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详细阐述了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由
张美芳教授撰写,她是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本书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涵盖了自古希腊罗马时代至当代的多个重要阶段。书中不仅介绍了每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及其主要观点,还探讨了这些理论如何影响了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发展。
古代时期包括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翻译活动和理论探索。这一时期的翻译家们开始尝试将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本进行转化,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其中,
亚里士多德和
柏拉图等哲学家的贡献尤为突出。
中世纪时期,随着
基督教传入
欧洲,宗教文献的翻译成为重要的工作。
奥古斯丁和
哲罗姆等
神学提出了许多有关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如忠实于原意的重要性以及译文应保持文学价值等。
文艺复兴时期见证了翻译理论的重大变革。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弗朗西斯科·巴尔贝里尼等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认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种艺术创作。
启蒙运动时期,以
伏尔泰为代表的
法国知识分子推动了翻译理论的新发展。他们主张翻译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原文,同时也要考虑到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现代时期,翻译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
尤金·奈达等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如功能对等论和动态对等论,这些理论对于今天的翻译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当代时期,翻译理论继续发展。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学者开始质疑传统的翻译观念,提出了多元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张美芳,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她在翻译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曾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出版过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