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3000年,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2003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之后,社会曾兴起分餐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分餐制再度受到关注。2020年6月,《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GB/T 39002-2020)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6月21日正式实施。
“共餐共食”增加疾病传染的风险。据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各类疾病的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唾液可传播多种疾病,包括
螺旋菌、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流感等。在多地发生的聚集性疫情中,不少即来源于多人聚餐,细菌、病毒在餐桌上传播,增加了饮食安全风险。
“分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礼记》有云:“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这里的“席”指的就是人们聚餐宴客时的“筵席”。食客们按席人座,一人一案,饭与酒均按位分之,进食的形制皆有不同,这便是“分餐”的由来。秦汉时期,这些彰显身份、等级的制度被延续了下来。公元前206年,
项羽设“
鸿门宴”,
刘邦赴宴,“项王东向座,
范增南向座,沛公北向座”,虽共处一室却一人一案,各自进食。之后,汉承秦制,不仅王侯将相们传承了“分餐制”,在百姓间也颇为普遍。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在传世宋代绘画《
清明上河图》中,
开封市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也有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
1910年岁末,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一场引发肺部病变的
鼠疫,病人先是发烧、气喘、咳嗽,过不了几天便吐血而亡,死后皮肤呈紫红色。这种病在
哈尔滨市傅家甸已经流行了一个多月,死亡人数每日递增,为了尽快找出病因,
伍连德在
客栈一间幽暗的小屋里,对一具遗体进行了解剖。伍连德在血液中有所发现——
光学显微镜下,
鼠疫杆菌的形态暴露无遗。一系列研究证明
土拨鼠是其来源,这是一场由捕猎旱引发的灾难。作为以往腺鼠疫的升级版,肺鼠疫可通过飞沫在人和人之间传播。次年31岁的医生伍连德提出旋转餐盘的概念,放上公筷、公勺,减少细菌传播。2003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之后,社会曾兴起分餐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度进入社会视野,不少地方都出台过关于推进分餐制的指导政策,但由于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规定和倡议最后不了了之。2020年6月,《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GB/T 39002-2020)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6月21日正式实施。
截至2020年,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
成都市、
云南省等多地倡导推广分餐制,鼓励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2020年3月16日,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并实施分餐制与无接触供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山东省消费者而言,分餐制行为得分的及格率较低;受教育程度、家人采用分餐制、餐厅采用分餐制是消费者分餐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所调查的山东省餐饮单位而言,分餐制实行情况得分的及格率相对较高;经营状况、顾客的分餐需求、是否愿意承担潜在的顾客流失风险是餐饮单位分餐制实行情况的影响因素。
有一些人认为分餐制打破了过去那种亲密融洽、不分彼此的就餐环境和人际互动机会。分餐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分割了人的交往感情,从“你挨我、我挨你式一个大锅里吃肉”的豪爽和热闹转变到“独自捧着一个餐盘闷头吃”的低调和安静,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感觉。其次,有一些人并不完全反对分餐制,但认为应当划定适用的范围。他们赞同在公共性群体聚餐的场合下应该推行分餐制,可是没有必要“一刀切”要求小范围的家庭领域也推行分餐制。最后,还有一些人的卫生习惯观念同现代
公共卫生的理念存在差距,认为分餐制小题大做、谨慎过度,他们抱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无所谓态度。
从营养角度讲,分餐制还可以较好地把握食物摄入量,减少食用过量和铺张浪费。因此,建议家庭和餐馆实行分餐制,每个人都使用自己的碗筷,或者配备公筷公勺,每个人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并在餐后及时清洁消毒。
分餐制可以带来餐饮行业的革新,树立全社会广泛遵循的就餐习惯和风尚,可以带动食材生产、加工和烹制领域优化升级,使得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更加趋于健康标准,让更多人“吃出健康”,同时节约社会宝贵资源,避免无谓的铺张浪费。
民以食为天,
华族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实行“分餐制”,是革新用餐方式,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培养文明健康的用餐观念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这是包括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在内所有人应当形成的共识。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对于“分餐制”文化,社会不仅仅要将其作为疫情防控形势下重新拾起的理念,而且应着力培养、长久保持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现代中华饮食文化的更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