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
三门峡市六峰北路,是建立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虢国博物馆于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4月2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2017年经过全面提升改造后,基本陈列合并为《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占地2100余平方米,分为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车马辚辚和古墓秩秩六个部分。文物展出数量583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铜铁复合质地器物、木器、骨角牙器、纺织品等。截至2024年1月,虢国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为4355件/套(15114件/颗),其中珍贵文物1272件/套(3828件/颗),一般文物3083件/套(11286件/颗),涵盖铜、铁、玉、石、陶、竹、木、骨、贝、麻等十余种类,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大宗,玉器最为精美,铁器、麻织品尤为珍贵。馆藏有国宝级文物,如有“
玉柄铁剑”之称的玉柄铜芯铁剑、多组玉佩、人龙合纹玉璋等。
虢国博物馆是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多项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是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8月,获得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2022年,被评为
三门峡市“2022年度优秀社科普及基地”。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虢国是西周早期建立的
姬姓诸侯国,对西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家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考古发现
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2次大规模发掘。其中,1990年发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发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84年,将首次发掘保留下来的1727号车马坑原地原状建起虢国车马坑陈列馆。
发展过程
1993年,虢国博物馆立项,开始规划设计。
1996年12月,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虢国博物馆主体馆开工建设。
2000年10月,博物馆建成开放,定名“虢国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题写馆名。
2001年4月21日,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2002年,博物馆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
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7年9月19日,博物馆实行全面闭馆提升改造。
2018年1月20日,博物馆完成改造对公众开放。
2022年,博物馆申报建设虢国墓地国家
遗址公园获批立项。
建筑布局
虢国博物馆是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2001年4月21日向社会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设计体现出车马文化,外观像一驾
周代的战车。
陈列展览
虢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该陈列展厅占地2100余平方米,由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虢国的历史及考古发掘情况,第二至四部分展示考古发掘出土精美文物,第五、六部分原址展示车马坑及墓葬区。文物展出数量583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铜铁复合质地器物、木器、骨角牙器、纺织品等。
虢旗猎猎
“虢旗猎猎”展厅由“胙土命氏、建国封邦”“名垂周史、守土护疆”“古国觅踪、重见天光”三个单元构成。通过迎风招展的旗帜,展示虢国跌宕起伏的发展演变、人物和历史故事,以虢国墓地及
李家窑遗址城的考古发现,体现虢国曾经的强大和辉煌。
《虢旗猎猎》展厅约300平方米,通过文字、图片、沙盘、壁画、艺术造型等多种陈列形式,向观众介绍虢国的由来、虢国都城、虢国疆域、虢国世系及虢国墓地发掘情况。虢国是
西周初年的
姬姓封国。其开国国君是
周文王之弟,
姬发的
叔父。虢公多在
周代中作卿士,辅佐周王征伐,参与大事决策,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公元前655年被
晋国所灭,著名的"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典故,就是说的这件事。虢国原封宝鸡,后迁于陕,其疆域大于今三门峡辖区。国都上阳在今市区李家窑一带,虢国墓地位于今市区上村岭上。这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邦国公墓。它的发现和发掘,拉开了3000年前古虢国之谜的序幕。
吉金灿灿
“吉金灿灿”展厅由“熔经铸史、王侯政治”“崇文循礼、钟鼎享祀”“尚武谋伐、扬威图势”三个单元构成。通过厚重华丽的青铜器,展示青铜器背后蕴含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体现虢国的崇文尚武、恪守礼制、国力强盛。
美玉灼灼
“美玉灼灼”展厅由“六器礼祭、天地四方”“君子踱步、玲作响”“事死如生、以玉殓葬”“理剐琢磨、琅琅玱”四个单元构成。通过瑰丽璀璨的玉器,展示玉器背后蕴含的宗法、礼仪、丧葬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体现虢国人的敬天法祖、注重品德、祈望永生等精神追求。
奇珍熠熠
“奇珍熠熠”展厅由“有虞合土、盆觞”“铜铁更章、人冶始昌”“家居善帮、琢骨出坊”“九机难纺、绩麻为裳”四个单元构成。通过陶、铁、骨角牙及纺织品等其他材质的器物,展示虢国精于制造、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特质。
车马辚辚
“车马辚辚”展厅原状展出虢国国君、国君夫人、虢国太子三座陪葬车马坑遗址。三座车马坑由南向北按照行军队列摆放,开创中国古代以军阵随葬的先河,也构成中国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直观展示出西周时期的陪葬习俗,以及虢国人去世后的地下世界。车马辚辚”展厅通过展示相连的三座车马坑遗址,表现虢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展厅周边墙上增加的车马文化图片展,阐释古代的车马文化。
一号车马陪葬坑位于中部,规模较大,在其西侧是国君墓葬。一号车马坑整体呈长方形,由北向南延伸,全长47.6米,东西最宽处4.16米,最窄处3.7米。北半部分是车马陪葬坑,南半部分是战马陪葬坑,共清理出13辆马车,64匹战马以及6只狗。二号国君夫人及三号虢国太子陪葬车马坑位于一号坑的东西两侧,陪葬车马的数量与入葬年代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下葬年代相符。
古墓秩秩
“古墓秩秩”展厅通过展示虢季墓群的四座墓葬及陪葬马坑,辅以出土文物图片表现虢国的丧葬习俗,体现虢国聚族而葬的埋葬制度和丧葬文化。
馆藏文物
截至2024年1月,虢国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为4355件/套(15114件/颗),其中珍贵文物1272件/套(3828件/颗),一般文物3083件/套(11286件/颗),涵盖铜、铁、玉、石、陶、竹、木、骨、贝、麻等十余种类,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大宗,玉器最为精美,铁器、麻织品尤为珍贵,是两周考古的重要代表及虢国历史的最好见证。
人龙纹玉璋
人龙纹玉璋,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出土于
三门峡市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时器身有四道裂纹,背面留有
朱砂和丝织物痕迹。通长33.3厘米、最宽14.9厘米、厚0.7厘米,
青玉。深豆青色,大部受沁呈黄褐色或黄白色。玉质细腻,微透明。整体近似铲形,上端为弧形双面刃,两侧较薄且有刃部,下端近柄部有一圆孔,短柄的一角被削成
斜边。正背面
纹样相同,上部饰人面纹,长发飘逸,发丝细密,横臣字目,眼角带勾,高鼻,云纹大耳;下部饰双龙纹,臣字眼,眼角带勾;刃部一周饰简易C形窃曲纹。此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的器形最大、最为厚重的单件玉器,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纹饰精细,线条流畅,是虢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龙首戈形青玉佩
龙首戈形青玉佩,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市
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长5.45厘米、最宽处5.1厘米、厚0.35厘米,青玉,有棕褐斑。玉质润泽细腻,半透明。正、背面
纹样相同。上端为龙首,臣字眼,眼角带勾,张口卷鼻,上唇微卷,长角贴脊。下端为一戈形,三角形锋,有刃,援有脊,锋刃与边刃较锐利。龙口部有一圆穿。
C形龙形玉佩
C形龙形玉佩,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中,出土时位于内棺盖板上。外径9.9厘米、身宽1.8厘米、厚0.6厘米,
和田青玉质地,局部受沁呈黄褐色,豆青色,玉质细腻,半透明。臣字目,眼角带勾,龙口微张,嘴部有一圆穿;尖状尾,身上有爪成勾形,身饰重环纹。该玉器正背两面所饰纹样皆相同,龙身一面还有红色丝织物痕迹。
凤形青玉佩
凤形玉佩,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棺内的殓衾之上。残高10.0厘米、最宽3.9厘米、厚0.4厘米。重30.8克青玉,冰青色,足部受沁呈黄白色,有黄褐斑。玉质细腻,半透明。尖喙微勾,头顶有凤冠,脖颈后的凤毛前端自然下垂,后端向上勾卷,挺胸收腹,翘尾,尾末端
分叉。
铜方彝
铜方彝酒器,出土于虢国贵族M2009号墓葬,四坡式屋顶形盖,盖顶有握手,握手顶端有钮,握手四道棱脊上各饰一虎形,器盖两侧各有一道龙形扉棱。腹壁垂直。四面、四角各有一扉棱。浅方
圈足,圈足的前后两边中各有一个横梯形豁口。盖中部饰一周波曲纹,腹壁四面中部有一扉棱,棱两边各饰一龙纹。盖缘、腹壁上部与圈足各饰一周S形无目窃曲纹。此器物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
“昶伯”匜
青铜水器,出土于虢国贵族M2011号墓葬,该器物直口,方唇,直腹,龙形,窄槽流,底近平,下有四扁足。口下饰变形蝉纹,腹饰瓦纹,鋬上饰重环纹,扁足饰兽形纹。底部铭文三行十六字:□伯作□宝,其万□□□□宝□享。此器物为盥洗器,用来盛装净水,使用的时候由侍者拿着匜浇水,尊者来洗手,下边放着盘,用来接洗过手的污水。
玉柄铜芯铁剑
玉柄铜芯铁剑,出土于
虢国墓地2001号墓(虢季墓),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剑茎最大直径1.8厘米,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剑柄是
和田青玉所铸,笔直圆润,像是竹节,有君子之风,剑柄中部是空的,插有铜芯连接剑身。
兽叔盨
兽叔,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6孟墓,通高20.1厘米、口部长23.4厘米、宽16.7厘米、腹深9.3厘米。整体呈椭长方圆形,盖面向上隆起,顶部有四个扁体扉棱支钮,使盖子反置也可平稳盛物。器身子口内敛,腹壁略外鼓,两侧有一对龙首耳,龙舌向下向内弯曲作半环形,底近平,
圈足的前后两边中部各有一个横梯形豁口。器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扉棱饰云纹,圈足饰垂鳞纹,器底有斜网格纹。器、盖对铭,自右向左竖款排列,共四行三十三字。通篇铭文的意思是:兽国的叔奂父为大女儿孟姞作器盨,用来盛放稻米、早稻、糯米、
高粱米作成的食物,招待嘉宾享用,有了粮食和土地,就可以健康长寿,子子孙孙永久宝藏使用此器。
开发与保护
开发立项
虢国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但建筑面积仅72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文物除少部分在展厅展出外,因没有足够的空间向游客展示,大部分都存放在文物库房里,且墓地北区保护范围东部墓地被住宅、厂房占压或破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
虢国墓地的完整性。2020年《虢国墓地文物保护规划》颁布,对虢国墓地遗址保护区范围进行明确规划,确定虢国博物馆二期项目位置选址。
2022年虢国博物馆申报虢国墓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规划范围31.67公顷,由博物馆区域、遗址公园区域及
工业遗产区域三部分组成。规划拟在博物馆区域建设二期博物馆与已建成的一期博物馆相补充,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运用生态建筑设计手法,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全方位综合展示遗址出土文物。
保护措施
2016年8月,虢国博物馆对虢仲墓(M2009)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保护修复。经过两年时间,完成虢国博物馆藏344件套青铜器修复保护项目,并通过
河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2017年,虢国博物馆对虢国墓地(M2009)出土麻织品进行保护修复,修复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开始,2021年9月20日结束,共修复麻织文物4组14件,包括麻织
短裤1件、麻织短褂及碎片11件、麻布1件和残麻绳2段。
2018年,虢国博物馆启动文物库房保存条件提升项目,项目分为文物库房基础装修和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配置两个子项目,提升工程自9月18日开始,对1200平方的新老库房进行基础装修,同时安装库房微环境调控智能恒温恒湿系统、配置库房无线
温湿度传感器及物联网中继装置、安装文物专用储存柜等,当年12月底竣工。2019年1月25日通过专家组验收。同年,博物馆又对展厅7个重点展柜加装微环境恒湿机,对文保中心地下库房增加无线甲醛浓度传感器和无线二氧化碳与温湿度一体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设备;为文物鉴赏室配备鉴赏桌椅、投影仪、电子放大镜等相关配套设施。
2020年,虢国博物馆对馆藏金属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修复工作自2020年6月20日开始,2021年10月通过省专家组中期验收,2021年12月20日修复工作结束,共修复金属类文物116件套442件。
2023年2月14日,虢国博物馆馆藏金属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麻织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河南省文物局结项验收。
2023年5月26日,在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绍兴博物馆承办的“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上,
虢国墓地虢仲墓(M2009)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虢国博物馆通过配备有效的温湿度调控、通风、空气净化等环境控制设备,结合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远程查看实时温湿度数据等,为文物保存环境提供高效、精准的保护。截至2023年5月,已完成10个项目670余件套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
学术科研
虢国博物馆还通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会、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文物保护水平。课题研究成果涵盖虢国墓地的发现和研究、虢国文化研究、虢史研究等。从2018年开始,博物馆每年参加“两省三地虢文化论坛”研讨会,先后编写出版《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一)》《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一)》《周风虢韵一一虢国历史文化陈列》等图书。
出版著作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虢国博物馆自2001年建成开放起,先后增设虢国雕塑苑展区,使观众实地领略古代青铜器、澄泥砚生产流程和工艺;开放模拟考古展区,观众可以手持探铲进行钻探,利用手铲进行发掘,使观众能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考古工作;并将展厅展出的文物和文物保护法等内容制作成展板,走进学校、社区、乡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展览。
2017年10月28日,各地郭氏宗亲代表齐聚虢国博物馆,参加世界郭氏宗亲祭祖大典。随后郭氏宗亲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虢国博物馆。
2019年8月21日,由
河南省教育厅牵头拍摄的《河南文物》(暂名)纪录片摄制组来到虢国博物馆拍摄取景,该纪录片的拍摄,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解读河南珍宝文物的前世今生。
2021年11月20日, 虢国博物馆在深圳南山博物馆举办题为“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虢国的历史文化”专题讲座,由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刘社刚担任主讲,开启“金玉·王侯——西周虢国贵族的生活”展览配套专题讲座第一讲。
2022年2月13日,虢国博物馆组织开展“函少年”虎年主题活动,以十二生肖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虢国文化中的虎元素,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校外文化课。
2023年8月13日,
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的媒体、专家和学者走进虢国博物馆,重点了解了人龙纹玉璋和麻制短裤的历史价值。8月14日,河南省新闻联播、河南省大河网等媒体对虢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龙纹玉璋”、中原最早的合裆裤“麻制短裤”进行了新闻报道。
2023年12月,虢国博物馆开展“虢文化进校园”活动,到
卢氏县汤河乡中心小学和
渑池县仰韶学校讲解《追寻组玉佩背后的周礼》。
文创产品
虢国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蓝本,推出“阳燧”复制品、文物考古系列
盲盒“战无不胜”“
美玉出尘”等文创产品。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26日,新京报记者接到爆料称,一件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的馆藏西周玉鹿,疑在去年出借给
南京博物院展览的过程中损坏。4月29日,
河南省文物局称玉鹿已确认在出借过程中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