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花椒(学名:Zanthoxylum austrosinense Huang),属于
芸香科花椒属的一种植物,是一种小乔木或灌木,高度可达3米。其枝条褐色,多刺且无毛。岭南花椒主要分布在
江西省、
湖南省、
福建省、
广东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常见于海拔300-900米的坡地疏林或
灌木丛中。此外,它还被称为
大红袍花椒、
梗花椒、皮子药、
山胡椒、收山虎、
搜山虎、中南花椒、总管皮等。
岭南花椒是一种小乔木或灌木,高度可达3米。其枝条褐色,多刺且无毛。叶轴圆形,叶片由5-11个小叶组成,除了顶部中央一片叶子有长1-3厘米的小叶柄外,其他叶子几乎无柄或仅有极少的叶柄。这些小叶整齐对生,很少位于基部的2片为互生状,形状为
披针形,位于叶轴基部的通常卵形,长度为6-11厘米,宽度为3-5厘米,顶部渐尖,基部圆或近心脏形,或一侧圆而另一侧斜向上展。油点清晰可见,干燥后颜色变为暗红褐至褐黑色,叶缘带有裂齿。中脉在
叶面上稍凹陷或平坦,侧脉每边有11-15条。
岭南花椒的花序顶生,通常生于侧枝之顶,含有花朵数量较少超过30朵。
花梗长5-8毫米,花朵单性,有时两性(则杂性同株)。花被片7-9片,近似两轮排列,各片的大小稍有差异,
披针形,有时倒披针形,长约1.5毫米,上半部暗紫红色,下半部淡黄绿色。
两性花的
雄蕊3-4枚,心皮4个;
雄花有雄蕊6-8枚;
雌花的心皮3-4个,花柱比子房长,稍向背弯,柱头头状。
岭南花椒的果梗暗紫红色,长1-2厘米;分果瓣与果梗同色,直径约为5毫米,有少数微凸起的油点,芒尖极短;种子长约4毫米,厚度为3-4毫米,顶端略尖。花期为3-4月,果期为8-9月。
春季土壤解冻后,应将岭南花椒根系周围的土壤深翻30-50厘米,每株施入有机肥料30
千克左右。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后,每株分别施入标准化肥0.4千克。施肥后应及时浇水。
覆膜能够保持水分和提升温度,一般能使地温升高3℃左右,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生长。覆膜工作应在扩穴施肥后立即进行,沿着树行将土壤平整干燥,靠近树干的地方略微抬高,覆盖的地膜面积应略大于树冠外围。两块地膜的接缝处要用泥土压紧实,地膜应尽可能展开并与地面紧密贴合,四周用泥土密封。4月底在薄膜上覆盖5厘米厚的细土,可以防止
禾本科杂草生长,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
夏末结合采摘
花椒,要及时进行修剪。对于衰弱的树木,应剪除部分大枝和病虫枝,秋季再次去除多余的大型枝条,最终每株保留5-7个主枝。同时,应注意保护顶芽,对长果枝适当短截,保留强壮的芽。
岭南花椒的果实成熟期一般在
立秋至
处暑期间。当果实成熟时,果皮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突出,少量开裂,种子黑色发亮。此时能闻到浓郁的
麻香味,是最适宜的采收时机。采收果实通常是通过手工采摘或使用剪刀剪取。
南方花椒(原变种)是岭南花椒的一个变种,其叶小叶光滑,干燥后颜色为暗红褐至褐黑色。模式标本采集自
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根及茎皮均可作为草药使用,根的内皮呈黄色,味道辛辣,非常麻辣,具有香气。性温,具有祛风、解毒、解表、散瘀消肿的功效。适量使用不会导致中毒。根中含有苯并菲啶类和喹啉类生物碱,如
苦参碱、二甲基阿赫尔瑞定、南方花椒碱、8-
羟基苦参碱(也称为罗布斯坦宁)等。其中,8-羟基苦参碱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含有
三十二烷醇、
己酸和
L-脯氨酸等酸类物质。幼嫩树叶的叶轴和中脉呈暗紫色红色。生长在
石灰岩山区的植株常常呈现出浅绿色或黄绿色,而在其他环境中生长的植株则往往呈暗红褐至褐黑色。来自长沙溪的标本显示了单一性别和双性的花朵,即同一植株上既有单一性别的花朵也有双性的花朵。
毛叶岭南花椒(学名:Zanthoxylum austrosinense var. pubescens)是岭南花椒的一个变种,其叶小叶上有粗短的绒毛,干燥后呈深绿色。模式标本采集自
湖南省桑植县。生长在混交林下,海拔约1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