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谦(1904一1959),男,
藏族,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今
尖扎县王凸扯乡尖巴昂村,1933年,28岁时承袭其父兰宫太的昂拉千户之职。千户为封建世袭官职,直属省府辖制。据1950年统计,
青海省共有千户26人,总千户1人,副总千户6人。
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
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千户府设在尖巴昂。昂拉又称昂拉八庄,每个庄有1个百户,一个百户管辖几个自然村。昂拉共57个自然村,1100余户,约5500多人(一说8000余人)。该地区除少数
回族、
汉族外,均为
藏族。昂拉地区是农牧交错区,以农为主,农业占百分之八十左右,牧业只占百分之二十。
项谦继任千户后,曾组织属民抗税,
马步芳曾三次攻打昂拉均不克,攻之不克则笼络,先一面坚持武力威胁,一面又许以物质利益,请藏族总千户
华宝藏和活佛
古嘉赛等前往疏通,后送枪支子弹,终将项谦请至西宁,并与其结为兄弟,委以省政府参议。从此,项谦与马步芳交往甚密。民国24年(1935年)6月24日委项谦为保安第六区(贵德、共和)下郭密保安团第三营(现
尖扎县)营长,下辖八个保安队。
1949年9月初,人民解放军从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渡河进至
化隆回族自治县时,项谦即派人带着礼品向解放军致敬,表示欢迎解放。9月18日,
贵德县解放并组成贵德县人民政府。党和政府考虑到昂拉地区的民族关系和历史特点,承认其千户职位,委以继续管理昂拉地区,且拟安排更高的职位,由于其尚未理解党的政策,几次邀请均未到县。1950年8月6日,在省人民政府再三争取下,始去
西宁市参加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马朴先生的吊唁活动。在西宁期间,专为项谦来宁召开座谈会,表示热忱的欢迎。项谦一再表示拥护解放,坚决靠拢政府。实际上仍然举棋不定。
青海省解放前,项谦与
马步芳的高级军官马老五、谭腾蛟、马全彪、
马成贤、
谭呈祥等,与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刚察部落土匪头子宗吾加洛结为至交。1949年12月至次年3月间发生的几次反革命武装叛乱,特别是谭呈祥、马成贤在化隆卡里岗发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对项谦有很大影响。全省几次大规模反革命武装叛乱被平息之后,许多漏网的反革命头目潜伏昂拉地区,极力煽动和挑唆项谦对抗人民政府,发展反革命组织,诱使项谦任反革命组织“中国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委员”、“反共救国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项谦于阶级局限和自身利益,自恃武装强悍,处地险要,利用反革命武装,攻打解放军驻地、人民政府武工队,蚕食已建人民政权地区,自称“小台湾”。
党中央、西北局对解决昂拉问题非常关注,做过多次具体指示,当时省委、省政府为了和平解决昂拉问题,曾广泛征求党内外人士和各民族代表人士的意见,为和平解决昂拉问题,从1950年9月至1952年4月上旬,在长达两年时间,先后派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喜饶嘉措、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札喜、副秘书长
古嘉赛、委员兼
塔尔寺法台夏茸布、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岳赛多杰、财经委员会委员宦爵才郎、文教厅副厅长桑热嘉错、
贵德县副县长更登、
化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却吉、
海晏县县长同曲呼、省贸易公司副经理彩盖等
藏族知名人士17次共43人(次),前往昂拉地区晓以利害,劝告项谦与反革命划清界线,班禅额尔德尼和塔尔寺亦曾特派代表昂嘉格赖(西藏班禅驻青海办事处处长)等持函亲往商谈。均被项谦拒绝。
在这种形势下,省委、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央批准,1952年5月1日,对昂拉地区反革命武装进行军事清剿。仅用一天时间即结束战斗。项谦及少数匪首脱逃。5月2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告各族人民书》,派完德太等11名归降人员持《告各族人民书》及其家信招降。由于大势所趋和共产党宽仁弘宥,项谦终于l952年7月11日下午回到昂拉地区,向人民政府归降,交出长短枪16支、子弹2580发、望远镜一架、马5匹。
项谦归降后先后受到
青海省主席赵寿山,省委书记张仲良,西北局领导习仲勋、汪锋、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汉、副主任委员乌兰夫、刘格平等领导的相继接见,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先后安置为
尖扎县县长、
黄南藏族自治州副主席(后改称为副州长)、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58年黄南地区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在平叛中项谦也受到了平叛扩大化的株连。4月25日一5月10日,在尖扎县二届一次人代会上对其批判。6月5日由黄南州委报省委同意,撤销项谦尖扎县县长、黄南州副州长职务,安置为州政协委员。
1959年3月12日病逝。享年55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
全州县纠正1958年平叛扩大化错误时,纠正了对项谦的错误批判,对因项谦的问题而受牵连的家属、子女作了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