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
德语:Angela Dorothea Merkel,1954年7月17日—),
德国女性政治家、物理学博士,曾任德国总理、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
默克尔出生于西德汉堡,学生时代她的成绩非常优秀。1973年至1978年间,她在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Leipzig)攻读物理学,毕业后一直在原东德科学院的
物理化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并于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
柏林墙倒塌后,默克尔投入到民主政治运动并加入了新成立的
政党“民主觉醒”。1990年12月
两德统一后,民主觉醒党并入了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德语: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CDU)),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成员,因受到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外文名)的赏识,相继出任科尔内阁的妇女青年部部长、1994年担任环境和核安全部长、1993年6月至2000年5月任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基民盟主席。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在此后的2009年10月、2013年12月、2018年3月,默克尔又三次连任。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气候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这五大危机事件贯穿了默克尔执政的全过程,默克尔也被冠以“危机总理”之名。2018年10月29日,默克尔宣布不再连任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同年12月基民盟选举新一任主席。2021年10月26日,默克尔正式卸任总理职位。
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也是东西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地区的联邦总理。默克尔担任
德国总理16年,以稳健、务实、灵活的领导艺术带领德国一次次平稳地渡过了危机,在这16年中,德国既保持了经济实力,又改变了“政治矮子”的形象,在欧洲成为“不情愿的霸权”。德国总统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
德语:Frank-Walter Steinmeier)称默克尔执政时期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默克尔执政期间共经历了4任美国总统、4任
法国总统、5任英国首相,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对默克尔都赞赏有加。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2%的
法国人对默克尔持信任态度,远超其对法国本国很多政治家的信任度。2021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即将卸任总理的默克尔举行视频会晤时,称她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截至2020年,默克尔连续9年蝉联《
福布斯》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榜首。2022年10月4日默克尔获得了联合国难民署颁发的“
南森难民奖”。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54年7月17日默克尔出生于
汉堡包,其父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语。默克尔出生后不久,由于父亲从教会接到新的任命,全家便移居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以北80公里的坦布林(
德语:Templin),默克尔在那里完成了初等教育。她在学校的成绩总是非常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把她定义为“理想的女学生”),从没有任何关于男朋友或者类似的传言。她希望一切都无可指责,无可挑剔。默克尔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离婚后保留至今。
前东德的生活背景对默克尔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作为牧师的女儿,并在每间屋子都可能存在东德警察告密者的社会里度过生命的前36年,养成了很好的掩饰或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德语外,默克尔会说俄语与英语,当别人评论她身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的背景时,她说:“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掩饰)都不需要的。”1973年-1978年她在原民主德国
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随后在原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78-1990),并于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东德科学院工作期间,默克尔经历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1985年正式与其前夫乌尔里希·默克尔离婚。她的现任(即第二任)丈夫是毕业并任教于德国
柏林洪堡大学的博士教授、量子化学家
约阿希姆·绍尔。1986年默克尔博士毕业后,和已离婚的绍尔住到了一起,直到1998年默克尔升任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后,两人才正式结婚。
步入仕途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后,默克尔正式投入民主政治运动中,加入了新党“民主觉醒”(
德语:Demokratischer Aufbruch)。当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举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民主选举后,她得到新政府一个副政府发言人的职务,在洛塔·德·梅齐艾(德语:Lothar de Maizière)总理手下工作。1990年12月
两德统一后,默克尔所在的“民主觉醒”党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党员,开始在
德国政坛上崭露头角。
1990年底,默克尔成为德国政坛上年轻的女议员,这引起了时任德国总理科尔的注意。随后科尔邀请她在总理府见面,进行了长时间深谈,默克尔最终得到了科尔的赏识,被科尔纳入了
内阁。1991年,默克尔在科尔政府内担任了妇女与青少年部部长;同年成为了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历史上第一位女副主席;1994年,默克尔担任联邦环境部长;1995年,默克尔来到中国出席了在北京怀柔举行的
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这是默克尔首次与中国产生了联系。同年,她在柏林的
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表现出色,在
德国政坛逐渐站稳了脚跟。
1998年起,默克尔又担起全德基民盟总书记的重任。安格拉·默克尔的政治生涯得益于前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德语:Helmut Kohl)的提拔和关照。科尔曾有一次叫她小姑娘,因此很多媒体也把默克尔叫做“科尔的小姑娘”。
反对党领袖
1998年,科尔领导的联合政府在大选中失利后,朔伊布勒接替科尔成为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则被任命为基民盟总书记。
1999年底,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科尔时期收受军火商政治献金的“黑金案”被揭露,全德震惊,基民盟的支持率一落千丈。正值党派存亡之际,默克尔在《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明确表示要与“恩师”科尔划清界线,认为他应该辞去基民盟名誉主席的职位。这篇文章不仅挽救了基民盟,也让默克尔在党内的支持率飙升。2000年,默克尔在党内选举中以96%的得票率成为基民盟新一任主席。
在担任反对党领袖期间,默克尔主张修改德国劳动法,消除裁员限制,允许增加每周工作时间。她认为当时的德国劳动法限制了德企竞争力,使企业无法更灵活地控制劳动力成本。此外,默克尔还主张以更快地速度淘汰核电。
2003年,时任
德国总理
格哈德·施罗德(
德语:Gerhard Schröder)表示不赞成德国参与美国的
伊拉克战争,而默克尔则持反对意见,非常支持小布什政府的军事干涉。
四任总理
第一总理任期
2005年默克尔代表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出战,以微弱优势战胜了来自社民党的施罗德。经过两个月谈判,联盟党与社民党组成了40年来首个左右大联盟政府,当年11月默克尔正式就职德国总理。
在大选过程中,医疗改革问题已经是热点话题,
德国医疗体系由于效率低下、费用激增等原因而被广泛批评。默克尔于2006年通过了一项同意进行医疗改革的协议,该协议增加了企业在保险方面的税收负担。同年,医疗改革还引入了“健康保险义务”,要求每个人必须在公共保险或私人保险上投保。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默克尔宣布出台联邦德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投入总额高达500亿欧元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税和补贴等,使得德国成为西方世界率先走出危机的国家。
第二总理任期
2009年9月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默克尔领导的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再次取得胜利,与自民党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她则成功连任总理。
同年10月,
希腊在金融危机下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连带引起了欧元区债务危机,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接连出现财政问题,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默克尔一方面帮助组建了
欧盟的救助基金和债务困方案,同意
欧洲中央银行购买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债券,另一方面严肃财政纪律,要求希腊等国削减预算、控制社会福利开支。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政府几乎主导了欧盟应对危机的政策,这也使默克尔的威望得到巩固和提高。希腊在多年后渡过债务危机,默克尔也被认为“拯救了欧元”。
2010年11月,
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默克尔的医疗改革方案,减少了部分医疗保健领域的支出,并提高医疗保险税收。2011年3月11日,
3·11日本地震引发福岛
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默克尔政府关闭
德国8座正在发电的核电站反应堆,并决定在2022年前分批关闭另外9座核电站,实现全面放弃核能。同年4月,德国通过了法律修订案取消
征兵制,并于7月1日开始由“志愿兵”制度取代。
第三总理任期
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了311个席位,而自民党则未能进入议会。默克尔则领导基民盟与社民党合作组建大联合政府,她本人也再次连任总理。
连任同年,
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爆出美国“棱镜”计划等监听计划丑闻,美国被指监听默克尔,甚至已监听她的电话长达十余年。默克尔则对美国发出了严厉警告,她还表示:“我们早已不再处于
美苏冷战状态。”不过,默克尔政府表示在考虑跨大西洋关系后,并不会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
2015年,
中东和
北非地区的持续战乱迫使上百万难民越境进入
欧洲,引发难民危机。同年8月,默克尔政府允许经过其他
欧盟国家进入
德国的难民申请
庇护。
默克尔实行“欢迎”难民的政策,起初得到民众支持,但随着难民持续大量涌入,德国在接收能力、难民融入以及社会安定等问题上都遭遇严峻挑战,默克尔曾经居高不下的支持率大幅下跌,但她不后悔作出接纳难民的决定。2015年,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高达110万。
第四总理任期
2018年,
德国联邦议院第四次选举默克尔出任德国政府总理,但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社盟获得的选票远远低于上次大选,因而默克尔决定与
自由民主党和绿党分别举行会议。但最终在3月4日,默克尔所属基民盟还是与社会民主党筹组了联合政府。同年10月,基民盟在两个关键州的议会选举中都遭受重挫,作为党主席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将不再竞选基民盟主席。本届总理任期结束后,她也不会寻求连任。
默克尔连任同年,
霍斯特·泽霍费尔(
德语:Horst Lorenz Seehofer)上任内政部长,推动“更快驱逐出境的
总体计划”,将寻求庇护失败的难民驱逐出
德国境内。同年6月,泽霍费尔向默克尔发出执行驱逐计划的最后通牒。7月2日,泽霍费尔以辞职为威胁来抗议默克尔的移民政策。不过最终,默克尔与泽霍费尔在移民问题上达成协议,德国将在靠近
奥地利的边境建设中转中心,将难民转移至其他国家或者送返奥地利,而泽霍费尔也将继续担任内政部长。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危机爆发,默克尔采取了多项严格的防疫措施,扩大公共场所的口罩强制令。尽管执政的联盟党支持率因疫情的起伏而波动,但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
德国的死亡率远远低于
欧洲其他国家。
2021年10月26日,默克尔正式卸任总理,但她仍将作为看守总理,直至新一任总理获任命为止。
卸任后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正在与长期担任她办公室主任的贝亚特·鲍曼合作,撰写有关她自己童年以及担任总理经历的回忆录,计划在2024年出版。在结束总理任期后,68岁的默克尔说自己过得很好,并说她感到“满足”。
2022年6月1日,默克尔公开对俄乌冲突发表言论,她表示:“我支持被
俄罗斯攻击和入侵的
乌克兰,支持他们自卫的权利。”她还支持德国政府、
欧盟、美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七国集团(G7)和
联合国为“制止俄罗斯的野蛮侵略战争”(barbarischen Angriffskrieg Russlands)所做的一切努力。
为政举措
内政
粮食政策
默克尔曾批评
德国浪费食物的情况,称每年有上千万吨食物被扔进垃圾桶。与此同时,默克尔认为,要想对抗全球饥饿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应该致力于推动世界粮食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庭政策
默克尔相当在意女性就业率、生育率等问题,她的施政重点之一便是在性别平权法内强化女性就业条件,同时推动关于儿童与青年协助法的修订。2017年6月,德国国会通过了德国同性婚姻法制化,尽管她个人坚持一夫一妻制,但依然尊重此项人权法案。
为了鼓励生育,默克尔政府提出相关政策规定在小孩出生时,有工作的夫妇可以享受14个月的休假,期间收入则不能低于每月纯收入的67%;无工作者则除失业金和社会救济金之外,还可以领到300欧元的补贴。此外,儿童医疗费用也逐步转变为政府支付。在默克尔上台之初的几年,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支付的各类家庭补贴费用可以达到850亿欧元。
环境政策
1998年默克尔在担任环境部部长期间,曾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阐述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同时默克尔致力于减少国际
温室效应,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她就开始投入减碳工作。默克尔还是一个关注核心能源运用的支持者,比如如何从关键资源中获得电力。在她的领导下,致力于减少核废料。
德国一直以来还是气候发展合作政策的积极推动者。默克尔政府的气候发展合作政策有三根支柱,首先是德国会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迁;其次是德国会促进发展伙伴形成气候意识,并支持其制定相关策略;最后是德国自身为了加强可再生能源与长期有效利用资源的建设,要推动发展中国家改善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性。
德国联邦经济合作部的投入从自2009年开始9亿欧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15亿欧元,从而成为了气候领域的最大援助国。默克尔则承诺过2010至2012年间额外提供12.6亿欧元用于资助气候发展合作。从2008年到2011年,
德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高达5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用于帮助这些国家推行气候政策。
移民政策
出于同情心和德国对人类的责任,也希望感化
欧盟其他国家,默克尔在2015年宣布接纳100万
中东和
北非的难民,700多万德国人参与了志愿者工作。大量难民持续涌入,引发了德国社会在住房、交通医疗、就业和治安等方面的多种问题,默克尔因其较为宽容的难民政策饱受指责。
起初,德国希望在欧盟内部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在一些难民死伤事件发生后,
德国出于人道主义援助的目的,暂停欧盟《都柏林条例》。根据该条例,难民必须在进入的第一个欧盟国家申请
庇护,如果他们在其他欧盟国家申请庇护就将被驱逐出境。而默克尔政府允许经过其他国家进入德国的难民申请庇护。但此后,德国难民数量暴增,2015年9月13日,德国收紧德奥边界,不过没有收紧接纳难民不设上限原则。2016跨年夜科隆性侵事件爆发后,默克尔转变了态度,开始修改移民法,减少和控制移民数量。
默克尔承认在难民问题上的一些做法有误,随后出台多项调整处置难民的具体措施,力求弥合社会分歧,但坚持接纳难民的决定是正确的。
防疫政策
2020年3月,新冠疫情首次爆发于欧洲时,默克尔政府采用了严格的封锁措施,参观、服务提供商、公共活动等被要求关闭或暂停,企业员工也被要求居家办公。但由于欧洲口罩采购不顺利,且欧盟对于人员流动问题未达成共识,导致德国并未推出口罩令或出入境限制,居家令也从未得到严格执行。4月,管控措施得到放松,但同月27日起,开始实施室内公共场所与公共交通的口罩令。5月,德国发生了要求放松管控的游行,欧盟境内的边界管控也完全放开,相关管控禁令被解除。10月,德国感染人数开始反弹,默克尔政府再次限制私人派对或聚集,根据每10万居民感染人数对不同地区进行三级管理,10月底不得不引入“部分封锁令”,再度关停包括旅游、餐饮在内的诸多服务行业。当年全德境内的所有圣诞市集全部停办。
2021年3月,
德国各州开始引入2G方针,即允许接种疫苗者和新冠康复者在佩戴口罩的前提下,几乎不受限地参与包括社交活动、购物在内的公共生活。此后鼓励民众接种疫苗开始代替硬性封锁方针,成为默克尔政府的防疫政策核心。同年年末
德尔塔开始流行,默克尔政府升级2G方针,变为要求出示24小时内阴性证明和第三针加强针证明,口罩令则将普通外科口罩升级成N95口罩。
弃核政策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出身的总理,默克尔曾经是核能的支持者。在她上任后,
德国修改了施罗德政府通过的逐步退出核电法案,决定延长
核电站的运营年限。然而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改变了默克尔对核电的态度。她在几个月后正式宣布德国将在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使德国成为第一个彻底放弃核电的主要工业国家。
经济
工业发展
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全球化程度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德国实施过一系列顺应全球化的政策,比如减少贸易限制,构建更加公平的自由贸易竞争环境,从而鼓励更多德国企业加入国际市场。默克尔政府执政后,则继续延续该路线,为各类企业提供宽松的
政策环境,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同时,
德国制造业本身的优势也使世界资本乐于投资德国,从而形成德国贸易全球化和工业实力提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至2020年,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已逐渐成为
欧洲区域产业链核心,工业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0%。
技术发展
在默克尔政府领导下,德国始终采用技术引领的制造模式,凭借专业化、精细化生产来保持制造业活力,同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例如钻探机械、高速列车、飞机、汽车等领域上已经形成难以超越的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另外,默克尔政府还积极与中国等
亚洲新兴经济体开展经贸合作,形成分工细化、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从而进一步保持
德国在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的优势。
2010年,默克尔政府发布《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2011年提出“工业4.0”概念,以塑造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推进德国制造业升级革新。2013年,默克尔政府在《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中提出,物联网的应用与产业融合是未来制造业的改革方向。2019年前,默克尔政府持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颁布支持和鼓励政策来发挥市场力量,鼓励德国企业创新和转型。
2019年后,默克尔政府开始采用干预型产业政策,进一步扩大
德国制造业优势。2019年,默克尔政府提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重点改善德国制造业框架、支持新技术研发、保障德国技术主权,同时增加国有企业扶持力度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补贴力度,建立制造业龙头企业。自此开始实施加强政策干预,支持特定工业行业的垂直产业政策。
经济稳定
默克尔政府通过坚守通胀目标、严格控制房价、保持物价稳定、抑制房地产泡沫来增强德国风险抵御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时,德国先后推出两项经济复苏计划,总额分别为110亿欧元和500亿欧元,两项计划涉及基建、民生等保障领域,采用参资参股、提供补贴等措施来推进计划实施。同时,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还建立了多个外贸促进机构,从宏观经济局势分析到集体产业项目咨询上提供各类服务,从而保持德国外贸稳定增长,例如德国工商会海外分会为德国企业提供咨询、市场分析、项目跟踪等服务。
默克尔执政期间,协调性强、政策工具丰富的科技政策形成了一套机制。2006年,默克尔政府就推出了《高技术战略》,以加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分工合作和政策联动,从而发挥政府在科研活动管理与资助上的主动性。为了激发产业创新,默克尔政府采用了政府牵头举办创新大赛、推出中小企业创新促进计划、以研发费用抵扣税费等措施。同年,默克尔政府还制定了《研究和创新公约》,规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将为多家
德国重点科研机构提供经费资助,以稳定科研人员收入预期,增加科研灵活性和创新积极性。
外交
对华关系
默克尔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同时也积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外交。2006年5月21日至23日,默克尔率德国经济部长等内阁要员以及一个40多人大型经济代表团访华。双方签署了涉及金额达数十亿元的19份双边合作文件,还就伊朗核问题等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默克尔本人与中国之间的往来始于1997年。该年默克尔首次访华,当时尚未担任总理。默克尔自就任总理以来,先后访问中国达12次,是任内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她本人十分关注中国发展的活力与广度,愿意加强与中国政府及民众的交流。并且,
德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实力日益增长,中德合作关系的引领作用也同步增强。默克尔也表示,德国愿意为中欧关系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另外,两国在处理国际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广泛合作空间。
默克尔多次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交流会晤。2009年10月12日,习近平与默克尔首次举行了会谈。2013年,习近平在G20
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会见默克尔。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访问德国,在《
法兰克福汇报》中发表署名文章。2017年7月,习主席再次访问
德国。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和默克尔多次进行电话会晤,还一同出席了中德欧、中法德、中德法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或视频峰会。
对美关系
德美关系的特点是“距离”与“亲近”共存,二者并非在同一时期互相取代而是同时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
默克尔上台后,首次访美时强调德美同属于价值共同体,谈到了关塔那摩等争议议题,赢得了美国的尊重。两国作为价值共同体,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和联合反恐三个领域进行重点合作。
北约政策
默克尔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于稳定冷战后的前苏联地区起了重要作用,因而支持波黑问题、黑山问题与塞尔维亚问题进行深入谈话,同时还强调北约的磋商功能,提倡美国布什政府采用更加透明的决策方式。但是,美国强力支持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时,默克尔政府则认为两国民主政治制度不稳固,和俄罗斯的国际冲突未解决,原则上认为两国未来将会成为北约成员国,但是2008年发生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后,德国联邦政府拒绝完全执行成员国行动计划。
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框架内外,德美两国进行了确实的合作发展,尤其是俄罗斯与东欧问题、阿富汗问题和
核武器问题上。
德国因为和
俄罗斯的能源经济合作而长期拒绝北约反导系统,但
格鲁吉亚战争与
乌克兰政权更迭后,默克尔政府于2010年接受了北约导弹防御体系,并且希望促成共同的北约-俄罗斯合作项目,也愿意推动美国与俄罗斯接近。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2014年撤军后,默克尔政府承诺向阿富汗提供资金和人权支持,表现出美国盟友形象。
经济领域
美国和德国是重要经济合作伙伴,2012年德国在欧洲之外最重要贸易国家便是美国,美国是德国企业的重要销售市场和生产区位,
机械制造业、
化学、电子技术等领域上,德美两国都之间有着较高规模的贸易水平。2007年的
欧盟美国峰会上,默克尔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
知识产权、工业和气候环境领域上达成了多项协定。2013年两国开启了自由贸易与投资协定谈判。
反恐领域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导致棱镜计划曝光后,美国被指监听默克尔,而
美国情报机构可能已经监听默克尔的电话长达十余年。默克尔强烈谴责间谍行动,要求
美国国家安全局立即停止监听行为,并指出如果事件继续酝酿下去会影响德美关系。不过,2013年默克尔重申了
德国与美国关系的重要性,表示不允许向斯诺登提供
庇护,以避免两国关系受到影响。
斯诺登事件后,默克尔政府认识到美国对于伙伴国的设想可能与德国有所不同,从而开始在情报工作上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德国防御性,发展与美国的谨慎的、以利益为主导的伙伴关系。
欧洲关系
2005年默克尔上任之初,在《施政声明》中做出了欧洲政策的表述,将之从传统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从而突出欧洲政策的独立地位,强调其重要性。
欧盟一体化及扩员
德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2005年,默克尔在组阁谈判中因提出加强德国对欧盟的财政资助,协调平衡欧盟内不同利益团体,从而使欧盟财政计划取得突破。2007年上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
里斯本进程停滞不前,默克尔则认为欧盟宪法条约不应改变,并先后访问了
法国、
荷兰、
英国等国家,通过外交手段化解欧盟制宪危机。
在欧盟扩大上,默克尔政府尤其关注
黎巴嫩入盟。《施政声明》中,默克尔用大篇幅来阐述了扩大
欧盟的立场。
安全防务
欧盟在安全与防务政策上,始终重视以非军事手段来进行危机、冲突管理,而
德国对欧盟民事警察、法治国家专家、管理人士、灾害保护人员等队伍提供了许多人员支持。
在
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政策上,默克尔同欧盟中东欧国家进行紧密磋商,解决了
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修建问题,还以轮值主席国身份,以“通过相互交织求接近”为议题同俄罗斯签订伙伴关系和合作协定,不过由于国家间的摩擦导致协定未能签订成功。
默克尔还支持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来具体解决能源安全、气候保护、
欧盟对外关系等问题。
与中东关系
土耳其关系
在2005年竞选时,默克尔公开表示土耳其无法被欧盟接受成为成员国。之后土耳其总理
雷杰普·埃尔多安在2008年2月到德国向在德的土耳其人发表演说时警告他们不要被其它文化同化,并表示“这种文化融合是反人类罪行”,引起默克尔的异议。
以色列关系
2008年3月18日,默克尔在
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说,并以
希伯来语开场。她强调
德国对以色列的历史责任,确保犹太人的国家安全是德国的责任。默克尔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国会前发表演说的德国政府首脑。
利比亚战争立场
2011年利比亚战争开始,德国在
联合国会议上持保留意见,不参加利比亚的空中军事行动,撤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四艘原用于监控武器禁运的德国船只以应对海上封锁利比亚问题。但同时,在使用地面部队为平民提供物资运输的人道主义救援中,默克尔政府则显示出参加意愿。
叙利亚问题立场
2011年叙利亚发生武装冲突,政府逮捕反政府人士,5月
欧盟开始采取制裁行动。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就
法国、
英国等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磋商表决时,
德国与美国、法国、英国等一同表示赞成,但中国、
俄罗斯反对,
印度、
南非等国弃权,草案并未通过。
2012年,叙利亚政府得到俄罗斯、
伊朗等国的军事援助,反对派则得到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以及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等穆斯林国家的支持。
默克尔政府在
叙利亚问题上始终支持反政府一派推翻叙利亚政府,同时积极推动使用政治手段解决
叙利亚危机。几乎每个月德国政府人员都会与叙利亚反对派领袖和阿盟领导人磋商,来寻求和平解决方式。2012年底,
德国准备了2200万欧元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接受难民。2013年2月24日,“叙利亚之友”组织在德国前外长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经济重建和发展工作组”,商讨叙利亚政府倒台后的重建、发展计划。同年9月,默克尔政府邀请“叙利亚之友”来到
柏林,商讨经济重建事宜。
对俄关系
默克尔上任之初,就开始着手于德俄关系,使德国成为与
俄罗斯合作关系最为紧密地一个伙伴国家,和当时俄罗斯最大地经贸合作伙伴(2011年末被中国取代)。当时的默克尔着重于德俄之间的能源技术交流合作和能源安全等问题。此外,默克尔反对
乌克兰和
格鲁吉亚加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要求。
2007年开始,俄罗斯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
俄语: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展现出与西方的疏离。此后,默克尔也在第二个任期内不再维护德俄伙伴关系,转变对俄外交策略。
德国外交部长曾试图通过与东欧小国单独举行会议的形式,暗示他们远离
俄罗斯。默克尔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议事日程上,也将与俄罗斯的合作问题边缘化。
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德国开始加入
欧盟对俄制裁,俄罗斯也进行了相应的反制裁措施,两国关系遭遇相当大的打击。俄罗斯实施对德制裁后,德国对俄出口商品同比下降14%,德国成为所有欧盟制裁国家中每年遭受经济损失最大的一个国家。但是,两国仍然在低调维护合作关系,俄罗斯仍然是
德国最大的天然气供给国,两国持续修建“北溪-2”工程。
影响评价
默克尔经常被用来和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进行对比,两人都有科学背景,也都热衷于改革。默克尔在德国也被称为“铁娘子”(
德语:eiserne Mädchen)。
法国《
回声报》认为,德国在默克尔的领导下重新站上了国际舞台。德国可以强硬地和普京领导的
俄罗斯展开对话,面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挑衅时,德国不卑不亢地运用外交智慧捍卫了自己的原则。默克尔不但加强了
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让
欧盟在与美国的关系中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因此,默克尔不仅是
欧洲第一经济大国的掌舵人,更是整个欧洲的“祖母”。
默克尔平民总理的形象,就好像她本人执政16年的经历一样,没有一桩丑闻,没有任何夸耀的言行,“冷静中蕴藏力量”是她施政所遵循的箴言,谋定而后动,不冲动,谋求共识,愿意妥协,成了她的施政特色。
在她执政期间,德国经济稳定增长,经历了“黄金十年”。尤其是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
德国却保持了健康的财政政策,连年实现财政盈余,表现堪称优秀。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认为默克尔执政时期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半岛电视台则称默克尔铁娘子的称号是“不合适的”,认为默克尔是亲欧派,没有自己成体系的政治思路,在欧元危机中是一位“追求利润的投机者”,更没有
玛格丽特·撒切尔那种“要么按照我的方式来,要么就不要置喙”(my-way-or-the-highway)的政治魄力。
人物轶事
默克尔菱形
默克尔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手势,被称为“默克尔
菱形”,具体是双手放在腹前,手指指尖相对,组成钻石形状。该手势在
维基百科上有主页,还有自己的表情符号,在伦敦的
伦敦蜡像馆中,默克尔的蜡像就保持着这个姿势。
该手势最初是2002年,默克尔为《明星》周刊拍摄照片时,因害羞而不知如何摆姿势,最终有了这个手势。2013年选举前,默克尔以物理学家的身份解释说:“这个手势关系到胳膊怎么放的问题......菱形显示了对对称的某种热爱。”
彩色西装
默克尔是彩色西装的忠实拥,在执政期间,她不论接待外宾、出国访问还是出席活动,都采用过腰彩色西装上衣和深色锥形西裤造型。2015年媒体访问中,默克尔称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件西装上衣,也不知有多少种颜色。
在离任前,她被问及西装外套颜色与自己想表达的政治信息是否有所联系时,默克尔回应“偶尔”。
默克尔新书爆料,称特朗普对普京很着迷
默克尔透露,特朗普似乎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很着迷。她说,在2017年3月的
白宫会谈中,特朗普很想听听她对普京的看法。
“唐纳德·特朗普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我的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背景以及我与普京的关系。”她写道,“他显然对俄罗斯总统非常着迷。”据了解,默克尔的回忆录于2024年11月26日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架。这本书由她和长期助手、前总理办公室主任贝娅特·鲍曼共同撰写。
相关作品
德国知名记者斯蒂凡·柯内琉斯,跟随采访默克尔长达25年,是唯一一位能够查阅默克尔私人资料的媒体人,出版了首部由默克尔亲自授权的传记《
默克尔传》(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14年)一书。
纪录片《默克尔:不可估量的前程》(德语)讲述了默克尔总理崛起的故事,从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物理学家到世界上最强大的女性之一。在片中,安吉拉·默克尔亲自回顾了她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长经历、
柏林墙倒塌后自己作为政治家的心路历程。
2013年,由
英国制作的纪录片《世上最有权的女人:德国总理默克尔》(The Making of Merkel with Andrew Marr)上映,记录了默克尔的部分政治生涯。
2022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上,上映了艾娃·韦伯(Eva Weber)拍摄的纪录片《默克尔》(Merkel),对默克尔的人生重要事件进行了记录和讲述。
人物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