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埃努斯(Publius Licinius Egnatius Gallienus)
罗马帝国皇帝。约生于公元218年,父为瓦来里安(皇帝);妻子是科尔奈利娅·萨洛尼娜(约公元240年成婚,268年去世)。
人物简介
伽利埃努斯(Publius Licinius Egnatius Gallienus),
古罗马皇帝(253—268)。瓦勒里安帝之子,与父共治均称“
盖乌斯·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西半部,在
莱茵河一带屡败
日耳曼人,又阻止阿勒曼尼人入侵意大利大城米兰(258年)。父在东方与
波斯作战被俘(260年)后,击败了数位竞争帝位者,但未能阻止其将军波斯图穆斯(Postumus)在高卢自立(史称“高卢皇帝”);在东方联合帕尔米拉国王奥得纳图斯继续进攻萨桑波斯,在巴尔干对付哥特人的不断入侵。一改其父之镇压
基督教政策,而采取宽容态度,极力维护帝国的统一局面。一般认为他是“
三世纪危机”中有所作为的一位“军人皇帝”。
公元267年马军统帅奥雷奥莱乌斯(奥略卢斯,Aureoleus)叛乱并在梅狄奥拉努姆(Mediolanum)自立为帝。伽利埃努斯战胜并杀死后者,但在268年8月前后,被其他军官(包括
克劳狄二世)杀害。其部将克劳狄乌斯二世(Claudius Ⅱ,268—270年在位)继位。
历史的污名
自古以来,伽里埃努斯就遭遇到各种不公正评价。他的父亲瓦勒利安,是罗马历史上惟一被外敌俘虏的皇帝。这就让大多数古典作家,都先入为主地断言作为儿子的伽里埃努斯是不谙世事且耽于享乐的浪荡公子。但以上丑化观点在如今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
从公元253年开始,伽里埃努斯就被瓦勒利安任命为共治皇帝起。此后的16年里,他一直活跃在帝国西部的最高政治舞台上,是
三世纪危机中维持帝位最久的统治者。如果他确属浪荡无能之辈,显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危机四伏的险恶局面下统治长久。要知道,曾被古典作家们大肆吹嘘的伊利里亚王朝诸帝,竟无一人能达到他统治生涯的一半!仅此一点,足以否定伽里埃努斯是无能之辈的传统观点。
不过,尽管留存至当代的大部分史料均对伽里埃努斯存有偏见,但仍有少数古典学者在著述中表达了完全相反的立场。著名的早期教会史家欧西比乌斯就对其称赞道:他被歌颂赞美,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就像阳光被乌云遮蔽,只有在云雾移开或消散后,阳光才会出现。伽里埃努斯的情况就是如此。
虽然上述描述有教会学者支持伽里埃努斯停止迫害基督徒的缘故,却也真实反映了这位年轻皇帝的人格魅力。因为能得到愤世嫉俗的早期基督徒认可,又没有因此被帝国传统势力大加鞭笞,至少证明他在拉拢人心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当然,仅有权术手腕是不足以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伽里埃努斯在政治军事上的大刀阔斧改革,才是其能够傲视三世纪所有罗马君主的资本。与其因循守旧且庸碌
无为的父亲相比,作为儿子的共治皇帝,对帝国做出的积极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军事改革
直到帝国时代中期,闻名天下的
罗马军团都以职业重装步兵为铁打主力。大部分部队在和平时期驻扎在边境附近,以便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内,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帝制早期,帝国强大的国力足以供养高素质的军团。他们的宿敌主要是早期
日耳曼人和帕提亚帝国。两种都相对孱弱,所以这种全面防御战略足以应对所有战争冲突。
但到了
三世纪危机时期,不仅帝国本身国势已盛极而衰,四周强邻也因技术和组织的进步而更具威胁。无数外敌入侵的规模庞大,并且防不胜防。使得机动性较差的步兵军团,越来越无力担负起保护帝国漫长国界的职责。
在这种情况下,机动性更好、战斗力强的骑兵就成为皇帝们更加倚重的对象。骑兵地位开始在
罗马军团中的上升,逐步取代军团成为帝国最精锐的武装力量。
在三世纪危机降临的关键时刻,正是伽里埃努斯开启了罗马军队的步转骑大变革。在他之前,虽然
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等皇帝也有加强骑兵的想法和措施,但目的都是为辅助军团服务。因此改革幅度都很小。
伽里埃努斯则意识到一支高机动
作战部队的重要性,着力加强了骑兵单位的建设。比如之前的每个罗马军团,都有编制为120人的小规模骑兵单位。从伽里埃努斯时代开始,一下子就被增添到760人。而来自伊利里亚、
毛里塔尼亚等盛产骑士地区的精锐骑兵,被直接组建为军队的主力。
这支约创建于公元259-260年之间的骑兵力量,在指挥官奥略卢斯的指挥下,逐步扭转了猖一时的蛮族入侵,为结束
三世纪危机发挥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伽里埃努斯在执政早期还成立了一个军官机构,取名为“诸神身边的保护者”。最初仅仅面向高阶军官,后来向所有百人队队长开放。这个机构也就成为培养高素质指挥官的专业军事学校。这些培养出的军官,自然而然地成为拱卫
盖乌斯·屋大维的主要屏障,并为结束危机起到重要作用。
政治改革
军事改革的成功,随即也带动了政治层面的变革。这样让伽里埃努斯自觉站到了很多罗马权贵阶层的对立面上。
众所周知,从共和国时代开始,参与最高权力角逐的贵族多为
罗马元老院成员。尽管在帝国建立后,元老院的地位有所降低,但他们仍然是位于政治金字塔尖的等级。众多罗马的高级官吏,诸如市政官、行省
总督、执政官和大多数皇帝都是元老出身。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拥有地区兵权。
但随着军事改革的进行,骑士等级出身的下级军官权势就越来越大,已经开始逐渐取代元老的地位。但他们依然在许多事务上被不甘架空的元老所压制,从而导致两个阶层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一时期,即使作为帝国至尊的罗马皇帝,想要同时争取两个阶层的支持也已是困难重重。伽里埃努斯的父亲瓦勒利安,就夹在元老和骑士之间,让自己无所作为。最终还导致双方都对自己不满。
相比之下,年轻的伽里埃努斯则显得相当有魄力。大约在公元260年,他顺应时势,断然下旨禁止元老担任军事统帅,彻底剥夺了自共和国以来的元老带兵传统。因而赢得了
克利夫兰骑士队阶层的一致赞同。
以上政治变革的影响巨大。因为自此以后,曾叱咤罗马政治舞台达7个世纪的元老阶层,正式走下了权力舞台,最终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伽里埃努斯的上述改革,触犯到诸多元老们的根本利益,势必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有着传统元老史观的维克托就曾诬蔑皇帝剥夺元老兵权,是因为担心帝国大权将会因自己的懒怠和惰性而落入那些德高望重的贵族手中。但如果仔细看一看当时的
罗马帝国处境,就会发现伽里埃努斯的个人政绩还是非常不错的。
救火队长
在父亲瓦勒利安被俘后,罗马帝国已经陷入一片混乱。外有波斯人和
哥特人的侵袭,内有诸多君自立。据不完全统计,仅公元260年7月至261年7月的一年时间内,就相继出现了7位僭帝或合法自立者。加上伽里埃努斯本人,堪称“八日中天”。
但在这一片看不到尽头的乱世中,看似缺乏履历的伽里埃努斯却打下了扭转危局的基础。
公元260年秋,上潘诺尼亚
总督瑞伽里亚努斯和
叙利亚僭主马克里亚努斯兄弟称帝。伽里埃努斯迅速调兵遣将。首先剑指
多瑙河,在一月内就击杀了瑞伽里亚乌斯。骑兵指挥官奥略卢斯则奉命狙击已企图进军罗马的马克里亚努斯父子。公元261年1月,平叛军干劲利落地将父子二人击败处死。到261年的夏末,除了狡猾的
高卢叛将波斯图姆斯(
波斯杜穆斯)和被公开承认的帕尔米拉国王
奥登纳图斯外,所有僭主都被歼灭。帝国内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伽里埃努斯在抵御外敌上方面的成绩,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早在践之初,年轻的皇帝就一直在西部负责与
日耳曼人作战。最初,他遭遇到几次败绩,但随后就开始不断取得胜利。
公元258年的年末,他在
米兰击败了一支入侵到
意大利腹地的阿勒曼尼人大军。次年,又以实力迫使
多瑙河北岸的马科曼尼人臣服。公元262年后,多次与侵入
巴尔干半岛的凶悍
哥特人交战。最终在公元267-268年间,取得了
奈苏斯战役的胜利,终结了哥特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当然,这一时期蛮族入侵,规模巨大且频次不断。伽里埃努斯无法完全阻止入侵者的攻势,这些胜利也都是在己方领土上的自卫作战。使得它们的价值相对没有那么突出。
遗憾的是在奈苏斯战役获胜后不久,踌躇满志的伽里埃努斯因遭到杀手暗害而英年早逝。令人吃惊的是,致其死于非命的凶手就是他曾非常信赖的部将。
事情的起因,是战功卓著的骑兵指挥官奥略卢斯割据
米兰自立。伽里埃努斯前往镇压。禁卫军长官赫拉克里亚努斯和骑兵悍将
鲁奇乌斯·奥勒里安努斯(奥勒良)等人,却乘机组织了一个针对皇帝的阴谋。奥勒利安故意伪造了一个奥略卢斯出城来袭的战报,诱使正吃着晚饭的伽里埃努斯出营召集士兵。就在后者走出营寨之际,事先安排好的杀手们乘着夜色将手中的
长矛掷出。一代英杰就这样悲剧性地倒在血泊之中,他的尸体被凶手们假惺惺地运回罗马安葬。
然而伽里埃努斯一生的悲剧并不仅限于自己的最后时刻,其无法保护家人的命运更是让人们感慨世事无情。几乎与父亲瓦勒利安(
瓦莱里安)被俘的同时,驻防
莱茵河边界的将领波斯图姆斯宣布自立,又杀害了留守莱茵河的皇帝长子
萨洛尼努斯。伽里埃努斯却既无法救回父亲,也无法为儿子复仇。
评价
古典学者往往指责他轻浮、缺乏为父报仇的勇气,甚至故意坐视父亲遭殃以便摆脱后者束缚。但考虑到当时的军事政治背景,立即东征
波斯显然需要抽调北方精锐的军队,等于将依然肆虐边疆的日耳曼蛮族送入帝国腹地。因此,伽里埃努斯只能将东方的权力下放给帕尔米拉国王
奥登纳图斯,由后者负责保护东部的帝国边境。而等到北方边界暂时平静下来,帕尔米拉人也羽翼已丰。
同样,波斯图姆斯杀害
萨洛尼努斯时,伽里埃努斯先后卷入潘诺尼亚叛乱和蛮族入侵,无法立即向反贼报仇。当
多瑙河局势稍微稳定下来,皇帝就在公元263年两次进攻叛乱的
高卢,一度击败波斯图姆斯。仅仅因为奥略卢斯贻误战机,才让杀子仇人逃脱。此后,随着
哥特人又大举入侵边关,伽里埃努斯再无机会攻略高卢。终其一生只能饮恨阿尔卑斯山下。
伽里埃努斯是一位具有出色才能的君主。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的大局观,不会因家庭悲剧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同时又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和精准的识人眼光。自己立下赫赫战功,还为后继者中兴天下打下基石。但皇帝个人权势的进一步增涨与任何君主都无能保证个人安全的现实,也是
罗马帝国开始没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