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
欧洲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风笛(英文名:Bagpipes)是目前欧洲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关于风笛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它最有可能起源于中亚中东。风笛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公元5世纪前爱尔兰萌生了风笛文化。15世纪风笛已出现在苏格兰王国,成为苏格兰很重要的民族演奏乐器之一。19世纪,更多的人因为苏格兰风笛竞赛开始学习风笛演奏,因而造就出许多著名的风笛手。苏格兰的高地风笛曲在社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熟知并演奏的乐器。每年8月,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均在逻丁如期举办,热情的苏格兰人会向全世界演绎艺术,节目包括立风笛手演奏苏格兰民族音乐曲目。风笛属于使用簧片气鸣乐器,制作材料多样,演奏方式为演奏者对着吹管吹气,而大多数的风笛演奏时声音始终连贯。
风笛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艺术审美和音乐风格。苏格兰高地风笛现已成为苏格兰民族的骄傲,因为风笛是唯一代表苏格兰地区出现于大英帝国军乐队伍中的乐器。风笛文化是苏格兰人内心坚定信心的力量源泉,成为了苏格兰身份认同、生活信心的标志,它的演变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苏格兰文化发展的缩影,无论经历怎样的世事变化,风笛永远都代表着苏格兰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在逆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历史沿革
风笛,又名为风袋管,英文名为Bagpipes,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关于风笛的起源众说纷纭。风笛的起源时间很模糊,可能源于非洲也可能源于亚洲,不过它最有可能起源于中亚中东。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风笛音乐是最早源于四大文明古国,当时它仅为一支简单的由旋律笛管和低音笛管形制的远古乐器。此后,人们将由兽皮制成的一个气囊型风箱附着于琴体,并配置了一个吹风管,从而发展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基础结构的风笛。风笛的乐器文化可一直追溯至早期人类文明。最早的时间记录大约为公元前400年,当时的雅典诗人阿里斯托芬,嘲笑吹笛者是用狗皮及骨头制成的风笛吹奏。12世纪前仅依靠一些皮克特和爱尔兰石雕记录风笛的存在。至于风笛文化传到不列颠群岛的时间也是有不同的。在英格兰开掘出罗马时代风笛吹奏者的小雕像,就意味着风笛或许是由罗马人传入。
发展历程
12-14世纪
12世纪的十字军国家扩展欧洲人的视野,欧洲的艺术与文化开始繁盛,在这段时期前后欧洲独有的风笛开始发展。自公元14世纪,风笛成为风行欧洲的民间乐器,被多民族吹奏过,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苏格兰爱尔兰西班牙、英格兰、土耳其以及塞尔维亚等国家。作为传统民族乐器,风笛伴随着凯尔特人和古罗马人繁荣了数个世纪,它出现在集市、户外舞会、婚礼、庆典、各种游行队伍与娱乐活动中,从莎士比亚的剧作、乡间民俗音乐到绘画和雕刻艺术,风笛都成为艺术家们用以表达内心艺术直觉的载体。
然而在大部分地方,风笛已经消失。只是后来苏格兰风笛在正式的场合中演奏,比较庄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成为苏格兰的民族乐器。爱尔兰风笛也被大量的使用在爱尔兰的民族音乐中。
16世纪
在苏格兰高地,自16世纪风笛取代在自罗马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竖琴,当大英帝国兴起时,英国军队高地团的带领使得高地大风笛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风笛,两次世界大战训练的大量风笛吹奏者也使高地大风笛的人气飙升。在民间组织的音乐活动中,风笛的发展已经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在行军中,风笛仍然是战士们最热爱的作战乐器,承担了军队的冲锋号与召集号的使命。
17-18世纪
17-18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笛文化扩张的越来越多,在欧洲地区的部分城镇和都市的人们告别了纯朴的乡村生活,这种情况就变成了户外风笛娱乐活动的剧增,当工艺先进的现代器乐时代拉序幕后,风笛在欧洲大部多数地区被其他乐器取代。苏格兰嘴吹风笛由于声音小逐渐被风箱风笛所代替,风笛在军队、婚礼、舞会、庆典、游行队伍中又开始使用,影响范围广泛,风笛也成为苏格兰很重要的民族演奏乐器之一。
19世纪
19世纪,苏格兰的风笛竞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演奏,因而造就出许多著名的风笛手。直到今天,苏格兰的高地风笛曲在当今社会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20-21世纪
苏格兰王国人幽默风趣,热爱音乐,他们有一些关于风笛的奇妙风俗。在每年的新年苏格兰人总会邀请一名黑发女郎来家中做客,在用过晚餐后,主人会吹起风笛,全家人以及客人会随着悠扬的笛音唱起苏格兰民歌,然后与其他居民一起等待午夜的钟声,当新年来临,居民们会手拉手将教堂围成一个大圈,在风笛的伴奏声中起身高唱友谊天长地久。
风笛是苏格兰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传统乐器,现仅存于苏格兰的高地地区。苏格兰王国低地地区的风笛也曾风靡一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低地风笛形式,称为边地风笛或低地风笛,然而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传承
苏格兰的有识之士为复兴风笛音乐已在伦敦、爱丁堡及任何可能的地区举办关于风笛演奏的赛事,苏格兰人通过风笛感受凯尔特先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在英国的军队中,越来越多军人开始体会到风笛音乐的价值,风笛逐渐成为军队中士兵们最喜欢的乐器。这些都无疑推动了风笛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在苏格兰风笛这一古老的器乐文明能够得到传承。目前风笛已经为世界各地的人们熟知并演奏。每年8月,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均在逻丁如期举办,热情的苏格兰王国人会向全世界演绎艺术,尽管每年艺术节的参赛作品各不相同,但最后的一个节目定为一个立风笛手演奏苏格兰民族音乐曲目。
20世纪90年代影片《勇敢的心》和《泰坦尼克号》中的风笛曲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探究苏格兰风笛的热风,逐渐组成了一些风笛爱好者的小型俱乐部,然而都停留在图片、音像等层面,极少人见过风笛,也很少人会演奏。21世纪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音乐交流非常繁荣,中原地区很多人通过书籍,网络媒体以及像等各种途径了解了苏格兰风笛。后来苏格兰王国风笛演出活动在中国逐渐增多,如2009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苏格兰风情夜专场音乐会”。2020年7月世博会上苏格兰乐队的风笛演奏以及为推广凯尔特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爱尔兰锡笛大师Joanie Madden的来华演出等。
制作材料
风笛属于使用簧片气鸣乐器,演奏难度非常大,初学者仅练习基本功都要6个月,据说500个风笛手中只有一个能圆满毕业,成为合格的风笛演奏家。苏格兰风笛在结构上是由气囊、吹管、演奏管和旋管组成,吹奏者需将气体吹进气囊,再通过臂力使气囊中的气体鼓动而发声。古时候,风笛的气囊由猪、牛等动物之皮或其他材料制作,主体结构最初的材料由当地可用的木头如冬青木、金链花木等组成。随着殖民扩张和贸易带来了更多的异国情调的木材,包括美洲乌木小巴花热带硬木,都成为19-20世纪前后风笛的标准材料,21世纪这些为现代合成材料所取代,其中没药树材料变得非常受欢迎。
演奏方式
苏格兰王国的风笛演奏方式是演奏者对着吹管吹气,然而气囊起到了存储气体的作用,这样演奏者的呼吸可维持一段时间的音质。笛管拥有开放式端口,所以演奏者在吹奏时音乐是很难停下的,这就代表着大多数的风笛在演奏的过程中声音始终是连贯的,乐曲中没有休止符
风笛类别
苏格兰风笛
约公元1世纪传到古罗马罗马军团入侵大不列颠岛后,风笛传入苏格兰王国。但有史学家认为,在罗马人入侵苏格兰以前,凯尔特人足球俱乐部是最先掌握风笛演奏的民族,在苏格兰高地,风笛有独特的发展历史。据史料和石刻资料记载,15世纪风笛已出现在苏格兰,特殊的设计构造,使得苏格兰风笛的发音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采用了各种的装饰音,很适合表现英雄气概。詹姆斯二世在位时就开始靠风笛来笼络部落之间的感情,联合各部族力量,以维持传统势力抵抗低地民族的侵略。苏格兰风笛原属于军乐器,用于行军,召集部队集合和哀悼不死生物,后也用于庆祝聚会,常用来与手风琴小提琴合奏,用来伴舞或庆祝集会,一度替代了苏格兰人宠爱有加的竖琴
苏格兰风笛种类
苏格兰风笛分为高地风笛和低地风笛两类,高地风笛形制较大,声音高亢、音量充沛,因易鼓动人心而被广泛用于军队中,在战场上,军乐队还常使用一种比较小的风笛,但在十八世纪时候被停用了,现代的风笛为一种较大的经过改进的形制。
爱尔兰风笛
基督教传入前,居住在爱尔兰的古凯尔特人就有举行塔拉山祭祀活动的习俗,而风笛在该仪式中是最重要的乐器。对于爱尔兰这片古老的土地来说,风笛已经出现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份留存在英格兰桑德赫斯特的官方资料,详细地记录了爱尔兰士兵在战争中有着使用风笛的习惯,爱尔兰士兵攻击英格兰设在阿尔马的军营,领军者为演奏战争风笛与小军鼓的乐手。正如约翰·德里克1582年的绘画作品《爱尔兰之景》中所描绘的作战中的爱尔兰的将士们与领军者。但是,由于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无法准确得知风笛爱尔兰诞生的具体时间,但结合有关学界,关于风笛起源的时间———风笛属于古罗马人或古凯尔特人的文化产物,具推测可得知:公元5世纪爱尔兰就已萌生了风笛文化。
爱尔兰风笛种类
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物的风笛,经历了从嘴吹风笛(Bagpipe)-田园风笛(Pastoral)-尤铃风笛(UilleannPipe)的演变。嘴吹风笛是通过嘴吹管输送气体,并利用胳膊肘的挤压输送气流而使风笛发出声音的一种风笛。尤铃风笛是一种音色柔和,适合在室内坐着演奏的风箱风笛。除延续了田园风笛风箱鼓风的发声原理外,爱尔兰人对旋律管全方位的改进并添加和弦管后,最终创新地形成了尤铃风笛,尤铃风笛是风笛家族里结构最复杂且最具表现力的风笛。尤铃风笛的革新,是全方面的,其中的旋律管。旋律管不再由笛管和附加管两部分组成,仅有1根开有8个音孔的笛管,音域范围可达2个八度。旋律管的末端依旧为开放型端口,但风笛手从站式演奏变为坐式演奏。
对比
苏格兰人与爱尔兰人均源于凯尔特人足球俱乐部,民族性格却差异很大,音乐风格更大相径庭。在结构上苏尔兰风笛与苏格兰风笛是有区别的,苏格兰风笛的结构包括演奏管、蜂鸣管与校音器。而爱尔兰风笛皮囊的一端为一个大粗管,其连接着5根细管,皮囊的另一端还连一根细管,细管上有气孔苏格兰风笛是靠嘴送气的,爱尔兰风笛为气囊演奏,是使用胳膊肘挤压风箱送气;苏格兰王国风笛音色为发散、细碎的,感觉很像电子音乐爱尔兰风笛为集中、圆润的,像是美国乡村音乐,苏格兰音乐中的肃杀;苏格兰风笛为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为精致的;苏格兰风笛有点类似中国的唢呐,而爱尔兰风笛接近中国的笛子。
但二者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两种乐器都是靠气囊带动簧管发声,苏格兰高地风笛与爱尔兰臂肘风笛不仅均善于表达情感,且都能表现出演奏者高超的技艺。
代表人物
麦克凯(A.McKay)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官方风笛手,他的继承者是威廉姆·罗斯(William Ross),两人都出版了自己搜集的风笛曲集。19世纪,风笛竞赛在苏格兰民间兴起,造就了许多著名的风笛手,如Alan Mcleod,他成功改良了传统风笛音乐。麦克-多纳德(MacDonald)曾为著名的乐队奥西安乐队中的风笛手,而在苏格兰,“当代风笛之王”为布尔格斯(J.Burgess)。
代表作品
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前奏为苏格兰风笛演奏,音色深沉悠扬,感人泪下。
苏格兰王国风笛名曲《苏格兰风笛》为一首赞美苏格兰的爱国歌曲,也为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乐曲之一,2006年获得国家非官方赞美诗评比全英国第二名。
1995年,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拍摄了体现13世纪苏格兰人民对抗英王爱德华一世残暴统治的历史影片《勇敢的心》,该部影片中的音乐尤其是风笛音乐使青年作曲家詹姆斯·霍纳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的提名,影片中悠扬的笛声烘托了耐人寻味的苏格兰风情。
苏格兰风笛名曲还包括《苏格兰勇士》《高地大教堂》《天赐恩宠》《Mandame Badarte》《The Rockey Road to Dublin》《The Rvggle Taggle Gypsies》等。
1783年在爱尔兰上演的喜歌剧《一个贫穷的士兵》中,尤铃风笛为由爱尔兰“小调”改编的二重唱《离开我的视线》伴奏,1791年上演的芭蕾舞哑剧《奥斯卡和马尔维纳》中的序曲由其尤铃风笛担任主旋律,竖琴为伴奏。爱尔兰著名的风笛大师为派迪·马隆尼,1962年其于爱尔兰都柏林成立“酋长乐队”,其享誉世界的著名专辑有《长长的黑面纱》《漫长的回旅程》《都柏林的钟声》等。
相关图书
苏格兰还曾出版了一本畅销全国的月刊,名为《笛声》,《笛声》每期的封面都是苏格兰裙样的格子图案。
相关故事
1997年9月,苏格兰杰出赛车手斯图尔特与一群热爱风笛的名人联手拍摄了一部歌颂风笛的电视纪录片,名为《战器》( Instrument of War)。在纪录片中,英国查尔斯国王对98岁的卢兰(唯一仍在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风笛手)说:“我幼时曾经去过巴尔莫罗城堡,每天晚饭结束后都会有八位风笛手在餐桌旁吹奏着风笛,我将永远记住这一美妙的时刻。”
美国也钟爱风笛,《战器》也曾经在美国放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1758年的泰孔德罗加战役中英法为了争夺纽约州的大片土地,在风笛声中浴血奋战。后来得克萨斯州的独立战争期间,风笛也在阿拉莫战场上响起。1963年苏格兰高地警卫团赴约美国白宫为约翰·肯尼迪总统表演,然而仅隔数周,肯尼迪夫人再次邀请其在肯尼迪总统的葬礼上吹奏哀乐。
艺术价值
对苏格兰
风笛文化是苏格兰人从内心坚定的信心力量源泉,它的演变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苏格兰文化发展的缩影,无论经历怎样的时异事殊,风笛永远都代表着苏格兰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在逆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对爱尔兰
爱尔兰有着悠久的风笛传统,从中世纪至当代,风笛是爱尔兰人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标识。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物的风笛,不仅是人们日常的娱乐消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笛声唤醒人们在精神上回到过去,风笛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觉醒,体现了爱尔兰人通过寻求文化根源实现文化的修复和重构。
相关研究
当声音是由乐器本体(如小提琴)产生时,材料的选择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管乐器的声音是由乐器内部空气柱产生,声音取决于空气柱激励的方式、空气柱的形状(圆柱形或锥形)及空气柱的长度。在有学者的研究中研究了10个法国风笛,将5种不同的木材(非洲黑檀木、桑托斯玫瑰木、小叶黄杨非洲黑木和行道树)组成的乐器分发给受试者(包括专家和新手),然后进行短音乐录音,受试者须在整体质量、声音温暖度、攻击性、亮度、音量和攻击精度标准上给予反馈。研究结果表明比起简单的双簧管,风笛可以减少演奏者与簧片的直接接触,这表明风笛具有良好的发声原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发展历程
12-14世纪
16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
20-21世纪
传承
制作材料
演奏方式
风笛类别
苏格兰风笛
苏格兰风笛种类
爱尔兰风笛
爱尔兰风笛种类
对比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相关图书
相关故事
艺术价值
对苏格兰
对爱尔兰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