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兹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又称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16任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于1863年11月19日,在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的落成典礼上发表的著名演说。
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双方于1863年7月1日至3日进行了南北战争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葛底斯堡战役(Battle of Gettysburg)。联邦军队最终赢得了胜利,并由此扭转了战争局势。战后为纪念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联邦军队将士,宾夕法尼亚政府出资修建了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受邀参加了公墓的落成典礼,并于当天发表了盖兹堡演说。林肯以不到三百字的字数,两三分钟的时间,重申了《
独立宣言》所奉行的“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并重新定义这场内战,认为其不止是为联邦存续而奋斗,也是为了美国“自由的新生”。
盖兹堡演说不仅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还加速了美国奴隶制的灭亡,并对后来的
资产阶级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演说中提到的“
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也促进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产思想的形成,进而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仅存的5份盖兹堡演说讲稿分别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
伊利诺伊州历史图书馆和
白宫的林肯室。
历史背景
葛底斯堡之战
1863年6月,南方邦联军的
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rt Edward Lee)将军在
钱斯勒斯维尔战役(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胜利后,决定乘胜攻入北方,以震慑华盛顿当局并鼓动北方的和平运动。7月1日,南北双方在葛底斯堡发生遭遇并展开激战。经过两天的战斗,李将军认为
联邦军队已经损失惨重,丧失斗志,便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联邦军的主力。7月3日,南方军队在靠近联军阵线时,却遭到了联邦军队的猛烈炮击。由于南方军队损失惨重,
罗伯特·爱德华·李被迫下令撤退,联邦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
南北战争的局势,同时也打破了李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联邦军队的士气。但此次战斗也成为了美国南北战争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联邦军队伤亡人数达到了23000多人,南方军队更是损失了近28000人。
葛底斯堡公墓的建立
葛底斯堡战役结束后,战场上尸横遍野。战争遗留下的尸体,在湿热的环境下腐烂、发臭,如何将死者有尊严地埋葬成为了葛底斯堡小镇的首要事情。起初小镇决定购买一块地修建公墓,由死者家属支付丧葬费,但遭到检察官戴维·威尔斯(David Wills)反对。他写信给宾夕法尼亚
总督,建议由政府出资修建公墓。最终,
宾夕法尼亚州购了一块17英亩的土地用来修建公墓,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四个月后,
葛底斯堡战役国家烈士公墓修建完成。威尔斯邀请了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爱德华·埃弗雷特(Edward Everett)作为公墓落成典礼的主讲人,此后又邀请林肯出席当天的公墓落成仪式,并为仪式做简短的评语。林肯在收到邀请后,于11月18日乘火车前往葛底斯堡,并于次日发表了著名的盖兹堡演说。
埃弗雷特的演讲
1863年11月19日,美国政府官员以及各界人士代表齐聚公墓岭参加
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仪式。游行与军乐演奏结束后,当天的主要演讲者埃弗雷特开始上台演讲。他的演讲概括了
葛底斯堡战役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讨论并指责了国家主权的教条,同时还对比了美国和
欧洲的历史。在演讲的末尾,埃弗雷特引用了
伯里克利(Pericles,
古希腊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对爱国烈士的赞词,“苍茫大地,英烈之墓”,表达对此次战役牺牲者的崇敬与悼念。埃弗雷特的整个演讲长达近两个小时,虽然有人批评他用这么长的时间照本宣科地讲了一堆琐事,但其生动细腻的表述以及泰然自若的神情也赢得了在场许多观众的好评。
林肯的演说
主旨内容
埃弗雷特演讲结束后,林肯在陆军上校拉蒙的介绍下走上讲台。在演说的一开始,林肯就提出奉行“一切人生而平等”这一立国原则。该原则是美国建国之父在《
独立宣言》中确立的真理,但由于美国建国之初实际存在着奴隶制的需要,因此并未成为一项法律,而奴隶制的存在也最终引发了
南北战争。从“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出发,林肯接着讲到了为奉行这一原则而进行的南北战争。在他看来,如今的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也是为了践行立国先驱们的遗志,实现美国“自由的新生”。因此,这场战争虽然是残酷的,却也是必要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随后,
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说由南北战争谈到了
葛底斯堡战役这场战斗以及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并指出此次集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给这些烈士奉献最后的安息之所。林肯多次使用“奉献”“圣化”“崇高”等感情色彩鲜明的词,来营造一种神圣化的气氛,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最后他提出纪念这些革命烈士的最好方法就是继承他们未竞的事业,而这一事业就是“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再次重申了“一切人生而平等”这一立国原则。
演说原文
英文原文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国族,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相等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地球.
中文译本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無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栖性;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影响与评价
影响
亚伯拉罕·林肯将美国的使命与“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等同起来,谈到内战将给美国带来一个“自由的新生”。这一演说极大鼓舞了北方将士的士气,有利形势向北方军队靠拢。在此之后,联邦军队接连取得胜利。1865年4月9日,在联邦军队的重重包围下,南方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最终向北方的
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投降。至此,持续4年的美国南北内战以林肯所领导的北方胜利而告终,美国恢复统一。
此外,盖兹堡演说也加速了美国奴隶制的灭亡,并对后来的
资产阶级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一演说,“美国人”这一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在独立战争之后再次得到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范围扩大到这个国家所有的人群,开始去除狭隘的
种族主义色彩,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准则,而《
独立宣言》和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自由与平等理念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界定。
最后,盖兹堡演说也对其他国家的政治产生了影响。1958年的
法国宪法将“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规定为
法兰西王国共和国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就直接来自于
亚伯拉罕·林肯的盖兹堡演说。演说中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被
孙中山译为“民有、民治、民享”,并逐渐形成了其三民主义思想,对近代中国的革命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西方记者有关“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时也曾指出,“自由民主的中国”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
民有、民治、民享原则,与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评价
林肯演讲结束后,人们对他的这次演讲褒贬不一。
亚伯拉罕·林肯的国务卿修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公然表示“林肯的演说是大大令人失望的”,林肯本人也曾表示这一演讲是“彻底的失败,老百姓失望透了”。
《芝加哥时报》(
芝加哥 Times)对此批评道,在场的观众应该因为林肯讲话的“愚蠢、平淡、呆板而羞愧得面部扭曲”。《哈里斯堡爱国者和联邦报》则称,“总统这一次得逞了,他既不理智,又无节制地乱讲一通。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国家的光荣和对死者的尊敬,不如说是为了党派的利益。我们不愿读总统的那些蠢话。为了国家的荣誉,我们希望这些话将被完全遗忘,永远不再被人们诵读或想起。”
也有人对
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讲表示肯定,例如当天的主要演讲者埃弗雷特在次日写信给林肯说,“如果我在两个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像您在两分钟内所讲的那样触及这个集会的中心思想的话,那我就十分高兴了。”《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认为林肯的演讲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时刻,称“总统关于奉献的致辞将载入人类的史册。”《辛辛那提新闻报》也认为,“林肯的演讲是在合适的地点说了恰到好处的话,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它都完美无,是一篇誉满全球的演说词。”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美国诗人及
亚伯拉罕·林肯传记作家):“民主的真谛在他的演讲中得以体现……他慷慨激昂地说出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有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人们,自由值得我们去争取。从当上总统起,他第一次在此人人注目的场合重述
汤玛斯·杰佛逊名言,也是革命战争的口号——人人生而平等,他想表达的就是黑人奴隶也是人。”
讲稿版本
目前已知的盖兹堡演说讲稿共有五份,其中两份是林肯在演讲前所写,分别交给了其私人秘书约翰·尼柯莱(JohnNicolay)和约翰·海伊(John Hay)。而其他三份演说稿本,是为慈善目的于11月19日演讲后誊录出来赠送他人的,分别是艾佛瑞特本(Everett)、班克劳福本(Bancroft)与毕利斯本(Bliss)。由于毕利斯本是唯一由
亚伯拉罕·林肯署名并带有日期的版本,因此该本也成为大多数林肯盖兹堡演说的复制品来源。目前,尼柯莱本和海伊本保存在美国的国会图书馆,班克劳福本保存在
康奈尔大学内,艾佛瑞特的版本收藏在
伊利诺伊州历史图书馆,毕利斯的版本则保存在
白宫的林肯室。
相关争议
讲稿的起草时间
关于林肯何时起草了盖兹堡演说,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林肯的长子罗勃特·林肯(Robert Todd Lincoln),在1885年说这篇演讲稿是林肯坐火车前往
葛底斯堡途中,写在一张旧信封背面的。但有学者研究认为,
亚伯拉罕·林肯的这篇讲稿早在演说的十天前(11月8日)就起草了,并且写在他白宫经常使用的一种纸上。不少人也都持此种看法,例如桑德堡在他的《
林肯全传》中就称“拉蒙记录了林肯在
乔治·华盛顿写了部分葛底斯堡演讲,用的是大纸,上面有
备忘录。”学者
李敖对此解释为,可能是林肯在火车上修改或者默写了他的演讲稿,因而有了不同却又都合理的情况。
中文翻译问题
关于盖兹堡演说中“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如何翻译问题存在着较大争论。1916年,
胡适曾将其翻译为“民所自有、所自操、所自为”和“主于民、出于民而又为民”。1919年,
孙中山在《文言本三民主义》则中将其翻译为“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两年后他又在《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中将其翻译为“
民有,民治,民享”。此外,孙中山在给他人题字的时候,还曾将其译为“民之国,由民而治,为民而设”。学者
钱歌川曾对“民有,民治,民享”这一翻译提出过质疑,认为“of the people”为宾格,“因为人民本身不能统治人民,实际统治人民的,是人民选出来的几个代表。”
李敖在钱歌川观点的基础上,对
亚伯拉罕·林肯这一演说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追根溯源。他认为林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为人民服务的,被人民选出的,治理人民的”,而“
民有,民治,民享”的翻译则与原意不相称。但
孙中山为了宣传之便,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种译法,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后世纪念
《盖兹堡演说》被视为英语演说的最高典范,其
演说辞后来被铸成
金文,存放在
牛津大学,美国林肯纪念堂的墙上也同样镌刻着演说的全文。1984年,美国国家人文科学促进委员会又将这篇演说列为美国中学生必读著作之一。在每年的总统纪念日,很多美国人都会在
林肯纪念堂台阶前举行纪念活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朗诵《盖兹堡演说》。
2013年11月19日,美国的
宾夕法尼亚州举行了
亚伯拉罕·林肯发表盖兹堡演说15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活动在
葛底斯堡国家军事公园举行,当天有数千人参加活动仪式。仪式上,当时的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
安东宁·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内政部长
萨莉·朱厄尔(Sally Jewell)等人敬献了花圈,演员詹姆斯·盖蒂(James Getty)重演了林肯发表演讲的一幕。除
葛底斯堡战役外,美国的其他城市也都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