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彤,1966.06,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青海省科协副主席(兼)。潘彤参加工作二十年来,长期奋战在青藏高原野外一线,研究侧重于区带找矿勘查、矿产喷流-沉积作用、
地球化学勘查等方面,先后组织全局各类地质项目近千项,个人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973”前期、国土资源部、青海省重大地质专项科研课题8项。
与广大技术人员先后发现矿床(点)十余处;获得省(部)级一等科技进步奖两项、
二等奖五项;结合生产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等专著六部;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为全国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者,中科院
青海省盐湖研究所聘用博士生导师,
青海大学特聘“
昆仑山脉学者”,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技术人才”。主持建设
西北地勘单位的首个博士后
工作站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1984年,潘彤如愿以偿地考取了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勘查系。四年间,他刻苦治学,在本专业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1988年夏,潘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的有色物探队野外分队。在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被派往
兴海县,参加赛什塘铜矿外围普查。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海拔3600米的高原,呼吸急促、流鼻血、头痛难忍,梦想中的地质工作生涯,就在高原反应的重重考验中开始了。就这样,潘彤在青藏高原上跑了20年,行程相当于2个两万五千里
长征。通过在成矿有利地段创造性部署1∶5万水系
沉积物测量,在青海省先后发现了肯德可克钴铋金多金属矿、督冷沟铜钴矿、果洛龙洼金矿、肯得弄舍铅锌金矿等矿产资源,在
西藏自治区地区先后发现了斜道峡
铅锌矿、哈拉山
铜矿、堆拉铅锌矿等矿床。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全国地质工作低谷期。此时的潘彤决定发挥自己在辨认
矿石标本上的优势,攻读
中南矿冶学院(现
中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曾有一度因为单位不景气,潘彤每月只能领到50元工资。导师看他生活清苦,劝他与单位脱离关系,直接享受学生研究津贴和助学金。潘彤为此动过心,但深思熟虑后他婉拒了导师的好意,因为“青海地质更需要人才,更能体现价值,更能作出突破”。苦读了三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到青海有色地勘局。为进一步提高自己地质找矿方面的研究水平,2001年,潘彤又考取了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
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在深造进修中,他的
学识水平在不断提升。2007年,潘彤调到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的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任院长,掌舵青海省规模最大的地质队。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并参与了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调查局许多重大项目的实施及100多项地质项目的立项设计、报告的评审工作,与广大技术人员累计发现各类大中型矿产近十处,其潜在经济价值在500亿元以上。
潘彤,
青海省东昆仑钴矿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研究,青海科技,2009-1
潘彤,等。东
昆仑山脉地区夏日哈木铜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地质通报,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