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故居,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居住过的地方,
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景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括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三座主体建筑,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书房阁出土的石狮子、洪秀全高祖画像、洪仁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文物和遗址组成。
洪秀全故居始建于
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
金田起义之后, 故居被清政府烧毁。1961年,
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同时还复原了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教书的村塾“书房阁”。同年,洪秀全故居对外开放。
1988年,洪秀全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2000年分别被定为广州市、广东省首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洪秀全故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洪秀全故居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和
国防教育基地,同时“花都新八景”冠名——天王故里。
历史沿革
1841年1月1日,
洪秀全在花县福源水村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到
官禄布村定居。故居始建于
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
私塾、洪氏宗祠等。
洪秀全
金田起义之后, 故居被清政府烧毁。解放前,洪氏宗祠改为乡村小学,校名为“秀全小学”。解放后,“洪氏宗祠”改为“花县洪秀全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陈列展览有关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洪秀全有关方面的展览品。后洪氏宗祠恢复原貌。1961年,
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同时还复原了
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教书的村塾“书房阁”。同年,洪秀全故居对外开放。1988年,洪秀全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布局
地理位置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
总体布局
洪秀全故居景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括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三座主体建筑,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书房阁出土的
石狮子、洪秀全高祖画像、洪仁玕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文物和遗址组成。
主要景观
故居
洪秀全故居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西端第一间为
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
洪秀全纪念馆
洪秀全纪念馆,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主体为两层半大楼,
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馆内设洪秀全历史陈列,辅助陈列
花县太平天国诸英烈的史迹。纪念馆的陈列采用场景造型、木刻
浮雕、大幅油画等形式,集中反映了洪秀全在花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以及领导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每个展厅的设计根据内容不同而变化,
烘托出鲜明的主题。第一展厅内容是介绍
洪秀全的家世及其出身,采用仿青砖灰瓦为底板,突出家乡特色;第二展厅内容是
金田起义,采用金田起义旗帜形状为底板,衬托金田起义时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气势;第三展厅是定都南京,采用了天朝宫殿的样式;第四展厅是悲壮奋斗,采用城墙破裂的形象,色调为紫红色,烘托出悲壮的意境,以表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保卫天京而进行的浴血奋战,加上两幅巨型油画衬托,整个展览颇具气势和特色。
书房阁
洪秀全故居景区左侧一个独立的院落,是官禄村的村塾,泥砖木瓦结构,是客家传统的“三间两廊”结构,悬山顶,碌灰筒瓦,泥砖墙,三合土墙基墙脚,方阶砖铺地。书房阁坐东向西,面宽10.8米,纵深12.2米,建筑占地132平方米。
洪秀全7岁时开始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即能诵读四书五经、孝经及
文言文多篇,还自读
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读书未几即能得业师及家庭的称许,后因家贫失学,随父兄种田,十八岁那年受聘为该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与此同时孕育着反对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和西方的
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农民革命运动思想。他在这里曾写下了《
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献,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理论基础。他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
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为官禄村洪姓祠堂,建于
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进格局,墙基,青砖墙,硬山顶,“人”字山墙,龙船灰脊,为人字硬山头顶,正脊是灰塑两头翘尖的龙船脊,碌
生石灰筒瓦。洪氏宗祠面宽12.9米,纵深20.5米,建筑占地面积264平方米,祠内地面铺方阶砖,有一口天井。头进面总阔12.7米,进深两间7米共十三架。明间设中门,有
花岗石虾公梁,虾公梁上有
石狮子,雕花异形斗拱,门面是嵌花岗石墙脚,上面自右往左阴刻:“洪氏宗祠”四个大字,落款刻“
宣统三年
辛亥孟秋吉旦重修”。
洪秀全手植龙眼树
龙眼树高6.8米,胸围550厘米,平均冠幅15米,东西冠幅15米,南北冠幅15米, 它由青少年时期的洪秀全亲手种下,距今已有195年历史了。五条枝干盘卧龙拔节而起,活像一条巨龙昂首翘尾,正要腾飞。每当八月到来,它结出的龙眼肉似玻璃,核如黑漆,甜味十足,糯而爽口。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那年,它被
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奄奄欲绝。当时清兵曾借此大造舆论,拿着这棵龙眼树的残枝败叶到处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可是过了不久,这棵树不但没有死,反而奇迹地活了下来。并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革命前辈谢觉哉于一九五九年九月到洪秀全故居参观曾题诗一首咏赞此树云:“天王理想今全观,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干载龙眼树,年年展眼看分明。”
古井
龙眼树旁边有一口古井,以前是官禄布洪姓村民唯一的食用水井,已经有近二百年历史了。过去这口井的水,水质纯清,甜润。附近乡村的村民上山斩柴割草时都喜欢带着茶筒来装这口井的水,带到山上、田里供劳动
口渴时饮用。但从一九七五年开始,这口食用水井曾一度被废置,直到一九九八年才得复原。
相关文物
“
广东省花县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书房阁”三块牌匾均为郭沫若先生所题。
获得荣誉
1988年,洪秀全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2000年分别被定为
广州市、广东省首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洪秀全故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洪秀全故居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和
国防教育基地,同时“花都新八景”冠名——天王故里。
相关人物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火秀,族名洪仁坤,是带领太平军起义的核心领袖与太平天国的第一任天王。
洪秀全出生于
广东省花县,早年试图科举入仕,屡试不第后通过《劝世良言》得到启发,创建拜上帝教,不断吸引
杨秀清、
萧朝贵等人。
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随后攻入
南京市,定都于此并改称
南京市。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疏于政事,使得太平天国内部分崩离析,最终导致
天京事变爆发,
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天国逐渐衰落,遭到
清朝与列强的联合绞杀。
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
洪秀全去世,太平天国随之覆灭。
尽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但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仍然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而对于洪秀全本人,史学家
蒋廷黻曾评价他在定都南京后“真心实质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
相关事件
2020年2月26日,广东省文旅厅发布《关于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向医务工作者提供优惠服务的公告》。为表达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敬意,洪秀全故居景区将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并恢复经营后向医护工作者提供免门票、消费折扣等优惠服务。
参考资料
洪秀全故居 .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