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濂(1852年-1927年),字景溪,闽县黄山乡(今福州市
仓山区城门乡黄山村)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之一。
郑清濂十四岁时,值
沈葆桢在马江创办
马尾船政学堂,被考选前学堂学习造船术,历时七年毕业。毕业三年后,郑清濂等人有幸成为中国最早派遣出国留学的学生,被
福州船政局选派到
欧洲留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
德国首都
柏林负责监造兵舰。不久,郑清濂回国为参将,管理船政工程处。
郑清濂与魏瀚等设计了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调归北洋海军后更名为“平远”),还制造了“镜清”“寰泰”“开济”“广甲”“
广乙号防护巡洋舰”等兵舰;又开辟船坞,功绩卓然,遂提副将,加总兵衔。以后转为文职官。又由于疆臣章论荐,郑清濂以
江苏省候补知县。自上海法公堂会审,监芦汉铁路。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变乱”后,郑清濂以
道员身份,迎銮驾回京。后历汴,洛、京、汉各铁路总办,入为
邮传部参议,兼海军部顾问,戴询出使
欧洲时,郑清濂被会命随节考察海军,后来回国被赐工科
进士出身,授海军正参谋官,任海军部军政司长,并为留学生廷试同考官。辛亥革命后,郑清濂仍任
福州船政局局长,不久调任
京汉铁路局长,又晋授海军造舰总监等职,对中国的海军建设和铁路建色,贡献良多。
人物经历
郑清濂出生于福建
闽侯县黄山乡(今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黄山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14岁的郑清濂考取马尾
马尾船政学堂(后改名福州船政局),在前学堂制造班学法文,后入前学堂制造班学习造船。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计算蒸汽机功能、尺寸、设计、制造零件及船体,能够放样;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实习课摆到十分重要地位。在头两年,实习课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使学生熟悉车间的工作,并逐渐培养指挥工人的能力。郑清濂等学生曾到装配车间实习如何操作各种技术的实际锻炼。在学习中,郑清濂很重视理论课与实践结合。在考核中,成绩出色,学会掌握设计蒸汽机的实际知识和管理车间的能力,学会设计木壳船、计算船体面积、掌握航海性能、绘制船壳和帆具图纸,能放样以及指挥施工等,正如《洋务运动》一书中所讲:“明于制造理法者,则以李寿田、游学诗、罗臻禄、吴德章、郑清濂、
汪乔年为最。”
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郑清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福州船政局前学堂第一届制造班,派充船政船厂任监工。
光绪三年(1877年)2月17日,郑清濂留学
法国,入法国瑟堡造船工程学校(削浦官学),两年期满,继入德、比、英等国留学,得工学博士学位,留
柏林监造
铁甲舰。光绪九年回国,奖4品花都司,为马尾船政工程处制船总司,计监造“镜清”、“寰泰”、“
开济”、“广甲”、“
广乙号防护巡洋舰”、“
平远县”等9艘舰船,又开辟船坞,功绩
许修直,遂擢副将加总兵衔,不久转为文职。疆臣交章论荐,以
江苏省候补知县,自上海法公堂会审,擢监芦江铁路。
光绪六年(1880年),郑清濂先担任马尾船政前学堂教习,后在船政工程处任制船总司(相当工程师),官为都司,赏戴花翎。同年,由
北洋政府大臣
李鸿章函致驻德公使
李凤苞向德国士旦丁伯雷度之伏尔铿(即瓦罗堪)厂订立合同承造“
定远县”、“
镇远县”两艘
铁甲舰,郑清濂与
刘步蟾、魏瀚、
陈兆翱被派往德国监制,并由该厂代购康帮铁甲及一切配备。回国后,郑清濂被授为参将衔,是
福州船政局技术骨干之一。
光绪十一年(1885年)5月23日,督办闽省军务的
左宗棠、船政大臣
裴荫森,以及其他大员联名上疏朝廷,请求拨款建造钢甲舰。疏中谈到,根据留洋回国学生魏瀚、郑清濂、陈兆翱等人的报告,
法国新创制的双机钢甲舰,马力1700匹,驾驶容易,费用较省,每艘工料银价约46万两,可以仿造。“闽省如有此等钢甲兵船三数号,炮船、
洛杉矶快船队得所卫护,胆壮则气扬,法船断不敢轻率启衅。”疏中还谈到郑清濂等工程技术人员“均无希图名利之心,只以马江死事诸人,非其亲故,即属乡邻,以报仇雪愤之心,寄于监作考工之事,成效必有可观。”并向朝廷表示:“如果虚糜工费,甘与该学生等一同科罪”等语。清廷批准建造钢甲舰后,船政技术人员做了分工,郑清濂与魏瀚、吴德章监造船身,
陈兆翱、李寿田、
杨廉臣监造船机,船图仿自
法国1885年创造的双机钢甲兵船“柯袭德士迪克”、“士飞礼”、“则唐”三船。
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郑清濂与魏瀚等设计的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开工,郑清濂等人“索隐钩深,困心衡虑,或一图而屡见,或一器而屡改其模,或于独悟而戛戛生新,或于会商而心心相印,寒暑无间,寝馈胥定”,技术上精益求精,以期“创中华未有之奇”。同年,洋监督斯恭塞格向
曾纪泽报告中所指出:“郑清濂……堪胜船厂总监工之任,亦可派制造军器”等语。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87年1月29日)“龙威”钢甲舰终于下水。随后归入
北洋水师。该舰首尾装有鱼雷炮,利于攻击,首炮、边炮、后炮装备完整,且“均以一人司机,三面施放,无不如意”,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
大炮装备最精良者。“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均超过以前。该舰的制造成功,“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标志中国科技人员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变乱后,郑清濂以
道员身份,迎銮驾回京,清廷“赐食及绫锦并加二品衔”。
叶赫那拉氏曾3次召见清濂,醇亲王奕譞更器重他的学识,每进见必亲自出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郑清濂以船政局首届出洋留学生,擢用
福州船政局会办,升副将,加总兵衔,管理船政工作处。光绪三十三年改任汴洛铁路总办。翌年又为
京汉铁路总监督,入为
邮传部参议海军部顾问官。光绪三十五年戴出使
欧洲时,清濂被命随节考察海军,回国后赐工科
进士出身。
宣统二年(1910年)授海军正参谋官,领任海军部军政司长,并为留学生廷试同考官。民国2年(1913年),郑清濂被委为福州船政局局长,不久调任京汉铁路局局长,又晋授海军造船总监,加
少将衔。
1913年10月,北京政府海军总长
刘冠雄将
福州船政局收归海军部,郑清濂任福建船政局局长。任内他将船政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任命陈林璋为校长;将船政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任命王桐为校长;将船政艺圃改为海军艺术学校,任命黄聚
华为校长。1913年,他“添购马限山洋船坞一所”,并且向北京政府提出了船政改革计划。
1914年6月28日,郑清濂被海军部授予造船舰主监衔。1916年9月25日,郑清濂因当时
袁世凯不重视兴办实业,船政局经费不能落实,振兴船政局的抱负难以实现而辞职还乡。在家乡,郑清濂疏通河道,解除旱涝灾害的威胁,使受益农田达万余亩。
1927年,郑清濂逝世。他逝世时,家无长物,无力治丧,由其女婿、驻
比利时国全权大使
王景岐及门生等办理后事。
人物成就
清末
马江之役后,
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船政大臣
裴荫森决心制造钢甲舰,此前,中国军舰全是木质兵轮和铁胁木壳舰。裴荫森上疏要求试制双机钢甲战舰,获得清廷批准。郑清濂和魏瀚等人主持设计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这艘舰船由中国工匠施工,郑清濂担任施工总监。
龙威舰两重钢底,重2100吨,2400马力,配有
鱼雷炮、首炮、边炮、后炮,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
大炮装备最精良者。
丁汝昌接受该舰时称:“舵位工程布置妥贴,大机器两副亦复坚固灵通”。“龙威”号的制造成功,“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
此舰是中国第一艘钢甲战舰,标志着中国造船进入钢船时期。舰名原叫“龙威”,后更名为“
平远县”,被派往
北洋水师,后参加了甲午海战,1904年舰毁。
“龙威”号之后,郑清濂还设计和监造了“开济”、“镜清”、“寰泰”三艘穹甲快船。这三艘
洛杉矶快船队制成后,
裴荫森评价说:“学生等于制造之学研虑殚精,不特创中华未有之奇能,抑且骎乎驾泰西而上之,三船皆为南洋代造,而制法则日新月异,复有不同,开济之坚韧灵捷,既非南瑞、南琛所能及,而镜清又胜于开济,寰泰又胜于镜清”。
随后郑清濂又参与监造“广甲”、“广庚”兵船,“广乙”、“广丙”、“福靖”猎舰,“通济”练船等。除了造船外,郑清濂还奉命与吴德章一同负责勘查、设计、监建罗星塔青州船坞,使当时中国大船均可入坞维修。
人物评价
郑清濂是由
福州船政局培养出来的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之一,“龙威”号的制造成功,“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标志着中国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的阶段。
郑清濂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艰苦创业,一心为中国的海军、造船、铁路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功绩显著。郑清濂的爱国思想、创业精神、清白作风,深受后人钦佩和纪念。
参考资料
郑清濂.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政府.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