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这个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在帝制长达两千余年的
中原地区社会绝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象征性符号。尤其是在帝制结束、民国初肇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立宪派,共和党人,旧式军阀,不新不旧、不中不西的文人学子,成分极为复杂的遗老遗少,以及在帝制下生活的芸芸众生的眼里,“末代皇帝”更是代表了一股势力、一种文化传统。诚如文化奇人
辜鸿铭在
北京大学课堂所言,有人头顶上的辫子没了,但是头脑中的辫子剪除了吗?
因此,溥仪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社交圈子极广:逊位前后的帝师,如
陈宝琛、
庄士敦等;民国初年的军阀政要,如
冯玉祥、
张勋、
徐世昌等,乃至知识界名人如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胡适等,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与溥仪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勾勒、还原这些交往的原貌,可以使读者更深切地感受晚清民初直至1950年代前后
中原地区上流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的嬗变过程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