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蟾舌蛙(学名:Occidozyga martensi,别名:圆舌浮蛙),属于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浮蛙属的
两栖动物。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
于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云南省等地,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曼谷。成蛙常隐蔽在茂密的草丛中,白天叫声较少,黄昏时鸣声四起,音小而尖,如“唧、唧、唧”。雌蛙可产卵215~288粒。
圆蟾舌蛙体型小而肥圆,雄蛙体长19~22 mm,雌蛙体长23~28 mm。头小,头长宽几乎
相等,吻端钝圆,无吻棱;鼓膜轮廓较为清晰,无犁骨齿,舌窄长而后端圆。背面皮肤较粗糙,头体及四肢满布大小圆疣排列成行,在疣粒顶端呈白色
丘疹状突起;两眼后方有1横肤沟,褶明显;体腹面较光滑。
前肢粗壮,指短,指、趾末端圆;后肢粗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肩前方,股部浑圆而粗,第四趾蹼达第二关节下瘤,约2/3蹼,其余趾蹼均达趾端,内突长而大,呈刃状,无外跗褶。
体色变异颇大,背面多为浅
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散有深色斑点,有的个体背正中有一镶浅色边的深棕色宽脊纹;腹面白色,
雄性咽喉部呈浅棕色,雌蛙不明显;股后没有黑色线纹。雄蛙第一指有乳白色婚垫,具单咽下内声囊,腹侧有雄性线。卵径1.2 mm左右,乳黄色。
第35~37期
蝌蚪全长平均26 mm,头体长8 mm左右,尾长超过头体长的2倍;头体背面红灰色,尾灰褐色,
尾鳍上有浅黄色大斑;体尾细长,尾肌较发达,上尾鳍较下尾鳍略宽,末端钝尖。口小而圆,位于吻端部,呈圆领状,背面正中有一深缺刻,在缺刻处有一个圆乳突,领周围有一深沟;口部无唇乳突,无唇齿,有角质颌;第45期的
变态者。
圆蟾舌蛙常栖息于水坑或稻田附近,喜漂浮于水面,遇惊动时即迅速潜入水中。适应热带气候,在中国广西、云南和海南有分布;云南分布于滇南和滇西
热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