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仪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郑守仪,女,1931年5月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海洋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4年在菲律宾东方大学获“商科教育”和“生物学教育”学士,后在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1956年7月回国,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第五至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第八至十一届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第六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郑守仪长期从事中原地区各海域现代有孔虫的分类及生态研究。2003年,郑守仪获得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2019年11月18日,郑守仪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
人物经历
1931年5月,郑守仪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祖籍广东中山市三乡(今三乡镇乌石村)   。
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教育系。后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学习。
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获“商科教育”和“教育生物学”双学士学位,后在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
19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3年,获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
主要成就
郑守仪教授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分类与生态学研究,47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1篇、专著2部;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
研究中国海的浮游有孔虫
二十世纪60年代,她与郑执中教授合作研究中国海的浮游有孔虫,填补了我国该研究领域的空白;70年代以来,她重点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在分类研究中,特别着重于观察虫体内部形态结构,使我国的现代有孔虫分类在高起点上后来居上,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迄今已详尽描记了1500余种,其中包括1新科、1新亚科、24新属、290新种,亲自绘制了8000余幅有孔虫形态图,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生态特征和多项有孔虫参数的分布规律,发表了《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和《动物志:胶结有孔虫》等计320万字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她建立的隔编织虫 Septotextularia新属,纠正了前人近百年的误识。
开创有孔虫模型研发项目
为了使有孔虫海洋原生动物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和旅游工艺品,她凭借对有孔虫形态了如指掌的优势,开创了国内外罕见的有孔虫模型研发项目,现已亲手制作了大量形态逼真的有孔虫属种放大模型(其模具已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年内即可批量生产投放国内外市场。
郑守仪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长期从事有孔虫的研究工作。担任副市长后,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仍从事紧张的研究工作。她身为海洋生物学家,整日孜孜不倦。地刻苦攻关,同时又非常热爱生活。她珍藏着五本厚厚的相册,内有一张张大小、色彩、背景各不相同的照片。仔细观看这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相片,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位女科学家
生活经历
爱国梦想
翻开相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郑守仪年幼时天真又带有稚气的照片,背景是热带风光。这是她在出生地的留影。1931年,郑守仪生于一位旅居菲律宾的华侨家庭。父亲祖籍广东中山市。她是家中六个孩子中唯一的一个女孩,排行第四,父母对她格外疼爱。但是,她却毫不娇弱,很有志气。
在中学毕业时,她看到一些菲律宾同学在纪念册上彼此赠言,互相勉励:“为祖国服务,不怕牺牲"时,内心也萌发了一个念头——有朝一日要回到祖国,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
中学毕业后,她考进了商业专科学校,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恰在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传到了马尼拉。郑守仪的父亲是位爱国华侨,听到这一喜讯,初以为梦,继而心潮澎湃,欣喜若狂。他一再对家人、朋友说,我们中原地区,这头沉睡百年的雄狮醒来了。他喜泪如涌,并乘兴挥毫赋诗一首,题为《醒狮》,诗日:“乍觉沉沉梦,昂首试吼声。伫看驱丑类,寰宇震威名。"诗中充分表达了海外赤子心向祖国的一腔衷情。这时,父亲、母亲想起,自己的女儿自小学的是英语,而对中文却不通,应该让孩子学汉语,不能忘祖国啊!于是,他们省吃俭用,拿出钱来让女儿在商业专科学校学习的同时,到华侨办的洪光学校学中文。这样一来,使郑守仪对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日新月异的新貌,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随着汉语知识的增长,她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断加深。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郑守仪在商业专科学校毕业时,被留校聘为教师。按当地学校的传统习惯,新教师第一次登上讲台,要做一番自我介绍。郑守仪也不例外,她向同学们自豪地说:“我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万万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招来了灾祸—--方竟将她辞退了。因为菲律宾当局有-一个规定,在政府机关和公立学校任职的人员,不得是外国人。然而,这个挫折并没有使郑守仪后悔说错了什么。她反而认为,不在菲律宾任职,就有更多的时间为回到祖国工作去创造条件。她想去上大学,可是家中又出不起学费。于是,她便半工半读,到北京东方大学深造。毕业时,她获得了学士。接着,她因为学业成绩优异,又被免试录取为菲律宾大学生物系研究生。郑守仪是一个性格多么坚强,敢于在逆境中不断奋进的女青年啊。校方高度赞扬这位女学生,认为她天资聪慧,敏而好学,预计她用不了两年便能取得硕士学位。郑守仪听到这些话,非常高兴。父母兄弟也都为她出众的才华而自豪。然而,郑守仪头脑冷静,谦虚谨慎,一边刻苦学知识、学本领,一边惦记着早日学成回国。她不断默默地在心头重复着一句话:“学位可贵,祖国的兴旺更宝贵!”
回祖国
为了实现“回祖国去服务"的迫切愿望,她决定放弃攻读硕士学位,瞒着父母兄弟,于1956年,悄悄买好机票,带着简单的行装,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她刚刚踏进祖国的南大门——广州市,便被矗立在火车站广场的巨幅宣传画——“把青春献给祖国,,吸引住了。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人们是那么热情、温暖、朝气勃勃,祖国是那么富有吸引力。她伫立在画前思绪难平:“祖国啊,我这个海外赤子,就是为了把青春奉献给您,才回到您身边来的。”这一天,正是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35周年诞辰。从此,这位25岁的姑娘,开始了新的生活。
60年代,合作完成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70年代以来,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已描记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代种类1/4。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作为环境参数,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了使微小的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科普教具,开创了有专利权的有孔虫属种宏观模型制作项目。
献身科研事业
在郑守仪厚厚的相册中,人们会看到另一幅引入注目的照片—一位俊秀的姑娘,英姿飒爽地挺立在激浪拍击着的海岸礁石上。这就是刚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即当时的海洋研究所)工作的郑守仪。这是她献身海洋科研事业的起点。
远在菲律宾的父母兄弟,曾因郑守仪的突然失踪而焦虑不安,当知道她已回到祖国并在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后,都破涕为笑、喜出望外,来信夸奖她的爱国行动,并热情鼓励她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信中说:“希望你以后专心从事你的研究工作,以贡献祖国,将来一有成就,我们更是快慰的……”
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教育学士。1955年就读于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1956年回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开创和发展了中原地区现代有孔虫研究。
研究浮游生物
郑守仪牢记亲人的嘱托,人民的期望,矢志献身艰巨,光荣的科学事业。她进所后,开始是从事浮游生物的研究。
1958年,国家科委组织大规模的海洋普查。郑守仪积极投身这一工作,任务是搞清我国各海区现代有孔虫的分类区系、生态分布等。她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里海疆。
有孔虫是一类带硬壳的单细胞动物,绝大多数是在海洋中生活的。它种类繁多、形态备异,目前已知的约有4万余种。它们个体很小,有的比针尖还小,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有孔虫对海洋环境,如海水的深度、温度和盐度等的反应比较敏锐。通过它,不仅可以研究海洋生态学,而且,由于有孔虫化石可以用来推断古沉积环境,鉴定地层年代,所以,研究它对于判明石油地质情况特别有价值。就说“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吧,过去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海底,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之一,就是在那里找到了有孔虫化石。
进行现代有孔虫的研究,当时在我国还属空白点。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是相当艰难的,然而它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她和同志们一起白手起家,先是查阅大量的外国文献资料,继而翻译、整理、分析,逐步逐步地掌握了研究的规律和方法。然后,她又与同志们一起,建起实验室,配置了实验设备,使研究工作走上了正轨。
有孔虫的研究工作相当艰苦、繁琐,要先将从海底挖取的泥块烘干,称重,冲洗,然后再烘干、加药物浓缩,而后放到显微镜下对有孔虫进行分析、分类、计数,还要通过磨片和解剖等方法,观察其内部结构。这一道道工序完成之后,再做文字描述,绘制各种形态图。就这样,郑守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出晚归,在实验室里忙碌,操作,坐在显微镜下观察,伏案撰写,绘制精细的生物图……
家庭幸福
在科学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使她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甚至连节假日也不间断,个人的婚事也无暇顾及。十年动乱中,她的实验室被封,研究工作被迫停顿,接着又被无辜地扣上“特务分子"的帽子,使她蒙受了莫大的屈辱。无休止的动乱,使这位学者烦恼、寂苦。还是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吧。她开始恋爱,结婚,建立了与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幸福家庭。她的爱人傅创先就是她最得力的助手。
1976年lO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郑守仪在政治上被平了反,心情格外舒畅。她想起远在异国的老母和其他亲人,这些年来天天为她捏着一把汗。她决心探望日夜思念的家人,把自己的满心欢喜也带给他们,洗净他们心上的忧愁。她带着活泼可爱的女儿,回到了阔别20年的慈母的身旁多年的骨肉分离,使年逾古稀的老母惊喜交集。老人拉着女儿、外孙女热泪纵横,听到女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政治上得到信任,又为女儿由衷地高兴。一家人团聚一起,备享天伦之乐。沉浸在幸福之中的人,总觉时间过得太快。郑守仪探亲不知不觉已经三个月。母亲还要她再住下去,恨不得把女儿永远留在身边。这时,国内也有人猜测,十年动乱中,郑守仪受到了无数次委屈,在国外完全可以得到待遇优厚的工作,怕未必回来了。然而,立志报效国家的郑守仪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志向。她安慰了母亲,毅然按期回国。当爱人到火车站迎接他们母女的时候,两人在回家的路上,话题很快转到了有孔虫的研究上。他们又并肩踏上新的征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国人民解放了思想,科学的春天到来了。郑守仪觉得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时间就是成果。"郑守仪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地工作,决心把十年动乱中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丰硕成果
论文和专著
长期的埋头苦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郑守仪先后发表了12篇共约八、九十万字学术价值很高的研究论文和专著,为我国石油等沉积矿藏的勘探、开发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由于她工作成绩优异,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8年,她光荣地参加了山东省科学大会。1979年,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身兼重任
1980年郑守仪出席青岛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青岛市副市长。此后,每逢星期六、在黄海之滨美丽的城市——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一位中年妇女在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她就是深孚众望的副市长——郑守仪。她双肩挑起了科研和行政两副重担。行政工作的事情越来越多,本来她设想每周只用一天时间来处理,可是事与愿违,来访的人应接不暇,实验室和窄狭的两间宿舍,也成了接待室、办公室。科研时间无形中被:挤占,精力也不得不分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特长和优势也不是多方面的。她经过反复思索,觉得自己还是要专心于科学研究,祖国更需要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于是,她郑重向组织提出辞去副市长的职务。1983年,她的报告得到了批准。后来,她于1986年6月又辞去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但是,人民群众对她的信任和爱戴,她怎么能辞得掉呢。至今,她仍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侨联副主席等职,兼顾着大量的社会活动。
科学研究
郑守仪肩负着各种重担,仍不停地向科学的高峰攀登。她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海等海区底栖有孔虫分类和生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她在日内瓦国际学术会议E所宣读的论文《东海胶结有孔虫的分布》受到各国同行的赞扬。目前,她正在撰写东、黄、渤海底栖有孔虫生态研究报告。她还有计划地带领几位助手编写《中国现代有孔虫目录》,这是一部紧密配合石油勘探与开发,紧密配合科研,生产的工具性资料汇编。可以预测。郑守仪的心血必将浇灌出更加艳丽的科技之花。
郑守仪在回国后的50年里,研究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直至部分南海诸岛的数千个监测站所采的有孔虫。有的有孔虫漂浮于海面上,有的则生活于黑暗的海底。迄今,她详尽鉴定了我国1500余种有孔虫,约占世界已知现生种类的近1/4,还绘制了近万幅有孔虫形态图,发现了1个新科、1个新亚科、25个新属、290个新种。她著有《东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中国动物志:胶结有孔虫卷》。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亲手制作有孔虫模型,赠送给各个学校。
2003年,郑守仪荣获有孔虫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奖——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这标志着我国的有孔虫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为了展示微观世界的美丽,郑院士亲手雕刻了200多个种类的有孔虫放大模型。这些模型,有的像贝壳、有的像蜂窝、有的像玉石、有的像陶瓷,还有的像各种动物……实在太漂亮神奇了!大自然赋予微观世界千姿百态的美,丝毫不比宏观世界逊色。
社会任职
第五至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第八至十一届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第六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山东省侨联副主席,青岛市副市长,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才培养
郑守仪于2016年10月受邀为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海洋班的同学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大海里的小巨人”的海洋讲座,她在讲座中叮嘱同学们要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抱着爱国精神搞科研,并时刻谨记钻研科学是为了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幸福这一目的。
所得荣誉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2003年获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并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先进个人、“巾帼科技发明者” ,山东省“齐鲁女杰”等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郑守仪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青年,敢于在逆境中持续奋进。她牢记亲人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立志献身于艰巨而光荣的科学事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评)
郑守仪是菲律宾归侨,对旅菲华侨和华人有着更为深厚的感情。她多次访问菲律宾,为了增进中菲友谊以及民间交流,为侨胞传递亲情而四处奔波,被菲华社会称为“中菲友好使者”。(中国科学报评)
参考资料
郑守仪.MAIGOO人物.2021-12-23
郑守仪:一见钟情有孔虫.中国科学院.2024-08-2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生活经历
爱国梦想
回祖国
献身科研事业
研究浮游生物
家庭幸福
丰硕成果
论文和专著
身兼重任
科学研究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所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