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又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拳”。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由“形”和“意”两部分组成。形指表现在外的形式和动作,吸取了12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意指隐藏于内的意识和劲力。
形意拳源于山西太谷,1845年左右,
李洛能与弟子对戴氏心意拳拳名、拳理、拳法进行深入研讨,正式以形意拳为名对外传播。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意拳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2004年,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太谷正式成立,成为形意拳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2007年,形意拳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2008年开始,太谷先后举办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等赛事,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影响力。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桩功;以“形意弹腿”为入门拳法;以“五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以“单练套路”为综合拳法;以“对练套路”为训练技法,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循序渐进的拳法体系。形意拳拳势简洁、节奏鲜明、刚柔相济,尤其注重气息和脏腑的调养,又有明劲、暗劲等不同练法。练习形意拳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加强组织细胞的
新陈代谢,有较好的健身体疗作用。
历史沿革
起源传说
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以下三种。起源一:
印度僧人
达摩创立了形意拳。其根据是孙禄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学》及凌桂清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书中说: “自达摩高僧来中国传教九年,于
少林寺面壁坐化。后人慕名来,为纪念达摩传教精神,曾有诗云: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传着“心意拳术”,也称“心意把”,由此有人便认为形意拳就是达摩所创。
起源二:形意拳为
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其理论根据是,20世纪20年代李剑秋先生编著的《形意拳初步》一书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 1750 年) 戴龙邦所著的《心意六合拳谱》序言,序言说“余尝拟论为着,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岳武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王( 即岳飞) 当童子之时,受业于师,名曰: ‘意拳’,神妙莫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关形意拳起源的最早文献资料。
起源三:姬际可创立了形意拳。其根据是雍正十三年( 1735 年) ,河南进士王自诚著《拳论质疑序》中说: “( 武艺) 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唯此六合之拳传自
山西省姬龙、姬凤( 姬龙、姬凤应属讹传,姬际可字龙峰,实系一人) 。二人乃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犹有虞焉,以为……若太平之日,刀兵销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哉? 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
学者分析认为,第三种说法较为可信。其理由是雍正十三年( 1735 年) ,
河南省进士王自诚所著的《拳论质疑序》为佐证。从时间上看,《拳论质疑序》距
姬际可( 1602—1680) 去世之日仅 55 年时间,这说明时间之短,可信度强。
历史发展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
深州市人
李洛能(字能然,人称老能、洛能)慕名来到
祁县,投师
戴龙邦学得“戴氏心意拳”。李飞羽学成后广传门徒,道光二十九年(1849),李飞羽离开祁县到太谷城内护院,结识
车永宏,并传授心意拳术,于
咸丰六年(1856)正式收其为徒。随后,李飞羽又收太谷人
贺运亨、
榆次区人
李广亨为徒。
车毅斋得戴氏心意真传后,便同师傅李飞羽,师弟贺运亨、李广亨以及弟子李复祯等一道潜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改革、创新,先后对戴氏心意拳拳名、拳理、拳法等进行深入研讨。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心意”与“形意”的内函,认定“心意”本同一理,均成思于内;而“形意”则兼“外形”与“心意”双重含义,即内与外的结合,思与行的统一。于是,李飞羽提出了以“形”代“心”取名“形意拳”的主张。1845年左右,正式以形意拳为名对外传播。
同治五年(1866),
李洛能同弟子
车永宏创编了第一个形意拳对练套路,初名“五行生克拳”,后改称“五行炮”。这一时期形意拳很快传入
太原市、
榆次区、
徐沟镇、
平遥县等地。光绪二年(1876年),李飞羽在
深州市去世。光绪十四年(1888),车毅斋在
天津市以形意剑术击败
日本武林高手板山太郎,名声大震。光绪二十一年(1895),李飞羽弟子
李广亨在太谷城内“中兴正”商号作《心意精义》,对心意拳之历史源流、拳理拳法、拳名演变、五行、十二行拳之练法以及诸多套路拳都作了详细注解,成为形意门中具有权威性的拳谱资料。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刘奇兰弟子王福元到太谷拜访
车永宏师伯,学习形意拳。光绪二十四年(1898),
李存义奉师命赴晋,向车毅斋师伯学习拳艺。光绪二十九年(1903),
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师兄车毅斋等商计十二形之排列序次。自此,由
李洛能定名的形意拳术得到了广传播,成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
1911年,李存义在
天津市创办中华武术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1914年,李存义最后一次到太谷,与同门师兄李复祯、
布学宽、
宋铁麟、刘俭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辈次。同年,形意拳新秀
郝恩光首次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1918年,
韩慕侠在北京击败
俄罗斯大力士康仄尔,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1936年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中都有形意拳师任教,形意拳逐渐普及开来。
主体内容
拳理
形意拳立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形意拳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总的纲领,诠释丹田、阴阳、三才、五行、六合之理,把它作为形意拳立论的依据引申意义,创造出了一套极具哲学内涵,而且比较系统的修炼方法和理论。阴阳学说,是我国最古老的《
周易》经典中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观点。
形意拳把阴阳之理运用于拳法之中,形成拳法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从三个方面,演绎出一系列阴阳概念。一是从人身肢体看,正为阳,背为阴,即心胸部为阳,脊背部为阴;身体左侧为阳,右侧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手心为阳,手背为阴;拳心向上为阳,拳心向下为阴。二是从运动形态看,动为阳,静为阴;起为阳,落为阴;展为阳,束为阴;快为阳,慢为阴;进为阳,退为阴。三是从人身行为及其它方面看,呼为阳,吸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开为阳,合为阴;攻为阳,守为阴;外为阳,内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
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形意拳中,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理功法,多种单式练法和对练套路及相应的
技击技术和健身理论。而且,根据五行所具有的突出特点,还提出了对拳法演练的具体要求和内涵意义。
拳法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桩功;以“形意弹腿”为入门拳法;以“五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以“单练套路”为综合拳法;以“对练套路”为训练技法,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循序渐进的拳法体系。
形意三体式桩功
形意三体式,式简意深。既可作炼丹、运气的桩功;又可作起势、落势的方法;还可作散手技击搭把之用。因此,
车永宏称三体式有:“一桩顶三功”之妙用。它以“六合为法,四家为根,阴阳为母、三节为用”。
形意弹腿
形意弹腿,拳法有崩、炮、裹、顶、架、压、穿、搂、刁、拿、劈、砸、挑、刺、缠、推、摆、剪等。腿法有弹踢、蹬踢、趟踢、十字腿、坐盘腿、扫趟腿、丁字腿、倒插腿、堵门腿、仆腿、飞燕腿、摆莲腿、旋风腿,鸳鸯腿。步法有马步、半马步、虚步、跳步等。车毅斋将其列为八门功拳法。
五行拳法
形意五行拳,是依据古代“五行学说”中之金,木、水、火、土,用劈、崩、钻、炮、横五拳相应而命名的。
劈拳:属金,形似斧,有劈物之意,有“生钻克崩”之能。拳法特征为掌拳反复循环的立圆动作,步法特征为左右挪脚顺步轮番前进。立叉步与两手相抱拧裹上钻循“起横”之法;顺势劈出落步,有“落顺”之意。
崩拳:属木,形似箭,有射物之意,有“生炮克横”之说。拳法特征为左右拳轮番交错平冲而出,步法特征为左脚始终在前,右脚以立马、半马步促左脚前进。一拳前伸,一拳回缩,两手滚出滚回,掌拳在伸缩中互变,为一顾一打之法。
钻拳:属水,形似闪电,有如泉水上翻之状,有“生崩克炮”之说。拳法特征为两手掌拳互变斜立圆形轮番上钻,用鹰捉轮番下扣。步法特征为左右挪脚轮番直线行进。两掌以横圆翻扣,一拳以立圆上钻,为两顾一打之法。
炮拳:属火,形似炮,有如炮打出口之势。有“生横克劈”之说。拳法特征为两鹰捉同时从身前齐向身侧撅回成阳拳,一手出鹰捉上刁,一手出立拳前击。
横拳:属土,形似弹,有如弹滚之状,有“生劈克钻”之说。拳法特征为两手左右轮换呈平圆形自肘下拧翻而出。步法特征为沿左右折线斜向前进。两掌阴阳相翻,拳从肘下横出,为一顾一打之法。
十二形拳法
形意十二形拳,是摹拟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鲐、鹰、熊等动物的形态,取其厮斗之技能而创编为拳的。其中,龙形练神,主练一气之升降。它以龙有升降之形,搜骨之法、抓击之能为拳。虎形练力,主统一气之吞吐。它以虎有伏身离穴之势,扑食之勇而为拳。猴形练灵,主练一气之伸缩。以取猴纵跳之灵,伸缩之法,以爪为锋,攫取之能而为拳。马形练疾,主练一气之吞吐。以取烈马疾蹄之功,冲锋陷阵之勇而为拳。蛇形练气,主练一气之吞吐。以取蛇有吸食之功,拔草之能而为拳。鸡形练勇,主练一气之收纵。以鸡有厮斗之勇,啄食之功,摩胫之能而为拳。燕形练捷,主练一气之起伏。以燕子性敏而轻捷,有抄水特技而为拳。鹞形练猛,主练一气之开合。以
雀鹰之猛,有入林特技而为拳。鼍形练活,主练一气之曲伸。以鼍有浮水分浪之技,翻江拨水之能而为拳。鲐形练精,主练一气之提送。以鲐有分水前进之技,护尾之能而为拳。鹰形练狠,取其神目利爪,捉拿之精而为拳。
单练套路
形意单练套路,是依据五行、十二形的
技击要领,把一些实用技法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而成的拳法内容。
文化内涵
形意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形意拳的灵魂。形意拳作为一门文化,不仅具有体育属性的拳脚运动形式,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对于哲学智慧的理解与应用。形意拳不仅是颇具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内功拳、健身拳、技击拳,而且是蕴含古传统文化特色的哲理拳、文化拳、修行拳。虽然名曰拳术,实在是中国文化中的大道。形意拳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和谐文明的时代进步,
技击功能淡化,逐渐地由以技击拳为主,转向以保健拳、文化拳为主的发展方向,并以其特有的健身效果,为全民健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把形意拳定位到体育范畴,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就是表演、比赛,忽略了对形意拳的文化属性。直到2008年形意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形意拳的灵魂是文化。
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意拳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从事形意拳理论研究的学者,在研究形意拳历史渊源、挖掘整理形意拳文献及阐述形意拳拳理、拳法中的疑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4年和1996年,
太谷区成功举办了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赢得了“形意拳之乡”的美誉。1996年,
广州市武术协会形意拳会创办。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太谷正式成立。作为形意拳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为形意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形意拳在北京、
山西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河北省、
河南省等地广泛开展;在
俄罗斯、美国、
新加坡、
日本等地也十分活跃。
2005年4月,“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同年5月,在太谷为宋氏形意拳宗师建立纪念碑。2006年11月,平遥宋氏形意拳协会受邀在新加坡理工大学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国术综合锦标赛。在传统内家拳项目中,中国代表队共夺得6金2银2铜,其中平遥分会取得4金2银2铜的好成绩。2007年,形意拳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从2008年开始,太谷先后举办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等赛事,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影响力。2008年12月,形意拳被列入太谷当地中小学课程。2011年,形意拳走进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1.5万名在校学生一技傍身。2011年9月13日,形意拳祖师李飞羽纪念碑在河北深州落成。2013年10月,泰安东岳形意拳研究会挂牌成立。
影响与传播
影响范围
民国时期,形意拳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普及最广的拳术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形意拳得到了快速发展,由北方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世界各地。2011年5月23日,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形意拳不仅流传于全国各地,还逐渐传播到美国、
荷兰、
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产业
作为形意拳发源地,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形意拳,2019年以来,深圳市用好珍贵资源优势,在形意拳祖师
李洛能故里王家井镇窦王庄村及羊窝村打造形意文化小镇。形意拳小镇总投资1亿元,分四期进行打造,建成形意拳祖师纪念馆、祭祖堂、形意大学、电影主题民宿群及餐饮服务等特色景点,构建集形意拳培训、交流、展演、民宿、文旅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国内外形意拳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形意拳交流研讨的窗口、非遗文化交流互动的景区和展示深州对外形象的名片。
传承代表
李飞羽
李飞羽是中国武术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经商山西太谷期间,慕祁县戴家心意拳之名,遂往拜学于
戴龙邦先生,精心练习,十年大成。艺成后开始悟化传授此术,并潜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回乡广传门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吸收道家的养生观点和哲学思想,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心意”改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开始,形成了养生与
技击并行不悖的中华武术名拳。
高宝东
1941年9月出生于山西太谷,形意拳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七段,曾任
太谷区形意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宝东自幼随父学习形意拳,12岁时拜师吴治泰,1984年-1999年,6次参加省级传统武术比赛,共获
一等奖4次。1990年-2015年,30次参加国际和全国形意拳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共获一等奖22次、34个第一名。
张玉林
河北省深州市王井镇羊窝村人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形意拳代表性
传承人,现任河北省深州市武术协会主席、深州形意拳协会会长、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州市形意拳办公室主任等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作为深州形意拳的领头人,
张玉林先生受国外武术组织的邀请,远赴
英国、
加拿大、
俄罗斯、
阿塞拜疆、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传播形意拳,获得高度认同。
张聪
现任深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
衡水市武术协会委员、香港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荣誉会长。张聪先生习武以来多次参加全国的武术交流大会,并获“形意拳功夫论坛”
二等奖。1995年担任“世界形意拳交流大会”宣传部主任,2002年被聘为“中国形意拳散手擂台赛”执行委员会主任。
孟庆元
自幼喜爱武术,前期跟随本地著名拳师陈贺海先生学习长拳、形意拳及八卦掌和武术器械练习。后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代表性
传承人、著名形意大师张玉林先生为师,潜心学习、钻研形意拳。现为国家武术六段、国家二级裁判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
参考资料
形意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3
形意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3
形意拳史.潍坊市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2023-08-20
知名武术家.晋中国家级文化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