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河
三国时期庐江太守
孙河,生卒年不详,字伯海。三国时期孙吴会稽郡人。
本姓俞,孙策赐其姓孙。一说孙河是孙坚族子。年少便跟随孙坚征讨,常为前驱。又跟随孙策平吴、会,跟随孙权李术,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县知府。后妫览戴员纵边洪杀丹杨尹孙,孙河前往愤怒指责二人,却被害身亡。
人物经历
孙河(?-204),字伯海。孙坚族子。少时便为孙坚心腹从讨四方。孙策东渡,又跟随孙策平定吴、会,从讨李术,术破,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后孙翊遇害,前往宛陵指责览、戴员保护不周,二人心虚,将其杀害。
【文献记载】《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徐州牧陶谦深忌(孙)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人物轶事
孙河本姓孙而非俞
判断依据
据《三国志集解。吴书六。宗室传第六》载“吴书曰:河,坚族子也,出后姑俞姓,后复姓为孙。河质性忠直,讷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少从坚征讨,常为前驱。后领左右兵,典知内事,待以腹心之任。又从策平定吴、会,从权讨李术,术破,拜威寇中将,领庐江县知府。”
“出后姑俞氏”之解
出后,过继给他人为后代。姑,称父亲的姐妹。氏,通常在已婚妇女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称呼。此处俞氏应是意指夫家姓俞。因此,孙河生父就是孙坚的一个堂兄弟(姓孙);其生父的一个姐妹嫁给了俞家,即孙河的姑母俞孙氏;因为姑姑家俞家当初没有儿子,孙河就过继给了姑姑家继承家业,因此成了俞河;后来可能是俞家又生了儿子或者其它原因,俞河恢复了自己的本姓,又重新叫孙河了。这样才有河为“坚族子”及“后复姓为孙”的说法。
“赐姓为孙”之解
解释一
孙策赐姓为孙的人,真正的应是孙韶而不是孙河。现常通行的三国志版本载“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姓,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该处所加标点符号断句有误。应为“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一者,如前述,河本坚族子,出继俞氏,而观韶,因父之兄称“伯父”,河为韶伯父,即韶父之兄,是河作为俞家子的亲属关系说的。韶才是真正的本姓俞,即俞绍。二者,又就“孙策爱之”而言,孙策175年生,孙韶188年生,而河据史料推断应早于策生,爱而赐姓应是长对幼方为合理。故被赐姓者应意指韶而非河。史实之一,孙坚死时,策方17,之前还一直和母亲住在舒城,并非演义中所述已随军在孙坚身边;而孙河早已从坚征讨多年。史实二,200年孙策26岁死时韶13岁,而孙河第三子孙桓198年生算来已有3岁,孙河当时在27岁以上(按20岁开始每两年一个儿子估算)。三国志有载“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坚,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再者,设若被赐姓的是河,那韶就应该还是姓俞才对,而不应该有河和韶都姓孙并入列孙氏宗族
解释二
三国志》: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於太妃前。
孙策爱之,赐姓为孙的人是俞河,孙策后来成为江东之主,把孙河列之属籍,孙韶也会改姓为孙。
总之,被赐姓的是孙河还是孙韶,两种理解均可。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