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蛇神(Feathered Serpent),又名克察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或库库尔坎(Kukulcan),意为“绚丽长尾羽毛的蛇”,是中美洲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神祇之一。羽蛇神有生物和人两种形象,即浑身长满羽毛的蛇或是一位皮肤白皙长着胡须的男性。羽蛇神是
中美洲的创世神之一,是奥梅提奥托(Ometeotl)的孩子,他发明了日历,掌管着金星、植物、风雨等事务。
羽蛇神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200年的奥尔梅克文明,部分遗址中发现了羽毛和蛇的雕塑碎片,对其的崇拜则最早出现在
特奥蒂瓦坎古城文明(公元3至8世纪)中,羽蛇神被雕刻于神庙中,掌管着森林。公元十世纪左右,羽蛇神开始被视为
金星神,同时还拥有着风神化身。在
阿兹特克神话中,羽蛇神创造世界,又毁灭世界,中美洲
原住民通过向他献祭或者献祭他的方式寻求庇佑。
阿兹特克君主试图将王权与羽蛇神联系起来,统治者会将羽蛇神的头衔冠于自己的名字之前来增加自己的威望。阿兹特克在信仰羽蛇神的同时也畏惧着他的力量。十六世纪,阿兹特克君主将
西班牙帝国的入侵者视作羽蛇神的化身并将他们视为神话传说中毁灭文明的信号。在
奇琴伊察的遗址中,有为纪念羽蛇神而建立的
库库尔坎金字塔以及武士神庙。
基本概况
羽蛇神是中美洲神话中的重要神祇之一,他被描述成一条长满羽毛的蛇的形象,有时也会被描述成一个皮肤白皙、长着
胡须的男人。羽蛇神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与金星关联起来,掌管金星与历法。在阿兹特克创世神话中,羽蛇神是创世之神奥梅提奥托(Ometeotl)的孩子。羽蛇神作为四方神之一创造了人类。羽蛇神还有作为风神埃赫卡特尔(Ehécatl)的一面,作为风神的他头戴一顶有两根突出管道的面具(风通过其中吹出),戴着
墨西哥瓦斯特克部落典型的圆锥形帽子。
历史起源
羽蛇形象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200年的奥尔梅克文明,部分遗址中发现了羽毛和蛇的雕塑碎片。奥尔梅克人喜欢将动物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奇特而美妙的生物。羽蛇神在奥尔梅文明中代表着雨水、土地,尤其是玉米等形象。其后在特奥蒂瓦坎文明(公元前3世纪)中出现了羽蛇神崇拜。当时,羽蛇神被视为植物之神,与地球、水和雨神特拉洛克密切相关。
历史演变
羽蛇神
公元前3世纪初,特奥蒂瓦坎文明时期就有羽蛇神的遗迹。而在后来遗址中,羽蛇神展现了和雨、水、风相关的意象。此时的羽蛇神并没有人的形态,通常以鸟和
响尾蛇的混合体出现。羽蛇神的名字是
纳瓦特尔语中“quetzal”(翡翠色羽毛的鸟)和“cóatl(蛇)”两个词的组合。在随后的传播中,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北方的托尔特克人在987年征服
尤卡坦半岛北部的玛雅人,建立了以
奇琴伊察为中心的统治,并带来了羽蛇神崇拜;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托尔特克人入侵”,是玛雅人建立了奇琴伊察并引入羽蛇神崇拜。玛雅人所称呼的库库尔坎,羽毛(k'uk'ul)和蛇(kan)也指的是羽蛇。在整个
中美洲,由于蛇的生活习性,它成为联系地下和地上生命的象征。蛇的张开的嘴被认为是通向地下世界的洞穴,并且它们的身体常常在中美洲艺术中被赋予天空的符号。此外,玛雅语中天空和蛇的单词发音相同。
金星之神
公元9至12世纪,随着纳瓦特尔族部落从北方迁移而来,羽蛇神的信仰经历了巨大变化。这时候的羽蛇神通常被描述成一位男性。托尔特克文化以图拉城为中心,强调战争和与崇拜天体有关的人祭,而羽蛇神的神庙成为图拉城仪式生活的中心。传说羽蛇神发明了日历,作为晨星和暮星(金星)象征着死亡和重生。
公元10世纪(可能是987年),玛雅人相信一个名叫库库尔坎的人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建立了奇琴伊察。库库尔坎带来了文化创新,掌管着水、雨、农业,也是王权和贵族的象征。在玛雅的艺术作品中,羽蛇神经常以覆盖着羽毛的蛇的形象或者头戴羽毛头饰和珠宝的形象出现。
公元14-16世纪,羽蛇神被阿兹特克人视为祭司和商人的守护神,以及学问、科学、农业、工艺和艺术之神。在
阿兹特克神话中,羽蛇神同时还是奥梅特奥特尔的儿子。创世神话中,他是特斯卡特利波卡、伊西利波切特利和席佩陀克的兄弟,是“13层天堂”中的第9层。
风之化身
公元14-16世纪,埃赫卡特尔(Ehecatl)被认为是羽蛇神的风之化身,受到阿兹特克人和华斯特克人(Huastec)的崇拜。埃赫卡特尔本来是羽蛇神的孪生兄弟,即与“晨星”相应的“昏星”,掌管着风。但由于羽蛇神在阿兹特克神话中同时掌管晨星和昏星,也具有风的属性,埃赫卡特尔也就被看做为羽蛇神的化身。根据阿兹特克创世神话,羽蛇神化身为埃赫卡特尔,降临到冥界,从前世界的居民那里偷走骨头,回到现世创造了人类。埃赫卡特尔的神庙为了展现他与羽蛇神的关联,神庙的入口处通常会被雕刻成像蛇嘴一样的框架。埃赫卡特尔拥有黑色的身躯,胸部佩戴螺旋壳形饰品,他还生有长齿,带着红色面具,面具像鸭子的喙一样,埃赫卡特尔通过这个面具吹响风。
相关传说
五个太阳
阿兹特克人相信在现在的
宇宙之前存在着四个世界。这些世界,或者称为“太阳”,都被灾难摧毁了。每个太阳的末日,人类都被毁灭。现在的世界是第五个太阳,阿兹特克人认为自己是“太阳之民”。创世之神奥梅提奥托(Ometeotl)经过多次尝试才创造了现在的世界,他有4个孩子,统称为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s),羽蛇神也是其中之一。世界随着羽蛇神与烟雾镜的争斗先后毁灭了四次,也称四个太阳。
第一太阳,诞生了一群以
浆果为食的巨人。奥梅提奥托的儿子之一黑特斯卡特利波卡化身为
太阳,用光和热照耀大地。西方的羽蛇神(Quetzalcoatl)与黑特斯卡特利波卡为敌,将他赶出了天界。为了复仇,黑特斯卡特利波卡变成一只
美洲豹,毁灭了整个世界。第二太阳,羽蛇神统治天界。羽蛇神创造了喜食松果的人类。当黑特斯卡特利波卡前来复仇时,大部分人都被
飓风卷走了,寥寥无几的幸存者则被羽蛇神变成了猴子。第三太阳,雨神特拉洛克(Tlaloc)化身为太阳,羽蛇神发起了大洪水,将世界毁灭。为躲避
洪灾,幸存者不得不变作鸟类。第四太阳,水之女神查尔丘特里魁(Chalchiuhtlicue),她的眼泪形成洪水再次毁灭了世界,鱼类是幸存者。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颗巨大的柏树下获救,但他们因违背了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的命令而被变成了狗。
第五太阳的人类,也就是现在世界的人类是由羽蛇神创造的。羽蛇神与伴侣索洛特尔(一位长着狗头的神祇)据说曾下到地下世界密克特兰(Mictlan)收集古老死者的骨骸。羽蛇神用自己的血液涂抹这些骨骸,创造了现在居住在这个宇宙中的人类。羽蛇神也是图拉的祭司国王,他从不献祭人类,只献祭蛇、鸟和蝴蝶。但是特斯卡特利波卡将他驱逐出图拉。羽蛇神漫游到“神圣之水”(
大西洋)的海岸,然后在火堆上祭祀自己,化身为金星。根据另一个版本,他乘坐由蛇构成的木筏,消失在东方的
地平线之外。现在的太阳(第五太阳)被称为纳维-奥林(Nahui-Ollin),注定在一场巨大的地震中消失。西方的怪物(tzitzimime)将出现并杀死所有人类。
羽蛇神与剥皮神
剥皮神(Xipe Totec)是
中美洲的春天和新
植被之神,同时也是金匠的庇佑者。在阿兹特克年历的第二个月份剥皮之月(Tlacaxipehualiztli)期间,祭司们通过取出人祭的心脏,将尸体剥皮,并给剥皮神穿上被染成黄色的人皮,也即“金衣”(teocuitlaquemitl)。其他祭品则被捆在架子上,并被箭射杀,祭品滴下的鲜血象征着多雨的春季。为了向剥皮神致敬,人们会献上赞歌称他为夜之饮者(Yoalli Tlauana),这首歌感谢他带来了象征丰饶的羽蛇神,并避免了干旱。
民间信仰
阿兹特克宗教与日历密切相关,这是祭司所执行的复杂仪式和典礼的基础。
阿兹特克帝国日历是中美洲的通用日历,由365天的太阳年和260天的神圣年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并行产生了一个更大的52年周期。羽蛇神统治着名为“ehécatl”(风)的日期,以及祭祀日历的第18个13天系列。他还是白天13位主要神祇中的第9位。羽蛇神没有专门的月份来祭祀。作为学问、科学、农业、工艺和艺术之神,羽蛇神在卡尔梅卡克(calmecac)中特别受到崇敬。在特诺奇蒂特兰之外,羽蛇神的崇拜主要集中在普埃布拉高原上的乔鲁拉地区。
阿兹特克与自然接触的方式是在特定的节日由祭司举办祭祀活动。所有的仪式都非常相似:净身以便让神明接触;供品和祭品以获取神的青睐;带上代表神明的面具进行舞蹈和游行。祭司是阿兹特克机构中最复杂的之一。每个神庙和神都有自己的祭司。除此之外,还有负责仪式、新手教育、
占星术和神庙土地的祭司。阿兹特克宗教的许多方面可以在家庭的供桌上进行。古玛雅人对神祇的态度是虔诚的祈求,因为神祇可以赐予健康、丰收和丰富的野味,但也可能带来疾病和饥饿。祭品包括食物、饮料和香烟(Pom),用来安抚神灵。
随着纳瓦特尔族部落从北方迁移而来,羽蛇神的信仰经历了巨大变化。托尔特克文化(公元9至12世纪)以图拉城为中心,推崇强调战争和与崇拜天体有关的人祭。祭品可能是俘虏,包括被打败的统治者和贵族。自我牺牲或自我残害也很普遍:通过将刺穿耳朵或生殖器的刺棒或用带刺线穿过舌头来汲取血液,作为供奉给神祇的祭品。
文化内涵
特斯卡特利波卡击败羽蛇神的传说反映了历史事实。托尔特克文明受到了
特奥蒂瓦坎古城文化的影响,来自北方移民引发了一场社会和宗教革命,军事统治阶级夺取了祭司的权力。传说里象征着战争与犯罪的特斯卡特利波卡击败了羽蛇神,这象征着经典神权统治的垮台。
阿兹特克帝国君主在羽蛇神在人间时,用皮带将羽蛇神的手臂系在肩膀旁边,并声称:“把一个神绑起来的人可以捆绑所有凡人。”羽蛇神航海东去的故事可能与伊兹塔部落入侵
尤卡坦半岛有关。羽蛇神的日历名字是“一根芦苇”(Ce Acatl)。
中美洲神话中
预言他将在一根芦苇年份从东方归来,这导致阿兹特克君主
蒙特祖马二世将
西班牙征服者
埃尔南·科尔特斯及其同伴视为毁灭者,因为羽蛇神的归来预示着他将带来毁灭。西班牙人在
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的那一年(1519年)正是一根芦苇年。
相关文物
羽蛇神像
羽蛇神
雕像是奥尔梅克文明时期遗存的有关羽蛇神最早的雕刻品之一。雕像位于拉文塔,作品展现了一个带有羽冠的蛇,两侧有两只奎茨尔鸟和一条天空纹。羽蛇神经常出现在建筑雕塑装饰中,其他遗址如索奇卡尔科也有羽蛇神的雕像,但在公元前3世纪之前羽蛇神很少以人类形式出现,韦拉克鲁斯的雕刻石碑是个例外。
太阳历石
太阳历(Sun Stone)石于1790年12月在
墨西哥城中心广场上被发现,现在位于墨西哥城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太阳历石直径3.58米,厚度98厘米,重达25吨。太阳历石描绘了
阿兹特克神话中连续五个太阳的世界。太阳历石的四个角落分别是其他四个太阳,四个太阳在羽蛇神(Quetzalcoatl)和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争夺世界的过程中相继毁灭,直到第五个太阳时代。这些太阳根据它们最终毁灭所发生的日子而命名。石头的顶部有一个日期象形符号(13芦苇),它既代表了最后一个根据神话的第5个太阳的开始,也代表了实际的日期1427年,从而使在那一年登基的伊兹科亚特尔(Itzcoatl)的统治合法化,伊兹科亚特尔在神与人类之间建立了联系。
《波旁尼克手抄本》
《波旁尼克手抄本》(Codex Borbonicus)是一部阿兹特克手抄本,可能由阿兹特克祭司在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1512年)前后几年间创作。波旁尼克手抄本描绘介绍了羽蛇神的庆典日历和祭祀内容。
相关遗迹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繁荣于公元750年至1200年间,与羽蛇神的信仰崇拜关系密切。托尔特克人在公元900年左右定居在今天的墨西哥城附近的图拉,由一位名为托皮尔辛的国王统治。托皮尔辛也取了“羽蛇”的名字,或者叫做克察尔科亚特尔。在公元987年左右,竞争对手迫使托皮尔辛·克察尔科亚特尔及其追随者离开图拉。而玛雅历史文献提到,一个自称库库尔坎的人从西方来到奇琴伊察。他带着他们的神克察尔科亚特尔的信仰来到玛雅土地上。从那时起,羽蛇神的形象在奇琴伊察修建的建筑物中出现了千千万次。
库库尔坎金字塔(El Castillo),又称
墨西哥卡斯蒂略金字塔。建于公元1050年之前,用于进行与羽蛇神相关的祭祀活动。金字塔每边宽58-59米(190英尺),高24米(78英尺)。每一面都有一个台阶,共九级,通向一个小型方形结构的顶部,里面有两个房间。金字塔的三条楼梯各有91个台阶,第四条楼梯有92个台阶,总共365个,代表一年的每一天。从上方看,楼梯交叉叠加在方形金字塔底座上形成的十字架呈现出玛雅的“零”符号。
武士神庙(El Templo de los Guerreros),武士神庙是一座高40英尺,宽133英尺的建筑物。中央神庙上刻有托尔特克战士、鹰和美洲狮吞食人心的
浮雕。在雕刻中也可以找到羽蛇神的形象。神庙的门前是两根雕刻着羽蛇神的柱子,蛇形柱子支撑着门上的木横梁,这些横梁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消失。在每条蛇的头上都有
天文符号和装饰图案,蛇头的顶部有一个浅水池,可能被用作油灯。托尔特克人相信,向羽蛇神供奉人祭可以推迟末日的到来。
奇琴伊察球场(Great Ball Court in Chichen Itza),奇琴伊察的
香港大球场中心的装饰面板展示了一组球员正在行进比赛和人祭,赛场每侧七人,都环绕着一个象征死亡的骷髅形状的圆中心。右侧第一位球员被斩首,从他的脖子中喷出血液的形状像蛇。左侧第一位球员是进行祭祀的人,一手拿刀,另一手拿着被斩首的头。这个割头的场景与克察尔科亚特尔有关。伊察人采纳了其他地区的习俗和文化元素,比如华斯特卡式的鼻环、风饰形状像剪成螺旋形的胸饰、带状颈圈、兽形手袋,以及阿帕里西奥·维拉克鲁斯的斩首仪式等。球场本身以浮雕装饰的面板非常类似于位于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的埃尔塔津的球场,在面板末端的逼真蛇形图案是克察尔科亚特尔的象征。
相关争议
随着历史的演变,羽蛇神的传说似乎和一些真实人物的经历相融合,又或者羽蛇神存在着一个“原型”。12世纪的克尔特克文明中记载了“羽蛇神”亦或是当时名为“克察尔科亚特尔”的王取消了人祭,从不献祭人类,只献祭动物。这遭到了其他祭祀的排斥,这使他被迫逃往
大西洋的海岸。在那里克察尔科亚特尔或是用火烧死了自己,亦或是乘船逃离,这与被特斯卡特利波卡追击的羽蛇神的经历如出一辙。这个传说在后来甚至被移到奇琴伊察来“预示”
西班牙的入侵。克尔特克文明中名为“克察尔科亚特尔”的王其真实性存在着争议。
艺术形象
绘画雕塑
影视作品
游戏作品
参考资料
Kukulcan.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2023-09-21
Ehécatl.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2023-10-07
Sun Stone.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