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洛茨基(León Davidovich Trotski,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0日),全名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原名列昂·达维多维奇·布隆斯坦,
苏联红军的主要缔造者,苏联无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
理论家、工农红军、
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898年初,托洛茨基由于组织南俄同盟被捕入狱,被判处流放东伯利亚,于1902年出逃到萨马拉,加入火星报。托洛茨基回国后,于1905年因参加彼得堡苏维埃的工作再次被捕入狱,狱中论证不断革命论,1917年,托洛茨基回到俄国,率领“区联派”与列宁派联合,随后被推选为
布尔什维克党的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指挥了攻打冬宫的起义行动。之后,托洛茨基历任外交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陆海军人民委员,并负责创建红军的工作,为
苏俄内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随后,托洛茨基提出了《粮食和土地政策的基本问题》,恢复了
莫斯科交通,1924年,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在党内斗争中落败,1926年,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等人结成托季反党联盟,之后走上了公开反对
苏维埃政权的道路。1929年1月20日,托洛茨基被苏联政府
驱逐出境,于1938年正式成立了第四国际以代替
约瑟夫·斯大林主导的第三国际领导国际
无产阶级运,1940年8月21日,托洛茨基在
墨西哥遇害身亡。
张卉妍在《一战全史》中评价:托洛茨基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共产党军队的创建者和统帅,被人称作“苏俄红军之父”,托洛茨基还是苏俄
新经济政策以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首先提议者和实践者。列宁曾经评价托洛茨基,“能力最强,但过于自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列夫·托洛茨基,出生在
乌克兰南部的扬诺夫卡村的一个富农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俄国犹太人,1886年,托洛茨基入读小学,1888年,托洛茨基来到在
敖德萨,考入了一所德国人办的圣保罗教会学校,1896年,托洛茨基转到尼古拉耶夫城市读书,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组织了“南俄工人同盟”,在工人中间进行反对
沙皇专制的宣传工作。
被捕入狱
1898年初,“南俄工人同盟”遭破获,包括托洛茨基在内共二百多人被捕入狱。在监狱里,托洛茨基开始研究关于
共济会的问题,把自己对共济会和从
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历史的理解穿插在摘录的书籍精华中,编写了有一千页的笔记本。托洛茨基第一次听到列宁的名字,并开始研究列宁的论述
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的作品,撰写了总结尼古拉耶夫工人运动的小册子。
第一次流放
1899年,托洛茨基被判处流放东西伯利亚四年,在流放期间,他用安蒂德·奥托的笔名给地方报纸《东方评论》撰写评论文学的文章,论述有关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并用自己掌握的观点去分析如爱情、死亡、友谊、
乐观主义、
悲观主义等“人生问题”,之后,托洛茨基与社会民主党重获联系,为他们撰写号召书和传单,并撰写了必须要建立统一
政党得专题报告,1902年夏,托洛茨基从收到的包书的报纸上得知,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的《
火星报》的任务是要建立具有铁的行动纪律的职业革命家的统一组织,并阅读了专门论述这一问题的列宁的《怎么办》,托洛茨基深受震撼,并决定逃离这里,寻找其他的活动领域。1902年秋,托洛茨基逃出西伯利亚来到
萨马拉,由于当时护照署名为托洛茨基,所以之后他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
加入火星报
1902年,托洛茨基在萨马拉以“佩罗”的化名正式加入了列宁的《火星报》组织,随后受到萨马拉党委会的委托,前往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基辅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同年10月,托洛茨基到达伦敦,开始协助列宁从事《火星报》的主编工作,并为报纸撰写政治评论文章,1902年年底,托洛茨基按照《火星报》编辑部讨论的意见,到巴黎去从事争取俄国
侨民团体的工作。
1903年3月2日,列宁写信给
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建议让托洛茨基参加《
火星报》编辑部担任第七名编委,遭到普列汉诺夫的激烈反对,最终决定只让托洛茨基参加编辑部的会议,无表决权。同年7月,托洛茨基以西伯利亚同盟委任的代表身份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列宁与
尤里·马尔托夫关于党章的第一条,即什么人是党员上发生分歧,托洛茨基对于列宁革命集中制把革命老人清除出领导岗位的做法并不认可,最终拒绝了列宁的拉拢。
1903年9月,三天派别会议上通过了由托洛茨基和马尔托夫共同起草的《关于党内斗争的当前任务》的决议,之后,《
火星报》从第五十二号起成了
孟什维克的派报,被称为新《火星报》,托洛茨基成为新《火星报》撰稿人。不久,托洛茨基和孟什维克的领导人发生意见分歧,1904年4月,托洛茨基申请脱离新《火星报》编辑部,9月托洛茨基正式宣布退出孟什维克。
不断革命论
1905年,托洛茨基回国后,在
圣彼得堡主要从事报刊宣传工作,还用扬努夫斯基的化名,参加了彼得堡苏维埃的工作,后曾任彼得堡工人苏维埃主席的职务。12月3日,托洛茨基和彼得堡苏维埃的其他委员在开会时被逮捕。在狱中,托洛茨基研究了
地租理论和
俄罗斯社会关系史,1906年,托洛茨基写成了题为《总结与展望》的长文,出版了文集《我们的革命》,论证他的不断革命论,后革命失败,1906年11月,托洛茨基被判处终身流放。1907年2月,托洛茨基在流放途中,从西伯利亚别烈左沃逃脱,经
圣彼得堡到
芬兰,后搭乘
轮船,抵达
斯德哥尔摩。
创办真理报
1907年4月,托洛茨基以梯弗利斯代表的身份出席在伦敦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阐述了对
无产阶级在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及其与农民的关系的观点。随后,他定居
维也纳,次年托洛茨基创办俄文报纸《
真理报》,这份报纸在1912年被收编为党报。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
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把取消派开除出党,会议之后
约瑟夫·斯大林被
补选为中央委员。1912 年
巴尔干战争爆发,托洛茨基应《基辅思想报》之约任该报在巴尔干的战地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托洛茨基先后旅居维也纳、
苏黎世等地。同年11月19日,托洛茨基作为《基辅思想报》的战地记者越过了
法国国界,随后到达
巴黎,在《我们的言论报》工作。对待战争,托洛茨基同布尔什维克有了共同语言,1915年,托洛茨基参加了在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
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并起草了会议的总宣言,在会议上,他反对列宁提出的同第二国际断绝关系,建立第三国际的主张。1916年9月,托洛茨基的《我们的言论报》被法国当局查封,托洛茨基本人被驱逐出法国,赴
西班牙,接着又被西班牙当局押送上船去往
美国,1917年1月,托洛茨基到达
纽约,加入了
尼古拉·布哈林等人在美国主编的《新世界报》编辑部,并活跃在纽约和费城一带演讲,做革命鼓动工作。同年2月,托洛茨基得知了
俄罗斯国内爆发革命的消息,立即办理回国手续,3月27日,托洛茨基在归国途中遭到
英国警方扣押,5月,托洛茨基抵达
圣彼得堡。
十月革命
托洛茨基回到俄国后,参加了“区联派”的国际主义小组,1917年6月,资产阶级政府以“德国间谍”罪名将托洛茨基逮捕入狱。在同年7月,布尔什维克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出决议,吸收托洛茨基和整个区联派加入布尔什维克,在狱中的托洛茨基被选为中央委员,9月初,托洛茨基获释出狱,被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10月10日,托洛茨基参加了列宁的主持的中央会议,并赞成武装起义。在随后的工人代表议会议中,托洛茨基发表言论并对会中的质询做了巧妙答复,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还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意志,这场答复被波兰人多伊彻誉为“外交辞令的杰作”。托洛茨基领导的
圣彼得堡苏维埃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托洛茨基被推选为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这是第一个革命战斗司令部,在组织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布列斯特和约
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担任外交委员,并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和列宁产生分歧,列宁主张无条件地立即缔结和约,托洛茨基则主张“不战不和”,最终中央同意了列宁的意见,托洛茨基却违背了和列宁的约定,擅自发表声明,俄国拒绝在割地的条约上签字,并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全面复员军队。最终在列宁的坚持下,托洛茨基最后选择支持列宁,签订了这个使苏俄丧失了近1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但它的签订使苏维埃俄国摆脱了战争,巩固了政权。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宣布废除了这个屈辱性的条约。
苏俄的国内战争
1918年3月,托洛茨基辞去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9月改组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红军的创建和指挥,他组建了一支最后战胜外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军的红军,在战争过程中托洛茨基大胆倡议使用旧军事专家,反对游击作风,保证了红军的胜利。
1919 年冬,托洛茨基到乌拉尔指导经济工作,并在1920 年2 月向中央提出《粮食和土地政策的基本问题》提纲,指出粮食征收等政策正在降低农业生产,有使全国经济生活彻底瓦解的危险,并提出了建议, 但是,这一建议在政治局会议上被否决。
1920 年,托洛茨基回到
莫斯科,负责恢复交通运输工作,并采取军事手段,很快取得成效,并在其中认识到军事手段在恢复工业中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同年11 月,托洛茨基向中央全会提出《工会及其今后任务》的提纲初稿,引发了工会问题争论。
党内斗争
1921年底起,列宁由于身体状况,不得不断断续续地去休养。1922年4月3日,俄共中央全会决定设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位,
斯大林当选为总书记。1922年下半年,斯大林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于列宁的偏向,之后列宁求助于托洛茨基,并委托他在全会和党的代表大会上代表自己发言,1923 年3 月中旬起,列宁已完全中止了政治生活,但托洛茨基执行列宁委托不力,使得斯大林有时间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组成“三驾马车”来控制局面。
1923 年9 月中央全会上,斯大林党派突然提出了改组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问题,决定派伏洛希罗夫、奥尔忠尼启则和斯大林参加委员会,这不仅是对托洛茨基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列宁批评的一种否定。改组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措施,打破了党内平衡,托洛茨基对此反应强烈,不等会议结束即退出会场以示抗议。
1923年10月15日,托洛茨基集中“左派共产主义者”,“工人反对派”和“民主集中派”等派别分子,向党递交了有46人签名的声明书,以示反击。
新方针
1923年11 月7 日《真理报》发表了季诺维也夫受俄共中央委托而写的文章《党的新任务》,呼吁切实实行俄共中央党内的工人民主及问题讨论自由。12 月5 日,俄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委主席团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双方暂时妥协,达成一致,开启了新方针。12 月8 日托洛茨基写了一封题为《新方针》的信,高度评价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接着又在《真理报》上连续发表以《新方针》为总标题的一组文章,包括《小集团和派别组织的形成》、《关于党内新老两代的问题》、《党的社会成分》,这些文章加上以后撰写的几篇文章,于1924 年1 月结成一个小册子,以《新方针》为书名出版。
解除职务
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随后,托洛茨基、
卡尔·拉狄克、
格奥尔基·皮亚塔科夫等人被算作“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1924 年9 月,托洛茨基为他的《托洛茨基全集》第3 卷《1917 年》写了一篇序言,名为《十月的教训》,文章指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
约瑟夫·斯大林在1917 年犯有错误,直接向“三驾马车”发出了挑战。随后季诺维也夫要求把托洛茨基开除出党,斯大林扮演了温和的折衷角色,反对“割除”的流血政策,最终1925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解除托洛茨基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的职务,托洛茨基改任租让委员会主席、电器技术管理局局长等职务。
托季反党联盟
1926年,托洛茨基与
格列高利·季诺维耶夫等人结成托季反党联盟,引起了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辩论,并抛出了《世界分工论》《超工业化计划》却得到了党众的否定。之后当英国张伯伦政府同
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时,托洛茨基等人撰写了大量宣言,包括有《十三人宣言》《八十三人宣言》《十五人政纲》《反对派政纲》《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反对派)提交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提纲》等,对
约瑟夫·斯大林党方针进行了全面攻击,1926年10月,托洛茨基被撤消政治局委员的职务,1927年1月,托洛茨基被撤消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的职务,11月7日,托洛茨基纠集其追随者组织了
游行示威,走上了公开反对斯大林的道路。对此,联共(布)党采取了断然措施,11月14日,斯大林召开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托洛茨基等人被开除出党。
流亡生涯
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
阿拉木图。在流放所,托洛茨基起草了几十万言的《共产国际纲领草案(对基本原理的批判)》。1929年1月20日,苏联政府将托洛茨基
驱逐出境,之后托洛茨基创办了《反对派公报》,并建立国际托派组织,号召各国的支持者留在共产党内作为一个
左派反对派以“纠正”党的路线。1932年2月托洛茨基被剥夺了苏联公民权。1933年以后,托洛茨基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于是开始筹建第四国际。在此期间,托洛茨基还一直进行着反斯大林主义的活动,并写了大量著作反对斯大林,坚持和宣传他的“不断革命论”。
三次审判
1936年8月,
挪威法西斯主义政党的党徒趁托洛茨基外出时闯入他的住宅,搜寻可供他们利用的证据,以便把托洛茨基驱逐出挪威。在
莫斯科第一次公审中,洛茨基和他的儿子列夫·谢多夫被指控从事推翻苏维埃制度的阴谋活动,挪威政府在莫斯科的压力下迫使托洛茨基沉默,1937年1月,莫斯科第二次公审中,托洛茨基和他的儿子列夫·谢多夫被指控为法西斯的代理人,托洛茨基成功地对全世界新闻界推翻了指控,他的另一个儿子谢尔盖在苏联被捕,后来死在集中营里。1938年3月,第三次莫斯科公审开始,审判以
尼古拉·布哈林、
阿列克谢·李可夫和
克里斯蒂安·拉科夫斯基为首的21名被告,托洛茨基再次揭露了审判的骗局。
第四国际
1936年7月,托洛茨基在共产国际同盟的倡议下,在欧洲召开了第一次第四国际筹备会。1938年4月起,托洛茨基与
美国同志就第四国际纲领进行磋商,出版了《垂死的资本主义,与第四国际的任务(过渡纲领)》一书。同年7月,托洛茨基的秘书、协助组织第四国际成立大会的鲁道夫·克列蒙在巴黎被格别乌的特工绑架并杀害。同年9月,第四国际成立大会在欧洲召开。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四国际是否应该继续保卫
苏联反对
帝国主义,在
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斗争。托洛茨基就这一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演讲,演讲稿汇编成《捍卫马克思主义》一书。1940年,第四国际紧急会议上,通过了托洛茨基撰写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宣言,再次确认了第四国际对苏联的态度。
遇害身亡
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国后,先后流亡
的普林基波岛、法国和
等地,1936年12月,托洛茨基和他的妻子纳塔利娅·谢多夫到达
墨西哥,在此期间,托洛茨基曾多次遭遇刺杀,1938年,托洛茨基的儿子列夫·谢多夫,在巴黎的一家医院可疑地死去,托洛茨基的女儿齐娜在柏林自杀身亡,托洛茨基留在苏联从事科技工作的儿子谢尔盖则被
约瑟夫·斯大林逮捕,最后在集中营去世。1940 年5 月23 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寓所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的袭击,托洛茨基一家幸免于难。不久,
克格勃的特工,一个名叫拉蒙·梅尔卡德的西班牙人混进托洛茨基的宅院,用冰斧击中托洛茨基的头部,托洛茨基受到致命伤,最终抢救无效,于8 月21 日去世。
施政举措
经济措施
托洛茨基是
计划经济的倡导者,并经常把经济上的问题归结为缺乏计划所致,他认为为了取得
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不仅需要
欧洲几个最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且在此之前还必须同先进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利用它们的先进科学技术。他指出
苏联经济存在着一个巨大矛盾,即苏联工业的集中性质和苏联经济孤立处境之间的矛盾,苏联工业的集中性为空前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苏联经济的孤立处境则排除了正常利用
世界经济潜力的可能性。
政治举措
工业化
托洛茨基是苏联工业化的提出者,主张高速度发展工业,用剥夺农民的办法取得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托洛茨基认为俄国的工业过于落后,不能提供较多的商品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出现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他认为加快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可以制止农村两极分化的过程,否则就会造成
资本主义的复辟。在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上,托洛茨基主张把资金最大限度地从农业中抽调到工业中来,加速工业的发展,特别是
重工业发展。托洛茨基的工业化计划也被称为“超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托洛茨基主张以消灭富农为起点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他认为“
工农联盟”是指
无产阶级领导贫农和中农、反对富农的联盟,农民不是一个
同质化的阶级,在
新经济政策下其必然产生分化,其中的富农即
资产阶级,农业合作社一开始建立在
机械化劳动之上,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社员的劳动收益高于个体劳动者的收益,逐步吸引农民自愿加入生产合作社。
军事举措
重塑纪律
托洛茨基对一切敢于背叛的行为都严惩不贷,甚至不得已为之,动用了残酷的“人质法”和“什一法”(“什一法”是原来
沙皇军队中盛行的处罚逃兵的办法,就是命令逃兵排成队列,每数到第10个人就当场枪毙),以此来使军队快速恢复战斗力。
雇用旧军官
1918年4月22日,托洛茨基向中央执行委员会提交了雇用沙皇军官的计划。他认为,红军中必须要有沙皇的军官来为其服务,仅有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是不够的。这个提案在党内遭到
尼古拉·布哈林等领导人的反对,托洛茨基不仅坚持起用旧军队,而且认为原来的
赤卫队很难进行
正规化改造,因为“游击作风会传染正规部队”,因而坚持解散游击队和赤卫队,确立集中统一编制的师团。
建立军队的政治制度
托洛茨基建立红军后,设置了从连一级到总司令的各级政治工作制度,政治委员主要由布尔什维克的党员骨干担任。1918年6月他召开了第一届政委大会,政委的主要工作是鼓舞士气、效忠上级、保证军队的纪律等。托洛茨基还发布一项指令:任何军事指示未经双方的共同授权签署都视为无效,从而阻止了
沙皇军官可以在军事问题上结成派别体系的危险,形成相互牵制。
外交
十月革命胜利后, 托洛茨基出任第一届苏维埃政府的外交人民委员,对于苏俄和谈,托洛茨基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谈判进行革命宣传, 拖住
德国以待其国内革命的发展,最后在德国人提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托洛茨基的想法是, 一个革命政权, 不能不作最后的抵抗就签署屈辱的和约, 要让全世界看到, 苏维埃政权是在敌人刺刀的逼迫下签署和约的, 这就会激起西方
无产阶级起来造他们本国政府的反。他估计,只要
德国联邦国防军向
苏维埃国家发起进攻,德国无产阶级就会采取行动去推翻
资产阶级政府。
思想
十月革命前托洛茨基提出了“不断革命论”论证了落后国家可以先夺取无产阶级政权的可能性、道路、方式和步骤,在布列斯特和约谈判事件,托洛茨基提出 “不战不和 ”的策略,后在
约瑟夫·斯大林提出 “一国社会主义 ”论时,托洛茨基提出了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论,后在苏联社会发展的停滞的时候他提出
新经济政策内容,在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又必须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情况下提出了发挥工会作用的 “工会国家化 ” 政策,在新经济政策出现了贫富分化的时候他提出了工业化和有步骤的集体化。后在被驱逐出境时期,他对斯大林官僚政治的批判提出政治革命的思想,并组建第四国际以代替斯大林主导的第三国际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
“不断革命论”是托洛茨基在1905年革命中同
亚历山大·帕尔乌斯一起提出来的,即俄国革命是
民主革命,但必须由
无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一旦取得政权就不能把革命限制在民主革命的范围之内,必须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就必然要侵犯
资产阶级所有制,从而同广大农民发生敌对冲突,孤立无援的俄国无产阶级只有在国外得到西方先进国家胜利的无产阶级的支援才能保持政权坚持下去。
人物作品
人物影响
在
十月革命时,托洛茨基率先支持列宁的“四月提纲”,并担任
布尔什维克党的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指挥了攻打冬宫的起义行动,为十月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
苏俄内战时,托洛茨基缔造者了工农红军,并率领它打败了英法
帝国主义干涉者和白军,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俄国国内建设时期,托洛茨基最早提出和实践了
新经济政策以及
计划经济,并提出了《粮食和土地政策的基本问题》和《工会及其今后任务》,指出粮食征收等政策的隐患,引发了公会问题的讨论,托洛茨基也是第四国际的主要的缔造者。
托洛茨基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共产党军队的创建者和统帅,托洛茨基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理论家,是20世纪
的
领袖。
人物评价
列宁曾经评价托洛茨基,“能力最强,但过于自信。”
约瑟夫·斯大林曾经说过,“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
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我们可以确切地说,
卫戍区能够迅速地站到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
雅克·沙杜尔说过:“托洛茨基在十月起义中居支配地位,是起义的钢铁灵魂。”
人物关系
资料来源:
相关作品
后世纪念
列夫·托洛茨基故居博物馆
1976年,
墨西哥城科约阿坎维也纳大街21号,托洛茨基生前居住过的地方,被辟为故居博物馆,门票是三美元。这是一座占地约500平米的旧宅院,筑有四米多高的院墙。墨西哥市政局对这个故居保护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本身及其内部的物品,几次拨款进行保养和复原工作,一切力求保持托洛茨基生前的状况。托洛茨基的属下曾应邀前来“指导”,被要求竭力回忆当时每一件物品放置的位置,每一件家具,每一件衣服和器皿,每一本书,直至打开的书应该是在那一页,建筑更是只更换了几块朽坏的木头。
参考资料
俄国革命史.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4-07-13
总结与前瞻.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4-07-13
斯大林评传.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