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农民
1925年李大钊创作的文章
《土地与农民》是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于1925年12月30日创作的关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文章。《土地与农民》论述了农民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大意义,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重视,他把此文编入《农民问题丛刊》,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
内容梗概
全书围绕中原地区历史上平均地权运动、中国今日农民破产的趋势、农民中最多数量困苦的阶级——自耕农与佃农、耕地农有、农民的要求及我们怎样在农村工作等五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论述了农民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大意义。
内容解读
在这篇文章里,李大钊采用了自己的农村阶级分析方法,将农民分为富农、中农、小自耕农和佃农四个阶级。但是,中国的农业经营是小农的经济,故以自耕农,佃农及自耕兼佃为最多。通过对属于不同阶级农户所占有的土地面积,人口劳力,农具,收入租税额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后,李大钊提出:“农民中最多数量困苦的阶级是自耕农和佃农,在这种情况下,‘耕地农有’便成了广众的贫农所急切要求的口号。”因此,国民革命必须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解决。那么,如何实现“耕地农有”呢?历史证明,靠其他阶级用和平方法是行不通的。“耕地农有”必须和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他明确指出:“中原地区今日的土地问题……有待于中国现代广大的工农阶级依靠革命的力量以为之完成。”李大钊还满怀热情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未来农村的美好前景:“苟能按耕地农有的方针,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使小农场渐相连结而为了广大农场,使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以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历史上久久待决的农民问题,当能谋一解决。”
创作背景
“耕地农有”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核心。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发展农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近代中国 社会问题,实际上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中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正如毛泽东对埃德加·斯诺所说:“谁赢得农民就能赢得中国,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农民。”中原地区秦汉以来,一直都存在着土地问题。历代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也对土地占有数量有所限定,如王莽时颁布的限田令,并对违法者处死刑。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会也不可能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近代土地问题更加突出。为了从理论上对土地问题给予回答,李大钊于1925年12月30日在《政治生活》上发表了《土地与农民》。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 常,乐亭县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翻北洋政府的要角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李大钊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学。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原地区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三大和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梗概
内容解读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