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play,英文costume play的简写,
日语コスプレ,costume的意思是“(某地或某历史时期的)服装”以及“(戏剧或电影的)戏装,服装”;play的意思是“扮角色,扮演,表演”,因此它经常被译作“服装扮演”或“扮装游戏”,人们也习惯简称其为
COS,具体指的是借助相同或相似的服装、造型,以及动作、道具和情节,模仿已有角色及其角色环境,并从中获得精神享受的文化娱乐活动。
cosplay活动的历史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但现代意义上的cosplay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末期
华特·迪士尼创造的
米老鼠卡通形象,直到1955年末期,
日本国内出现最早的cosplay现象,cosplay之后在日本真正繁荣发展。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日本的ACG经历了探索和成长期之后,日本的cosplay拓展了参与者的年龄层次和群体数量,作为附属文化的cosplay才逐渐进入一个初创及逐渐发展的阶段。1993年,cosplay文化传入中国香港,最早是在一个文化展览会中,同人组织“四百尺”租用展位出售其团员的漫画,并在会场穿上《银河英雄传说》中同盟军的制服以引人观看。1995年8月27日,中国台湾高雄的SAGA WORLD一楼举办了台湾最早的cosplay活动,而从1998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漫画展上才零星出现cosplay,且在2000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届cosplay大赛。近几年漫展以及同人会展较为繁荣,每年四五月的杭州国际动漫节、七月的ChinaJoy Cosplay嘉年华、十月的广州金龙奖都是国内大型的cosplay盛典。
cosplay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在综合动漫展中特定环节的演出;专门的cosplay嘉年华;由某组织策划的
cosplayer自由活动,选择合适的景点,以摄影为主,分为收费和免费两种。一个相对完整的Cosplay一般需要经历前期(准备阶段)、中期(扮演阶段)以及后期(加工制作)这三个阶段,而出于安全和表演效果的考量,cosplay活动一般在封闭的室内场馆举行,而且人群以时间充裕的学生为主,他们主要参与ACG cosplay、演艺cosplay、拟人型和原创cosplay等类型的角色扮演。学者骆毅评价:“cosplay是近年来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个亮点,但其文化根源却十分悠久,是古代扮装文化的一种新兴形态。它以绚丽的舞台、华美的扮装、个性的表演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cosplay集青少年自我展现的渴望、标新立异的诉求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等于一体,既是青春的狂欢,也是身体的延伸。”但cosplay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比较复杂,应该加以辨别。
涵义
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写,动词Cos。 Cosplay一般有两种中文译法:一是指角色扮演,这是出自台湾的最早中文译法,但这种译法与游戏中Role Play Game(RPG)同为角色扮演之意,为避免雷同,因此又出现了另一种译法,即服饰装扮,它是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及化装等来扮演ACG(Anime Comic Game) 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此外也可是自我原创造型。简而言之即游戏、动漫、视觉、原创的真人秀。参加cosplay的人一般称coser或cosplayer。
起源
cosplay活动的历史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腊祭司们装扮成众神的形象主持祭祀活动,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游吟诗人也擅长扮演角色,此外古代吉普赛人会在所到之地装扮成各种形象,并表演
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虽然这些行为在场合、目的、方式等和现代意义的cosplay不同,但是它们借助服装、道具、化妆的表达方式和cosplay一脉相承。中国从古至今的舞龙、舞狮等活动中也都蕴涵着装扮文化。虽然这些行为在场合、目的、方式等方面和cosplay的涵义不同,但是它们借助服装、道具、化妆的表达方式与cosplay文化是相通的。
发展
美国
十七世纪开始,耶稣会教士
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Kircher)发明“魔术幻灯”,在其后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开始流行起来这种“魔术幻灯”,动画又产生于“魔术幻灯”的基础上,而现代意义上的cosplay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末期
华特·迪士尼创造的
米老鼠卡通形象,米老鼠在
美国以及全世界均风靡一时,之后沃尔特·迪斯尼于1955年创建了世界上首座华特迪士尼乐园及度假区,同时为宣传产品和吸引游客,沃尔特·迪斯尼还特别请来员工穿上米老鼠服饰以供游客玩赏或拍照留念,这群米老鼠装扮者就是当代全世界Cosplay行为的真正始祖。
迪斯尼首次将扮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纳入完全专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体系中,同时表演者为达到与影片中角色同步的效果,也开始接受事前培训。在乐园正式成立后不久,沃尔特·
迪士尼公司扩大了道具部的规模,除了要为影视作品制作道具外,还要负责所有乐园所需的
cosplay服装。虽然早期的此类服饰只是一个拥有固定外形的“大纸袋",美感度较差,成品相对也较粗糙,扮装者穿上这种服饰后很容易发生呼吸不畅的现象,但就当时而言,迪斯尼的cosplay服饰制作已拥有了可观的规模。
日本
cosplay虽然起源于美国,但是真正繁荣发展却是在日本。1947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根据酒井七马原作改编的红皮书漫画《新保岛》锋芒毕露,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当代新漫画热潮,由此造就了日本整个ACG(动漫、漫画和游戏)市场的大繁荣。之后不久,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迪斯尼装扮成动漫人物的宣传方式传入日本后,被日本的动漫爱好者模仿,很快在日本动漫界流行起来。
1955年末期,日本国内出现最早的cosplay现象,这种概念最早由日本人Nov Takahashi提出,其灵感据说源于
旧金山的国际化装舞会。当时所谓的cosplay仅仅是孩童间的一种装扮游戏,当时的
日本并没有专门的cosplay服饰店,孩子们如果想要拥有与动画中主人公相同服装的话,就必须先请人画好设计图纸,然后再去百货公司等地方请人缝制,比如著名的游戏制作人
广井王子幼时的cosplay服饰,就是请艺妓街上的艺妓为他绘制的。
直至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日本的ACG经历了探索和成长期之后,日本的cosplay拓展了参与者的年龄层次和群体数量,作为附属文化的cosplay才逐渐进入一个初创及逐渐发展的阶段。1980年8月,Rapport出版社出版的杂志《Fanroad》在创刊号上刊登了日本首个关于cosplay的报道,内容重点是“富野族”,“富野”的名字来源于《
机动战士高达》的监督
富野由悠季,报道中刊登了富野穿着机动战士钢弹的服饰跳舞的照片。
90年代初,日本ACG行业受西化思潮的影响,而在动漫、游戏作品中大量引用西方世界观的主题描绘,同时ACG业界成功举办了大量的动漫展和游戏展,并找来业余演员cos成动漫人物以吸引参展人群。此时的cosplay更多是依附于由动漫、游戏所带来的另一个周边文化——同人社团(其作品被称为同人志)的身边,由于当时日本动漫及电玩文化的盛行,“将商业作品加以改编,编制外传形式的漫画同人志”便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大量兴起的同人社团为招募社员、在售会推销自己的同人志,纷纷打扮成动漫、游戏中的人物以吸引同好前来参观
摊位,进而迅速引起了一阵潮流,在日本这一现象被称为“看版娘”,随后加入cosplay行列的人数急速增加,人气度甚至与同人志即售会不相上下。
90年代后期,电视或平面媒体开始重点关注cosplay,部分动画、游戏杂志收录cosplay的相关内容,《COSMODE》《电击Layers》等角色扮演的专门刊物也相继出现,同时cosplay利用专门的网页宣传,并自行制作同人角色扮演写真集、CD-ROM写真集,在Comic Market等活动直接出售或者通过同人志
专门店发行的形式。cosplay的活动形式也开始多元化,出现随兴进行角色扮演、配合
舞曲或动画歌曲起舞的
舞会形式、在约定场所集合,由角色扮演同好者自行交流,互相拍照,让业余摄影师拍照等活动形式。其中,摄影还出现了由活动筹设单位、模特儿事务所与角色扮演者订立合同的模式,专门的摄影大会也不时举办。此外各种会展中心、
迪斯科、俱乐部、乐园游乐园都是cosplay活动的举办场地。
中国
中国港台
cosplay文化传入中国时间较晚,最早传入是在1993年中国香港的一个文化展览会中,同人组织“四百尺”租用展位出售其团员的漫画,并在会场穿上《银河英雄传说》中同盟军的制服以引人观看,这就是香港最初的cosplay。1994年,除了再次扮演了同盟军,“四百尺”还和同人社团“UVRZ”一起玩角色扮演,“UVRZ”的女成员穿上日式巫女装,用巫女棒为到场的参观人士进行祈福。1995年,“四百尺”扮演了《机动警察》的角色,而“UVRZ”在则开始扮演一些知名的ACG角色,比如《乱马1/2》中的右京或《我的爱神》中的贝露丹迪。同年8月27日,中国台湾高雄的SAGA WORLD一楼举办了台湾最早的cosplay活动,规模较小且以电玩游戏中的人物为主。
1996年10月13日,“超级橙组”在中国台北的熊宝宝餐饮店举办了一场秋日聚会,虽然在会前广为宣传,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规模依旧偏小。就在同一年,中国香港的“四百尺”社团开始退出cosplay界,其余的同人社团则陆续开始开展服饰装扮活动,令香港cosplay界的人数一直高攀直上。香港的第一个同人志即售会由“UVRZ”“ComicBabies”以及“火狗工房”联合开办(但也是唯一的一次,其后香港就再也没有过此类出演),再次扩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响力。直到1997年2月中旬,中国台湾接连举办三场cosplay活动,参与人数逐渐增多,至此之后台湾cosplay的场次逐年增加,举办地点也从北部至中南部发展。
台湾的cosplay在开始阶段的发展也与同人志密不可分,
台湾师范大学体育馆时期可称为台湾同人志发展的黄金时期,部分服饰店开始接受制作cos服,这一时期的
cosplay服装、道具技巧质量和精致度较高,但由于cosplay活动对场地的严重破坏,台师大被迫抬高场地使用费与卫生费,甚至最后直接拒绝出租场地。19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香港漫画协会举办了第一个真正属于漫画迷的动漫会展——“漫人墟”,当时的入场费为25
港元,这次会展中的cosplay据传是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一次,许多人扮演了八神、草剃等
格斗游戏中的角色,一位装扮成《圣传》中乾达婆王的女孩获得香港首次cosplay比赛——“FUNFUN服饰扮装大赛”的冠军。
1998年8月30日,中国香港SE株式会社、TG坊和香港美术用品专业中心在旺角麦花臣室内运动场合办了首届ComicWorld,并首次在会场内划分出一块“服饰装扮照相区”以方便参展人人士拍照留念。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台湾的Comic World在台师大举办了最后一场同人即售会,Comic World宣告结束cosplay活动,同时也代表着台湾cosplay黄金发展时期的结束。
中国大陆
从1998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漫画展上才零星出现cosplay,随后,《北京卡通》杂志社在北京漫画大会上引入了一个“北卡小剧场”的活动,主要是漫画迷们来饰演大陆著名漫画作者
姚非拉《梦里人》中的人物。缘于
日本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cosplay的成熟,中国大陆的cosplay得以迅速发展,且在2000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届cosplay大赛。2000年至2001年,中国大陆的华义公司凭借其在网络游戏上的影响力,打着旗下主力产品《
石器时代》的名号开办“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赛”,与此同时由于
上海市、
广州市以及北京等地区在这几年里频繁的开办漫展及同人会展,而使现今大陆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
2005年7月10日,素有“动漫之都”之称的
杭州市通过激烈的比赛,选拔出四位选手前往日本参加WCS大赛,获得团队第三名的成绩。虽然大陆的cosplay基本上是沿袭日本和中国港台,但是却出现了不同于这些地区cosplay的特点——即大陆特有的cosplay舞台剧表演,同时也有女孩cos男性角色的
反串形式,此外也有不少才艺表演如
古筝弹奏、
歌舞伎的日本
歌舞表演、剑道和剑术等表演。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一年,
武汉市举办的大型综合动漫展和专门的cosplay嘉年华不少于10次,各种小型漫展和cosplay外拍活动达到近百场。近几年漫展以及同人会展满地开花,每年四五月的
杭州市国际动漫节、七月的ChinaJoy Cosplay嘉年华、十月的广州金龙奖都是国内大型的cosplay盛典。
活动构成
活动场所
并非所有场所都适合作为cosplay的活动场地,由于cosplay会用到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道具,如武士刀、长剑等等,合内表演有触犯《治安管理条例》之嫌,此外较为专业的舞台、灯光、音响、升降台等装置,也能更好的营造节目表演的氛围,因此出于安全和表演效果的考量,cosplay活动如武汉cosplay嘉年华等一般在封闭的室内场馆举行;开放式的路演为方便控制场面,而局限于特定范围内,例如
群光广场门前的大舞台;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外拍等活动,则通常选择比较僻静的景点,以免影响他人,如公园等地。
扮演人群
cosplayer即扮演人群的要求受个人条件、经费、时间的限制,个人条件方面要求外形与所扮演人物的相貌匹配,需要尽所能的接近角色,尤其是模仿与自身不同性别角色的
反串,必须控制身材和体态,同时在行为举止与气质上做到接近;由于一个cosplayer投入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主要有治装费、交通、饮食等,每个部份所占的比重则因人而异,尤其是治装费对角色扮演的制约性很强,因此有能力制作道具服装、能独立生活的人适合cosplay;cosplayer除了工作和上课外,包括道具、衣服的制作以及参加活动等都需要付出时间,当代社会大部分人较为忙碌,因此cosplayer以时间充裕的学生群体为主。除此之外,参加cosplay活动的人会有不同的动机,包括应同伴的邀请而出于友情加入、动漫画爱好者对角色喜爱、偶然得知cosplay后因天生的表演欲而激发、通过cosplay锻炼自己的能力以获得成就感等。
角色类别
ACG cosplay
指的是对照动漫游戏里的人物和行为进行模仿的行为的服饰装扮,该类别在展会中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别,也是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一个方式,热播动画、经典漫画中的各类角色、道具、背景等,都属于动画和漫画Cos的范围。同时通过热播动画受欢迎的程度也能制作出相关的电玩游戏,游戏类与动漫的联系非常紧密,也会有单纯的游戏角色Cos。国内比较常见的有
街头霸王、
拳皇、网络游戏《剑侠情缘3》等热门作品。
演艺cosplay
对照现有的明星,包括电影故事中的人物、明星等的服饰装扮,时下以视觉系乐队为主。像是比较出名的明星艺人、新闻中出现的国家领导人等等,都属于这个类别的范畴,在欧美的展会上会有许多Coser 扮演类似于
阿道夫·希特勒、斯大林、美国总统、当红电影中的演员,而
日本也会有
cosplayer扮演有名的视觉系乐队成员或是艺人;影视剧中的人物是故事本身的角色,比如银幕上的超人、蜘蛛侠、
钢铁侠、
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国内的像是西游记、红楼梦、神雕侠侣、新白娘子传奇等经典的影视剧中人物,都是比较热门的典型角色;类似于《
鬼吹灯》《
盗墓笔记》《
全职高手》《
花千骨》等热门小说,其中的角色为很多读者喜爱,当这份热爱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读者或是相关的插画师,会根据小说中的描写,将小说中的角色通过画面表达后再以cosplay的方式呈现在现实之中。
拟人型、原创cosplay
拟人型指的是对照现有的如SD娃娃、模型等的服饰装扮;原创指的是根据自己的构思的原型角色进行的服饰装扮,这是当下一种非常流行的Cosplay玩法,比如扮演BJD娃娃、原创同人插画中的角色、古今中外的古人等等,都属于是Cos原创角色类,但如果是单纯的穿上女仆、哥特、洛丽塔等特别的服饰而没特定的角色形象对应,是不能定位成Cosplay的,这只能算是一种穿着爱好。
活动形式
cosplay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作为特定环节的演出,包含在综合动漫展中;第二种是专门的cosplay嘉年华,所有活动以cosplay为主;第三种则是外拍,即由某组织策划的
cosplayer自由活动,选择合适的景点,以摄影为主,分为收费和免费两种。这三种形式也是世界范围内cosplay活动的主要形式。
扮演流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Cosplay一般需要经历前期(准备阶段)、中期(扮演阶段)以及后期(加工制作)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做事情各不相同。
前期准备
Cosplayer在正式活动开始之前,需要选定角色、搜集角色资料、制作或购买服装和道具、定场地和时间、联络人员、试装或试妆等。
cosplayer一般首先要选定自己想要cos的角色,然后搜集该角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方便确定角色的妆容、服装和道具,再购买相应的服装、道具、假发等。cosplay的妆容一般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仔细研究和多次的试妆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此外在准备阶阶段他们还需要考虑展演的场所——如果是进行拍摄正片则需要选定场地,拍外景还是摄影棚;如果去漫展,则需要购买门票或者进行自由行的准备,选择前往哪个漫展以及前往漫展的时间。Cosplayer联络其他Coser组成剧组,或者预约摄影、拍摄场照都需要在该阶段进行联络。根据角色的不同,准备阶段的任务量也会有所差异,比较困难的角色准备工作也会十分繁琐,有可能会长达一两个月。
中期扮演
中期阶段是扮演者在现实或虚拟环境中扮演角色的过程。在该阶段Coser们会前往 特定的地方展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或是通过摄影、摄像技术留存图像然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漫展中的Coser们在进行角色展示时,收到的反馈是即时的,如果观众或者其他角色扮演者认为其角色还原或者喜欢他们扮演的角色,就会进行夸奖和称赞,询问是否可以集邮或者扩列,这种即时的反馈会让Coser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进而体会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通过摄影/摄像技术拍摄出来的图片和视频会在经过P图或者剪辑之后,上传到网络平台如半次元、
bilibili、
新浪微博等平台,使Coser们的作 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和扩散。
后期加工制作
Cosplay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拍摄作品进行后期制作和网络传播的阶段。Coser们自己会对所拍摄的照片和影片进行后期制作或是寻找专业后期进行处理。场照通常没有剧情,Coser们进行创作的空间也不大,但是Cosplay的正片和Cosplay视频的创作,则可 以进行剧情的创作,因此在处理时能够发挥角色扮演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影像的处理体现着Coser们的个人风格。
代表活动
圣迭戈漫展(San Diego Comic-Con)
官方全称是“国际漫画大会:圣迭戈站”(Comic-Con International: San Diego);“
圣迭戈漫展”(San Diego Comic-Con,简称SDCC)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名号,粉丝最熟悉而被沿用。按照官网的解释,漫展的目标,是通过展览的形式,庆祝漫画对艺术与文化的贡献,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漫画及相关艺术形式。
从1970年首次举办以来,圣迭戈漫展已经数次改变会场,因为参展人数不断增加。在媒体曝光率上,圣迭戈漫展不仅雄居其他同类活动之首,更由于其四天的时长,无论是信息轰炸的广度还是密度,都超过
美国其他顶级的
休闲文化盛事,比如
超级碗橄榄球决赛,或奥斯卡颁奖典礼。
2022年
圣迭戈国际动漫展于7月21日开幕,持续4天。活动现场不少参与者以新颖的动漫造型亮相。受新冠疫情影响,时隔两年,这项动漫盛典终于全面回归。和以往一样,本届动漫展上有大批动漫、游戏、影视剧等作品和粉丝见面。
日本同人志即卖会(Comic Market)
Comic Market是日本举行的同人志即卖会。这是漫画爱好者出让其
二次创作作品,与同好之士进行交流的场所。第一届Comie Market于1975年举办 。然而,Comic Market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活动。虽然参会的同人乐于在这里表现自己,但这个“表现”并不是对外的,而是一场大规模的内部交流会,参会的人里面没有“外人”。喜欢某部作品的人,在这里向同样喜欢该作品的同人展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爱有多深,这就是 Comic Market。
日本动画展览会(AnimeJapan)
AnimeJapan是由日本动画协会以及动画公司、并由日本动画协会/漫画11协会主办的大型动画展览会,于2014年开始每年3月份在日本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 AnimeJapan于2024年3月25日至26日在
东京巨蛋城市棱镜馆举行。
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
第一届ChinaJoy于2004年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原定在2003年7月进行的第一届,因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推迟到了2004年1月才终于正式开幕。随后的ChinaJoy,按照7月末的时间来举办。所以第一届ChinaJoy与第二届是在同一年举行的,这两届只相差了半年。
2024年第二十一届ChinaJoy于7月26日至7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社会评价
动漫大辞典编辑室评价:“由于中国的cosplay才兴起不久,还在探索和发展期间。这使得一方面中国coser的水平参差不平,一些coser可能并非真正喜欢这项活动而只是因为好玩或者好看才参与进来,这使得中国的cosplay难以升华到文化的境界。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cosplay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因为cosplay是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急速发展起来的,使得cos圈整体都有些浮躁,其文化内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
中华女子学院学者谢莒莎评价:“cosplay文化集青少年自我展现的渴望、理想状态的追求及‘离经叛道’的诉求等于一体,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迅速风靡于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走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前沿的大学生群体中。”
学者骆毅评价:“cosplay是近年来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个亮点,但其文化根源却十分悠久,是古代扮装文化的一种新兴形态。它以绚丽的舞台、华美的扮装、个性的表演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cosplay集青少年自我展现的渴望、标新立异的诉求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等于一体,既是青春的狂欢,也是身体的延伸。”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姜旭评价:“Cosplay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商业化、数字化的多重交融,跨越动漫世界的内与外,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并走向个性化时代,解读其中的内涵联系、传播途径和发展创新,对动漫和服装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影响
Cosplay作为近些年流行的文化活动,对与之相关的动漫产业和文化发展存在积极的推动作用,但cosplay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虽然cosplay可以缓解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压力,并丰富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过cosplay对时间精力、经济条件的要求较高,如果青少年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可能会造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其次,动漫文化中包含的内容良莠不齐,青少年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就会被其中的暴力、色情、
迷信等内容侵害,从而对心理健康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