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
中国四大名笔之一
宣笔产于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市为名,故称“宣笔”),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历史
毛笔的历史更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对毛笔的叫法不一,楚国称毛笔谓“聿“(吁),燕国称笔谓“弗”,秦朝统一中原地区后实行“书同文”,毛笔才有了统一的名称。宣笔可以说是毛笔的起源。因为很久以前宣城市就有“毛颖之技先天下”之说。
关于宣笔的由来,自古就有蒙恬造笔说法。唐朝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具体方位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区泾县一带;另一说中山在今江苏省水县境内。据《元和郡县志》二十八卷记载,中山在宣州溧水区县东南十五里处,因唐宋时期宣州府地域广泛,溧水县属宣州管辖。
蒙恬发现中山兔肥毛长,质地最佳,于是以竹管为笔杆,兔毛(又称紫毫)为笔头制作毛笔,世人称“蒙恬笔”,为宣笔的鼻祖。
关于蒙恬造笔之说,史界有争议。据考证,秦之前已有毛笔。如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战国墓就出土了楚国毛笔,该笔长462.5px,直径10px,笔锋长62.5px;笔杆系竹制,笔头为兔箭毛,与蒙恬笔的区别为该笔用传统的夹缠法固定笔头,即将笔头夹在划为四片的竹杆头上,以麻丝夹缠,并涂上漆汁。从这里可以看出,蒙恬并不是毛笔的发明者,而是对毛笔的制作进行了历史性改良。即将笔杆一端镂空做成笔腔,再将笔头置入腔内,这样制出来的毛笔与夹缠法制出来的毛笔相比有三大优点;一是笔头整体固定在笔腔内,可以长期保持浑圆状态,利于书写;二是笔头可以保持端正的位置;三是更具有稳定感。所以毛笔至今一直延续蒙恬创制的笔腔式样不变。
古代毛笔与现代毛笔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古代毛笔为了便于人们别在头发或冠巾上随身携带而将笔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笔”之说。
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市,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据考证,制作上乘的宣笔所用之兔毛应为秋天所捕获的长年在山涧野外专吃野竹之叶,专饮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弹性极强的双箭毛。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这样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之为“掌上明珠”,称之为“珍宝”。
所谓尖、齐、圆、键是这样的含义;
尖:笔锋要尖如锥状,功用为利于书写钩、捺等笔画;
齐:笔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功用为利于吐墨均匀;
圆:笔根为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之毛均匀,功用为书写时流利而不开叉。
键: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能显现笔力。
兔毛(紫毫)之珍贵,有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紫毫笔》诗为证: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市之人采为笔,千万毫中拣一毫,每年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兔毛(紫毫)之珍贵更有唐律为证。唐律中把“宣笔”列为“贡品”,并作出“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之明确数量规定。用两为计量单位,且只有六两和三两在唐律所列出的“贡品”中可能是仅此一项。
历代文人雅士盛赞宣笔。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对宣笔向往,或表达使用宣笔的感受,或表达从朋友处获得宣笔的激动心情。
以大书法家黄庭坚《谢送宣城笔》诗为例,诗人写道:
宣城市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从该诗的三四两句可看出当时宣笔的代表作——诸葛笔只能从朋友处获得馈赠,即使花上千金,在市面上也买不到。
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盛赞宣笔,随书“宣笔纵横,蝉蜕龙变”八个大字赠与泾县宣笔厂,并亲自监制莲蓬斗笔。
自秦到唐宋,宣城制笔名家辈出,最有代表性的是唐朝诸葛氏。史料记载其家族大多操持此业,所制之笔均为晋朝和唐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等购用的宝品,此二人均向诸葛氏写过“求笔帖”求笔,或赠友或自用。古人赞誉这种诸葛笔为“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宣笔历史上也与许多名人有故事。仅举两个成语故事,其中的主人公与宣城市有密切关系。一则为“梦笔生花”。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白才华横逸,一辈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为什么呢?据说李白小时侯,曾梦见所用的笔头生花,醒后便文思敏锐,以斗酒诗白篇之豪气闻名天下,人称“诗仙”。酒喝多了,朦朦胧胧中都能作诗。
另一则为“江郎才尽”。《梦求注》记载,南北朝有一个人名叫江淹,其年少时曾梦见一人送给他一枝五色笔,其人自称郭璞。江淹从此以文章闻名天下,但此事不见史传。虽送笔无记载,但还笔却有记载。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曾夜宿冶亭,梦一老人,自称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手中,已用了多年,现该还给我了。江淹便从怀中取出五色笔还给老人。从此,江淹便才思衰竭,再无美文佳句传世。“江郎才尽”就成为人们才情文思衰退的代称。
到了元代,宣笔因统治者的轻视,再加上当时宛陵一带战事频繁,笔工纷纷南流避难,宣笔随即被湖笔取代,这种局面至今未能彻底改变。
制作材料
宣笔制作的材料分两大类。一类为笔杆,普通的有木杆和喉管;较高级的有玉管、瓷管、雕漆管等,更有甚者在笔管上雕镂象征吉祥的龙凤图案,以示奢侈豪华;另一类是笔头,主要有紫毫、狼毫、羊毫、鼠须、鸡毛、鹅毛等兽毛禽羽,其中以紫毫为精。但各种毫性能不同,紫毫偏硬,狼毫次之,羊毫较软,适合于不同的字体和画风,更有象征意义的是人发、胎毛、胡须等。“人须”造笔,可以说是歪打正着。唐朝张怀懽《书断》记载,岭南没有兔,地方长官郡牧得到一张兔皮,就拿给工人制作毛笔。该工人因醉酒丢失了兔皮。醒后心中恐惧,就把自己的胡须剪下来做笔,结果笔很好使用,郡牧就叫工人多做几枝给他,那工人的胡须没那么多,只好说了实话,郡牧下令百姓供应人须做笔。
随着书画艺术发展的需要,人们还将各种不同性能的毫,相互搭配成中性的毫,所制的笔谓兼毫,以达到刚柔适中,毫毛耐用,挥洒自如的功效。
工艺流程
宣笔的制作不仅精于选料,更注重工艺。可分为水盆、装套、修笔、检验、装球五个部分。更可细分为浸皮、发酵、柔笔、选毫、分毫、熟毫、扎头、笔套、易毫、刻字等十几道流程,70多个操作工序,而非一人一手或一朝一夕可就,其中包含了笔工艺人的艰辛和劳累,尤其是修笔和检验必须细之又细、精之又精,一支上品宣笔要反复修笔多次,并用放大镜来检查。
宣笔种类
“石獾”、“宣州紫毫”、“纯紫尖毫”等硬毫笔及“长颈鹿”、“鹤颈”、“笋锋”等长锋羊毫笔。
珍贵名笔
“古法胎毫”、“玉管宣笔”、“安吴遗训”、“梦笔生花”、“莲蓬门笔”等。
产品特色
尖、圆、齐、健;选料精严、制作考究;毛纯耐用、刚柔并济。
毛笔鉴赏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毛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的珍玩古物。但毛笔不易保存,笔毫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更着眼于装饰意浓厚,色彩艳丽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的。古人以竹笋式笔毫为我国传统品类,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粗,形如笋状,落纸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常趣味。又有兰花式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之感,赏心悦目。古代还有一种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自笔管成为鉴赏和珍藏的对象后,人们便常以珍宝珠玉制毛笔管。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氏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还是供人鉴赏观玩的艺术品。古代工匠在周不盈寸的毛笔管上,巧妙的描绘,镌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足以表现工艺的独特高超。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管笔就是一例。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去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衬托出沧龙凌空飞舞,在云中腾越戏珠,气势磅礴。加之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笔管和笔套镶金扣,增添了富丽华贵之感。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是明代制笔水平的实证,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
鉴别古笔,首先对保存的遗物和各个时代古笔的历史要做系统了解和认识,分清笔的历史上限下限,区分制笔地区,把握各时廷御制品。其次看笔毫完好与损坏情况。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对制笔名家和名人的时代特点,个人风格,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识别和鉴别,从而审定其文物价值。每一种文物均有作 品出现,只要我们丰富自己的知识,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会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选笔方法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毛笔鼻祖宣笔
宣笔制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秦始皇时,蒙恬将军南伐楚之中山(泾县一带),始以免毫竹管为笔,称“秦笔”;隋开皇九年(809),改宛陵为宣城(今宣州区)后,“秦笔”亦改称为“宣笔”。
湖笔起于宋元时期。兴盛于元、明清,超越宣笔而后来居上。南宋时期,湖州市是士大夫们息影山林的首选之地,他们及附庸的文士们哦咏苕霅之间,唱酬青卞之下,带动了文房用具的发展;书风的流变和泼洒写意的文人画影响了毛笔的笔料由以兔毫为主转向以羊毫为主。地处江南的宣城为战乱而凋敝,使与宣城接壤的湖州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宣城市的部分笔工徙居临近的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钱选(钱选)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朝野交誉,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市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现在由于制笔技术的交流和扩展,现代的湖笔和宣笔的选材、技术的差别已经逐渐缩小,除产地,名牌外,无大的明显的区别,因为宣笔制造历史更为悠久,所以被视作毛笔正宗。
列入非遗
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宣笔制作技艺”名录其中,这是继中原地区“宣纸制作技艺”之后,又一文房珍品被选为国家“非遗”名录。
宣笔历史悠久,始于秦朝,产于泾县。因泾县昔时属宣城市总管府所管辖,属制毛笔又主要集中于宣州集散,故因地得名曰“宣笔”。宣笔技艺独特,取料精致,品种齐全,适用广泛,被历代书画家称之为“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刘海粟大师曾题词赞到“宣笔纵横,蝉蜕龙变”。书法大师林散之题词赞到“人人都爱湖州市笔,岂料泾县笔亦佳。秋水入池花入座,斜笺小草兴无加。新制几支初试手,尖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家。”并题词说:“制笔有妙理,唯宣笔厂为得之。”如今,泾县宣笔生产企业共有30余家,其中“上洋”牌宣笔因传承古法严格制作具有尖、圆、齐、健“四德”之美,劲、润、长、短“四长”之特色,深受国内文房四宝协会,著名书法家的推崇,被誉为“千年宣笔、掌上明珠”而弛名中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悠久历史
制作材料
工艺流程
宣笔种类
珍贵名笔
产品特色
毛笔鉴赏
选笔方法
毛笔鼻祖宣笔
列入非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