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边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将领
张定边(1318年—1417年),湖北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人,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将领,有“元末第一猛将”之称。
张定边出身渔夫家庭,红巾军起义爆发,张定边与结拜兄弟陈友谅、张必先投奔了徐寿辉所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从此始终追随陈友谅。至正十五年(1355年),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攻破仙桃市,陈友谅趁机发动起义,后陈友谅因功官居元帅,张定边与张必先为副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陈友谅杀倪文俊,掌握实权,张定边为陈友谅攻取安庆市池州市。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诱杀赵普胜,挟持徐寿辉,次年杀徐寿辉,张定边苦苦哀求,陈友谅置之不理。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封张定边为太尉陈友谅康茂才诈降计,张定边舍命相救。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张定边受命攻打朱元璋,夺取安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之战,张定边驾船直取朱元璋,杀朱元璋多位大将,被常遇春射伤才退出战场。鄱阳湖大战之后,陈友谅中流矢而死,张定边拼死抢回陈友谅尸体,保护陈友谅次子陈理回到武昌,立陈理为皇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张定边困守孤城武昌,久盼援兵不至,遂请降。此后,张定边事迹不详,散见《明实录》《明史》等记载,亦见小说《英烈传》及传统戏曲等文艺作品演绎。
明代学者宋濂在《平江汉颂》中称张定边以骁勇善战著称。朱元璋评价张定边作战勇猛,尚且坐镇后方,以此奉劝常遇春每次战斗不要身先士卒,置于险境。
人物生平
参加起义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整个国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水灾旱灾频频发生,黄河多次决口。张定边与同是渔家子弟的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三人商定共谋大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攻破沔阳州,陈友谅趁机发动起义,加入了倪文俊的队伍,张定边也跟着加入了红巾军
刚加入红巾军的时候,陈友谅被封为薄书掾,张定边的官职并没有记载。不过仅仅一年,至正十六年(1356年)兄弟三人都积累下赫赫战功,在倪文俊的推荐下,陈友谅被封为元帅,张定边与张必先成了左右副元帅。
辅佐友谅
至正十七年(1357年),倪文俊造反。倪文俊一直对徐寿辉阳奉阴违,甚至还起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自古以来,谋逆这种事成功率是极低的,事情败露之后,倪文俊就逃到了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陈友谅那里。结果陈友谅二话没说,就把倪文俊的脑袋送到了徐寿辉那里,由于陈友谅是倪文俊提拔起来的,张定边对此事表示强烈不满,却没有办法。陈友谅甚至吞并了倪文俊的队伍,让自己的实力更加壮大,从此陈友谅就成了徐寿辉手下的2号人物。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又杀了徐寿辉,他派人假装向徐寿辉汇报战况,却让大力士手持铁锤从后面敲碎了徐寿辉的脑袋,改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封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张定边并不同意陈友谅称王,他认为这样无疑是吸引元朝的火力,苦苦劝说无果,只好作罢。此时的陈友谅势力占据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广州市等地,实力达到了巅峰。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名将叫做康茂才,朱元璋派康茂才向陈友谅诈降,张定边看出此举有诈,苦劝陈友谅,却被陈友谅训斥一顿。不久陈友谅果真中计,被朱元璋打败,多亏张定边率军接应。
作为军事最高长官的张定边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率军出征,讨伐朱元璋,包围了朱元璋的重镇安庆,结果镇守安庆的将军听说是张定边来了,甚至都没有出城打仗就逃跑了,张定边兵不血刃占领了安庆。
鄱阳决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进行决战,陈友谅的水军实力非常雄厚,两军对峙于鄱阳湖。就在两军对峙的时候,张定边率领一支小船从队伍中冲出,直奔朱元璋的指挥舰。这次突击来的毫无征兆,以至于双方都没有反应过来,朱元璋的部队压根就没有想到这只小船是专门进行斩首行动的。张定边对周围的战船也不理不睬,一心奔朱元璋而去,朱元璋所乘坐的战船急忙调头躲避,结果却在浅水处搁浅,动弹不得。此时,朱元璋的亲卫部队纷纷扑向张定边的小船,张定边在船上左右拼杀,很快就冲到了朱元璋的旗舰附近。
朱元璋身边有一位叫韩成的将军,换上了朱元璋的衣服,自己跳入了水中。张定边远远看去以为朱元璋投水自尽,放缓了攻势,就在这时,常遇春终于赶到,一箭射伤了张定边,张定边只好撤出了战场。陈友谅在此之前把自己的战舰用铁索固定在了一起,企图发挥体型优势,撞垮朱元璋的舰队,结果朱元璋使用大量引火之物,把陈友谅的舰队烧毁。陈友谅大败,就在撤退的时候,一支流矢射穿了陈友谅的脑袋,一代枭雄就此落幕。张定边见状急忙率领队伍向陈友谅冲去,以免陈友谅的尸体落在朱元璋手里,并且收拢部队,准备保护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撤出现场。
随主投降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中箭身亡,张定边保护陈理逃到了武昌,陈理登基为帝,张定边一面加强武昌的防御,一面给领兵在外的张必先写信,请他来援助自己。朱元璋的大军随后就赶到了武昌城下,张必先听说张定边被包围,急忙率军向武昌进发,结果却被朱元璋设计活捉。朱元璋又派人占领了武昌东南的制高点,并且绑着张必先到城下劝张定边投降,张定边气的说不出话来。朱元璋随后让罗复仁进城劝降,在罗复仁的劝说下,张定边随陈理出城投降。从此之后,张定边的事迹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了,但是留下了不少民间传说。
历史评价
明代学者宋濂在《平江汉颂》写到:贼将张定边向来以骁勇善战著称,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领兵抵挡。
朱元璋常遇春不要亲自上阵时说:当年陈友谅的手下张定边如此勇猛,尚且坐镇后方,常遇春每次战斗都与敌人下级将领战斗,不是我所希望的,以后不要这样了。
人物争议
关于张定边的下落,后世多有争议。主要说法如下:
隐居说
元末明初时期,张定边与兄弟张定,跟随陈友谅参加了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后来张定边的兄弟张定畿战死了。到了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惨败,张定畿的儿子张佑保在张定边的保护之下,逃到了泾县桃花潭,隐姓埋名成为了水西钓隐台翟爰二家中的继子,改名翟敬六。后来当地洪水暴发,翟敬六与妻儿侥幸逃出,重建家园,成为泾县西乡旺族。
出家说
据说陈友谅死后,张定边抢走了他的尸体掩埋。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也拒绝了朱元璋的任用。杀出重围后,见大势已去,带着战败的沧桑与落寞,他选择了解甲归田,改名换姓,辗转流离,混迹江湖,张定边最先是在姚公埠一家大户做佣工,后来朱元璋来诸暨市境内寻访故人,张定边有所警觉,于是乘船离开姚公埠。到了店口中村山顶张望,一个青山隐隐、碧水迢迢的山坞村落映入了张定边的眼帘。人困马乏之际,张定边决定在此停留驻足。可渔可樵的里市坞最终挽留住了这个曾经叱咤风云,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兵马大元帅。张定边决定不走了,他花重金向山主买了一块土地,修建房屋,就在这个清净的山坞安心住了下来。里市坞村人讲述,村里原有座慧日庵,建庵始祖为沐讲禅师。在该村集资修撰的《暨阳姚氏宗谱》里有记载:“张定边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开垦田地,建造庵堂,取名慧日禅院。朝暮功课,香火四季不断,僧侣渐渐加多。后禅院有僧三十六人,禅房四十九间,一地下室,开田五十多亩,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给,也可周济贫者,广施万民,不求图报。一四一七年(永乐丁酉年)张定边寿终九十九岁。
轶事典故
遁入空门
据说张定边不愿意做朱元璋的手下,也拒绝了朱元璋的任用,他见大势已去,选择了解甲归田,更名换姓。根据民间说法,张定边先是在湖北的一家大户人家做佣人,后来听说朱元璋到民间来寻访故人,张定边有所警觉,于是离开了这里,隐居在一个小山村,遁入空门。张定边遁入空门之后,开垦田地,建造寺院,后来寺院的僧侣逐渐增多,香火也四季不断,张定边用先后垦殖禅田五十多亩,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给自足,亦可周给贫者。他看到广大贫苦农民因生病缺医少药而走投无路时,于是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给百姓看病,取灵源山中的甘草,用井水泡制药茶,广施万民,不求图报。一直活到九十九岁。
徒手杀虎
据说有一次张定边出家之后,在地里劳作,听说村子里有猛虎下山吃人,张定边立即跑到村里,见到一吊睛白额斑斓猛虎,猛虎此时也发现了张定边,向张定边冲了过来,张定边空手上前,一只手摁住老虎,另一只手拿起禅杖将老虎打得脑浆崩裂。
研究书目
艺术形象
明代小说《皇明英烈传》中出现张定边形象,其称张定边在陈理投降前自杀,与《明实录》记载相悖。在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中有出现张定边的形象,由李达饰演。
京剧九江口》讲述了北汉皇帝陈友谅与吴王张士诚结为姻亲,迎亲队伍遭朱元璋擒获。朱元璋大将华云龙易容混入九江,被北汉元帅张定边识破。但陈友谅昏庸,宠爱女婿,革去张定边职务,后一意孤行兵败黎山,张定边一夫当关拼命救驾,演绎了一出忠信礼义的英雄演义。其实正史中张定边的记录极少,至于《九江口》更是文人笔墨,史无所载。
参考资料
帮助明朝建立基业的巢湖水师.中安在线历史频道.2023-09-02
煮酒丨血战鄱阳湖.今日头条.2023-09-02
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猫眼专业版.2024-06-2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加起义
辅佐友谅
鄱阳决战
随主投降
历史评价
人物争议
隐居说
出家说
轶事典故
遁入空门
徒手杀虎
研究书目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