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都为
南阳郡别称之一,三千年大郡名府,五千载华夏始都。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
南阳盆地。宛其义“四方高中央下”,符合
南阳市西、北、东、南四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因地处
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因是
东汉时期为
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宛都”“南都”“帝乡”之称。
刘秀凭云台二十八将和南阳豪强集团最终重整天下,奠基
洛阳市,建立了东汉,封南阳为帝乡。南阳达到其历史巅峰之一:成了东汉王朝三都之一的南都,为汉朝经济首都。当时,
南阳郡的名门望族甚多,支配当地社会以及整个王朝的发展。
南阳市是
中原地区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其中南阳府衙、
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
楚长城遗址引 人关注。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其中,
宝天曼和
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
生物圈保护区;
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
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灌河漂流身4A级景点行列,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距
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
宛都拥有令人自豪的“四圣”——科圣
张衡、
张仲景、
范蠡、智圣诸葛亮。他们是宛都的骄傲,并激励着宛人向未来冲刺。
关于
南阳郡的得名,有这样的文献记载:《资治通鉴·周纪五·王四十三年》载:“秦置南阳郡,以在
秦岭之南,汉水之北也”;《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载:“
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释名·释州国》载:“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以上记载表明秦置南阳郡时,因具备
中原地区古代方位阳性的双重特征,即位于南山(如今的
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宛”(古代读音:yuān,现代读音:wǎn)是南阳城的简称,
春秋初期,发源于南阳淅川的楚国灭了
南阳盆地境内的吕、申两国。统一了美丽富饶的南阳盆地,并在这里建置宛邑,宛之名,即自此而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派
司马错攻打楚国,赦免罪人,迁到
南阳郡。宛于是始兼南阳之名。其后,朝代更替,这里曾设置过“
宛城区”“宛县”“
宛州”“
上宛县”等,所以,“宛”便成为“
南阳市”约定俗成的简称。
其中一种说法是,
西汉南阳依然是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有朝廷管理的工场,亦有私人经营的工场,尤以世代以冶铁为业的孔氏家族较为有名,
刘彻时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大力调整财政政策,任用
孔仅为大农丞,负责管理盐铁事务。中央政府在南阳设置工官、铁官,工官制作金、银、铜、
漆器,铁官生产各种铁器。这两个部门的生产者,据统计有47547户,足见南阳手工业的兴盛。现今南阳各地,保留着的
冶铁遗址都是历史的见证。汉代
南阳郡商业发达,
宛城区以南阳郡府所在,与当时的
洛阳市、
邯郸市、
临淄区、
成都市合称五都。
新朝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初一,
绿林军中的
新市兵和平林兵拥
刘玄为更始帝,在南阳城南的水之滨设坛登基,改元“更始”。
其后,
刘秀凭 云台二十八将和南阳豪强的力量最终重整天下,奠基洛阳,建立了
东汉,南阳达到其历史顶峰—成了东汉王朝三都之一的南都,汉朝经济首都。当时,南阳的名门望族甚多,并支配当地社会和汉朝的发展。汉魏之际,因社会矛盾加剧,
南阳郡发生大规模的动乱。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
张曼成在
南阳市起兵,攻占
宛城区,杀掉南阳
知府,震惊朝廷,朝廷开始全力镇压。起义军的首领张曼、
赵弘、
韩忠、
孙夏先后战死于宛城,
黄巾军最后在南阳以失败告终。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宛城作为
黄巾军起义的一个中心地区,经历激战,遭受严重的破坏。黄巾之乱失败后,南阳成为军阀争夺的要地。先是
刘表坐镇
荆州市,以南阳为北方门户。次有
张绣盘踞南阳,表面上与刘表联合。再有
曹操血战宛城,最后接受张绣投降。正是这段时间,诸葛亮躬耕于
南阳郡,因为
刘备三顾茅庐,而提出著名的“千古一策”:《
草庐对策》,为刘备占据荆州,进而夺取
益州,建立蜀汉政权,提供了一套经国方略。
曹魏重臣
司马懿也曾屯兵
宛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