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强穴,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的“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上项”。历代经典医书的称法有:
骶骨、气之阴郄、龟尾、上、尾闾、气郄、骨骶、龙虎、骶骨等。属督脉,是督脉的络穴,为五痔之本。
长强穴在后背的正下方,
尾骨端与
肛门连线的
中点处。布有尾骨神经后支,肛门神经,肛门动、静脉分支。
主治
便血、尿血、
呕血、两便不利,其中对于肠腑疾病引起的便血、
腹泻、
痢疾、便秘、
疮疡、
直肠脱垂尤为擅长。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伏地取之。灸三壮。
“循环无端谓之长,健行不息谓之强。”长强穴是
督脉阳气升发的开始,督脉为阳脉之海,可调节一身之气血。
在肛尾韧带中;有
肛门动、静脉分支,棘突间静脉丛的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后支及肛门神经。
印堂可醒脑宁神;鸠尾属任脉之络穴,是治疗痫证的要穴;长强通督调神;间使是治疗痫证的经验穴;太冲为肝之原穴,可疏理气机,息风开窍;丰隆和胃降浊,健脾化痰。诸穴合用,共奏化痰息风、醒脑开窍之功。
针刺鸠尾应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伤及肝脏等腹腔脏器,其他
穴位常规针刺。
百会为
督脉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气为阳,统于督脉,故灸百会可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功;长强为督脉之别络,位近
肛门,可增强肛门的约束功能;大肠俞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可调和大肠腑气;承山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入肛中,故可疏调肛部气血。
长强沿尾
骶骨内壁进针1~1.5寸,百会可用灸法。余穴常规针刺。
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别入肛中”,故取二穴清泻肛肠湿热,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长强穴属
督脉,位近
肛门,刺之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
本病病位在大肠,故取大肠之背俞穴大肠俞、下合穴上巨虚,以调肠止血,不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督脉过后阴,长强属督脉,为局部取穴,是治疗肠风下血之经验效穴;承山是
足太阳膀胱经穴,其经别入肛中,可疏导肠道气机,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长强穴沿
骶骨内壁进针1~1.5寸,注意不要刺穿直肠。余穴常规针刺。
《灵枢》有载:“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左右,别走
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