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塔里木(1954年—),
汉族,湖南衡山人,中共党员,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文学博士,音乐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少数民族音乐和跨界民族音乐。发表40余篇论文,承担了国家和教育部多项课题研究项目。曾任
新疆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现任第八届中国音协副主席。
人物经历
1971年3月,在新疆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工团参加文艺工作。
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主修作曲理论,获
学士。
1982年至1987年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担任《民族音乐概论》、《欧洲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课程的教学,同时从事新疆
民俗音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1987年考入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1990年获文学(
音乐学)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5年在
新疆师范大学任教,担任《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学概论》、《欧洲音乐史》等课程,同时承担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自治区高校课题的研究。
1995年4月调往
新疆艺术学院,同年9月考入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在新疆艺术学院讲授《音乐学基础》、《民族音乐学概论》、《计算机音乐概论》、《民间音乐田野调查技术》等课程。
2002-2006、2006-2010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200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4年获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2005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拔为高级研究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从事民族音乐学合作研究。
2009年9月任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承担了全国和教育部多项课题研究项目。
2015年11月,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职务。
学术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
主要贡献
1、《新疆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载《新疆艺术》1986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一届年会宣读(1984年,贵州)。
2、《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硕士学位论文,10万字),载《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3、《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7届年会宣读(1992年7月,北京)。
4、《额鲁特人的音乐观及民歌的分类》,载
中国文联出版社《华夏采风录》,1994年。
5、《文化视野中的深层探索》,载新疆日报,1994年12月25日。
6、《弦歌鼓舞--维吾尔音乐简志》:《冰国天籁--塔吉克族传统音乐》:,《帕米尔咏叹--柯尔克孜族传统音乐》:《草原牧歌--蒙古族传统音乐》:《游吟人生--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等9篇,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音乐文化大观》,1996年。
7、《新疆回族民歌》(与富林合作),载《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8、《新疆汉族民歌》(与富林合作),载《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9、《萨克族音乐舞蹈》,载《丝路乐舞之旅》,世界
文物出版社(台湾)2000年。
10、《乌孜别克族传统音乐鸟瞰》,载《北市国乐》(台湾)2000年。与毛继增合作。
11、电视音乐专题片《西域乐风》,撰稿人,
新疆广播电视台,1993年。
12、
托布秀尔乐曲13首(采集、记录),载《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13、歌曲《大雁啊,大雁!》,载《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5年。
14、《新疆高师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误区》载《中国音乐》1996年第二期
15、
蒙古族额鲁特民歌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功能,载《音乐研究》1997年第一期
16、《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万字)
获奖记录
1、论文《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第二届中国音乐史优秀论文评选研究生组评委奖1990年。
2、论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再认识》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
二等奖(1990年)。
3、音乐专题片《西域乐风》获中国西部电视集团合拍节目二等奖1992年。
5、1994年获新疆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6、1999年被评为自治区德艺双馨文艺百佳。
7、2000年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民间音乐田野调查技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