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预期
金融术语
加息预期是指投资者通过各种经济表象及以前的经验,推断在将来的某个时期,银行的存款利息会上调。
加息是指国家银行提高利率的行为。当中央银行进行加息通常代表该地区开始实行新的货币政策,投资者们往往倾向于对加息行为进行预期从而提前做出决策。在宏观角度,投资者们的推断可形成加息预期。加息预期通常受通胀率、各国中央银行相关会议或消息以及国际货币政策所影响。
加息预期的相关事件有加息预期动摇牛市、中国人民银行加息预期使得金属市场走低、加息预期带来金价下跌、美联储历次加息促使多次经济危机、美联储加息预期压制国际油价
基本信息
加息预期几乎拥有加息的全部特性。
加息
加息是指国家银行经常通过提高利率以减少借贷和支出,抑制过度的通货膨胀。这有助于为经济降温和控制通货膨胀。
加息的有效性
利好居民储蓄收益
加息可以提高中长期存款利率,增加居民的储蓄收益。这对冲了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鼓励人们更多地储蓄。如2006年8月19日,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后愿意更多储蓄的居民人数增加,其占比由上季度的34.6%猛升至36.8%,提高了2.2个百分点
经济活动抑制
加息会抑制经济活动。高利率增加了消费的机会成本,导致消费者减少即时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较高的利率会增加企业借贷和投资新项目的成本,抑制投资需求。
资本市场传导
利率的调整会影响长期利率,进而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债券和股票价格。加息政策可能导致债券和股票价格下跌,影响家庭、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影响消费者需求、投资和贷款能力。加息还可能增加市场波动,尤其是金融市场,引发金融不稳定。加息有助于挤出房地产价格泡沫,给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但对于房价是否进入下降通道,存在争议,经济学者和房地产业界意见不一。
国际影响
加息政策会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较高的利率可以阻止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降低与外国资本过度流动相关的潜在风险。加息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强烈反应,包括金属价格、石油价格和债券市场的变动,以及汇率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极为敏感的、以高收益为目的但同时承担高风险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短期投资资金被称为热钱。热钱具有高敏感性、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热钱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巨大的虚拟性和投机性,所以通常对市场具有破坏作用。如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当一个国家的利率上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会更有吸引力,吸引热钱涌入该国市场,增加该国外汇占款增加,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对出口行业产生压力。国家银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供给巨大,导致货币量供过于求,增大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带来通货膨胀与热钱的棘轮效应
加息的局限性
如果政府存在价格管制,资金价格可能扭曲,无法起到调节资金供给的作用。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高成本投资可能难以抑制投资热情。因此,减少货币供给可能更为有效。
加息预期的形成
投资者因素
加息通常代表该地区货币政策将趋于紧缩,投资者处于对经济环境的担忧以及为了获取在金融市场的先机,会通过对经济市场各项指数的关注以及对各个国家的加息政策实施历史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是否会做出加息决策做出预期,这就形成了加息预期。
政府因素
国家银行对于加息都是谨慎实行的,因为加息通常不仅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影响国内通胀率、CPI等经济指标,还会波及到国际金融市场从而影响汇率,进而对国内经济进一步影响,甚至有可能进入恶性循环中。不当的加息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而各国中央银行面对通胀压力,提高利率是必由之路。同时,加息能够提高本国货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加国际融资资本,从而把别的国家带入加息的博弈中。加息不仅仅是抑制通胀的工具,还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放出相关消息和执行一些类似加息前兆的政策能够引导加息预期从而来引导投资,即可以规避加息带来的风险,又能够成功提高本国货币吸引力。
影响预期的因素
通胀率
通胀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程度。它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指标来衡量。通胀率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同样的货币单位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当通胀率上升时,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考虑加息来控制通胀压力。因为加息可以提高借贷成本,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抑制通胀。因此,当通胀率上升时,市场可能会预期央行会采取加息措施。
相反,当通胀率下降时,央行可能会减少加息的动力。因为通胀率下降意味着通胀压力较低,央行可能会认为不需要采取加息措施。因此,当通胀率下降时,市场可能会降低对央行加息的预期。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是指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以此反映通货膨胀程度。通常情况下,当CPI上升时,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考虑加息来控制通胀压力。因为加息可以提高借贷成本,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抑制通胀。因此,市场可能会预期央行会采取加息措施来应对通胀。当CPI低于预期时,这意味着通胀压力较低,央行可能会减少加息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可能会降低。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用来衡量生产过程中物价波动对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的指标。PPI主要关注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它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前的一个指标,PPI反映了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反映了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首先在生产环节出现,然后通过产业链逐渐传导到消费品。
PPI通过调查各个行业的物价状况,涵盖了大量的产品种类,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在中国,PPI调查涉及的产品种类多达4000多种,涵盖了39个大类行业。观察PPI的变动情况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趋势。
PPI作为先行指标:PPI可以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得出PPI具有引导CPI变动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通货膨胀的趋势。PPI的变动对CPI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通常需要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有效传导。PPI满足先导性和因果性的要求,即PPI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CPI的变动,并且PPI数据可以实时反映工业品价格和原材料、能源的购进价格的变动。
国家债券收益率
国债收益率可以作为评估加息预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国债收益率走低时,意味着市场对加息预期较为悲观,认为经济复苏不稳固,国家银行不会很快加息。相反,当国债收益率走高时,意味着市场对加息预期较为乐观,认为经济复苏稳固,中央银行可能会很快加息。
2014年,美债收益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加息的预期较为悲观,认为经济复苏不稳固,美联储不会很快加息。这种预期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差异化的担忧。此外,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也增加了投资者对无风险资产的偏好,进一步推动了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国债收益率走势表明,市场对加息预期尚不稳固,加息预期暂不构成决定美债走势的主要因素。尽管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渐浓,但加息时间表尚未明确,因此资产价格受到加息预期的影响仍然有限。
政治因素
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
比如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如减税和基础设施支出,仍不确定。废除奥巴马医疗保健法案也可能导致医疗保健方面的财政支出减少。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美国财政政策的净宽松性质。同时,财政提案面临的政治挑战: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扩张性财政支出可能会在参众两院遭遇挫折,即使共和党在参众两院占多数。共和党对小政府的传统信念可能与特朗普的财政计划相冲突。
政府债务和预算限制
比如2017年美国联邦债务与GDP的比率已经很高,任何债务催收比率的增加都将导致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上升。这减少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并可能限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
主要国家银行的利率决策,如美联储,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当美国加息时,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调整货币政策,以保持稳定,防止资本外流。如果多个国家的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相似的加息举措,可能会形成全球范围的加息预期。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最终确定的标志将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的加息。这两大央行的加息时序不仅将决定全球通胀控制的最终效果,还将对美元汇率走向、通胀成本分担、国际资本流动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全球货币协调政策的变化可能引发市场的震荡和波动。当央行集体倾向于加息时,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增加,从而影响资产价格、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的波动。
资本流动和汇率:全球货币协调政策的变化可能引发资本的流动和汇率的波动。如果多个国家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加息,这可能会导致资本流出一些国家,进而影响其货币的汇率。这种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国际投资者情绪:全球货币协调政策变化会产生影响国际投资者情绪的效应。国际投资者可能对央行政策调整的协调性作出反应,调整其投资组合和风险偏好。
加息预期的影响
金融市场
当加息政策施行后会影响股市,那么当投资者认定加息即将发生时会做出与加息政策实施后相似的决策,体现在宏观经济上则表现为加息预期扰动股市。如2021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当美联储主席表示会投放更多注意力到通胀治理上后美股随即被扰动。
商业繁荣时期的低利率造成长期资本品价格相对短期资本品价格上涨,更多的资源被配置到远离最终消费的生产中,利率变动后长期资本品价格必定回落。具体表现为低利率时期大量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如: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大宗商品交易领域、房地产领域等。这些投机性资金造成各个领域的高价。当加息发生,投机资金将面临流动性短缺问题并且其机会成本与融资成本会提高。因此当加息预期出现,投机资金撤出相关领域,造成市场波动。
通货膨胀
加息预期对于通货膨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货币地位
当投资者根据国家经济指标表现推测该国家通胀预期上行时也会对该国家的加息预期持乐观态度。这就会使得该国家货币展现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处于强势地位。如:2016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声势浩大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断加大,中国股票市场整体走低。2021年10月,“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同涨”现象导致美元处于强势地位的关键原因在于美联储暗示通胀风险可能上行。
外汇投资者
加息预期对于外汇投资者的影响有以下方面:
相关事件
加息预期动摇牛市
2006年5月份美国核心CPI上涨0.3%,近三个月通胀率达3.8%,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不断暗示即将加息,市场普遍预测6月底美联储将进行加息。6月初,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表示未来欧洲央行将再度加息。通胀忧虑使得市场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将采取紧缩政策。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轮大幅回落的走势;同期国际大宗期货市场也出现联动性下滑。据统计,6月2日到13日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4.82%,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指数下跌6.6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01%,日经指数下跌9.37%。而英M国商品研究局CRB指数下跌5.7%其中LME3月期铜和铝价格分别下跌16.51%和7.75%,美国WTI原油价格下跌4.42%,黄金价格下跌11.86%
加息预期致金属市场走低
2010年1月7日,在中国公开市场,三个月央票发行收益率近4个月来首次上升;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就此拉开货币紧缩政策的序幕 ;随后,央票发行利率又数次上升,多家银行被要求暂停1月份新的信贷发放。中国货币政策逐步收紧。3月后各项金属价格持续走低。
加息预期带来金价下跌
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并彻底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不再购买国债与ABS债券。这表明为期五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告一段落。这一消息导致国际金价应声下跌2.26%,创下自2011年7月以来的新低。
全球黄金供需基本面疲弱,需求持续低迷。第三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减少2%,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的持续改善和美元走强进一步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增强和全球黄金基本面的疲弱,黄金价格受到压制。
美联储历次加息
第一轮(1994-1995):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3.25%提高到6%,以抑制快速的通货膨胀。这种增长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因素。
第二轮(1999-2000):为了应对过热的互联网泡沫,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4.75%提高到6.5%。然而,互联网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泡沫的破裂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第三轮(2004-2006):随着信贷市场泡沫和通胀上升的迹象,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这最终导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随后的美国次贷危机
第四轮(2015-2018):随着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退出量化宽松。基准利率从2015年12月的0.25%上调至2018年的2.5%。然而,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股市动荡,美联储发出了停止进一步加息的鸽派信号。
第五轮(2022-)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新一轮加息周期的背景是由于美国CPI和PPI创下历史高点的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达到历史高点,遏制美国宏观经济的过热趋势。此举旨在稳定通货膨胀率并将其恢复到长期目标的2%,推动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在全球疫情复杂、地缘风险加剧、生产链和供应链堵塞的情况下,供求价格失衡,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水平达到多年高位,对全球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美联储加息预期压制国际油价
2023年6月,国际油价受到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升温、中国经济数据偏弱和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上涨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被显著压制。沙特阿拉伯计划深化减产托底了油价。WTI、布伦特和阿曼原油期货均价在6月下降了不同程度。
7月,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进一步深化减产、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降温以及利比亚油田暂停产等因素支撑了油价走高。然而,欧美货币政策不明确、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以及利比亚油田复产对油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WTI、布伦特和阿曼原油期货均价在7月份上升了不同程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加息
加息的有效性
利好居民储蓄收益
经济活动抑制
资本市场传导
国际影响
加息的局限性
加息预期的形成
投资者因素
政府因素
影响预期的因素
通胀率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
国家债券收益率
政治因素
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
政府债务和预算限制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
加息预期的影响
金融市场
通货膨胀
货币地位
外汇投资者
相关事件
加息预期动摇牛市
加息预期致金属市场走低
加息预期带来金价下跌
美联储历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预期压制国际油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