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学院,位于上海
青浦区新凤北路666号,是一所由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主办的民办大学。1985年成立,是
新中国成立36年后出现的第一所颁发国家专科本科学历文凭的私立成人高校。2011年11月,根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通知,原上海工商学院并入上海
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现名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学院曾获得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与市政府的重视和赞扬,被誉为“新中国出现了第一所
私立大学”。2018年6月26日,人民日报公布上海工商学院为392所“
野鸡大学”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上海工商学院于1985年正式诞生。经过2011年11月的合并,原上海工商学院成为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现名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
青浦区校区。在合并过程中,上海工商学院依法办理各项手续,理顺了合并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截至2012年底,合并工作完成,原上海工商学院青浦校区成为上海
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
二十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国家需要大量经济建设与经贸人才。而十年动乱,人才断层,广大在职干部与职工急需提高学历层次、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社会上出现一股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
上海工商学院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建校之初首创“外经贸”专业,继而开设“旅馆管理”专业,首先恢复财经类大学停办多年的“金融与保险”专业等等,目前成人高校与
全日制大专共设置十个专业:
国际金融与保险、国际商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与保险、
商务英语、
工商管理、
行政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
物流管理。在校生约2700名。
学院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理想素养有境界,知识技能有特点,创新创业有实践,终身发展有潜力”的新型工商“四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与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推进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建设成若干专业成为市级重点、若干专业特色鲜明的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上海市示范性特色民办高职院校”为目标;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办学定位;坚持公益办学,办学之路,秉承“诚信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重点建设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餐饮管理”和“
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
汽车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特色专业群。
近年来,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四有”人才,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先后与
英国、
德国、
美国、
加拿大、
马来西亚、
日本、
新西兰、
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近30所院校签订了校际
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书,开展多项师生交流;已有两百余人次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海外培训考察、近五百名学生到国外参加
统招专升本、“
三明治”培养等学习和实习;学院已获得聘请海外教师的资格,并已聘请了海外名师来学院任教。
学院建有教育部认定的“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市政府资助的“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
机电一体化与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内实训场所8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4个,获批4个校企合作(
技师学院)项目。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高职办学模式。与
上汽集团、央企大唐集团、上海
大众集团、
思科、上海海派玉雕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会展协会、北京
国际会展中心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学业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
嘉定区职教集团和嘉定区内上百家企业合作,在提升学院为嘉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大量的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交替,而且还加强了
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学院开设了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证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
学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5年正式诞生,成为
新中国成立36年后出现的第一所民办大学,外电称为“新中国出现了第一所
私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