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译》是著名学者
任继愈先生的第一部个人著作,也是一部禅学论集的专著。该书由文学古籍出版社于1956年8月初版。后来曾收入《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老子新译》、 《
中国哲学史论》等书。
本书是任先生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1956年,先后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深受几代学人的推崇和喜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2000多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任继愈字又之,山东平原人。1934年考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
汤用彤和
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
朱熹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
逻辑学等课程,并在
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1955-1966年担任《
北京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概论版编辑。1956年起兼任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1978年起招收
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曾多次在国外讲学并进行学术访问。
任继愈于1987年至2005年1月年间任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学术界的代表,王羲之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当选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1年6月,任继愈先生应邀出席了在
山东省广饶县举行的“孙子学术研讨会”,和其他150余名与会专家共同揭开了关于
孙子故里的千古之谜,确定山东省广饶县即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思想家、《
孙子兵法》作者、兵圣孙武(孙子)的故里。会上,
任继愈先生被推选为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会长,并被聘为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特邀顾问。
09年是任继愈先生九十华诞,同时也是作者译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五十周年。五十年间,任先生先后曾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分别是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今译》、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老子新译》、
巴蜀书社出版的《老子全译》),深受几代学人的推崇和喜爱。随着新材料的出土(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等)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任先生决定对《老子》进行第四次翻译。
本书译本不是根据古本、
善本,而是以社会流行广、影响大的王弼本为底本。作者认为,战国时期的《老子》、汉初的《老子》的基本思想已定型、成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并不是那些善本、古本等稀见的版本,而是通行本。参照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原文进行注释、翻译。每个章节以作者对本章提纲挈领性的导读为开始;原文与脚注采用原书的繁体样式,脚注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充分体现其学术性的一面;在原文的右边附有简体的翻译文字,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显示其普及性、大众化的一面;书后附重要名词索引与内容分类索引,便于读者更易领略
老子的博大精深;图书最后附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释文,以及作者多年来对于《老子》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全书内文疏朗,易于展阅,文约而义丰,相信能为浮躁的当今社会注入一缕清泉。
任先生每次对《老子》进行翻译都伴随着自身的理解和阐释,本次新书名定为《
老子绎读》,一则,“绎”有阐发、注解、引伸的涵义,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2000多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二则,在学术大众化、经典普及化的今天,任先生力图使该书成为传统经典研究既有学术性又能走向大众化的尝试。
为什么对《老子》作第四次翻译?任先生认为,
马王堆汉墓帛本书,体现了汉初《老子》书的面貌,后来
荆门市楚墓出土竹简本《老子》甲、乙、丙本,写成约在公元前300年,它体现了战国时期的《老子》面貌。
西汉版本的《老子》和战国时期的《老子》,字句以至段落与今流行本有差别。这些差别是研究
老子必须关注的。比如《老子》的“大器晚成”,马王堆本作“免成”。按《老子》原义及上下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联系起来看,“免成”更符合《老子》原义。
魏晋时期
王弼所注《老子》按“大器晚成”作注,“大器晚成”已在社会上流行了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