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风流苏东坡》是由东方龙吟撰写,于2005年6月由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分为六部,详细描绘了
苏轼人生各个时期的情况。东方龙吟推出历尽二十年的心血之作,“文侠小说”定型之作——《万古风流苏东坡》。作者写此书并非如
林语堂先生那样纯粹从书斋中来,而是用自己二十年的经历和阅历,沿着
东坡区走过的轨迹,一步步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用自己的心灵去贴合、去感悟,因此,很多场景的描述,比如小苏轼和爷爷去放羊、兄弟苦叶吹歌、短松冈月夜定情,甚至眉山的一片叶子、一阵微风、一条清泉,都让人感同身受。和学究式著作不同的是,本书更加鲜活,鲜活到你能感受到每个人的气息,点点滴滴,往日云烟,藉以此书,去感受那八百多年前的水色山光、云霏雨霁;去感受那八百多年前的暧暧远村、形胜都会;去感受那八百年前年的躬耕垄亩、位列高堂。
如果说《
智圣东方朔》是东方龙吟“文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那么《万古风流苏东坡》将是其定型之作,作品将历史、诗文、小说结合,对苏东坡的思想内涵都有准确深刻的把握。本书从5月开始在“国学网”、“文侠网”和“大唐中文”上发表部分篇章,刊出不久便引起海内外网民、读者和学者的重视,继而引起一系列激烈的争论。
宁可老死于山林 也不愿再去双凤堂
苏洵把病了的
苏轼带回家中,不久他也病了。苏从子由口中,彻底了解到子瞻的病因。不用说子瞻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打击,就是四十五岁的苏洵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全是真的。一开始,他以为那两个隐者和道人完全是胡说八道,这些人好像专门盯着子瞻,要把子瞻引向山林隐逸人物的圈子里。可不是么,那个神出鬼没的张易简,好像就是冲着子瞻而来
眉山市的,又是冲着子瞻而公开授徒的,他向子瞻灌输了许多《老子》和《
周易风水》八卦之类的东西,然后便不知去向;而那个勾台符,便是
张道士从山林中派来监视
苏轼、左右子瞻的,他们知道子瞻是块好材料,他们要子瞻永远跟着他们走,将来成为一个有名的道士,
雷简夫原来也是个山林隐士,这一点雷
太守自己也从不讳言,正因为雷太守背叛了隐逸之流,回到世间解救民生疾苦,做了官,与他们分道扬了,那些道人便把雷太守视作仇敌,处处和他对着干的,然而
苏洵没有轻易地指责儿子,他觉得,有必要把雷太守的事情弄得清楚。既然那两个道人说他们与
张俞是同一个师父,何不再找白云道人张俞,问一问他对雷太守的看法呢,想到这儿,苏洵便在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动身去了
成都市。他让
程夫人和子由好好看护着发烧不止、嘴中老说胡话的
苏轼,同时找来
眉山市名医刘道远,为子瞻悉心治疗,自己便再次上了
青城山。苏洵乘船到了成都,然后雇了个马车,来到白云溪。刚到山前,便又遇见那个
樵夫。那樵夫对
苏洵说:“这位苏先生,你又找白云道士么?真不巧,他前天出山了。”苏洵急忙问道:“他又到名山游赏去了?那张夫人在家么?”他想,既然
张俞不在,问问她的夫人也好。上次苏洵在这里与白云道人谈兵论法,其夫人在一旁虽没言语,却在他们说到关键之处,频频点头,看来她也是很有见识人,说不定她也知道一些雷太守的事呢!那樵夫听了这话,便笑了起来。“先生,听你的话就知道,你与白云道人交往不深。他的夫人从来不称夫人,大家都称她为蒲芝居士。”
东方龙吟,古徐人也,现居
北京市。曾历文革风潮,又临上山下乡,无奈掘煤掏炭,三界蔽日,遍尝苦胆。高考恢复之时,随潮涌入大学,又趋翰院求读,得学位,九天揽月,饮腥知返。此后于政于商,于文于学,于诗于赋,于编于,于教于授,于影于视,于游于乐,凡可自得其乐又让他人欢乐且自省者,多多为之;同友人,艳称“笑傲江湖”。喜读
金庸之作,窃以彼等文字,为生计而作,利趋于先,名随其后,逸龙狂蛇,入市求售,意趣虽在,未入大雅。今有学人奉若圭,欲置凌烟之阁,未免更为媚俗。心而问,学人耽于武侠,心享其乐而面有愧色者,比比皆是。退居逸室,翻却陈,得昔日苦读苦记之卡若干,于是闲来集腋串文。以无功无利之心,捉无忌无惮之笔,试著“文侠系列”,以博仕人一乐;虽难免媚俗,然令读书之人,然而不汗颜,此吾之大愿,亦吾之“文侠”与彼等“武侠”之异也。优耶劣耶,东方功耶过耶,世人自可评之;东方龙吟,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