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豚
现存体形最大的淡水豚
摘要
亚马逊河豚(学名为:Inia geoffrensis),英文名为Amazon river dolphin,是现存体形最大的淡水豚。亚马逊河豚的头部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颅骨前额陡峭,颚骨纵向隆起。无背鳍。鳍状肢大而宽,呈桨状,能独立作圆周运动。有一个圆柱形的长喙,脸颊大而突出,显露出强大的肌肉群,尾鳍宽阔,呈三角形。其头部有一个“瓜头”,当用于生物声纳时,可以通过肌肉控制来改变“瓜头”的形状,每隔30到110秒呼吸一次。
亚马逊河豚有三个亚种,分别为:亚马逊河豚玻利维亚亚种(Inia geoffrensis boliviensis),亚马逊河豚指名亚种(Inia geoffrensis geoffrensis)和亚马逊河豚奥里诺科亚种(Inia geoffrensis humboldtiana)。
2018年,由于有关生态,人口趋势和威胁的新信息,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
命名与分类
1817年亨利·维尔(Henri Marie Ducrotay de Blainville)首次对亚马逊河豚做了典型样本的描述。
在不同地区,对亚马逊河豚的称呼也不一样。在英语中,亚马逊河豚被称为亚马逊网站 River Dolphin, Pink Dolphin。在法语中,其被叫为Dauphin De L'Amazone, Dauphin Rose。在西班牙语中,亚马逊河豚则被叫为Bufeo, Delfin Rosado, Tonina。
海洋哺乳动物学会分类学委员会认为亚马逊河豚有两类亚种:亚马逊河豚玻利维亚亚种和亚马逊河豚指名亚种。
亚马逊河豚奥里诺科亚种,该亚种未被海洋哺乳动物学会分类学委员会(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the Society for Marine哺乳动物学会)或IUCN认可。
外部形态特征
外形
亚马逊河豚是现存体形最大的淡水豚。亚马逊河豚的头部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颅骨前额陡峭,颚骨纵向隆起。无背鳍,但是背部钝三角形的脊状隆起显示了进化遗留的痕迹。鳍状肢大而宽,呈桨状,能独立作圆周运动。有一个圆柱形的长喙,喙部顶部的短刚毛一直持续到成年,脸颊大而突出,显露出强大的肌肉群,这是大嘴巴张开的必要条件,尾鳍宽阔,呈三角形。其头部有一个“瓜头”,当用于生物声纳时,可以通过肌肉控制来改变“瓜头”的形状,每隔30到110秒呼吸一次。
亚马逊河豚的眼睛虽小但功能齐全,在水下和水面上的视力都很好。在鲸目动物中独一无二的是,亚马逊河豚有两种牙齿:前面的牙齿是圆锥形的,后面的牙齿是臼齿状并有细小的尖锐突起。这些臼齿状的牙齿可以咬碎有盔甲的鲇形目
体重体长
最大的雄性亚马逊河豚体长为255厘米,体重为207公斤,最大的雌性为225厘米,153公斤。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平均体长分别为232厘米和199厘米。雄性比雌性长16%,重55%。其也是性别二态性最明显的物种,身体结实,但非常灵活。
颜色
亚马逊河豚的身体颜色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其胎儿和新生儿的身体是深灰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变成浅灰色,然后变成粉红色。背侧和腹侧区域的颜色没有明确的界限,但腹侧区域通常比背侧浅。成年雄性亚马逊河豚比雌性更加粉红。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亚马逊河豚出现在南美洲的六个国家: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面积约700万公里。亚马逊河豚可以在大多数类型的河流栖息地中找到,包括主要河流、支流、较小的河道、河流汇合处、海湾等等。
栖息环境
亚马逊河豚的性别空间隔离比大多数海豚更大。在旱季,亚马逊河豚大多局限于主要河流、深湖和河道。而在高水位时,它们栖息在被淹没的地区,包括草原和被淹没的森林。在水位下降时,洪水泛滥地区出现了大量亚马逊河豚外流。在其分布范围内的主要河流中,大多数个体分布在低流速区域,如河岸(约150米范围内)、海滩和汇合处。
亚马孙河盆地中部,亚马逊河豚幼崽和未成熟的雌性亚马逊河豚比独居的成年亚马逊河豚更倾向于使用被淹没的地区,这表明它们更喜欢河流栖息地,一些亚马逊河豚个体全年都居住在特定地区。
生活习性
行动方式
亚马逊河豚是一种慢速游泳者,正常速度为1.5-3.2公里/小时,但也有记录显示它们的爆发速度为14-22公里/小时。浮出水面时,前额、喙尖、长背脊可能同时出水。下潜前,尾巴很少露出水面。
亚马逊河豚群体一般由1-4只亚马逊河豚组成,但有时也出现多达40只亚马逊河豚的觅食群体。大多数由两只亚马逊河豚组成的群体是母子对,临时混合群体和雄性群体也很常见。在捕食期间,有多达35只亚马逊河豚一起工作以获得猎物。
觅食习性
亚马逊河豚在白天和黑夜都很活跃,最活跃的捕鱼活动发生在早上6点到9点和下午3点到4点。它以19科43种以上的鱼类为食,是以食鱼鱼类为食的顶级捕食者。由于亚马逊河豚有两种牙齿,使其可以够以抱卵蟹和小绿海龟等硬猎物为食,且能够在吞下大型鳖科鲇形目之前将它们切成小块。根据亚马逊河豚胃内容物的分析显示,一只亚马逊河豚体内含有多达11种鱼类,食用鱼的平均尺寸为20厘米(范围5-80厘米),大鱼被其撕成碎片,每日食用量约为体重的2.5%。
沟通与感知
亚马逊河豚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对这些声音的研究始于圈闭的个体,它们的声音被描述并分为四组:回声定位咔嚓声、单一强烈的咔嚓声、下颌咔嚓声和脉冲爆发(由脉冲重复率高、脉冲间隔短的脉冲形成的声音)。亚马逊河豚通常采用口哨声来沟通。
亚马逊河通常很浑浊,因此在导航和寻找猎物时,亚马逊河豚更多地依靠回声定位而不是视觉。亚马逊河豚通过发出较低振幅的咔哒声,这样只有附近的物体才会反射出可探测的回声,如果可探测的回声从附近的物体反射了回来,亚马逊河豚就会很快接收,然后就能够发出很高速度咔嚓声来追踪猎物。当在浑浊的水中捕食时,它们会发出一系列的咔哒声,每秒30到80次,它们通过倾听从猎物身上反射回来的回声来发声。
亚马逊河海豚在浅水环境中会使用短程生物声纳,其特征是高水平的杂波和混响。它们的生物声纳系统的特点是相对于源水平具有较高的频率,这些有助于简化听觉场景,并促进在复杂、杂乱的环境中进行目标检测和识别。
生长繁殖
亚马逊河豚可以活到35岁以上,并且可能在同一湖泊系统中度过大部分时间。截止到2017年11月,亚马逊河中部最年长的雌性亚马逊河豚年龄为32.3岁。研究显示,25岁以上的雌性亚马逊河豚仍然具有生殖活性,没有生殖衰老的迹象。
生长发育
亚马逊河豚的身体颜色随年龄而变化,亚马逊河豚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身体是深灰色的。随着亚马逊河豚成年,其深灰色的身体颜色会逐渐褪去,同时,其腹部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粉。成年的亚马逊河豚的背面有中灰色和亮粉色等等。
雄性亚马逊河豚在体长约200厘米时达到性成熟,雌性的性成熟发生在6-10岁左右,体长在175-190厘米之间。
求偶行为
成年雄性亚马逊河豚会在嘴里叼着一些东西,比如树枝或其他漂浮的植物,或者是硬化的粘土球。雄性携带这些物品似乎是一种社会性展示,这是它们交配系统的一部分。雄性亚马逊河豚会主动啃咬雌性亚马逊河豚的鳍,如果雌性亚马逊河豚不愿意接受,雄性亚马逊河豚就会做出攻击性反应。
繁殖行为
雌性亚马逊河豚开始繁殖的年龄较晚,初次分娩时的平均年龄为9.7岁,初次怀孕时的体长为180至200厘米。妊娠期约为1年(受孕后12.3~13个月),才会产生单个胎儿,亚马逊河豚的年妊娠率为0.4,年出生率为0.22。
亚马逊河豚幼儿全年都有出生,但生产高峰出现在河水水位最低的时候。在低水位期间,鱼类更加集中,使它们在成年雌性亚马逊河豚的高能量需求时期(怀孕的最后几个月和哺乳的开始)更容易捕获。随着水位的上涨,亚马逊河豚会重新进入充满小鱼的被洪水淹没的森林的湖泊和渠道。
雌性亚马逊河豚可以同时怀孕和哺乳,并且在生产新生儿时仍然有一个年龄较大的亚马逊河豚幼儿。繁殖活跃的雌性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陪伴着后代。幼崽出生时体长84厘米(范围78-90厘米),体重12公斤。亲代抚育时间较长,哺乳期为1.5至5.8年(平均2.8年),平均生育间隔4.6年。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不同地区之间的密度差异很大,从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如清水河托坎廷斯河(0.5只亚马逊河豚/平方公里)和塔帕约斯河(0.47只亚马逊河豚/平方公里),以及密度较高的地区,如白水河普鲁斯河(10-14只亚马逊河豚/平方公里)。
马丁等人发布的生殖参数信息显示,亚马逊河豚的年出生率为0.22(基于71名雌性亚马逊河豚计算),表明亚马逊河豚的增长潜力很低,daSilva等人(2018a)发现从1994年至2017年,玛米亚保护区的部分地区亚马逊河豚的数量平均下降速度为7.4%(每10年减半)。
致危因素
对亚马逊河豚的威胁来自许多方面,其中,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例如,故意狩猎,用渔网缠绕)和改变自然系统(例如水坝建设等)是对该物种最主要的威胁,还有工业污水中的汞含量等等。
亚马孙河当地的渔业中,渔民会将亚马逊河豚作为一种诱饵,来捕捞鲶鱼,这成为了亚马逊河豚的主要威胁之一。水电站大坝的建设是对亚马逊河乃至亚马逊河豚影响最大的自然系统改变。大坝阻碍了鱼类运动,并分裂了动物种群,减少了基因流动,从而减少了遗传多样性
亚马逊河还受到工业采矿向河水中倾倒汞以及其他刺激性物质的威胁。亚马逊河里的汞对河里的动物是非常危险的。2019年,F. Mosquera-Guerra at al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亚马逊河海豚中存在汞。他们分析了亚马逊河流域不同分类群的亚马逊河豚的肌肉组织,发现巴西塔帕霍斯河(Tapajos River)一只成年雄性亚马逊河豚体内含有高浓度的汞。
保护措施
1967年,巴西颁布了法律,禁止狩猎巴西野生动物。此外,该法律还制定了捕鱼法规,如渔网的最大尺寸和离湖泊入口和小支流的最小距离等。
2014年,巴西宣布禁止五年内进行捕捞鲇形目,以便恢复在这一活动中用作诱饵的亚马逊河豚。
保护等级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将其列为易危物种(VU)。2008年,由于现有信息不足以进行评估,该物种被降级为数据不足(DD)。2018年,由于有关生态,人口趋势和威胁的新信息,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
种间关系
亚马逊河豚以19科43种以上的鱼类为食,是以食鱼鱼类为食的顶级捕食者。[6]有时,亚马逊河豚会与远亲土足(Sotalia fluviatilis)和巨型水獭亚科(Pteronura brasiliensis)合作,以协调的方式捕猎,同时收集和攻击鱼群。
与人类的关系
观赏
圈养研究表明,亚马逊河豚不像宽吻海豚那样害羞,但也不那么善于交际。它非常好奇,而且对外来物毫不畏惧。它们会在自然环境中会握住渔民的桨,摩擦船只,采摘水下植物,并与树枝,原木,粘土,乌龟,蛇和鱼玩耍。
亚马逊河豚是亚马逊河的热门旅游景点。在亚马逊-奥里诺科河流域的村庄,主要是在巴西,出现了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如与亚马逊河豚一起游泳、喂食和观看亚马逊河豚。
矛盾
在捕捞商业化鱼类的过程中,亚马孙河海豚被渔网缠住,筋疲力尽直至死亡,或者当地渔民故意杀死被缠住的亚马逊河豚,其尸体被丢弃,食用,或用作诱饵来吸引食腐鲶鱼。
当亚马逊河海豚从渔网和鱼线上拿走商业渔获物时,会对设备和捕获物造成损害,并引起当地渔民的反感。当地渔民的负面反应也归因于巴西环境和可再生自然资源研究所禁止杀死亚马逊河海豚,但不赔偿渔民对他们的设备和渔获物造成的损害。
人类文化
亚马逊河豚在土著亚马逊社区的文化和传说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些传说中,人们认为亚马逊河豚会变形成男性的形态,并在河岸村庄引诱女性。这导致海豚的身体部位被用作爱情护身符和护身符,特别是性腺、眼睛和牙齿。
亚马孙河的传统民间传说中,雄性亚马逊河海豚在晚上会变成一个英俊的年轻人,他会诱惑女孩,让她们怀孕,然后在早上回到河里再次变成亚马逊河豚。同样,雌性亚马逊河豚也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她去了一个已婚男人的房子,给他下了一个咒语,让他安静下来,并把他带到一个茅草屋,每年在她引诱他的同一个晚上去看望他。在拜访的第七个晚上,她把这个男人变成一个婴儿——女或男,很快就把他转移到他自己妻子的子宫里。传说是一个婴儿的周期。
传说,如果一个人与亚马逊河豚有眼神接触,他们将会做一辈子的噩梦。根据亚马逊河豚的神话,据说这种生物以人类的形式出现,引诱男人和女人到恩坎特的地下世界。这个地下世界据说是“亚特兰蒂斯般的天堂”,但没有人能活着回来。传说杀死亚马逊海豚的人会有坏运气,但吃了它的人会更倒霉。
参考资料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Red List.2023-12-27
Society for Marine Mammalogy.The Society for Marine Mammalogy.2023-12-27
Legends of the Amazons pink river dolphin.Amazons pink river dolphin.2023-12-31
目录
概述
摘要
命名与分类
外部形态特征
外形
体重体长
颜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行动方式
觅食习性
沟通与感知
生长繁殖
生长发育
求偶行为
繁殖行为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保护等级
种间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观赏
矛盾
人类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