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吉濬(
朝鲜语:유길준,1856年—1914年),朝鲜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开化党重要人物。字圣武,号矩堂、天民,本贯杞溪
俞姓。
嘉善县大夫俞镇寿之子。
1856年11月21日(旧历
咸丰六年丙辰十一月二十四日),俞吉濬出生于朝鲜首都
汉阳(今韩国首尔)桂洞的一个两班贵族家庭,早年俞吉濬师从开化党名臣右议政朴珪寿,受老师影响,俞吉濬放弃了科举考试,1881年5月,随
绅士游览团赴日本考察,3个月后留在日本的
庆应义塾大学义塾学习,
李昰应专权时俞吉濬与
尹致昊上书日本太政大臣请求
日本出兵。大院君被清政府抓回
中原地区后,俞吉濬随
闵泳翊回归
朝鲜。初任外衙门的
主事,后随闵泳赴美国出访,
甲申政变爆发之后,俞吉濬被逮捕入狱,本应处以极刑,却在捕盗大将
韩圭卨的保护下被软禁在汉城。
1894年,东学党起义爆发之后,俞吉濬在
金弘集内阁效力,历任
议政府都宪、内务协办、
内阁中书、内部协办等职务。任职时因积极亲日而招致
李熙国王和
明成皇后的不满。1895年7月6日,闵妃罢免了时任内部大臣的
朴泳孝。由俞吉濬接任,但是,闵妃掌权之后将
甲午更张的改革措施废黜,引起俞吉濬不满,俞吉濬暗中配合日本人杀害了闵妃。俄馆播迁事件后流亡
日本,1907年,高宗退位后,俞吉濬回国。
朝鲜灭亡之后,俞吉濬拒绝接受日本的爵位。不久卒于京城。时年59岁。
生平
早年生涯
俞吉濬的父亲是俞镇寿,官至
嘉善县大夫,外祖父是
李耕稙。俞吉濬自幼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从九岁开始就随他的外祖父李耕接受汉学教育,以
高中科举为目标。1871年随外祖父拜访了实学大师、开化派鼻祖——朴珪寿,这成为俞吉濬一生的转折点。俞吉濬从此师从朴寿,当时他与
金玉均、
朴泳孝、
徐光范、
金允植等人共同在朴珪寿门下学习,其中俞吉濬与金玉均的关系最为密切,受金玉均的影响也最大。朴珪寿对俞吉濬等青年人寄托很大希望,“以后日国家之事托之” ,为俞吉濬讲授世界形势,他们的教材是从
中原地区传来的《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等介绍西方国家的著作。俞吉濬在朴珪寿门下初步接受了开化思想,对外部世界萌生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读了
魏源写的《海国图志》以后,“以是益自奋”,下定决心游历海外,了解外国情况。
俞吉濬开始放弃科举考试,决心探索新的文明。他曾在1877年写过一篇名为《科文论弊》的文章,强烈批判腐朽的科举制度,以示和科举考试的决裂。1881年5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秘密派遣“
绅士游览团”赴
日本考察,俞吉濬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绅士游览团的随员而得以访问日本。俞吉濬被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深为感动,俞吉濬后来回忆道:
“余东游日本,目睹其人民勤励之习俗与事物繁盛之景象,实出乎意料。及从其国中多闻博学之士,论议酬唱之际,细掬其意;阅新见奇闻之书,反复审究之间,详考其事,透解实境,披开真谛,则其措施规之模仿泰西之风者,十之八九是居矣。”
3个月后,绅士游览团的带头人
鱼允中在离开日本时,将俞吉濬和
尹致昊等几名开化派年轻人安置在日本,为其提供费用供其留学。俞吉濬与其姐夫柳定秀在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开办的庆应义塾(现今的
庆应义塾大学)学习,俞吉濬因而成为
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公费留学生。
俞吉濬在庆应义塾留学了1年,耳濡目染福泽谕吉的思想,接受了文明开化的理念。他在
日本放弃朝鲜人蓄发的习俗,参加了“兴亚会”组织,广泛与日本社会名流交游。除此之外,他还聆听了美国动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摩斯(Edward. S. Morse)博士关于
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的讲座,为其以后接受并主张社会进化论奠定了基础。两年后,摩斯成为了俞吉濬在美国的指导老师,后来俞吉濬和摩斯保持了十多年的书信联系,直到1897年,这件事传为一段佳话。留学美国
1882年7月,
朝鲜爆发了
壬午兵变,极端守旧派
李昰应李昰应利用兵变掌握政权。俞吉濬对大院君这种守旧派深恶痛绝,他与
尹致昊联名上书
日本太政大臣,要求日本出兵干预,“救敝国主上与
东宫,以处安地,然后明正昰应之罪”。这表明此时的俞吉濬已经成为一名不惜引狼入室的亲日派。壬午兵变后来被
清代派兵镇压,大院君被逮捕到
中原地区保定,而日本也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了《
济物浦条约》。朝鲜根据《济物浦条约》派出
朴泳孝、
闵泳翊、金玉均等人作为修信使前往日本“谢罪”。闵泳翊会见了俞吉濬,并劝他回国效力。于是俞吉濬中断了学业,1883 年1月随修信使回到
朝鲜。
俞吉濬归国后做了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外衙门)的
主事,并负责朝鲜最早的近代报纸——《汉城旬报》的事业。1883年7月,朝鲜政府又派闵泳翊为报聘使出使美国,俞吉濬又一次成为了外交使团的随行人员。报聘使 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向美国总统
切斯特·阿瑟递交国书,具有历史意义,俞吉濬作为翻译官也躬逢其盛。
闵泳翊一行离开时,他又一次留在美国留学,并得到官费支持,成为朝鲜历史上最早的美国留学生。1884年,俞吉濬进入美国
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市的州长都默学校(Governer Dummer Academy)学习,直接受到了欧美近代文明的熏陶。
然而,这年12月,
朝鲜的开化党发动
甲申政变,杀死守旧派大臣多人,3天后即被
袁世凯率领的驻守清军镇压下去,
金玉均、
朴泳孝等政变主导者逃亡
日本。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视开化党为洪水猛兽,从未参与开化党密谋的俞吉濬也受到牵连,朝鲜政府停止了供他留学的费用并勒令他回国。俞吉濬并未直接回国,而是途径
欧洲、
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而回到朝鲜,眼界更加开阔。1885年12月6日,刚回到祖国朝鲜的俞吉濬因为是开化派的一员而被逮捕了,朝鲜政府打算将他判处死刑。但在同情开化派的捕盗大将
韩圭卨的保护下,俞吉濬得以逃脱灭顶之灾而被软禁在汉城白鹿洞翠云亭,开始了7年的软禁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
开化县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西游见闻》,系统介绍了西方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文明。他还提出了“
朝鲜中立论”,提倡使用朝鲜文(训民正音)等主张。《西游见闻》是朝鲜开化运动的一部巨著,如同一盏明灯刺破了19世纪朝鲜的黑暗,首次为朝鲜的近代化指明了道路。
改革先锋
1892年冬,俞吉濬获得释放,他在解禁的当夜写了一首诗:“风雪山中夜,萧然一榻书。主人梅共笑,春色在茅庐。”充分表现了他此时豁然开朗,重燃信心,准备大展宏图,在严冬过去后迎来祖国文明开化的春天的热情。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以此为契机引发了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驱逐清朝势力而控制朝鲜。与此同时,闵妃集团被日军推翻,
朝鲜组建了
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近代化改革——
甲午更张。在朝鲜国内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直被政府仇视的俞吉濬开始政治活动,他在6月22日再次被任命为外衙门
主事。 7月24日新政府成立时,俞吉濬被“特除”为参议交涉通商事务,正式登上朝鲜的政治舞台。7月27日,朝鲜组建了甲午更张的决策机构——军国机务处,俞吉濬是军国机务处的一员,积极推动改革事业。当时,俞吉濬和
安駉寿、金嘉镇是军国机务处的起草委员,所有改革政令的下达都出自这3人之手(内容详见词条
甲午更张)。特别是俞吉濬,甲午更张可以说是他《西游见闻》内容的实践,因此俞吉濬被认为是甲午更张的幕后主导者及其改革理念的总代表。
俞吉濬在
金弘集内阁中历任
议政府都宪、内务协办、
内阁中书、内部协办等职务,虽然难以详细了解他在改革中的具体作用,但考察甲午更张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措施无一不受到《西游见闻》的影响。俞吉濬在甲午更张期间“硁直自用,苞苴竿无所私,自奉甚薄” ,是一位为改革付出的官员。俞吉濬的对外立场也发生了变化,他在1885年时还认为
中原地区是
朝鲜唯一可以依赖的国家,但在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彻底成为亲日派,并对中国人进行苛刻的批评。1894年冬俞吉濬访问日本,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对他说很多中国百姓自愿为日军做劳役时,俞吉濬表示:“若哉!人民之无自立之气如是哉!清国之民自来若是,故
汉族所谓四夷八蛮而凌辱之者,苟有力而入主之,以世界中最大国最多民不敢出一矢相抗,顺受而君事之,自晋魏以来至于今日。”俞吉濬希望依靠
日本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很多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实施,俞吉濬本人也感叹这是“纸上改革” ;而俞吉濬限制君权等举措也引起了朝鲜国王
李熙(朝鲜高宗)和王妃
明成皇后的不满,为他的倒台埋下伏笔。
激进变革
1895年7月6日,闵妃以
俄罗斯为后援发动宫廷政变,以图谋不轨为由驱逐了内部大臣
朴泳孝,时任内部协办的俞吉濬署理内部大臣职务。有记载说是俞吉濬为了夺取权力,假意附和朴泳孝,然后将他的弑杀闵妃的阴谋捅给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总之,从此以后,俞吉濬在朝鲜政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闵妃在驱逐朴泳孝以后,权力日益膨胀,
甲午更张的改革措施逐渐被其推翻,又排挤起用
李范晋、
李完用等亲俄派,排挤亲日改革派官员。1895年10月4日,俞吉濬被外放为义州府观察使。俞吉濬将
明成皇后视作
朝鲜的
玛丽·安托瓦内特,不惜联合
日本将她除去。俞吉濬时常出入日本公使馆,与日本驻朝公使
三浦梧楼等密谋杀害闵妃的计划,这导致了1895年10月8日“
乙未事变”的发生,闵妃在
景福宫中被日本浪人杀死,俞吉濬作为内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俞吉濬参与谋杀闵妃后来被他的朋友
尹致昊披露。
闵妃被杀以后,日本肃清朝鲜的亲俄势力,重建以
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俞吉濬也取消了外放,升任为署理内部大臣。1895年12月30日,俞吉濬正式出任内部大臣,地位仅次于内阁总理大臣金弘集,至此与金弘集通力 合作进行第三次
甲午更张(乙未改革)。
如果说前两次甲午更张都是俞吉濬在幕后施以影响的话,第三次改革就是俞吉濬走上前台,亲自制定和颁布改革措施。这次改革主要侧重于社会风俗方面,俞吉濬鉴于前两次改革很大程度上是“纸上改革”,因此他拿出了令出必行的强制作风。在他担任内部大臣的当天,就签署了两项重大法令,一项是建年号为“建阳”,以阳历为正朔,这是
朝鲜半岛自
高丽初期以后第一次建元,而使用阳历则显示出与国际接轨的决心。另一项则是要求所有
朝鲜成年男子剃去长发的“断发令”,这是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变革。俞吉濬为了推行断发令,一方面亲自下达告示,向百姓说明断发令有利于卫生和工作方便,并下令限期采用外国服制,废止网巾等旧式衣冠。另一方面,俞吉濬出动大批“剃头官”派往各地,强制执行断发令,他自己则亲自剃了王太子
李坧的头发。但是断发令违背了朝鲜上千年的习俗,引起了朝鲜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在日本的使下颁布的法令,因此儒生抗疏反对,各地义兵兴起,掀起了乙未
义兵运动(第一次义兵运动),
金弘集和俞吉濬的内阁很快就陷入崩溃的边缘。
1896年2月11日,被
日本人和亲日政权控制的
李熙在
李范晋、
李完用等亲俄派的策划下逃到
俄罗斯公使馆,史称“俄馆播迁”。俄馆播迁当日,高宗下令罢免所有内阁大臣,亲日政权宣告垮台。
赵构还将金弘集、俞吉濬及军部大臣赵羲渊、农商工部大臣
郑秉夏、法部大臣张博定为“逆贼五大臣”而下令逮捕。俞吉濬等人当时还在
景福宫朝房议事,当巡警带着高宗的敕令前来抓人时,俞吉濬才知道大祸临头。他在大骂宫内府大臣
李载冕没有守好职分时,就被冲进来的巡检逮捕了,刚出光化门,俞吉濬见到
日本巡捕房,便大声用
日语呼救,日本兵遂冲上去从
朝鲜巡检手中劫走俞吉濬,俞吉濬后逃到日本公使馆,才侥幸逃过一劫。
金弘集、郑秉夏则在被捕后被杀死,并暴尸在汉城钟路。随后,俞吉濬等30多名亲日派在日本人的保护下,逃到日本避难,过起亡命生活。
亡命日本
俞吉濬被扣上“逆贼”的帽子流亡日本以后,他参与并主导的甲午更张也彻底失败了。朝鲜建立亲俄政权,君主专制也开始抬头,1897年
李熙李熙自称皇帝,改元
光武,建改国号为
大韩帝国,大力强化专制皇权,并颁布《大韩国国制》以明确之,俞吉濬限制君权的理想和措施化为泡影。俞吉濬在
日本后,与早已亡命日本的
朴泳孝、
李埈镕等高宗的政敌合流,因而他们被
韩国政府一直视为眼中钉,长期就引渡这些政治犯的问题与日本交涉,甚至发生外交纠纷。国内抨击俞吉濬的上疏也如雪花片般打来,比如中枢院议长申箕善就指出:“吉濬以斗浅巧之才,济险乖狂愎之性,蔑视本国,专慕外规。牢笼政府,颐指而气使;凌侮君父,恣凶而肆悖。一变先王之法,弃若草芥;阴移一世之俗,眩幻视听。使乱臣贼子接踵而起,礼义典章扫地无余者,皆此贼之为也。况于八月之变(
乙未事变),终始绸缪,教诱
金弘集者,此贼也,实众贼之魁也。”
俞吉濬本人眼看国家一天天坏下去,叹息痛恨于
甲午更张的改革成果付诸东流,并对本国国民的愚昧感到痛心,不断图谋返回国内,颠覆政府。为此,他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
韩国青年将校组成的“一心会”联合,在1902年作成所谓“革命血约书”,企图联合一些日本人发动
政变,废除皇帝及皇太子,推戴在日本留学的义亲王
李堈为皇帝,由俞吉濬出面组建新政府,实行君主立宪。
日本得知这一情况以后,将俞吉濬当做一个外交包袱,重施当年流放
金玉均之故技,将俞吉濬放逐到
小笠原群岛。1904年,士官留学生张浩翼、赵宅显等人与俞吉濬约定的阴谋在韩国被泄露,两人被斩首,多人牵连而被流放,包括俞吉濬之弟俞星濬。同年俞吉濬被释放,回到了日本东京。
晚年经历
俞吉濬回到日本东京之际,正直日本着手吞并
韩国之时。当时
日俄战争,日本在1904年2月强迫韩国签订《
日韩议定书》,将韩国置于日本的控制下。1905年,日俄战争以
日本胜利告终,日本于当年11月17日强迫
大韩帝国政府签订《
乙巳条约》(日韩保护协约),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俞吉濬逐渐看透了日本吞并韩国的本质,他以韩国不需要日本保护为由坚决反对乙巳保护条约的缔结,1907年日本逼迫
李熙退位、签订《
第三次日韩协约》(丁未七款条约)时也表示反对,俞吉濬的亲日派形象也由此改变。
1907年高宗退位后,新即位的
李坧李在日本的指示下,于当年9月6日发布诏敕,宣布赦免俞吉濬等人。俞吉濬得以在流亡十多年后回到祖国。在
尹致昊的劝说下,俞吉濬皈依了
基督教。回国以后,俞吉濬辞去了皇帝授给官职,远离政界,投身于
朝鲜爱国文化
启蒙运动中。他在1907年11月29日成立了“兴士团”,以
金允植为团长,自己为副团长。而后又组织了
汉城府民会,自任会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俞吉濬深感国民思想之落后,决心大力从事教育和启蒙,于是四处奔走,建立了桂山学校、劳动夜学会等学校,由亲自撰写了《劳动夜学读本》作为教材,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被誉为“民众之亲友”。除此之外,他还着手实践他振兴产业的夙愿,建立了国民经济会、湖南铁道会社、汉城织物株式会社等
民族企业,为
韩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1909年3月,俞吉濬历经30年编著的历史上第一部韩文语法书——《大韩语典》由汉城
京师同文馆出版,该书强调言文一致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意识,不仅为他的晚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韩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立下功勋。
1910年4月,俞吉濬被韩国政府授予勋一等太极章。8月22日,
日本强迫
大韩帝国签订《
日韩合并条约》,将
朝鲜半岛变为其殖民地,韩国灭亡。俞吉濬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他曾在1909年组织
汉城府民会游行示威,反对日本人及亲日组织一进会提出的韩日合邦论。日韩合并后日本授给他男爵爵位,但俞吉濬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趋之若鹜,他拒绝接受日本贵族爵位,保住了他的民族气节。但俞吉濬又是非常矛盾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亲日观念不可能被根除,他仍然认为
韩国的改革应该依靠日本。他在1907年归国后上疏纯宗皇帝,大谈亲日理论,其后在1908年末
日本高官访问韩国,俞吉濬又组织
汉阳府民会参与欢迎仪式,并动员汉城学生和市民加入进来。1909年安重根击毙
伊藤博文以后,俞吉濬又亲自吊慰伊藤博文,并大张旗鼓地组织追悼会。许多人对他的这些反日与亲日的矛盾行为表示不解,俞吉濬的解释是不给日本以吞并韩国的借口。日韩合并后他虽然拒绝了日本授予的爵位,但却接受了朝鲜总督府寄给的
恩赐金,被任命为京城府参事。
此后数年间,俞吉濬在抑郁和疾病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与
日本殖民当局也处在游离的半合作状态。晚年的他把自己的雅号由“矩堂”改为“天民”,据他所说,这不是儒教的天,也不是
基督教的天,而是“檀君的祖先天帝的百姓”。 1914年9月30日,俞吉濬在京城诏湖亭去世,享年59岁。他去世时表达了亡国之恨,并遗言不要给自己树立墓碑。死后以社会葬的方式将他安葬。
著作
俞吉濬,著作等身。他的代表作有两部——一部是体现思想性的《西游见闻》,一部是体现学术性的《大韩语典》,此外还有《矩堂诗钞》、《劳动夜学读本》、《世界大势论》、《中立论》等著书或文章。除此之外,俞吉濬还翻译了《普鲁士国厚礼斗益大王七年战史》、《
英法海底隧道露土诸国克里米亚战史》、《波兰国衰亡史》、《伊太利独立战史》等。其中代表性的著作,就是《 西游见闻》。《西游见闻》始撰于1887年,第三年春脱稿。由于俞吉濬当时还是囚徒,所以不敢出版。
甲午更张以后,在福泽谕吉的支持下,《西游见闻》一书才于1895年4月在
日本印行问世,计出1000部。全书共分纲目二十编,子目七十余,外加卷首序和备考各一编,凡五百七十六页,约二十余万字,内容涵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军事、宗教、军事、教育、法律等多个方面。《西游见闻》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西洋见闻录,它立足
朝鲜,放眼世界,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地为朝鲜的独立富强和文明进步服务,则是其著述的根本动机与目的。总之,《西游见闻》在朝鲜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堪称集开化思想之大成,具有特定的时代内容。此资料翔实,可谓是一部尽收西方
资本主义世界于眼底的巨著。俞吉濬是用国
文言文混用体(朝鲜文和汉文混合使用)的文字来撰写此书,体现了他的民族意识,开启了近代朝鲜使用国汉文撰写书籍之先河。《西游见闻》可以说是19世纪末
朝鲜乃至东亚的各种著作中为明星之一,它奠定了俞吉濬启蒙思想家的地位,成为朝鲜近代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现今
韩国将《西游见闻》的内容改编为《俞吉濬的周游世界之旅》,作为
教科书进行教育,使俞吉濬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除了《西游见闻》以外,《大韩文典》也是俞吉濬的一部重要著作。这是历史上第一本韩文语法书,具有历史意义。俞吉濬虽然提倡使用朝鲜文写作,自己的著作也多用朝鲜文,但他的
文言文功底优秀。他的汉字书法、汉诗写得不错。他的诗歌被整理为《矩堂诗钞》,于1912年出版。
思想
俞吉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西游见闻》中。俞吉濬的思想属于
朝鲜开化思想中独特的一部分,他的思想是在朝鲜实学中的开国通商论、中国的洋务论、
日本的文明开化论、西欧的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他的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文明开化
朝鲜很早就产生了开化思想,并且有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将其付诸实践。但在俞吉濬以前还没有人具体阐明“开化思想”为何物。俞吉濬正是朝鲜第一个系统地论述“开化”这一理论本身的人。俞吉濬在他的著作《西游见闻》中热情地歌颂“开化”,他写道:“夫开化者,谓人间之万事万物抵至善极美之境界也”。他按照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将人类文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未开—半开—开化,
朝鲜处于“半开化”的阶段。他还将世界各国和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分为“开化之主人”(主张并推动开化)、“开化之宾客”(羡慕与学习开化)、“开化之奴隶”(恐惧疾恶却不得已开化)、“开化之病身”(一味赶西洋时髦的舍本逐末的开化)、“开化之冤仇”(盲目顽固抗拒开化)、“开化之罪人”(因追求开化而引狼入室导致亡国)六个等级。同时又将开化的方式分为“智慧开化”、“勇断开化”、“威力开化”,分别指渐进改良、发动
政变和人民革命(或外敌入侵)。他最赞赏智慧开化,这成为他后来从政的行动准则。他还特别指出,开化分为“实状开化”和“虚名开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实状开化者,穷究事物理
致和根本,考谅其国处地实势合当;虚名开化者,事物上知识不足,见他人景况欣羡恐惧,无前后推量,施行主张费财不少,实用分数不足。”因此他主张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推行开化运动的“实状开化”,这也体现了他的实学思想渊源。俞吉濬的文明开化理论是他一切思想的出发点,被后人奉为圭,也是后来
甲午更张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然而,他的开化理论的实践却是异常艰险的,
朝鲜最终成为“开化之罪人”而走上亡国的道路。
自由民权
俞吉濬对西方
资本主义政体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朝鲜政治改革的道路。他大力提倡民权思想,在《西游见闻》第四编《人民权利》中指出,人权是人生天赋之自由,自由则从我心之所好行事,是“人生不可夺、不可挠、不可屈之权利”。他还说:“人上无人,人下亦无人,天子为人,匹夫亦为人” ,体现了西方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说。他还主张法制,并称“法为天下之法,非一人之法”,并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指出政府的义务是“安稳本国政治,使人民享有太平之乐;固守法律,使人民无有冤抑之事;信守与外国之交际,使民国免于纷乱之忧虑”。他将世界各国分为“君主擅断政体”到“国人共和政体”共五种类型,他认为虽然最后一种政府最为民主,但他认为“君民共治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最适合
朝鲜社会的实情,大力鼓吹君主立宪。他的理由是: 实行民主共和的国家往往是原本没有君主政体;实行
君主立宪制的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制度。君主立宪也成为他后来从政的重要奋斗目标。
独立自主
俞吉濬的民族意识强烈,大力倡导独立自主的思想。他在《西游见闻》第三编《邦国权利》中写道:“大国为一国,小国亦为一国;国上更无国,国下亦无国。”他引入了主权国家的概念,并加以详细阐述,在当时朝鲜还是中国的属国及面临
日本等列强侵略的特殊背景下,这种主张也就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朝鲜人’三字,为第一重大之公称……其生可夺,此名难夺;其业可毁,此名难毁。”因此特别强调人民保卫国家的义务,他还第一次使用“竞争”的理念,指出只有举国男女老幼奋发努力,与世界万国竞争政治之善、法律之美、商贾之盛、学术之全、兵备之固、机器之精和工作之繁,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否则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遭到亡国灭种的命运。基于独立自主的理念,他还对当时的中朝宗藩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将
朝鲜作为赠贡国,
中原地区作为受贡国,并认为“赠贡国之体制,向受贡国及诸他国为前后之两截;受贡国之体制,对赠贡国及诸他国,亦为前后之两截” ,这就是所谓“两截体制”的说法。因此,他主张保持中朝的宗藩关系,但认为作为”赠贡国”的朝鲜并非附属国,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又与其他开化党人认为“朝鲜是中国的奴隶,因而必须挣脱中国的羁绊”的观点有所不同。
振兴产业
俞吉濬非常重视商业的作用,他在《西游见闻》第十四编中劈头便称:“商贾亦国家之大本,其关系重大不后于农业,政府富饶,人民蕃盛实状,不以此道,其成不能。”他还认为商贾除了可以互通货物有无之外,还可以通过商人的来来往往促进文化思想的交流,有助于各国渐开风气,大助开化。因此他大力主张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反对由朝廷控制的“惠商工局”等机构垄断商业命脉,反对少数商人霸占商业特权的“都贾商业体系”,主张建立以民间商业为主体的基于资本合作形式的近代株式会社,体现了他具有
自由主义性质的经济观点。除此之外,在第十编《货币之大本》中,他要求尽快建立近代金融货币制度,以充实国家财政,同时在第七编又引入近代税收观念,提出建立近代税收制度的重要性,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政论文《税制议》以研讨此事。总而言之,“振兴产业”是他经济观点的核心。
教育救国
俞吉濬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是立国之本。目前,世界上诸多有名的富强国都是依靠教育来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早在1883年,俞吉濬便在他拟写的《言事疏》中说:“夫教育之不盛,人民之智识不广;人民之智识不广,则其国必贫而弱。”后来他又说:“由于人民没有受过教育,没有高明的知识,如果给他们参政权,反而会导致国政紊乱。”诸如此类的言论,在他的著作中俯拾皆是。他将教育分为“道德教育”、“才艺教育”、“工业教育”这三大内容,正好对应“
正德、利用、厚生”。俞吉濬将发展教育、启迪民智、培养人才作为通往近代化和拯救国家的大道,称为“保守国权之大本” ,他可以说是朝鲜近代所有思想家中最重视教育的一位。
提倡韩文
俞吉濬的民族意识还表现在他大力提倡使用朝鲜文(训民正音)上。他喜欢写朝鲜文,同时又认为不能全部废除
文言文,因此他主张使用国汉文混用体。这也受到
日本的影响,因为
日语也是将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的,同时“言文一致”的理论也受到俞吉濬的老师——福泽谕吉的推崇。俞吉濬的大部分著作都是用国汉文写成的。在
甲午更张期间,国汉文取代汉文,成为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方文字,俞吉濬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在《对小学教育的意见》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用复杂难解的汉文将脆软未熟的头脑搅乱,不仅不能增长知识,反而会损耗精神,酿成百年疾祟。”这种观念驱使他写一本韩文语法书,于是他历经30年,易稿8次,终于在1909年写成了《大韩文典》,为
韩国近代的
国语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立论
俞吉濬还曾提出过“
朝鲜中立论”。他在1885年12月16日归国后15天内完成了一篇外交建议书,名字就叫《中立论》。这是俞吉濬鉴于
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得出的具有高度远见的建议。他在《中立论》中首先阐明了
国际法中“中立”的概念和分类,接着论述朝鲜成为中立国的重要性。他主张在各大国担保下的永久中立化,其中尤其重视中国。俞吉濬看出了
日本的野心,同时又是针对俄国的南下政策而提出的。他写道:“我邦为
亚洲中立国,则实为防俄之大机。”而他对美国虽然有好感,却认为相隔太远,因此他说:“我邦之所恃而为国者也,在于中国之顾护也” ,认为
朝鲜唯一可以信赖的国家就是中国。他对中立化实行办法给出这样的建议:“乞中国之为盟主,会同诸国如英法日俄之有关系与亚土者,而进我于其间,共订其盟款。”朝鲜中立化也是俞吉濬一个非常有
预见性的见解。
局限性
俞吉濬的思想也具有局限性,比如他的“愚民观”,他认为人民都是愚蠢无知的,只配接受他们的启蒙。他形容朝鲜百姓“如盲如哑如聋,犹如能视能言能听之人偶”。这种“愚民观”是和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一脉相承的,金玉均就批评
朝鲜百姓是“蠢蠕之物”,与俞吉濬的说法如出一辙,这可谓是朝鲜开化党人的通病。因此俞吉濬对东学党起义、义兵运动等朝鲜人民自发反帝反封建的起义格外仇视。另一方面,俞吉濬的思想在后期(
甲午更张失败后)也远不如前期激进,他回归了“东道西器”的老路线,放弃了对政治改革的追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
评价
俞吉濬是朝鲜近代史上政治家、思想家,他在《西游见闻》中首次向朝鲜系统地介绍和宣传西方
资本主义近代文明,为朝鲜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提出了朝鲜中立化、确立韩文主体地位(言文一致)等具有
预见性的真知灼见,并积极参与甲午更张和朝鲜爱国文化
启蒙运动,将他的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主张付诸实践,启迪民智,是
朝鲜近代化的先行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他的一生是矛盾、曲折的,他的思想也是如此。
正如《西游见闻》所反映的,俞吉濬是一名君主立宪的鼓吹者,谋求激进变革,但在
甲午更张失败以后,特别是流亡
日本多年之后,他的思想出现消极和倒退的趋向,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他参加了“大东学会”并担任讲师。大东学会的发起人是理学色彩浓厚的元老大臣申箕善,该会的宗旨是“要立体达用,守孔孟之宗旨,明事物之时宜,使
正德、利用、厚生三者并行不悖”。俞吉濬也曾用
文言文发表《时代思想》一文,观点与大东学会之宗旨无异。可见他晚年又回归“东道西器”的旧路线。因此,俞吉濬还是被归为“稳健开化派”。
俞吉濬对待日本也是先极度亲日,而后怀疑日本,在日本吞并
韩国时没有接受爵位,但却无法割断和日本藕断丝连的依赖关系,到最后仍与日本处于游离的半合作状态,其内心矛盾亦因此充分展现出来。
俞吉濬的一生,思想超前,不仅为当朝权贵所不容,也不被普通百姓所理解,一度被举国上下唾骂为“逆贼”,他的一生长时间都是在政治犯的状态中度过的,或被软禁,或亡命天涯。正如
金允植所说,人们对待俞吉濬的行为,“裁制君权,谓之犯上;改革庶政,谓之悖德。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遂使有有为之才,不能一日安于朝,岂不痛哉!”因此,俞吉濬可以说是一个孤独而痛苦的先行者,他充满矛盾而志以殁的一生也是
朝鲜开化派归宿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