂量地高辛还能提高窦房结对迷走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增强其减慢心率的作用。但是大剂量地高辛(通常接近中毒量)则可能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和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药代动力学
地高辛口服吸收率约为75%。根据不同的剂型,它的生物利用度在60%~80%之间(片剂)、70%~85%之间(醑剂)和90%以上(胶囊剂)。一旦被吸收,地高辛会广泛分布到机体各个组织中,并且一部分会通过胆道再次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肝-肠循环。其表观分布容积为6~10L/kg。地高辛的蛋白结合率较低,大约为20%~25%。口服后,地高辛的起效时间为0.5~2小时,作用达到高峰的时间为2~6小时。地高辛的毒性在1~2天内消失,而完全消除需要3~6天的时间。静脉注射地高辛后,药物的起效时间为5~30分钟,作用达到高峰需要1~4小时,持续作用6小时。治疗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应保持在0.5~2.0ng/ml之间。地高辛的消除半衰期为32~48小时。地高辛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很少,主要通过肾脏以原形排泄,尿液中排出的数量约占用药量的50%~70%。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消化系统反应。
2. 神经系统反应: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嗜睡和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反应。
3. 皮肤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对地高辛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4.心脏反应:地高辛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等。
药物过量
临床表现
地高辛中毒浓度为\u003e2.0ng/ml,地高辛中毒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最常见,约占心脏反应的33%。其他反应包括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和心室颤动等。儿童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但室性心律失常在儿童中较罕见。新生儿可能出现P-R间期延长。
处理
1. 氯化钾:静脉滴注氯化钾可以有效消除异位心律,是地高辛中毒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方法。
2. 苯妥英:该药物可以与地高辛竞争性地结合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从而起到解毒作用。成人剂量为100~200mg,可以缓慢静脉注射,也可以口服给药,每次100mg,一日3~4次。
3.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对消除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成人剂量为50~100mg,可以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4. 阿托品:阿托品可以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成人剂量为0.5~2mg,可以皮下或静脉注射。
5.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可以加快心率,适用于心动过缓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有发生阿-斯综合征的可能时。必要时可以安置临时起搏器。
6. 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毛地黄苷,有助于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吸收。
7. 依地酸钠:依地酸钠可以与钙合,对治疗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效。
8. 地高辛免疫Fab片段:对于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洋地黄中毒,可以通过膜滤器静脉给予地高辛免疫Fab片段,每40mg地高辛免疫Fab片段大约能结合0.6mg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治疗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地高辛中毒的最佳治疗还包括对症治疗、处理中毒原因以及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依他尼酸同用时,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而导致地高辛中毒。
2. 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果胶、考来烯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新霉素同用时,可能抑制地高辛强心苷的吸收,导致强心苷作用减弱。
3. 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药、可卡因泮库溴铵、萝芙木碱、氯化琥珀胆碱或拟盐酸肾上腺素类药物同用时,可能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4. β受体拮抗药与地高辛同用时,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而引发严重心动过缓。然而,如果地高辛单独使用不能控制心室率的室上性快速心律,这种联合使用可能不被排除。
5. 与奎尼丁同用,可能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加一倍甚至达到中毒浓度。增加的程度与奎尼丁的用量有关。即使停用地高辛后,两者合用后奎尼丁仍然会将地高辛从组织结合处替代出来,从而减少地高辛的分布容积。因此,一般在两种药物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地高辛的用量。
6. 与维拉帕米、地尔硫或胺碘酮同用时,可能降低对地高辛的肾脏和全身清除率,从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可能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7. 依酚氯铵与地高辛同用时,可能导致明显的心动过缓。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拮抗剂、螺内都可能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9. 吲美辛可能减少地高辛在肾脏的清除,导致地高辛半衰期延长,增加地高辛中毒的风险。因此,需要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和心电图
10. 与肝素同用时,地高辛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因此需要调整肝素的用量。
11. 在地高辛化时,静脉注射硫酸镁应非常谨慎,尤其是在同时静脉注射钙盐时,可能引起心脏传导变化和阻滞。
12. 红霉素通过改变胃肠道菌群,可能增加地高辛在胃肠道的吸收。
13. 甲氧氯普胺通过促进肠道运动,可能减少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普鲁本辛通过抑制肠道蠕动,可能提高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
特殊人群用药
注意事项
禁忌
风险提示
2011年3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警示信息,提醒长期使用PPI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以及与地高辛、利尿药或其他可能导致低镁血症的药物联用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镁含量。对于正在使用地高辛的患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低镁血症可能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历史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药物,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其中,地高辛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洋地黄类药物。自1785年起,地高辛就被用作强心药,用于治疗水肿、心律不齐和慢性心衰,并一直作为心衰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对地高辛的结构研究在193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美国巴勒斯-威康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史密斯(Sydney Smith)首次确定了从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的叶子中分离得到的地高辛的分子组成为CaH.O1。他们通过弱盐酸加热酸水解,并通过质谱确定了地高辛的结构,发现其由1分子苷元和3分子去氧糖组成。
1938年,瑞士化学家施泰格尔(Steiger)和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Tadeusz Reichstein)通过大量化学降解和合成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地高辛苷元的平面结构。随后,在1953年,赖克斯坦对其平面结构进行了修正,并最终确定了地高辛的正确结构。
这些研究对地高辛的认识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毛地黄类药物提供了基础。洋地黄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用情况
地高辛的有效治疗的安全范围狭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个体差异亦较大,若服用不当,由于几次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地高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并没有明显改善,地高辛在临床已不常用。
2016年12月6日,政府印发了《关于2016年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定点生产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全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应全部使用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定点生产的地高辛口服溶液。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
38-[O-8-D-毛地黄毒糖基-(1一4)-B-D-洋地黄毒糖基-(1→4)-β-D-洋地黄毒糖基]-126,149-二羟基59-强心甾-20(22)烯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1H64O14
分子量:780.938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水溶性:在吡啶中易溶,在稀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极微溶解,在水或乙醚中不溶。
熔点:235~245℃(分解)
专利
地高辛于1969-03-20获得专利,专利持有者为意大利BOEHRINGER MANNHEIM GMBH公司。
地高辛专利于1988-09-18到期。
其它相关研究
2021年8月27日,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王欣之和张陆勇等人进行了地高辛的研究,并发现了地高辛的新用途。他们申请并获得了相关专利(专利号:CN202110568864.3)。研究结果显示,地高辛在预防和/或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药物中具有潜在应用,尤其是在制备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人群中的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淤积所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相关人物
地高辛发现者威瑟林是一位民间医生,通过一位老太太的草药配方了解到毛地黄对水肿有治疗效果。他进行了严谨的对照试验,并发现洋地黄是其中重要的成分。他在1785年发表了《洋地黄组分研究及其医学应用》的论文,阐述了洋地黄的疗效以及高剂量的毒性。洋地黄中的洋地黄毒苷和地高辛在适当剂量下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度,控制心率,并改善肾脏血流量,促进排液。威瑟林的研究不仅带来了一种重要的心脏病药物,也推动了生药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国家医疗保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3-07-29
药物警戒快讯 2011年第4期 (总第96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07-29
定点生产企业供货区域.中国政府网.2023-08-13
DIGOXIN ETHERS .药智专利通.2023-07-29
目录
概述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成人
静脉
儿童
制剂与规格
给药说明
药理机制
药代动力学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临床表现
处理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注意事项
禁忌
风险提示
历史
使用情况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式
专利
其它相关研究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