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
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
格列美(Glimepiride)是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具有与B细胞膜上的磺脲(SU)受体65000亚基特异性结合,促使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适用于在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疗效不满意的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格列美脲由德国 hoechst Marion Roussel 公司开发,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少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瘙痒、红斑,荨麻疹、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头痛、乏力、头晕等,个别病例报道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该药物禁用于妊娠期妇女,明显肝损害和(或)肾脏损伤者,对磺酰脲类其他品种过敏者,老年患者应从最小剂量(1mg/d)开始使用。
格列美脲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需密封,在阴凉处保存,其剂型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和滴丸剂,其中格列美脲片、格列美脲分散片、格列美脲胶囊为医保甲类,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格列美脲滴丸未列入医保。
医学用途
适应证
格列美脲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适用于在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疗效不满意的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无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非妊娠期,无慢性肾功能不全。
用法和用量
格列美脲开始用量为一日1mg,以后每2周按血糖测定值调整剂量,一日用量一般为1~4mg,最大剂量一日不超过6mg。在达到满意疗效后,可试行减量,宜采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低血糖。在由其他口服降糖药改用格列美脲时,亦须按上述由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
给药说明
制剂与规格
格列美脲常用制剂主要包括格列美脲片、格列美脲分散片、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格列美脲胶囊、以及格列美脲滴丸等。具体如下:
药理机制 
格列美脲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机制是药物与B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65000亚基特异性结合,从而使ATP依赖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去极化,使钙离子通道开启,胞液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此外,格列美脲与磺酰脲受体结合及离解的速度皆较格列本脲(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为快,这一特点可能与其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反应有关,格列美脲胰腺外作用是增加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GLUT-4分子数量,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药代动力学
格列美脲口服后较迅速而完全地被吸收,空腹或进食时服用对吸收无明显影响。服后2~3小时达血药峰值,口服4mg平均血药峰值约为300ng/ml。t1/2为5~8小时。格列美脲在肝脏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氧化而全部代谢成环己羟甲基羧基2类衍生物(分别为M1及M2),M1可进一步代谢为M2,两者皆无降血糖活性。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格列美脲用药过量会导致从轻微到重度低血糖。治疗方法包括给予葡萄糖和加强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
注意事项
风险提示
2007年9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物警戒快讯 2007年第13期(总第44期)》,公告中指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将在Avandaryl (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复方制剂)、Duetact (稀盐酸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复方制剂)等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说明书中,添加关于心力衰竭风险的黑框警告。
历史
格列美脲于80年代由德国 hoechst Marion Roussel 公司开发,之后为法国赛诺菲Aventis(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旗下的药物,可单独用于控制饮食、锻炼无效的患者,也可与其他降糖药或胰岛素配伍使用。
使用情况
格列美脲于1995年9月首次在瑞典上市,1996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进入美国市场,被用于治疗节制饮食和从事运动而未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是 FDA 批准的第一个可与胰岛素同时使用的磺酰脲类药物,同年,赛诺菲-安万特公司(Sanofi-Aventis 德国 GmbH)联合Pharmacia(现为辉瑞公司)在丹麦和德国以Amaryl上市。2000年,格列美脲在在日本上市,同年在中国获批。
化学信息
专利
1981年7月1日,德国hoechst公司获得格列美脲专利,2000年12月4日到期。
目录
概述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和用量
给药说明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药代动力学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
注意事项
风险提示
历史
使用情况
化学信息
专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