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为
邛崃山脉的分支山峰之一,属于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之一。青城山最高海拔2434米,最低海拔793米,面积200平方千米,地质构造复杂,起伏大。青城山属
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区,湿度高,
降水多,以“幽甲天下”著称于世,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有被称为植物
活化石的银杏、
连香树、青城榆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猫、
金丝猴属、白唇鹿等,被誉为植物种质资源宝库和野生动物天堂。
青城山是
道教发祥地,被誉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青城山的道教起源于
东汉顺帝
汉安二年(143年),“天师”
张道陵在青城山创立五斗米教,而后青城山被奉为道教发源地,隋唐时期青城山开始逐渐修建道观,历代发展不断。青城山集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青城武功、青城易学、青城丹法于一山之中,同时也是
邛崃山脉大熊猫
栖息地的一部分。青城山内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部分,前山主要景点有
建福宫、天然图画、
青城山常道观等。后山景点有
泰安古镇、
泰安寺、龙隐峡栈道等。
2000年,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青城山作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都江堰市区西南15千米处,处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华西雨屏带”中北段,青城山毗邻都江堰,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组成部分之一,面积200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1′,北纬30°58′。
气候
青城山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5°C,历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8℃。由于地形的缘故,青城山的春季晚于
成都市近半个月,春季一般开始于三月至五月底,夏季为六月上旬至八月底。秋季为九月上旬至十月中旬。冬季为十一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上旬。
青城山处在
太平洋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面,是“华西雨屏带”的组成部分,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雨量多,湿度大,水气不易蒸发,山上常为云雾笼罩,当地气象灾害风灾和冰雹为主。
地质
青城山一带在距今1.9亿年前的
石炭纪、二迭纪和三迭纪初期尚为海洋,1.8亿年前三迭纪末和侏罗纪初期发生了名为“印支运动”(Indosinian Orogeny,部分文献翻译为印之运动)的地壳运动,青城山地区受到挤压而抬升形成青城山山体。在地质构造上,青城山属
龙门山华夏系构造和青城—青霞新华夏系构造,西北部为龙门山褶断带的强烈上升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明显,东南部处于
成都市凹陷区,沉积了深厚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
地形地貌
青城山是邓峡山脉的前山带,龙门山脉西南延伸部分,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山峦起伏,坡陡谷深。青城山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434米,主峰高1260米,最低海拔为793米。青城山的地理景观由丹霞地貌、崩塌景观、岩溶景观、气象景观、生物景观构成。丹霞地貌以青城山金鞭岩为代表;崩塌景观衍生出了张道陵怒而斩魔的传说;岩溶景观以三龙水晶溶洞为代表。
水文
青城山水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本地山溪河流水和
都江堰沱江沙沟河干渠所属环山堰来水,山溪河流属于岷江水系,主要有味江和沙沟河等,水源靠天然降雨,地下水和融雪水,其水量的时空分布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环山堰古名上官堰,又名长同堰,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著名道士王来通等人发起筹建的,渠系规划后改名环山堰,可灌溉青城山麓的农田。
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林区,是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带
楠木林、
润楠和短刺米为共优群落的分布中心,植物种类繁多,
区系起源古老,被誉为植物种质资源宝库,保存了大量的
白垩纪甚至更早的
孑遗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如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
连香树、青城榆、青城石砾等。其中位于
青城山常道观的
古银杏树尤为著名,该树高达50余米,胸围706厘米,相传为为汉末的
道教天师
张道陵所种植,2004年4月,被
四川省林业厅评为“
天府树王”。
同时青城山也被比喻为野生动物的天堂,陆栖动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既有东洋界,又有古北界的动物。在分布类型上,有东南亚热带型,又有
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型和
南方地区型。陆栖
脊椎动物有28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
金丝猴属、白唇鹿、野牛、
羚牛、白鹤等,属二类保护的
小熊猫属(九节狸)、
林麝(
原麝)、
猕猴、
鳞甲目等。属三类保护的伶貂(貂伶子)、
岩羊(岩羊)、
大山羊(山驴子)、
水獭亚科等。此外还有野猪、豹子、熊、獐、豺狗、草狐、野猫等多种野生动物。
20纪70代四川省政府决定将青城山护区门票收入的30%用于城山保护区的森林保护。
1983年9月
都江堰市成立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1984年,都江堰市将青城后山白云村大横路以上、红岩村偏岩子以上地区列为大熊猫重点保护区,实行封山育林、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取缔一切猎杀设施。同年政府发布了《关于严加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布告》。1988年11月26日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颁布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养繁殖野生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后,青城山及相邻山区相继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咨询点4个(青城山镇2个,两河乡1个,中兴镇1个),1988年在红岩村先后发现大熊猫20只。
得名由来
青城山原名清城山,亦称丈人山、崛山、读山、赤城山、成都载天山、天国山。青城山的名字来源有两种,一种说因为青城山林木茂盛,好像一座绿色的城郭,所以叫“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是清城山,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清虚以守神”,意思是清虚空灵构建成的仙境。
唐朝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于是
李隆基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
历史沿革
建设与管理
秦汉至魏晋时期
秦朝时期,青城山地区开始设立行政建制,当时的青城山名为读山,是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地,汉代时青城山隶属于
蜀郡的江源县,三国至魏晋时期随着青城山
道教的不断发展,青城山逐渐出现了道观,
北周时期,江源县改为青城县,县因山得名。
隋唐至近现代时期
隋唐时期青城山道教鼎盛,青城山上上下下建造了大量宫观建筑,从山脚下的长生宫到山顶处的上清宫,上下宫观院落多达十余所。金元明清时期青城山开始衰落,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当时的蜀地战火兵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堪,青城山道教的道士大多都避乱世而去,道观建筑也受到战火损毁,青城山开始走向衰落。
青城山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1937年,四川省政府成立“成灌嘉峨风景区管理处”,管理青城山,但一年后又撤销。1940年,四川省政府将灌县列入川西风景区,但没有专门管理青城山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青城山仍隶属
灌县古城管辖。
1951年1月9日,灌县成立古代文物名胜古迹保护管理委员会青城山分会,将青城山的保护范围规定为:“东起玉堂镇横山堰,下至普照寺,主要包括朝阳观、建福宫、天师洞等。”
1954年,青城山旅游风景区及文物保护、行政管理,隶属于灌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青城山自身无单独管理机构。1959年,青城山划归成都市
金牛区管辖,1961年又划归灌县中兴区太平乡,在管理上仍属灌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同年,经当时县委县政府批准,青城山全山道士转为菜农,单独成立
道教生产队,归当时太平公社领导。青城山的行政管理,门票、住宿的经营由县文管所负责。
1976年,“青城山管理所”成立,负责管理青城山的各项工作,
青城山常道观、圆明宫、玉清宫等宫观均归该机构管理青城山开始发展旅游业。1984年,青城山管理所被撤销,青城山管理处成立后,天师洞、圆明宫、玉清宫等宫观交由青城山道教协会管理,并成立了“青城山道教官观管理委员会”。1985年5月,上清宫、
建福宫为青城山道教官观管理委员会管理。1988年,
都江堰市更改为
都江堰市后,同年六月
青城山镇成立,管辖着青城山的前山与后山。
文化背景
青城山
道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东汉后期,三国与魏晋时期、隋唐
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东汉后期为青城山道教创教时期,东汉顺帝
汉安二年(143年),
张道陵以《道德经》为经典,在青城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为
正一派,青城山成为道教的发源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洞天为道教神学地理志中所记载的利于道教修身练道的自然环境,共有十处。
三国与魏晋时期为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时期,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是蜀中李家道的创始人。
魏晋时青城山
道教已形成教团,其中较为有名的道教首领是
范长生。
晋朝元康八年(298年),李特率流民入蜀在永宁元年(301年)率流民起义时,得到青城山范长生教团的支持,建立
成汉政权。范长生被迎请至
成都市,拜为压相,封西山侯。到了南北朝时期,通过各位名士如葛洪、
寇谦之、
陆修静、陶洪景等的着力改革和发展,使道教能够与佛教抗衡,出现了佛道并列的现象,最终成为了受到统治阶级和民众认可的中国正统宗教。
隋唐五代时期为青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隋唐时组统治者为了稳定政权,强化统治地位,有目的地利用
老子编造政治神话,大力尊崇道教,道教也因此兴盛至极。
道教逐渐成为国教道教进入发展的高峰期。隋唐青城山道教重显声势,名士众多。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蕊,在云潭山居结庐潜心研究道学,撰著道经数十部,成为道教哲学义理大家,承先启后的科仪宗师。
宋元明清时期为青城山道教的衰落时期,
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朝拜青城山,在常道观再兴正一法脉。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龙虎山道士汪集虚入蜀中兴复二十四治。宋、元、明时期,青城山宫观亦有修。明末,由于战争,青城山道士几乎被赶尽杀绝,宫观也随之荒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青城山
道教的新发展时期,文革“动乱许多宫观先后被改作它用,道观遭到严重破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底全面落实了宗教政策修复宫观,并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景区布局
青城山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部分,青城前山景区以人文景观为主,青城后山景区自然景观为主。
前山景区
青城山前山景区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老君阁、月城湖等。
建福宫位于
青城山前山山脚下,前山新山门北部,建福宫北部为山门,山门北部为椿仙行道,椿仙行道起始于山门后,终点为祖师殿,山门北部为月城湖,月城湖东北部为玉清宫,玉清宫北部为圆明宫,圆明宫西南部为上清宫,可从月城湖附近乘坐步云廊索道上山往前往北部的上清宫。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的半坡上,距峰顶老君阁约500米,张大千旧居坐落于此,可参观下张大千书画展。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老霄顶绝顶,
上清宫西南部,以徐悲鸿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建造,可以俯瞰青城山全景。天师洞位于老君阁南部,其东南部为天然图画。
后山景区
青城山后山景区主要景点有泰安古镇、泰安寺、五龙沟、飞泉沟、翠映湖、白云古寨等。泰安古镇位于青城山后山景区售票处北部,内有泰安寺,泰安古镇西部为五龙沟,北部为飞泉沟,飞泉沟西部毗邻金骊索道,通往来风亭。飞泉沟东北部为翠映湖,翠映湖北部为白云古寨,白云古寨西南部乘坐索道可抵达五龙沟。
建筑特点
青城山的宫观集中在
青城山前山,建造在山林之中,强调整体宗教氛围。青城山的宫观建筑建造时多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洞穴、山崖、
张三丰等自然环境顺应地势而建,并受到青城山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其朴素
自然观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道教文化的特点。
青城山宫观采用了天井式院落布局,组织构筑建筑的形态空间环境以及入口空间化解了合院平面扩展的尺度需求与山地地形环境限制的矛盾,并将宫观周边景点转化为园林景观及宫观庭院的园林化。具有典型的山地宫观空间特色和宫观园林环境特色。在营造技术方面,青城山的宫观具有巴蜀传统建筑特色。青城山的宫观殿堂明间面阔取尺丈三尺八,进深采用双步落地,通过减柱移柱创造供奉神像的大空间,形成特色的平面布置。在结构上组合使用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多在明间两棍屋架中柱不落地,以获得殿堂空间所需要的通高开敞空间。在宫观屋顶的建造上,青城山宫观的屋顶形态丰富,多采用平、骑、穿、迭、叠等组合方式及山墙不收分的歇山顶等多样的屋顶形式。檐下空间则修建有翼角、如意斗拱、廊轩顶棚等。部分建筑还装饰有结合
道教宗教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雕刻装饰。
主要景点
前山
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门左侧。宫观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奉敕迁于今址。建福宫建筑中轴线与进山公路约成45度交角。宫门上的“建福宫”三个大字,写于1940年,由当时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写。建福宫分成两院,由山门、回廊、正殿、厢房等建筑组成。前院正殿改建于1992年。殿内正中供奉着宁封子、
杜光庭两位真人的彩色泥塑像。杜光庭为唐末、
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道士。他曾隐居青城山,由于文章写得好,声名卓著,
前蜀皇帝王建赐号为传真天师,并呼之为广成先生。在建福宫前院正殿的墙壁上,还绘有范长生故事的壁画。
范长生是三国时期
蜀汉的道士,长期在青城山隐居修行,活了一百多岁,深得当时百姓尊崇,后主刘禅还给他赐观居住。青城山的长生宫,就是专为范长生修建的。壁画中的范长生,头戴貂皮帽,形态生动。在建福宫的周围,还有乳泉、乳泉亭、委心亭以及明代庆福王妃的避暑遗址——
梳妆台。
椿仙行道
椿仙行道位于青城山景区内,建福宫西北部,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民国初年(1912年),因彭椿仙道长而得名。彭椿仙道长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
贵州省毕节县,曾主持青城山,其名气常常吸引不少拜访者,彭椿仙道长与拜访者约定,想要来拜访就要在青城山山道旁边种植一棵树,久而久之形成了椿仙行道。
玉清宫
玉清宫位于青城山丈人峰北坡,月城湖东北部,玉清宫旧名天真观,建于明代,由上下两殿组成。古迹有莲花石、天然泉等。地势开阔,景色秀美,是当年张大千居山时画青城十景时的写生处。通往玉清宫,有两条线路,一条线路几乎全为石阶,行路较为方便舒适。登上玉清宫,入眼便是一座较大的金顶红
漆树酸亭廊,可在此休憩游览。
圆明宫
圆明宫位于青城山丈人山北坡,玉清宫北部,因宫内主供圆明斗姆天尊神像,故而得名。圆明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原名为清虚观,由三座大殿和五个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山门、灵祖殿、斗姆殿和后殿。此外,宫内还有客堂、斋房八十余间。其中第一重大殿为灵祖殿,修建于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殿中主供
道教护法
主神灵官的神像。神像下面有构图精美的
浮雕。在
王灵官神像背后,还供着慈航真人的神像。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宝顶),圆明宫西南部,始建于晋代,现存
庙宇为
清代同治年间(1861年—1875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
蒋介石题写。上清宫内祀奉的是道教始祖李老君,有
老子塑像和《
老子五千言》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可观赏日出、神灯和云海。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上清宫居住了四年之久,在此期间创作了《雨后丈人峰》《策杖高土》《张天师像》《青城玉鸦》《墨荷》《花蕊夫人像》《麻姑像》《红叶小鸟》《玉女图》等上千幅作品。
老君阁
老君阁在青城山的彭祖峰顶,上清宫西南部,彭祖峰也称高台山、老霄顶。老君阁是一座塔楼,共有九层,每层八个角,象征着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阁阁内中空,内有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7.3米,连座台高10.37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
汉白玉建造。老君阁上可以眺望岷江和邛崃山景色。
天师洞
青城山常道观又称“常道观”,位于老君阁南部,始建于
隋朝大业年间(605年—618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现存殿宇建于清末(1849年1912年),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
东汉末年(184年220年)
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常道观内正殿为"
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
黄帝、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
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周长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黄帝祠”又称“古黄帝祠”,位于
青城山常道观主轴线的后端,始建于
隋朝,现存建筑为民国时重建,底层正中悬挂有
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古黄帝祠”匾额。天师洞为中国重点道教宫观,观中共有大小十余座建筑,1980年7月,天师洞大殿及唐碑被列为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西北部,天师洞东南部,海拔893米,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年间,因其景色而被称为“天然图画”。游人至此,可观赏亭阁及自然风光。亭阁后是驻鹤庄,有时可观赏到丹鹤;右边是"天仙桥","天仙桥"并非真正的桥,而是一块横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的石头,因传说为仙人聚会游戏处而得名。
后山
泰安古镇
泰安古镇位于四川省
都江堰市的
青城后山,有史以来,泰安古镇便是扼
成都平原西入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的必经驿道上之重要城镇。古称“花坪老泽路”,唐时为味江寨,清时始依场后的古泰安寺易名为泰安场。泰安古镇内有建造于
天宝的泰安寺泰安寺也叫泰安古寺,于1986年对外开放,赵补初居士手书“泰安古寺”为寺门。
泰安寺
泰安寺又称泰安古寺、古泰安寺,位于青城山后山售票处北部泰安古镇内,始建于唐,明末因战争而损毁,清
乾隆重建,分为正殿、三霄殿藏经楼、戏台、灯楼和厢房、斋厨等,后期逐渐毁坏,仅余正殿和厢房。1986年,泰安寺重新整修并对外开放,寺旁有
舍利塔一座,古碑三通(碑名《重修一楼双功序》 《太安寺清醮碑志》《盂兰会》),以及
古银杏、稿和
红豆树等数十株,曾有“楼阁壮丽,甲于青城”的美称。
龙隐峡栈道
龙隐峡栈道位于泰安古镇西侧的五龙沟附近,两壁岩石上面生长有青色的石苔,瀑布从上而下,天气好时可在此处观赏到
彩虹。
飞泉沟
飞泉沟位于泰安古镇北部,全长10千米,包含“双泉水帘”景点,“双泉水帘”是一组自然景观,包括天桥、梳妆池及瀑布、水帘洞等小景组成。
其他看点
青城山雨量多,湿度大,水气不易蒸发,山上常为云雾笼罩,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有时会形成“山市”的奇幻景象。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41年,青城山上的道士先后建成西廊,重修了三清大殿、饮霞山房、银杏阁、灵祖殿、黄帝殿、青龙殿、白虎殿、山门及观内的石阶石壁、海漫石栏等,重建了东客堂、长啸楼、祖堂、迎曦楼等。
1976年,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成立青城山管理所,青城山开始发展旅游业。1981年,为开发青城后山旅游资源,开始修建青城后山旅游公路。5月28日,中共灌县县委批转《改进青城山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座谈会纪要》。为加强青城山的保护和管理,将青城公社青城大队六个生产队划归青城山管理所。
1980年代中后期,青城后山景区,开发建成,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1986年9月至1987年4月,青城山后山景区开发了五龙沟、飞泉沟、圣母洞等景点。
1988年青城山后山景区开发了两沟之间最高的景点白云群洞,并在泰安古镇新建了一条200米长的旅游新街,1989年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纪念馆”,并打通了前山祖师殿到后山八卦台400千米的游山石级道。1980年代中后期,
青城后山景区,开发建成。1991年建成了占地7333平方米的翠映湖。
1992年至1993年青城山后山景区开放了被誉为“川西第一洞”的“三龙水晶溶洞”和神仙洞景点,并建成了后山旅游索道、青城娱乐中心、味江冲浪、旅游小火车等娱乐设施。白云群洞改建成了“白云万佛洞”,建成了白云寺。
1994年,青城山管理处在前山第一峰上修建了老君阁,外形近于武汉黄鹤楼和昆明大观楼之间,可登楼欣赏江景。而后几年内又新建了金鞭岩三险通道、前后山水泥旅游交通路、前山旅游索道、单轨交通游览车等交通设施,在原有崩毁水坝的基础上重修水坝,形成月城湖。
2007年5月,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合并,成立“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2010年6月,“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行使全市范围内的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和旅游资源保护等职能。2015年4月,“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改名为“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19年,
都江堰市引入OSM现场管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提升青城山景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
保护
1979年3月,灌县革命委员会就发布《保护青城山风景区林木》的公告,开展青城山生态环境保护。1980年7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青城山
青城山常道观大殿及唐碑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7月,青城山内天师洞大殿及唐碑被列为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青城山景区联合
都江堰景区作为四川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84年,青城山管理所改为青城山管理处,1990年,青城山管理所改名为青城山管理局。
2005年,青城山景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对青城前后山景区(泰安古镇)沿线、S106线和青城人家、青城民居集中居住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改造。
2008年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由于距离震中较近,加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影响,青城山的
上清宫、
建福宫、天师洞、天然图画牌坊等道教宫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2008年10月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出资援建青城山黄帝祠。经过社会各界和澳门基金会的大力援建,灾后重建,上述道教宫观得以修复。
2010年,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正式成立。
2013年,青城山景区为优化青城前山景区旅游交通环境,进行了青城山景区线路的调整工作。
相关文化
历史传说
张道陵创教青城山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生于34年,
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因创立了道教,道教徒尊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传说张道陵在青城山正式创立了道教,156年修道成仙于青城山,活了一百二十二岁。
青城山常道观后有一崖洞,叫天师洞,即张道陵当年修道炼丹的地方。
道教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的教义理论的核心是对“道”的信仰,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影响。
药王孙思邈在青城山
孙思邈,(581年—682年),陕西耀县孙家人,隋、唐(581年—907年)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文史学家。因其医术与品德而闻名,被誉为“药王”,著有《
千金要方》和《
千金翼方》。有记载说孙思邈曾在青城山采药路过采药,不久到峨眉山回原籍。也有传说称孙思邈在青城山著书立说,直到仙逝,青城山人立庙祭祀,世代悼念。
人物事迹
冯玉祥与青城山
冯玉祥(1882—1948),安徽巢县人,近代著名的民主思想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抗日战争时期曾多次在青城山上的祖师殿内居住并留下碑文。《闻胜亭》表达了冯玉祥将军对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其碑文如下:“三十四年八月初予来青城山,下榻真武宫。十一日晨,
日本接洽投降消息传来,同志鼓掌欢呼。时予方在灶间取火,闻悉不禁喜极泪流。八载艰苦,竟获全胜,积年大耻,终免尽雪,予能不为吾
民族国家庆乎!乃筑亭以为纪念,名曰闻胜亭云。冯玉祥敬志。”
张大千与青城山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县人,被誉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张大千先生曾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创作1000余幅画作及大量诗歌,他在《青城第一峰》诗中称赞青城山道:“百劫归来谢世氛,自支残梦挂秋云。树连霄汉高台迥,衣染烟霞宝殿薰。万派争流来足底,一身孤置绝人群。诸天自罢声闻想,咳何教下界闻?”
徐悲鸿与青城山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五四”以来中国新美术的奠基者之一。1943年7月,徐悲鸿先生带领中国美术学院同仁到青城山写生居住于天师洞,先后创作了屈原《
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画作。朝阳洞、上清宫均是徐悲鸿先生喜爱的写生点。
其他文化
医药养生
青城山许多道士擅长医术,青城道家的“药功”流传到
清代以后,又积累了许多用药独特、疗效突出、副作用少的药方和医术。青城山道家在一千年前就培育出了著名的川芍,为中国药学作了一大贡献。
“青城四绝”和“长生宴”等膳食是青城山服食养生的代表产物之一,宋代诗人
陆游有“
上官道人居青城山,巢居食松,年九十”的记载。“四绝”是指:一绝“洞天贡茶”、二绝“
白果炖鸡”、三绝“青城泡菜”、四绝“
洞天乳酒”。长生宴是青城山鹤翔山庄上善堂餐厅推出的
道家滋补食品。
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发源于
都江堰市青城山,是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之一。青城武术的武学理论与道学思想相通,以是长短兼施、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不使蛮力,以通脉练气为基本功,尤以功法、剑术和拳术见长。1983年青城山成立青城武术协会,1985年成立青城武馆,1999年成立青城武术学会(后更名“青城武术文化研究会”)。青城武术传播20余个国家和地区,单在都江堰市就有上万人学习青城武术或以运用青城武术强身健体。2021年,青城武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
青城山最早的
道教音乐“步虚曲”诞生于
北魏时期这一时期道教音乐逐步由“降神娱神”的原始阶段,发展到做法事道场的较为正规的乐队。
五代十国时,青城山道士
杜光庭就对道教科仪及其音乐进行过规范整理。宋代时,
成都市府江原县道士吕太素编写了《
道门定制》,载有道曲37首,但无歌词,元代时期,成都道士马道逸重订《道门通教必用集》,增补了前书空缺的唱词部分,也成了青城山的主要道门音乐。清康熙初年(1662年),
武当山全真道士来青城山和成都青羊宫等地主持庙务,至此,青城山各道观通用全真道科仪音乐。
文学作品
有关青城山的文学作品众多,其中主要作品有诗歌及楹联等。其诗歌作品中较为著名的有有唐代诗人
杜甫的《丈人山》,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宋代诗人
陆游的《宿上清宫》诗中写道:
极夜廖萝憩上清,下听万整度松声。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败月明;明代诗人杨慎的《天师洞》诗中写道:天师古洞门,飘埃从此分。两嵌岩半雨,万重山一云。眼界上清近,足音空谷闻。汉代遗幢在,苔侵转宿文。
楹联也被称为对联,是一种特有的传统文学体裁,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将两句格律对仗的文辞对称地,或粘、或刻、或挂于柱子及门嵋之上。青城山宫观的楹联多反映道教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师洞三清殿题有(《
老子五千言》中的名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清殿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青城山山门楹联:“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气势恢宏,生动描绘了青城山的风貌以及青城山在全国名山胜水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四川通江
李善济于清
宣统二年(1910年)撰书的青城山长联,体制宏大、气势磅礴。原题于
青城山常道观,今己移至
建福宫后殿。每联197字,全联394字,上联描绘青城山“纵横八百里舆图”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蜀地山水的热爱之情。下联以“上下四千年文物”为中心,历数青城轶事以抒怀古幽思之情和人生抱负。
影视取景
86版《
孙悟空之真假美猴王》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的道场方寸山以及剧中五庄观都是取景于具有古老道家文化的青城山。青城山也是大熊猫
栖息地的一部分,生态良好,部分景色被直接运用在《功夫熊猫3》的“熊猫村”设计之中。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2004年6月6日,首届中国(成都)
道教文化节在都江堰市青城山举行,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主题,分为(1)太极神韵——开幕式暨《道韵青城》大型文艺晚会。(2)祈求和平、祈福众生、感恩祈福大法会。(3)论道青城——“中华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巅峰论坛。(4)天籁之音——蜀派古琴表演。(5)是仙山新姿——名人书画暨摄影作品展、道在养生——道家养生体验与展示活动。(6)仙山对弈——围棋邀请赛。(7)《道解都江堰》七个系列专题活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0级特大地震,青城山上的文物古迹遭到损毁。
2015年9月,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牵头与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阿坝文旅集团发起成立了“中国精品旅游景区(营销)联盟”。
2018年,由
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2018成都青城山罗天大醮系列活动在青城山举行。罗天大醮是
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该次活动内容主要有祈祷国泰民安罗天大醮大法会、第十届玄门讲经活动、第十八届道教音乐汇演、生命道教文化论坛、慈善捐赠、道医义诊与养生展示、圣地寻踪——健步登山·体道活动、大千故居书画展等。
2021年1月1日,青城山上清宫10千瓦供电线路突发故障,导致游客滞留123人,青城山景区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刻联系专业人员开展游客疏导转运下山工作,并及时通知消防应急救援大队青城山中队、成都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大队青城山靠前分队出警增援,当晚20:00,全部游客安全疏散安置完毕。
2021年12月7日,中国最大甲虫
阳彩臂金龟幼虫于近日在四川青城山被发现,这次的发现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物种自然繁育的幼虫。
2023年1月15日,以“迎新登高促健康·踔厉奋发向未来”为主题的首届都江堰青城山登山旅游节暨2023青城山登山赛拉开大幕,此次登山赛分为迎新乐跑组和登山体验组,参赛选手3000余名,其中迎新乐跑组有选手2000多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有环卫工人、劳模、工匠、医护人员、教师、学生、青年创业者等。
景区荣誉
1980年7月,青城山天师洞大殿及唐碑被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0年11月2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2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级文明风景区”。
2004年至2005年,青城山连续两年被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2005年被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优秀标志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青城山作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7年,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青城山-
都江堰被
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智慧景区”试点单位,2013年,被中国旅游协会评为“智慧旅游最佳示范景区”。
2021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拟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参考资料
夏日好去处.四川文旅厅官方公众号.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