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蒸三元是
湖北省阳(今
仙桃市)的传统名菜之一,具浓郁地方特色。是沔阳民间,婴儿满月,婚丧喜事,生日、祝寿等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主菜。 “仙桃蒸三元”,即蒸肉圆、蒸
豆腐圆、蒸珍珠圆(又名素衣圆子,
糯米圆子)。
简介
后来的“
三蒸”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除
粉蒸肉外,有
蒸珍珠丸子。珍珠丸子是用肥瘦均匀的猪肉和鱼肉作主料,剁成茸拌上鸡蛋清,配胡椒粉、姜末等六七种佐料与湿淀粉调匀,用手挤成直径五分钱大小的
肉丸,放入筛内滚粘糯米后装进小笼屉,在沸水锅上用旺火蒸。蒸出的
鸡肉丸子色泽晶莹洁白,米粒竖起似珍珠透明,肉丸软糯松泡,味道鲜美。蒸白丸,以瘦
猪腿肉和鱼作主料,更注重火功,其色泽乳黄,丸质软嫩,油润松软。
仙桃市除了“三蒸”还有“三宝”。
沙湖盐蛋、红庙萝卜、沔城藕是沔阳三宝。沔阳湖区养鸭子的人家多,人们为了保存
鸭蛋,用黄泥拌盐裹在蛋上,放十天半月即成
咸鸭蛋。盐蛋“碧玉壳、
猪油白、太阳黄、菊花心、落口香、到口甜”,是过年过节招待来客的下饭好菜。红庙萝卜外形圆溜、皮薄肉厚且嫩,没有一般萝卜的土腥味,沔阳人叫它“土粟子”,切几块萝卜与牛肉一道煨汤,肉美汤鲜。
沔城的藕也极好,用它煨汤,既成块又粉烂,吃起来不想放筷子。
如今
仙桃市人习惯用“沔阳三蒸”欢宴待客,以示喜庆和郑重。有趣的是其中的“
蒸珍珠丸子”,美如工艺制品,入口之鲜不能不令客人叫绝。此物系用猪肉和鱼碎末拌
鸡蛋液,加
粉芡、米粉及佐料制丸上笼蒸熟。入盘时特别洁白剔透,玲珑小巧,犹如粒粒珍珠落入玉盘之中,使人大饱眼福,食之有无穷的美感,食后更使人久久难以忘怀当年陈夫人的美德。
蒸豆腐圆
蒸豆腐圆做法:
(1)
豆腐捏散用干净棉布包紧挤出水份;猪肥肉65克切成黄豆粒丁,猪瘦肉100克,鱼肉分别剁茸。
(2)将挤干水分的豆腐、肉丁、肉茸、鱼茸一起装入钵内,加精盐、胡椒、味精、
茶花、姜末,打入鸡蛋拌匀,再加入干淀粉搅拌上劲,用手挤成100克1个的圆子,一个个放入笼内,坐旺火蒸约15-20分钟取出,装盘即成。
特点:色白味纯,松泡软嫩,清香爽口,百食不厌。
粉蒸肉
沔阳三蒸“粉蒸肉”的做法:
主料和辅料
猪五花肉500克,净老藕150克,大米50克,
酱油30克,红腐汁20克,
白糖2.5克,精盐4克,味精、
绍酒、八角、丁香、
肉桂、胡椒粉、姜末各少许。
做法
1. 将猪肉切成长4厘米,宽2.5厘米、厚1厘米的长条,用布开水分盛钵,加精盐3克、酱油、红腐乳汁、姜末、绍酒、味精、白糖,一起拌匀,腌渍5分钟。大米洗净控 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5分钟左右,至呈黄色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3分钟出锅,磨成鱼子大小的粉粒。老藕去皮洗净,去藕节,切成宽1.5厘米、厚1厘米的条,加精盐1克和炒过的五香大米拌匀,放入钵内。
2. 把腌渍好的猪肉用五香大米拌匀,皮朝下整齐地码入碗里,两边镶满肉条,与盛藕条的钵一起放入蒸笼。用旺火蒸1小时出笼。将蒸藕放盘内垫底,然后将
蒸肉翻扣在藕上,撒上胡椒粉即可。
蒸白丸
沔阳三蒸“蒸白丸”的做法:
主料和辅料
瘦
猪腿肉550克,肥猪肉200克,鱼肉250克,去皮
荸荠100克,
鸡蛋3个,味精5克,湿淀粉50克,
绍酒25克,精盐20克,葱花35克,姜末15克,胡椒粉2.5克,
五香粉少许。
做法
1. 瘦猪肉、煮熟的肥猪肉、荸荠分别切成黄豆大的丁。
2. 鱼肉剁成茸,盛钵,加鸡蛋液、精盐、味精、绍酒、姜末、葱花、五香粉、胡椒粉、湿淀粉,边搅边加清水。最后再加猪肉丁、荸荠丁,一起搅匀,挤60个丸子放入垫纱布的笼屉里,蒸10分钟,取出装盘即可。
蒸珍珠丸子
沔阳三蒸“蒸珍珠丸子”的做法:
主料和辅料
瘦猪肉400克,肥猪肉、鱼肉、糯米各300克,
鸡蛋2个,味精5克,
荸荠100克,湿淀粉50克,
绍酒、精盐各2克,胡椒粉2.5克,葱花35克,姜末15克。
做法
1.将瘦猪肉和100克肥猪肉一起剁成茸,剩下的肥肉切成黄豆大的颗粒。鱼肉剁成茸,荸荠去皮,切成黄豆大的丁。
2. 糯米淘净,用温水浸2小时,捞出沥干。
3. 肉茸和鱼茸混合盛钵,加鸡蛋液、味精、精盐、胡椒粉、葱花、姜末、绍酒、湿淀粉调匀,边搅边加水、边放肥肉丁和荸荠丁,搓揉搅匀,挤成直径1.5厘米的
肉丸60个。放入盛有糯米的筛内滚动、粘上糯米,入笼上锅蒸10分钟,取出装盘即可。
相关传说
“沔阳三蒸”的问世至少有六百多年的时间,据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陈友谅的士兵常吃米粉糊的
食用野菜、螺蛳、鱼虾,有时锅底下的菜糊烂了,上面还是夹生的,这样糊出来的菜士兵吃后,消化不好,十分难受,艰苦的生活直接影响了战斗力。看到士兵日渐消瘦、疲惫的情形,陈 妻罗娘娘忧心如焚,十分着急。于是她就在民间传统方法用
粘米粉糊菜的基础上作了一个圆形木,木甑中间装一个隔层板,并且在隔板上留有一些小圆孔,然后在隔板上放入拌好米粉的青菜、野鱼、螺蛳。最后把木甑放在注入水的
铁锅里,盖紧锅盖通过烧开锅里的水,蒸汽蒸熟原料,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蒸菜既避免了生熟不一的现象,又保持了菜肴的原味,士兵们吃到这种香喷喷、美味可口的蒸菜后,士气大振,在官湖一仗,只打得元军抱头鼠窜,溃不成军。以后,人们就用这个办法拌肉、拌鱼、拌菜蒸熟了吃,这样就萌生了早期“沔阳三蒸”的雏形。
清代的时候,乾隆皇帝游江南,到
仙桃市吃了“
三蒸”啧啧称赞。有了皇帝的赞赏,精明的沔阳人立即将“沔阳三蒸”酒家开到了
北京市。“沔阳三蒸”真正打出去是民国时期在汉口开设的沔阳饭店,以“蒸菜大王唯有沔阳”招揽生意而享有盛名。“沔阳三蒸”名扬北京的某日,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的簇拥下,踏入一家“湖北三蒸馆”,不知何为“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十里闻香九回头”。少帅的一句题词,更让“沔阳三蒸”名声大噪,前来侯餐的顾客络绎不绝。
研究
中国饮馔,技艺精湛,源远流长。烹方法有煮、蒸、烤、焖、烧、炸、炒、烩、炖,等等。在饮食的发展历史上,烤的历史最久,接着是煮,蒸的出现则是建立在烹饪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之后。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就是中国,并贯穿了整个中国农耕文明,关于蒸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炎、黄时期,我们的祖先从
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在
谯周的《
古史考》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首始备”,“黄帝始蒸谷为饭,蒸谷为粥”。
小时候看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西游记》中多处讲到,
唐三藏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西域的妖魔鬼怪总想把唐僧捉来蒸了吃掉。翻阅地理杂志研究发现,西域干旱少水,又是高原缺氧,根本蒸不熟东西,水至75℃便沸腾了。究其原因是作者、明代著名小说家
吴承恩当时任荆王府纪善,
荆州市(今湖北
蕲春县荆州镇)人吃
粉蒸肉,
粉蒸排骨、
粉蒸藕、清蒸鱼、清蒸鸡等,其中盛名远播的要数湖北
仙桃市(沔阳现称仙桃市,是荆州地区较大的
县级市)
三蒸。沔阳三蒸至少有600年历史,相传元末渔家子弟
陈友谅在沔阳揭竿而起率众起义,在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陈友谅的夫人潘氏亲自下厨,她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从此民间常用“三蒸”款待宾客,喜庆佳节。后来,“三蒸”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除
粉蒸肉外,有
蒸珍珠丸子、蒸白丸。
蒸能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并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由于蒸具将食与水分开,纵令水沸,也不致触及食物,使食物的营养价值全部保持于食物内,不易遭受破坏。而且,比起炒、炸等烹饪方法,蒸出来的饭菜所含的油脂要少得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