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荫森
裴荫森
裴荫森(1823-1895),字岑,爱新觉罗·旻宁三年出生于阜宁周门,自光绪十年(1884)以后,遂定居淮安市。他出身寒门,苦读成器。幼年家境贫寒,父亲裴大保务农,兼摆米摊为生;裴荫森有两兄一姐,他排行第四,七岁才到外馆入塾,从山阳秀才卞文英先生学。三年后,卞先生见他读书勤奋,聪敏过人,将来必有大成,因以女许之。由于连年灾害,不能常年上学。道光十九年(1839),他十七岁时,就塾于韩家社,从表舅山阳贡生韩饽先生读。是年十月,他父亲病逝。二十岁时,往阜宁县县城从岁贡生张庭桐先生学,遂矢志奋发,竭尽精力,致吐血甚剧,乃辍学回家,病愈后仍还阜宁城勤学如前。
成长环境
咸丰元年(1851)他负读书郡城淮安,住东门梁陂桥下凌云道院,从山阳岁贡生王宾先生游,应科试取列一等,继应乡试未能如愿。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江南乡试遂停。咸丰五年,他去北京应试,长途策驴,一仆徐姓随往,六月间抵京,寓淮安会馆,应试不售,仍单身留京读书,虽日仅一炊饼,不以为苦,而攻读弗稍废。御史桃源(泗阳)尹耕云,延课其子,宾礼之。武宣卞皇后居恒勤俭,更加筹借。翌年,再遣徐仆携碎银几十两进京。咸丰八年,他应顺天府试,戊午当年在京兆中举。明年,正主考柏俊爱新觉罗·肃顺所陷,处极刑。门生故吏,无敢至柴市者,荫森独白衣冠送之,直至刑场。咸丰十年春(1860),参加京城会试,其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入大连湾烟台市,农历六月大沽口炮台遗址失守,天津市沦陷,咸丰帝于八月八日率后妃大臣逃奔热河,九月侵略军进占北京,烧毁园明园,以致这年的礼闱未能及时发榜。裴荫森“因回里筑圩御捻有功,赏戴蓝”,当时地方官把原由团勇开垦的荒地划归兵营,遭到民众反对,打死一李姓董事,知府向上级报称民众叛反,裴荫森连夜驰见漕督吴棠,说明民众非反,事遂平息。同治二年(1863)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他参加补行的殿试,钦赐进士出身,分任工部主事
人物生平
同治时期
同治四年,援例为道员,分省湖南省巡抚李瀚章,写有《官制论》,主张于州县大加整顿,权宜归一,职宜分治,津贴从优,尽革陋规弊政,酌删公罪处分,严惩贪酷私罪。旋奉檄,侦察苏皖边区政府豫冀军情。驻淮安市时,曾冒酷暑至宿迁市行营,面谒两江总督曾国藩,倡议导淮入海。次年,上书河运总督吴棠,请浚旧黄河,以复淮河故道。不久奉调回湖南,督办团防总局。时贵州省东部苗民治安失靖,游勇蜂起湘中,他撰写《援黔议略》,上巡检刘琨书云:一、察吏治以奖循良;二、行保加利亚足球甲级联赛以消反侧;三、节粮饷以重边防;四、时简阅以修军政。论者谓皆救时急务,惜当道未能采用。同治八年(1869),仍督办团防,因惩治恶妓而得罪了当权者,乃浩然归里,十二月抵洲门。次年,湖广总督李鸿章奉命督办军务,湖北提督郭松林、观察杨宗濂奉中堂之命相招,约裴氏赴湖北。当年二月抵武昌,谒见李鸿章,奉军令会同杨宗濂部署征黔。尚未成行,李又奉命改援陕西省,奏调裴荫森充任西征营务处,总办军营行政。六月,发生“天津市教案”,清政府立即派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曾又奏调李鸿章接办此案,李遂督师回京,命裴荫森随行。李一味屈服于侵略者,致使教案中枉杀多人。裴氏多次陈述理由,上书力争,坚持“多赔钱,少偿命”,“为百姓留元气,即为朝廷培国脉。”李竟未能采纳,他愤然独骑南行。
同治十年(1871),裴荫森读书焦山,徜徉林壑之间,寻求治世之道,或至旧金山旧友处纵谈古今。他住在焦山定慧寺鹤寿堂西偏一室,研习经史,治学以孙奇逢顾炎武汤斌于成龙为宗。孙、顾都是南明遗老,清代大儒,孙奇逢为学“以体认天理(自然法则)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顾炎武讲求“经世致用”,实地考察,以研究古今的变革;汤斌曾拜孙奇逢为师,治程朱理学,提倡“身体力行”,他任江苏巡抚时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水灾,于成龙字盛世才,累官直隶巡抚、河道总督康熙三十七年于直隶排浚浑河,并改名·为永定河,是一位水利专家。裴荫森认为“学者不可专恃志而当恃学”,他于孙、顾、汤、于的遗著,往往背诵如流,击节高歌,旁若无人。他回忆年前随李鸿章西征,“自吴而楚而秦而晋而燕,复继齐鲁以抵于淮,行程一万三千里”的历程,乃作《七省纪游》,游迹所至,纵论历史人物之得失,鉴古论今,颇多见地。
同治十年(1871)冬,湖南省易佩绅至焦山,敦劝他回湘,复得杨艺芳观察书,有云:“执事掇巍科、外任,尚未一伸抱负,思退息名山,幼学壮行之谓何?方今湘中大吏悉更,局面一变,执事似宜投袂而起,及时展布,以抒素怀。”裴荫森乃于同治十一年四月返抵长沙市,湖南巡抚王文韶仍委办团防总局兼省志局提调。七月他代理盐法长宝道,以育婴堂经费不敷,出库储闲款补助,增岳麓区、城南、求忠三书院奖赏,提捐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缉私局公费,为建恤局筹益经费。次年,日本借口台湾土人构衅领众犯台,他作《海防议》,提出与日和、教化土人及加强海防的设想和措施。光绪元年(1875),他总办湖南营务处兼通志局提调,仍兼办团防总局。是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裴荫森与之书云:“边患日亟,中原地区被饵,非止一端,东洋之兵方退,西邻之贼复来,观衅而动者,环海皆是,此岂可持久乎?”他希望郭嵩焘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动以至诚,要以明信”,使中英关系得以善处。是时,方议在长沙市开设通商口岸,湘人不悦,适值乡试,考生群集试场,劫持巡抚,复迁怒郭嵩焘,围其居。裴荫森虑酿大狱,乃率团勇解散之。光绪五年,署理衡永郴桂兵备道,两年后调任辰永靖兵备道。辰沅地区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单骑冒雪入署,每次远巡仅一马两役,视察数千里。遇育投诉,遂于邮亭立判。亲手发放苗饷,杜绝中饱。尝亲赴苗寨留宿,见苗民瘠苦,多由厅州更换苗官,转相派捐,负担过重所致,乃严禁轻易苗官。
光绪时期
光绪九年(1883)二月,裴荫森升任福建省按察使。次年六月,法国海军中将孤拔集结舰队于马尾港,强行驶入马尾港,民众恐惧,他率募勇登临福州城巡视,和衣而卧者三阅月。时英国领事新察里入督府会见总督,民众误以为法国间谍,群起哄噪,将烧毁总督衙署大门,裴荫森仓卒至,骑马立于人群中,只数语,人众即散,赖裴氏及时出面斡旋而免增一敌。在七月三日的马江之役中,船政大臣何如璋与会办海防大臣张佩纶秉承李鸿章主和意旨,对法军不加戒备,未能主动出击,致使福建水师一举被法军击溃,马尾船厂也遭受严重破坏,一时舆论哗然,何如璋与张佩纶同受革职充军处分。同年十二月三日,裴荫森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电,奉旨著即赴船政大臣署任。赴任之次日,即率员兵安放水雷,封塞壶江正口。法舰往来窥伺,幸未得逞,即驻壶江度岁。他受任于马江战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在劫后的废墟上重建马尾船厂,困难重重,一需巨额经费,二需造船人材,三需钢材设备。
光绪十一年五月,他亲自起草与左宗棠、将军穆图善、闽浙总督杨昌濬巡抚张兆栋合疏奏欧洲大局已成连横之势,中原地区若再拘于成见,情形岌岌可危,我除制船造炮,教将练兵,别无自强之道。请拨款试造双机钢甲兵轮三数艘,以壮军心,以坚和局。裴荫森和其他洋务派官员们面对船坚炮利的列强,在“落后挨打”的处境中意识到只有建立军事工业,才能自强,才能维持暂时的和局。可是,疏上很久才允造一艘,而拓增大厂,终未邀准。船政经费有三项支出:一是造船,二是养船,三是练船。养船包括各轮船薪,水师营薪,出洋肄业学生、游历学生、绘图学生各项赡养,洋教习薪水,洋匠辛工及各轮修费等。练船即海上实习。他折奏海上作战,风涛非小,不能确有把握,请复设练船,以资操练。“不但水师炮勇,即管驾大二副,无不因练成熟,临机决胜,此泰西海军尤必多设练船者也。臣等以为诸费可省,练船之费必不能省。”同治八年五月,福建巡抚卞宝第奏请以福、厦两口洋药票税作为养船经费。嗣成船愈多,费用愈广。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裴荫森在奏折中说:“船政以地方官遵旨筹措支应,不便稍分域,历年将制船经费挪移垫给,往往无款购料。船政排船少,成船迟,估船贵,练船废,悉由养船各款应付不前所致也。”“养船经费本无常数,已挪垫一百余万两。制船经费,海关六成项下月拨三万两,截至本年六月止积欠二百四十余万两;……幸而不致工匠散者,南洋二、三号洛杉矶快船队经费全数解存,暗中挹注耳。”他又说:“海军以船政为根本,船政随经费为转移。预先储材,则工程倍出;临时购料,则糜耗无形。臣惟有督率员绅,力求节。”
光绪十二年(1886)春,裴荫森亲赴金陵与南洋大臣曾国荃定议,协造双机钢甲兵轮两艘,疏稿已具。值慈禧命拨海防经费二百万两修颐和园,遂止。论者以为这是中国强弱的枢纽。荫森为此默默无言者数日。比至九月,复疏陈核计闽厂造船,较外洋所购,料坚价廉,请旨拨款仿制海筹号巡洋舰,以壮海军之势。并说日人近在英法海底隧道两国定购十八海里穹甲快船各两号,又在本国仿制四号,这样日本一二年后,即有八号穹甲快船,中国更宜早筹多制。可是,奏疏留置宫禁,不予交办,亦无回音,他仍不避艰阻,与两广总督张之洞商议协作制造兵轮八艘,而不具地区界限之见。张之洞曾说,裴荫森在作辍两难之际,思为协造之法,支持筹划,具见苦心。中法战后,清廷为了掩饰“不败而败”的罪责,以“北洋水师不如人”进行辩解,于1885年10月设立海军衙门,决定首先加强北洋水师。李鸿章花了数以千万两计的巨款,采购外国军舰、火炮,建设旅顺、威海卫军港,聘请外国教官训练官兵。至此,裴荫森慷慨陈词,奏言“船政原以筹备七省,粤东为洋舶入华之首冲,在在皆关形势,即使闽治舟师,粤省力难协助,亦应酌派巨舰以固藩篱。”他还说:朝廷拨巨额海军经费给各省,更不应有所歧视。疏入仍议驳。“赖粤督张之洞与粤抚吴大澄合词力争,始议准。”由粤先后兑闽于“铁胁式”项下,解到协造番银二十万两,又于“浅轮”项下解到协造番银六万两。“协造粤省轮船大小共计八号,闽厂一面照奏案造(双机)钢甲船只,按时衔接办理,以重要工”。此前,裴荫森还为南洋水师协造二、三号洛杉矶快船队,和修复马江之役被毁九船。
裴荫森对培养和造就船政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考虑到战船的驾驶和制造,各方面都需要专门人才。因奏请复设练船,对于续选出洋学生,请延长学习年限,以期学成有效。他说:“于船政驾驶学堂各生,取其年逾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材貌魁梧,胆气壮定者,另选精壮水手多人,赴船肄业。严定课程,稽核日记,由近及远,东则日本、高丽各洋,南则新加坡、榔屿各埠,:11贝rJ旅顺、大连湾、海参威,西则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每年春出秋归,冬出夏归,学堂所习天文海图,证之于礁沙实境,是否测算符合所习,枪炮阵法验之于风水疑难,是否施放定准。三年为期与学堂轮番更换,学业愈练愈熟,人才愈练愈多。同是出洋,同习驾驶,用费较减,收效较易。果有胆略非常,人才出众,再赴各国兵船涉历。一年半载,便能得其体用。”他对北洋水师学堂的学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作了重大改革。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他作《水雷记》。略云:“前因德国水雷,不敷分布,适广东省陆汝成自粤来闽,该员向从英人哈伦授学有年,通晓算学、化学、电学,能自造各种化学白药及水雷火箭诸法,尤能自造电引,极为灵捷。因饬绘算图式,发厂制成子母新式连环水雷二十具,会同黄灼岩军门于乌龙江口验放。”由此可见,他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知人善任的。数年后,他与李鸿章合奏三届出洋学生期满学成时说:“华洋监督周懋琦、斯恭格塞率领生徒出洋,得与英法各部互相款洽,使生徒得入官学官厂,并上各兵船练习考证,尽得秘传,实属调度有方,始终出力。”闽浙总督涂朗轩对他“钦仰无似”,称赞道:“船政自阁下莅厂后,日起有功,总望管带得人,训练有法,斯实效可收耳。”裴荫森自幼即志圣贤有用之学,壮承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遗训,在洋务活动中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进取,抓住机遇,与友邻计搞协作,争取南洋与粤省的支持,又能团结员绅工匠,相互鼓励。在涉外事务中,他视侵略者为仇敌,而对洋匠、洋教习、洋监督及通商员却是宾礼有加,善于利用其先进技能及其与本国官方的联系,使我出洋生徒得入官学官厂和兵船学习,而尽得秘传。他在列强的虎视与挑战中,艰苦创业,惨淡经营,为中国首创试制双机钢甲兵轮的成功,作出巨大贡献。
光绪十一年(1872)十一月,他奏请试造双机钢甲兵轮蒙允,随于次年二月饬出洋学生直隶知州魏瀚前赴外洋购办船身钢料,运带回闽,克日兴工,并力赶造。当收到粤省兑闽协造番银二十六万两时,他立即令工程处魏瀚、游击陈兆翱陆续汇寄外洋,由洋员福礼士在法国定购钢板料件,经出使法国大臣许景澄验收运闽应用。第二年他亲率员绅工匠亲捧“龙骨”安置船台。其时船身钢胁业已陆续}幻制,轮机亦已先后制模发厂开铸。所有外洋定购之船身钢板,并轮机水缸、钢料等件,将渐次到工。他当即策励匠徒,加紧兴作。遂后,他在另一奏折中说:“臣详加体察,目下工程全船铁胁均已配就……船内阻漏铁堵暨铁梁、铁柱、铁牵、铁钳等项既安设咸宜,轮机、水缸业已制成,其炮械药弹前由德国克虏伯厂定购者亦经扫数运到,只俟次第分配,约三月后即可展轮试洋。”长期以来,福州船政局被人攻讦为“一切都靠向外国买”,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引进外国的机件、设备和物料加以仿制和组装,这正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工业的必由之路。裴荫森不失为有胆有识的爱国之士,他为巩固粤洋海防而鞠躬尽。
光绪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四日,他奏报双机钢甲兵轮下水,命名为“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号。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龙威”钢甲兵轮下洋试航,突遇飓风,波涛汹涌,裴荫森强行立于兵轮战坪上视察,眩晕堕水,几濒于危。时船政已归海军衙门节制。十月,“龙威”钢甲奉调驶赴天津市,开行到上海市,机轴折损,责令制机学生就上海洋厂修整完竣,因北洋政府冰冻,仍驶回。俟春融冰解,驶赴天津,听候北洋大臣验收。自沪展轮,仅历四十六点钟,即抵闽江罗星塔停泊,视在上海试验速率,亦复相符。
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初六日,裴荫森折奏龙威钢甲兵轮修整完竣,接北洋大臣电,改名“平远”,以便与北洋“镇远县”、“定远”合队。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接闽洋学生来函,谓当鸭绿江战之时,群船受伤数十孔洞。惟“龙威”钢甲改名“平远”者,船身毫未受伤,中外观战者,皆称该舰工坚质实云。然至威海之围,竟与“镇远”、“广丙”等船同送倭奴。如果造船计划依照裴荫森的奏议,在他受任船政之际,即着手多制船炮,试造新式双机钢甲兵轮三数艘,坚实如“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则甲午之战,鹿死谁手,尚未得知。裴荫森因近年所造兵轮,船身重大,旧有船槽不便修理,宜于广东隔水之罗星塔,开办石底船坞。此举深得李鸿章的赞许,他在致裴氏的信中说:“闽厂制造日精,成船渐大,木质船槽,不足供任修理,自应创造船坞。”复与总督杨昌濬奏请设鱼雷厂。略云:“鱼雷为海防制胜利器,必须中国能自制造,始足以张我军威。”
光绪十五年九月初七日,裴荫森病情加剧,补授光禄寺卿。自光绪十年十二月赴船政大臣署任事,至光绪十六年四月交卸船政事务,在职近六年,有关军国大计奏疏,凡数十上。由于经费既异常短绌,闽海关税不旺,解不及半,内外又节节阻滞,荫森虽坚忍耐苦,百折不回,竭尽心力,仅制成“横海”号、镜清号、“寰泰”号快船三艘,“广甲”号、“广乙号防护巡洋舰”号、“广丙”号、“广丁”号轮船四艘,“平远”号双机钢甲兵轮一艘,设鱼雷厂一所,护船炮台三座,石底船坞一处。
晚年光景
光绪十六年(1890),因操劳过度,二月告病假,四月续假归淮养,寓河下白酒巷宅内。此时夫人卞氏已于光绪十二年六月卒于淮郡。七月请求卸任,荫森少时贫苦勤学,壮经宦海风险,晚年身通显,伟躯修,凝重有威。自谓一生得力于“定识定力”四字,笃学远识,尤致力于实际。及返,或竟日危坐,或游大江南北,登钟山,涉栖霞,过无锡市(无锡),临太湖,经苏杭,访晤故旧,浪谈往事。偶闻甲午黄海一役,北洋水师毁败尽,则又抚几扼腕累叹。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二日病逝于淮安河下,终年七十三岁。
历史记载
裴氏著述,已刊者有《船政奏议汇编》八、九卷,存稿者只书杂著三、四卷,笔记一卷。另有《裴光禄集》八卷及《他山剩简》上下二卷行世。
参考文献:
裴氏著作。《阜宁县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成长环境
人物生平
同治时期
光绪时期
晚年光景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