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挽镇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武宣县南部,东毗武宣县
桐岭镇,西邻
来宾市石牙乡,西南与
贵港市东龙镇接壤,东南与贵港市
中里乡隔山相邻,北连武宣县思灵乡。镇政府所在地离武宣县城34公里,南距贵港市65公里,西距来宾市90公里,北距
柳州市13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1公里。镇驻通挽街。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通挽镇人口数为25624人。
通挽于
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始设。
清朝时期称东晚,属武赖里,1909年设通挽区,1949年12月改为通挽乡,属桐岭区(后改称南河区)。1950年9月改称通挽区,1958年1月改为通挽乡,1958年8月改称通挽人民公社,1958年9月并属冲天人民公社(辖南河片原6个公社),1959年3月改为通挽人民公社,1962年3月改为通挽区,1969年1月改为通挽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社建乡称通挽乡,1996年7月经批准改为通挽镇。
行政区划1998年至今辖分岭、
大昌镇、尚黄、通挽、伏柳、大团、尚满、江龙、花马、古佐、安村11个村民委。下有分岭、大昌、尚黄、寺、通挽街、花颜、梧山、伏柳、大团、尚满、王羌、古例、张宽、龙朋、千金、立志、汶村、横山、横田、克胜、花马、朝阳、花蒙、禄化、石座、进步、大稼、新村、高椅、山古佐、岭古佐、禄丰、禄欢、安村、马山、禄贵36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截至2009年底,全镇共11320户,42269人。其中农业人口41038人,非农业人口1231人,男性公民21795人,女性公民204742人。其中
壮族人口占99.7%,
汉族人口占0.27%,
苗族、
瑶族、
黎族、
仫佬族、
毛南族等少数民族约占0.0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1人。
山脉通挽镇东、西部为土岭,中部为石山、均属南北走向。主要山脉是龙山山脉,该山从
贵港市延伸而入,狐环通挽、桐岭等乡镇。比较高的山峰有岭顶沟,海拔641米,其次是猫头山611.9米,山扒岭594.6米,尾灌山550.4米,顶门楼528.4米,其余均在500米以下。河流通挽镇辖区主要河流是武来河,该河一水出自分岭,
北流市经岜寺桥,梧山坝至伏柳村前受北堂、龙桶诸水,名
三江侗族自治县。镇内长度3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2立方米每秒,沽水流量0.3立方米每秒,可筑坝引水或提水灌溉农田,不能通航。气候通挽镇属
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0.8
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为39.4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39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天数290天;年平均无霜期330天;寒露风经常出现日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主要气候灾害种类有倒春寒、干旱、
霜冻、暴雨、
寒露风等。土壤通挽镇地形复杂,地貌殊异,土壤种类繁多。龙山山脉山脚下的分岭、
大昌镇、尚黄、梧山、伏柳、大团、尚满等村多属沙页岩,黄红壤土;地处岩溶地区的花马、
江龙镇、分布着
褐色石灰土;花颜、安村、古佐一带则为红壤区。
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
褐铁、
铅锌矿、
方解石、石灰石,耕地面积1898.4公顷,其中水田1186.7公顷,旱地711.7公顷,林地面积3076公顷,水域面积约189.6公顷,有北堂、团结、三联、东雅等小型水库9座,提水工程26处,干渠总长为46.5公里,灌溉农田1092.1公顷。经济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经济作物有
甘蔗、花生、茶叶等植物资源,还有松、杉、
尾叶桉、竹子、桉林木、
龙眼、枣果、
柑橘属、柿子果、
黄皮、
芭蕉、李果等果树,野生动物有
花面狸、蛤、山猪、穿山甲、黄琼、
眼镜蛇属、
白花蛇、
眼镜王蛇等。2009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48970亩,其中水稻面积36060亩,玉米面积8700亩,黄豆2100亩,红薯2100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858万吨以上,全镇农业总产值5436万元。;特色农业2009年全镇种植绿肥和
紫云英达0.36万亩,其中在伏柳村连片开发700亩红花草示范样板点,在大团村连片开发500亩种植绿肥和红花草示范样板点,在江龙村连片开发300亩种植油菜示范样板点,马铃薯种植1500亩。通挽镇自2004年开始推广种植食用菌,当时只有人字棚栽培方式,种植面积为8000平方米。随着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群众种菇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到2007年发展到62万平方米,而且以大户大棚栽培为主,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2009年,通挽镇的食用菌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发展成为通挽镇继生猪规模养殖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项短、平、快项目。;林果业2009年完成新种植水果126亩,完成率达到90%以上,其中
龙眼17亩,李子10亩,
柿子58亩,枣子4亩,蕉类15亩.其他22亩。2009年底,全镇有林面积3076公顷,立木蓄量为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7.7%。境内有诸多林场。林场主要林种为松、杉、
尾叶桉、
油茶、竹子、柿子、李果、龙眼等。2009年加强植树造林,完成荒山造林1800亩,封山育林3600亩,植树2.2万株,加强对思通公路两旁马山至花颜石漠化治理造林400亩
任豆树的管护,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注重防火和病虫害的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8200亩,防治率达100%。;畜牧业2009年春秋两季全镇在11个村委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免疫率达100﹪。年内肉类总产量5718吨,水产品总产量547吨,生猪出栏量81697头,
肉牛出栏2374头,山羊出栏1275头,家禽出栏17万羽。大力发展以生猪饲养为主的园区特色养殖,2009年新建“六畜兴旺生态养殖小区”,该小区占地面积340多亩,小区内采取统一安排场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栏舍设计、统一规范防疫、统一饲养品种、统一公共设施。小区内全部运用发酵床科学方法,实现零排放环保式养猪。该小区建成后,小区内可容纳年均出栏
肉猪2500头的养殖场6家,已有5家业主进驻该小区。“六旺生态养殖小区”年可出栏15000头肉猪,实现产值达2400多万元,利润500万元。据统计,我镇自2006年以来,全镇共建有百头养猪场78个,其中500头养猪场26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14个。2009年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1个,千头规模养猪场10多家。我镇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规模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09年四月份,在
来宾市召开“全市当前农村农民工作”会上,我镇做了经验介绍典型发言。畜牧业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副业、土特产品通挽镇副业发展滞后,主要副业以茶叶的粗加工为主,镇内有大小茶叶
加工厂十多个,大多都是粗放型加工经营。由于发展早、历史悠久,茶质优良,普遍受群众认可和商家的接受,产品远销县内外。近几年,茶叶加工开始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逐步打造出“通挽镇银毫茶”品牌,产品近销
柳州市、
贵港市,远销
广东省等省。2009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200亩,茶叶总产量220吨,茶叶产品的品位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不断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渔业2009年全镇水面养鱼52公顷,主要是水库养鱼,年产量152吨,鱼的品种主要有
草鱼、链鱼、鱼、鲤鱼等。工业、乡镇企业2009年,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2114万元,比上年增长48%。2009年,全镇乡镇企业945家,其中个体私营企业949家。2009年,全镇共举办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或项目956个,从业人员2453人,上交各种税金327万元,实现利润683万元。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7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的招商引资额1500万元。交通境内有公路10条,总长31.3公里。其中国道(
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一条,通挽境段长10公里;县道(思通公路)1条,通挽境段长7.4公里;公路营运线两条。209国道为标准型
二级公路,自东入境向西南往
贵港市。全镇11个村民委就有8个分布在209公路两侧。2009年在全县乡镇中率先完成十一五规划,村村通
水泥路。邮政和电信镜内有邮电所1家,职工2人,电信公司、
中国移动、联通营业公司营业厅各一家,2006年底已全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闭路电视,2009年底已实现村村可通宽带。财税金融辖区内有农业银行营业所一家,信用社一家,财政所一个。财税收入、存款余额、贷款发放呈现连年攀升趋势。2003年经历农村税费改革,当年收上农业税79.72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的88.27%。2009年财政收入自税费改革后首次破百万元达到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5元。城镇与乡村建设通挽集镇设有开发区一个,集贸市场四处,规行划市井然有序,分设成衣行、蔬菜行、鱼肉行、工业品行等,市场总面积9681平方米,2009年底,集镇范围内就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全镇11个村民委村村有办公用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迅速,6个村民委先后建立了敬老院并入住,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教育1998年,全镇有初中2所(通挽中学和通挽二中),2006年8月19日通挽中学与通挽二中合并,总部设在原通挽二中,(通挽二中建于1970年,原校址在通挽大队村委,于1996年9月迁入新校址即通挽中学的总部),分部设在通挽一中。学校占地面积46669m2,人均占地面积7.5m2,校舍建筑总面积16292m2,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6643m2,行政办公用房572m2,生活服务用房7621m2。学校总部位于通挽镇开发区正南方,占地面积33350m2,校舍面积8832m2,分部位于通挽镇东南方,占地面积13334m2,校舍面积7460m2。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员工136人,其中公办131人,工人5人。专任教师112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大专学历80人,合格率99.1%.新聘教师23人,大专以上学历的23人,合格率100%。校长岗位人数4人,合格率100%。文化、体育通挽镇有彩调、壮剧、
曲艺等艺术种类,文化机构有文化站一个,文化楼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图书馆一个,图书室7个,其中村级4个,镇级3个,全镇图书室藏书5万多册。全镇有
广播站一家,网络公司一家,网吧3家,娱乐场所均正常开放。电影站一个(1998年后废弃)。通挽镇人民素有爱好体育活动的习惯,享有“体育之乡”的美誉,体育项目主要有球类、拨活、田径、舞蛳、武术等。全镇有篮球场36个,其中灯光球场15个,体育活动频繁,效果好,在重大节日或喜庆日经常举行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及舞蛳表演,结合护林防火工作,通挽镇率先在全县范围内举行了独具特色的“护林防火杯篮球赛”,效果非同凡响。近几年来,先后为国家输送了各种体育人才,多次被评为县、地区级先进体育乡镇。1998年12月,通挽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9年我镇老年人代表全区参加健身操大赛更是获得了第三名的佳绩。;通挽镇文艺事业兴旺发达,全镇共有37支文艺队,每个村民委都有1支以上的业余文艺队,从事文艺活动人员有1000多人,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好评,文艺队在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通挽镇各界人士更是对文艺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能出谋的出谋,个体老板赵光盟、覃民灵两人出资逾万元协同通挽镇党委、人大、政府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农民
中国艺术节,为通挽镇人民送上了丰盛的文艺大餐。卫生镇内设有卫生院一家,医院占地面积1595.97平方米,建筑面积1736.26平方米,医院设备齐全,设用内科、外科、
小儿科、;妇产科等,拥有生化仪、B超、X光等先进设备,可以开展紧急救护、临床护理、医疗保健、住院分娩等业务,医院师资雄厚,拥有医师11人,
主治医师3人,护士3人,
护师5人,村级卫生所29家,执业医师1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服务所一个,2009年全镇人口实际出生数为597人,计划生育率84.09%,二孩计生率65.96%,人口自然增长率10.91‰,完成“四术”任务513例。旅游资源本镇没有旅游资源或尚未开发。
古墓群--岜寺村北
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公路边有
汉墓古墓群,现存封土7座,直径10-15米,高2-3米,1980年4月4日,
武宣县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杰岩—在石座村西北,有座灵杰山,山势耸秀,山畔有一岩洞,宏敞可容数百人。洞内昔日有灵头古寺,民国16年毁寺改灵头岩。山麓清流环绕,山川雅秀,洞宇光明,岩内多名人留题。;北敢山-在通挽镇西南、进步村后背,前绕池塘,后靠山谷,大山环绕,形势险要,山下有村,名北敢村。清同治6年(1867年),武宣县知县刘汝棠带兵到北敢村围捕黄进四等人,黄部愤起反击,南毙刘汝棠,后以该村地险人顽为由,强行该村迁徙别处,其遗址不准再造土,并列碑垂记。1970年后,进步村部分村民已陆续到北敢村旧址造屋居住。;古例山—在古例村背,山势高耸入云,正直如笔,秀甲群山,其东南为平田,左右山势环抱,武来河绕过其东南,明朝大藤峡农民起义,有韦大在田垌中筑一基围,两端连接山脚,形如眠弓,高2米多,长约四、五百步,与官军相抗。后人在该村山脚
拾得铜印一枚,篆文“两广
转运使之印”,印背镌有
永乐年造等字样。
通挽镇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通挽镇巴寺村山背
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线旁。是为了纪念韦华琰等8位同志1947年参加中秋起义、游击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牺牲而建,是通挽镇人民群众进行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1965年,通挽乡人民政府在通挽街供销社收购门市附近建
烈士墓。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2000元,把烈士墓迁到巴寺村山背209国道线旁,建成
烈士塔,总投资2700元。占地面积266.64平方米,纪念塔由基座、碑体组织,塔高10米。纪念塔碑体上四面篆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塔”、“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几个大字。碑文刻有
韦华琰等15个烈士名单。2006年争取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基金,进行了维修,扩建了陵园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了围墙、大门,倒了水泥地台,对碑体进行了刷新。纪念塔前是
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线,交通便利。背靠大山,环境优美。
韦敬礼—通挽镇伏柳村人,中共党员,老红军战士,通挽镇地下革命、地下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历任中共
武宣县特支委员、县工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区一二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12月1日武宣解放后,首任武宣县人民政府县长。后调任柳州专置建设科长,森工局副局长等职。此后,长期身处逆境,无辜含冤,“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严重的摧残迫害,1983年,其问题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1988年10月在柳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