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里的阳光
嘴唇里的阳光
《嘴唇里的阳光》是由陈染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一本书籍。本书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黛二小姐与牙医孔森的爱情故事。
内容简介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世界文学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变异和发展。作为这种变异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狭隘走向阔大,独一无二的选择让位给多种多样的选择。现实主义依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但在现实主义之外,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探索和实验,从而造成了中国当代文苑的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多无化的艺术景观。尽管还有干扰甚至还有禁但作家的艺术创造力、文学整体的生产力,毕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
作者简介
陈染女,汉族,1962.04生于北京。她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的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分校中文系教师,作家出版社编辑。现居北京。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散文,以小说《世纪病》在文坛脱颖而出,被视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严肃文学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以后,代表作《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私人生活》等。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曾获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等。著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独语人》、《无处告别》、《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陈染文集》(6卷)等。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香港电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根据她的小说《与往事干杯》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陈染文集》一、二、三、四卷于96年8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品简析
《嘴唇里的阳光》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5期,是陈染作品中为数甚少的具有“飞翔”意义结局的作品之一,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黛二小姐与牙医孔森的爱情故事。带着智齿阻生痛苦的黛二小姐与孔森初次相逢在牙科诊室,便对这个“个子很高”、“敦实稳重”、“眼神专注而清澈”的沉默寡言的年轻医生充满了想像,然后,他们一起看爱情剧,在树阴里亲吻……最终黛二爱上了牙医,被治愈了心理恐惧症,她的潜在的欲望的能力被唤醒,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了双性和谐的梦想。
这是一篇精心设置的心理分析文本。篇名即表露了明显的性隐喻的色彩。黛二对针头的恐惧,对牙医的依恋,都体现了典型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式的症候。牙医拔掉了黛二坏死的智齿,也以温情的爱医治了她童年的创伤。对于黛二小姐来说,孔森医生的细致、体贴、善解人意则是孤独、脆弱的少女特别需要和能够接收的“父”的形象。一种父亲样的权威式或权威的替代,使孤傲的黛二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驯顺的合作者,坦然地接受那只“具有象征意义”的针头。这也许是陈染作品中最具心理分析和“疗救意义”的作品:恋父情结不仅治愈了童年时代的阴影,也是陈染对女性的一度确认,即对“成长为一个健康女人的渴望”(精神和肉体上的)。小说中的这些情节表现了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他们之间成了疗治与被疗治、救助与被救助的关系,男性成了女性渴求的宿地。然而,叙述者“我”仍固执地认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是否叫做爱情,五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对我当时的情感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我从来不知道爱情的准确含义。”这暗示着男性只能治好女性的肉体,却仍然无法进入女性的精神深处。
小说以“阳光”喻设性爱之美,温婉、含蓄地体现了一种自由、奔放、诗性的性爱观念。性的隐喻漫布文本,这种无所顾忌的话语策略,不仅抗拒了“阳光意象”的主流象征意义,也成为对弗氏理论这一经典男性话语的滑稽模仿。另外小说以女性生殖器为隐喻内核,个人化的语言与女性之躯经验互为表里,对于尚未建立自己独立体系的女性写作而言,其文本的实验意义无可置疑,表现出极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简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