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辖县
兴海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西南部,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全县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59公里,东西宽119公里。
兴海县东面黄河,西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南连果洛,北接共和县,距省会西宁市270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128公里。现有人口8.2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77.89%,全县辖4乡3镇57个行政村5个社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境内居住着汉、藏、回、蒙、撒拉族、东乡、土、满等17个民族。
2019年,兴海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青海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兴海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全国现代农牧业示范县、全国首批农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县。
历史沿革
兴海,秦皇之前,是为戎羌。晋朝永嘉年间(307—312),原居辽东鲜卑族吐谷浑西迁,在兴海县大河坝流域建政,兴海为吐谷浑王辖地。
唐联吐蕃文成公主,西出长安,大非川之战揽(地名,在今兴海县大河坝一带,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此驻足),世代流芳。自吐蕃于贞观八年初派使与唐联姻,开辟了“唐蕃古道”,并在兴海县大河坝黄清河畔设那录驿,唐蕃古道上的暖泉驿(清代称哈隆马索)今兴海县境内温泉点,唐时称为列漠海今兴海温泉的苦海。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政府成立,兴海为共和辖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由共和析置大河坝设置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河坝设置局升格为兴海县。
1950年6月,兴海县人民政府成立。
2000年,兴海县辖8乡,县府驻子科滩(在唐乃亥乡境内)。其中各乡:河卡乡、温泉乡、唐乃亥乡、大河坝乡、曲什安乡、中铁乡、桑当乡、龙藏乡、子科滩城关未批镇、赛什塘牧场虚拟乡、河卡种羊场虚拟乡。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撤销子科滩镇,设立并命名为子科滩镇(迁至子科滩);撤销河卡乡,设立河卡镇。调整后,兴海县辖2个镇、6个乡:子科滩镇、河卡镇、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曲什安乡、唐乃亥乡、桑当乡
2001年末,兴海县辖2个镇、6个乡,1个居委会、61个村(牧)委会。子科滩镇驻子科滩,辖城关1个居委会和泉曲、纳洞、青根河、黄清、恰当、日干、直亥买7个牧委会。河卡镇驻河卡,辖羊曲、克觉、三赛外、灯塔、叶龙、都台、红旗、宁曲、吾勒赫、却旦10个牧委会。桑当乡驻桑当,辖桑当、明星、夏塘、切卜藏、野马台5个村委会。唐乃亥乡驻中村,辖加吾沟、沙那、念青、龙曲、上鹿圈、下鹿圈、上村、中村、下村9个村委会。曲什安乡驻东大米滩,辖莫多、塔洞、大米滩、团结、才乃亥5个村委会。龙藏乡驻尼买,辖浪琴、赛日巴、桑什斗、木果、麻日毛、日旭、秀纳洞、尼买8个牧委会。温泉乡驻南木塘,辖南木塘、温泉、长水、多巴、尕科河、盖什干6个牧委会。中铁乡驻吉浪,辖吉浪、恰青、杜宗、斗后塘、龙吾隆、然莫、团结7个村(牧)委会。赛什牧场驻赛什塘,辖畜牧一队、畜牧三队、农队、马队4个村(牧)委会。
2006年8月,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藏族自治州将原有的40个乡镇调整为36个乡镇,其中:兴海县撤销曲什安乡,设立曲什安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桑当乡,将桑当乡的桑当、明星、夏塘、野马台4个村划归唐乃亥乡,并将桑当乡的切卜藏村划归子科滩镇管辖。调整后,兴海县辖3个镇、4个乡:子科滩镇、河卡镇、曲什安镇、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唐乃亥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兴海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西南部,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59.5公里,东西宽118.75公里。东、临黄河贵南县同德县相望,西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南与果洛州玛沁县玛多县毗邻,北与共和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248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103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4°48′-36°14′,东经99°01′-100°59′。
地质地貌
兴海县平均海拔3924米(县政府所在地子科滩镇海拔3303米)。最高点鄂拉山脉虽根尔岗海拔5305米,最低点河卡镇吾合托黄河出境处海拔2590米。
气候
兴海县境内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辐射强烈,热量条件差,且地区间的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年降水量在196.5-470.5毫米,无霜期平均38天。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兴海县是海南藏族自治州重要的水电资源开发基地。黄河干流流经兴海146.2公里,可供开发总装机容量354万千瓦。其中:黄河干流国家水电重点开发项目有班多、羊曲和茨哈3座梯级水电站。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大坝河流域内开发的水电站有莫多、尕曲、党村和满龙、温泉、双龙、百盘峡等19座梯级电站。此外,境内有温泉点19处,流量为9.236-22.579升/秒,水温40-58℃,最高水温达80℃,富含药用矿物质。
生物资源
兴海县境内有冬虫夏草图雪莲花、大黄、北柴胡、黄芪、秦、疏叶当归等中藏药材30种。其中冬虫夏草是全省的主产区之一,年产量达1万公斤左右,其独特的品质和药用价值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的赞誉。
矿藏资源
截止2012年兴海县境内绵延的崇山峻岭之间蕴藏着丰富的铜、铅、锌、锡、、金、银、汞等20余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300亿元,是全国31个重点找矿县和全省10个重点资源开发县之一,是海南藏族自治州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基地。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兴海县辖3个镇、4个乡:子科滩镇河卡镇、曲什安镇、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唐乃亥乡。境内有:赛什墉牧场。
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底兴海县有人口7.6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77.89%,境内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东乡族土族满族等17个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海县常住人口为75833人。
经济
综述
2012年全年兴海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6284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53656万元,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8.80%,与2011年同比增长5.70%,增长贡献率达21.4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93910万元,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41%,与2011年同比增长11.00%,增长贡献率达66.4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38718万元,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78%,与2011年同比增长8.6%,增长贡献率达12.1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7个百分点。
2021年,兴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113万元。
第一产业
2012年全年兴海县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32730亩,与2011年同比持平。其中: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57013亩,与2011年同比增加2108亩,与2011年同比增长3.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907亩,与2011年同比减少5226亩,与2011年同比下降4.6%;蔬菜大棚播种面积97亩,与2011年同比持平;饲料播种面积11821亩,与2011年同比增加1000亩。全年实现粮油产量16432吨,与2011年同比减少988吨,与2011年同比下降5.67%。其中:粮食产量10154吨,与2011年同比减少1628吨,与2011年同比下降14%,油料产量4829吨,与2011年同比增加179吨,与2011年同比增长4%。
2012年,兴海县全年累计繁殖各类仔畜共46.97万头(只),与2011年同比增加3.86万头(只),繁殖率为77.79%,同比基本持平;成活各类仔畜43.11万头(只),与2011年同比增加3.56万头(只),成活率为91.78%,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1.01万头(只),死亡率为0.91%,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出栏牲畜47.29万头(只),与2011年同比增加4.86万头(只),出栏率为42.77%,与2011年同比提高2.12个百分点。
2012年,兴海县全年累计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为75504.21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10038.95万元,增长15.33%,其中,农业总产值是24384.71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了3154.27万元,增长14.86%。林业总产值是1370.02万元,与2011年同比减少了190.02万元,下降12.18%,畜牧业总产值是48959.48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7044.7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6.81%,农林牧业服务业总产值790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3.95%。
2012年,兴海县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655.79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5.72%(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13352.54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6.36%;林业实现增加值704.42万元,与2011年同比下降17.46%;牧业实现增加值39124.83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6.16%;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4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0.92%。
第二产业
2012年,兴海县全年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9651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22371万元,同比增长8.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2868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24131万元,同比增长0.2%(按可比价计算),占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6.3%;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6783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3634万元,同比增长108.69%(按可比价计算)。全年全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649万元,同比增长27.68%。
2012年,兴海县采掘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229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5856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0.74%。水电产业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增加值25823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加13564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52%。
第三产业
2012年,兴海县全年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941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5.79%。其中:城镇零售总额8940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5.69%;乡村零售总额4001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6.04%。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750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79%,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012年,兴海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全年累计完成住宅投资8790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87.43%,占全部投资总量的6.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累计完成住宅投资7261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22.01%,占全部投资总量的5.72%;住宿餐饮业全年累计完成住宅投资3597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9.2%,占全部投资总量的2.83%。
文化
截止2012年底兴海县有人口7.6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77.89%。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才称“西藏自治区”,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社会
文化事业
2012年末,兴海县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638户。
教育事业
截止2012年末,兴海县初中生招生797人,在校生2342人,毕业生999人。普通小学招生1794人,在校生8183人,毕业生95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00人。
医疗卫生
截止2012年末,兴海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个,计划生育服务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56人,其中医生127人,卫生防疫人员2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01张。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86‰,婴儿死亡率15.6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1.87‰。
社会保障
截止2012年末,兴海县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118人,比上年末增加573人。其中参保职工161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0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8969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3543人,城镇居民5426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301人,增加332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2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51470人,参合率达99.7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060.99万元,累积受益人数达27528人次。
基础设施
截止2012年末,兴海县全县境内通车公路里程2732.8公里。固定电话年末用户0.3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0.2万万户,农村电话用户0.12万户。2012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6851户。其中:电信用户13801户,移动用户32000户,联通用户2105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025户。
旅游
赛宗寺
藏语称“扎嘎者宗托桑云丹达吉林市”,意为“白岩猴寨闻思功德兴隆洲”。位于县治西偏南,在今桑当乡西18公里的赛宗山下。赛宗山位于兴海县中部,为安多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势峻美,远远望去,酷似一头饮水巨象,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沟中。传说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务寺高僧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等都先后在此活动,留有遗迹。至今有所谓“吉祥坡”、“如意奶牛蹄印”、“莲花生大师修洞”、“宗喀巴大师法座”、“练经洞”等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胜古迹。由于赛宗山盛名遐迩,历史上各地信徒常来此朝山。据传,约在清末,果洛纳哇活佛来此,曾在赛宗山下建参康1座。本世纪二十年代,纳哇去世,该参康遂成遗迹。1923年,同仁隆务寺的第三世阿绕仓大师洛桑隆朵丹贝坚赞(1888一1959)为实现其前世即第二世阿绕仓·洛桑隆柔嘉措(1808一1886)的遗愿,亲自来赛宗山,创建赛宗寺,初建了阿绕仓昂欠和18户僧舍。此后,在当地阿粗乎千户香三木、百户索洛、兴海夏卜浪千户才盖和祁连阿力克头人南喀才昂、刚察地区千户华宝藏、果洛苟日头人丹德尔等的支持下,于1927年建成小经堂和文殊殿,1951至1954年间,建成百柱大经堂、弥勒殿和护法殿,从而使赛宗寺发展成为海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和佛教文化中心。1958年,全寺共有大小殿堂、佛塔18座,房前15院,僧舍150多院,共计1086间,寺僧519人,包括同仁地区的修行僧人,共619人(内有转世活佛28人,僧官1人,经头2人,管家8人,干巴11人)。主体建筑百柱大经堂与西藏甘丹寺大经堂媲美,内供阿绕仓大师、兜率天众、十六尊者等巨型塑像和千佛铜像以及全套大藏经、《宗喀巴师徒全集》等许多经典,另有无数曼遮、象牙、托钵、净水杯、银灯、铜灯等贵重法器。该寺佛像、佛经、佛塔等极为丰富,与格鲁派六大寺齐名。1958年后关闭,1962年一度开放,“文革”中再次封闭。1981年5月10日重新开放,先后重建了小经堂、弥勒殿、阿绕仓大师佛堂、菩提塔,八大灵塔和百柱大经堂,并兴建了5座昂欠和200多院僧舍,现有寺僧250余人,活佛3人,由祁加活佛洛桑图丹尼玛(72岁,曾任兴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直格尔活佛洛桑却吉尼玛任寺主。
赛宗山
位于兴海县中部,是安多地区藏族群众传说中的三大著名风景区之一。藏语统称为“三宗”,即普郎样宗、安窘南宗、迪毛宗。迪毛宗就是赛宗山,意为猴子的山寨。远远望去,赛宗山酷似一头饮水巨象,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沟中,山上沟壑纵横,洞窟遍布,苍松古柏,葱茏秀丽,有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名。如“吉祥坡”、“如意奶牛蹄颖等。山下有赛宗寺,活佛阿热仓于民国十二年创建,隶属于隆务寺。殿堂内有释迦、莲花生宗喀巴以及阿热仓的金身塑像。藻井、墙群的绘画既有佛经权事,又有动物山水,绚丽多彩,栩栩如生。每逢藏历猴年,数以千计的信教群众从各地来此朝拜、转山,盛况空前。
黄河峡谷
兴海县黄河峡谷:范围涉及黄河干流从玛尔档峡至班多峡切割形成的峡谷段落,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峡谷段谷深水流急,是黄河流域最长最深,景观组合丰富,原始面貌保持较好的V字型峡谷段。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27日,中共兴海县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兴海县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兴海概况.兴海县人民政府.2024-08-02
兴海基本情况.兴海县人民政府.2024-03-13
人文魅力.兴海县人民政府.2024-03-13
海南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海南州统计局.2021-06-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地貌
气候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生物资源
矿藏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旅游
赛宗寺
赛宗山
黄河峡谷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