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也称称“徘谐体诗”,因唐代诗人
张打油的一首咏雪诗而得名。后世则称这类运用俚语、隐含讥讽、故作诙谐、滑稽通俗、形式灵动的诗为“打油诗”。
打油诗具有幽默诙谐,讽刺一针见血,形式多变以及意蕴含蓄等特点。现代打油诗通俗而不低俗,诙谐而不油滑,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社会道德的诸多情感。
历史由来
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
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
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
安禄山兵困
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
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历史沿革
古代打油诗
唐代打油诗
打油诗诞生在唐代,诗之所以名“打油”,据说是唐代有一个名叫
张打油的人,善于用理俗之语作诗。
宋代打油诗
打油诗发展到了宋代,出现了热闹的局面。宋代
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民俗文学开始崛起;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而且错综复杂;儒、释、道三教融合,文人集团大都具有深厚的多方面的修养;雅俗之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诗味浓郁的打油诗。有一首避债诗颇为有趣:“门前索债乱如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亦管他娘不得,后门走去看梅花。”债多不愁,虱多不痒。穷愁尴尬,固然写得很生动;后两句将俗情与雅兴融合得堪称绝妙。
南宋打油诗较少,国难当头,情绪压抑,无心打油,末年还是有一些的。
袁枚《
随园诗话》中,海盗郑熏接受招安后被授予官职,众官歧视他。郑熏不服,献诗一首:“郑熏素行本非端,熏有狂言上众官:众官做官还做贼,郑熏做贼还做官。”
元代打油诗
元代文化“沙漠化”,但在勾栏间和一些避世文人那里,还是有一些打油诗作品出现,传统形式的诗、词失去了“正宗”的地位,代之而起的是以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为条件的
散曲和
杂剧。除了杂剧和南戏中的许多诗词曲白之外,大量无名氏的散曲中就有许多绝妙的打油诗。其一,《[商调]梧叶儿嘲谎人》:“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其二,《[正宫]塞鸿秋·村夫饮》:“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得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明代打油诗
明代流传下来的打油诗,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者涵盖了官民工商僧俗人等。
徐渭的一首祝寿诗,如今许多人依然耳熟能详:“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
蟠桃奉至亲。”
清代打油诗
清朝的文人为了在
八股文禁中生存和抗争,也不时地作几首打油诗,
袁枚、
纪昀的出现,无疑给打油诗提供了契机。以
乾隆为代表的
满族统治者,自觉接受汉族文化,附庸风雅,有些作品也颇有打油味道。
近现代打油诗
胡适《
白话文学史》、
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著作,无不是在为新文学追溯深远的传统根基。由于打油诗的口语化倾向与提倡白话的趋势相符,而包容的体裁又能够在
中国古代诗歌与
永明体之间起到过渡沟通的作用,使其能够推动
自由诗从:旧体打油诗”——“自由体打油诗”——“白话新诗”的发生。因此,它顺理成章地成为近现代文学家进行
文学革命的有力武器,尤其是新文学家的提倡,又使打油诗意蕴浅的缺陷得到了弥补,内涵也得以深化。
地位提升
打油诗地位的提升与提倡
白话文学有极大关系。
胡适《
白话文学史》中谈到白话诗的四个来源:
民歌、打油诗、歌妓、宗教与哲理。并将打油诗界定为“文人用诙谐的口吻互相嘲戏的诗”,强调诙谐嘲戏,且限定为文人创作。如以广义
概念论之,则打油诗与其他三个来源均有相当的
交集。另外,胡适还指出打油诗与哲理诗之间存在关系:“凡从游戏的打油诗人手,只要有内容,只要有意境与见解,自然会做出第一流的哲理诗的。”
胡适本人的打油诗虽然使用白话甚至方言土语,却不流于粗俗鄙陋;风趣幽默,又不止于调侃戏谑。
胡适明确题为打油诗或“戏作”“戏题”的作品,大多是与友人的往来或有关文学观念的论争,相对较轻松。如《打油诗答叔永》:人人都做打油诗.这个功须让“榨机”。欲把定庵诗奉报:“但开风气不为师”。表明自己在白话诗发展中的立场与态度。又如《打油诗又一束》中的《纽约杂诗》两首,写新妇女与女教师,展现新的社会风气。未以打油诗名之却颇具打油气息的作品,在胡适诗集中更是俯拾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但开风气不为师”,
胡适站在白话文学的立场上,强调说话要清楚、材料要裁剪、意境要平实,对诗风要进行整体改造,打油诗作为一个有力的改造武器而得到提倡。
内涵深化
鲁迅认为打油诗是“别种形式的文章”;打油诗看似诙谐,实则正经。在鲁迅眼中,诙谐幽默只是
表象,打油诗的精神内核完全与文章等同,承担道德、社会责任,表达深沉的情感。这一点应当是鲁迅从
寒山等人的诗作中继承发挥而来,从精神内涵上赋予了打油诗更为积极正面的价值。鲁迅改称杂诗为打油诗,乃是取“打油”的形式,盛雅正之精神。鲁迅的努力方向和理论总结颇能代表近现代诗坛中打油诗发展的主流:一方面推动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改革,一方面将打油诗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
中国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
现代打油诗通俗而不低俗,诙谐而不油滑,少有纯粹的游戏之作,根本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诗人写作态度的认真;二是即使是打油诗,诗人们传达的仍是他们的真性情。现代打油诗虽然风格上承袭了传统打油诗的幽默诙谐,但大多数诗人们做诗的态度却是认真严肃的。
形式继承创新
新文学家藉由打油诗形式上的包容性,在试图建立新诗体的同时继承了传统诗歌的精神与形态。一方面,打油诗语言上的口语化和形式上的多样化是突破近体
格律诗束缚走向白话乃至
自由诗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以律绝形式为主、保留一定“字数
韵脚”和语音韵律的创作传统,又将打油诗与近体格律诗紧紧联系在一起。侧重创新者以
胡适为代表。他看重的是打油诗形式自由、语言通俗的一方面,以此支持白话新诗的发展,实现诗风的转变和形式的突破。
当代打油诗
带有政治隐喻
“反右”和“文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
民俗音乐、
曲艺等创作数量大增,但创作者层次高低不一,且带有政治任务的性质,绝大部分作品都不足观。这一时期打油诗语言上保持了浅显平易的口语风格,不避新词汇、新概念;音韵上也不妨使用现代汉语语音,但遵守
平仄押韵的基本要求;风格上仍带有诙谐讽刺的特质,不过锋芒更为收敛,呈现出一定程度“隐”与“曲”。当代“打油诗”并未舍弃浅近的特点,只不过当代作家笔下的浅近不是直露,而是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将种种曲折不平隐藏在看似随意的语言表达下。
形式向旧体回归
与近现代时期作家将打油诗视为介于新旧体之间的形式不同,当代作家往往更强调与旧体的联系和与新体的疏离。这一时期的打油诗对新语言的使用已经更加纯熟自然,形式上表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一则是作家对
中国古代诗歌有了新的认识,主动回归;一则是
永明体与旧体诗的处境与力量对比已不同往日,打油诗与旧体诗的密切联系使它在新时期选择了以传统形式承载新精神的道路。
艺术特征
浅近显露,意蕴含蓄
打油诗总是取乡土民间的一片纯真,从而闪耀出理语巷谈的机锋,行笔既遵从诗的气质神韵又不守诗的
平仄韵律,看似信手挥洒,实则意味无穷,这便是打油诗意蕴含蓄隽永的根本。
苏轼的《洗儿歌》云“人人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
公卿。”调侃自嘲还充溢诙谐之情,所抒一片人情性灵,所含多色生活底蕴,正在这无理有情之中。
幽默诙谐
诙谐是打油诗最基本的文体特征之一。
朱光潜对谐趣的定义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欣赏的态度和游戏的态度,是打油诗诙谐风格的两大精神要素。打油诗的诙谐风格首先源自于诗人对于人生的诸种失意、缺陷抱着欣赏而不是怨恨的态度。这种欣赏的态度有时表现为文人之间的互相嘲戏和自嘲,这也是历来打油诗的重要表现形式。
胡适认为打油诗“就是文人用诙谐的口吻互相嘲戏的诗”。
讽刺一针见血
打油诗能够反映社会现状,通过讽刺话语表达作者的情感。其次打油诗要暗含讥讽,曲折胸臆,写来并不容易。
袁枚说“诗不能作甘言,便作辣语、荒唐语,亦复可爱。”有人曾用打油诗讥讽涂鸦者:“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不是诗人丈二长,怎能放屁在高墙。”说荒唐,不荒唐,笔触到,丑亮相,讽笃辣,谐埋庄,这就是打油诗讽刺的艺术力量。
形式不拘一格
打油诗形式自由变异,不受定格羁绊,是打油诗在表现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特征可具体化为:变句,套改,形异。
文学价值
打油诗是一种民俗文学,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方式满足人们的需要。打油诗具有极为广泛的创作群和极强的传播力。创作者从不具名的百姓到知名文人、艺术家,乃至党政军领导,不一而足。作品风格除了嘲讽揄,也不乏为宣传而作的口号宣讲式打油。从诗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讲,打油诗在与雅正诗歌相辅而行、为
自由诗寻找突破口等方面,曾产生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要认识到,除了经过时代或文人提炼的作品,大量打油诗艺术成就是非常有限的——打油诗粗浅的“原罪”极易将诗歌创作引上歧路。要全面评价打油诗,正反两方面都不可偏废。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想作出有质量的打油诗,需把握好尺度、去粗取精、取法乎上。
代表作品
古代作品
唐人
张打油有首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宋代有首《咏雪》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这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态势的着力一针,比连篇累犊的历史经济论述来得更通俗更具体更生动。
近现代作品
著名诗人
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蛮合适。”这是对战争年代国统区
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鲁迅写了多首打油诗讽刺、批评这些有负于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有一首为
宝塔诗:
鲁迅模仿
东汉张衡《四愁诗》的旧格式用
白话文写过一首《失恋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
自制糖葫芦。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当代作品
刘绍棠创作过四言的打油诗:“老弱病残,四类俱全。伏枥卧槽,非比当年。整理文集,刻不容缓。下午会客,四时过半。谈话时间,尽量缩短。”
陈毅将军《咏
原子弹》:“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