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学术著作是:《壮傣老泰诸族同源新证——从南平僚(渝州蛮)切入》、《傣族历史文化求是录》、《傣族叙事诗研究》、《傣族文学问珠录》、《开放的文学性格——傣族文学与古印度和东南亚文学姻缘初探》、《
布朗族文学简史》、《山花·恋曲·布朗女》、《
西双版纳雨林中的克木人》等。有的论著被外国学者译成
泰国文、英文等,其论著多次获奖。
生平事迹 王国祥先生,重庆綦江人,1955年考入
云南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学家全荃。1958年参加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赴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考察
傣族民间文学。自1958年始,在云南边疆及周边国家调查研究傣泰等民族,进而在中国西南和
中南半岛追踪考察、研究僚人。
王国祥先生关于傣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论著,多是根据田野作业、结合地方文献写成。傣族的分布特点是:各个支系分别聚居于各个大河流域。那么,就应当以地域为单位、以支系为单位,作各别研究,以求细化和深入;再将条块研究整合,作宏观论述。傣族史写作如此方能充实和深刻尚不多见。为此,作者逐一考察了
云南省六大河流的
傣族支系,写成单元性的文章,目的是为后来者提供“组合”建材,营造更加宏伟的宫殿。纵观20世纪兴起的傣学,较多是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两个地区的傣族,其他傣族地区很少论及甚或暂告阙如。研究成果颇丰,有的论著还被外国学者翻译成
泰国文、英文。论著多次获奖。
王国祥先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做学问的执着与创新。执着是学者的品格,创新乃学术之灵魂。首先,研究
文化人类学包括
民族学等,必须掌握各个民族语言文字才能进行实质性研究,否则是隔靴搔痒。国祥先生从大学时代至以后的几十年,不懈的寻师学艺,虚心求教,不仅自学了傣仂文、傣讷文、傣端文、傣绷文,而且自学了
巴利语、
泰语等。他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拓开了新的天地。例如他对
傣族叙事长诗《兰嘎西贺》、
泰国《拉玛坚》与
印度大史诗《
罗摩衍那》的比较研究后断言,《拉玛坚》与《兰嘎西贺》“不是姊妹,而是母女;《罗摩衍那》则是外婆。”此说在中外学术界石破天惊而云开雾散,得到较多学人赞同并常被引作论据。又如他对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与《大藏经》的研究后,写成《〈召树屯〉〈朗退罕〉渊源新证》发表,被有关专家称为“新的重要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国祥先生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他坚信科学研究是探寻真理,匡正谬误。国祥先生做学问的目标是“必前人所未就,而后世所必不可无。”(
顾炎武语)这不仅需要胆、识、才、学,更须执着。他近出版的学术著作《傣族历史文化求是录》,是他执着深挖傣学这口井的多年发表的论文筛选,涉及傣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稻、茶、干栏、水井、服饰、歌舞、文身、沙雕、傣戏、岩画、邮票、地名、佛教、社祭、医药、生育、巫术等。不仅
广博股份精深,而且在多方面具有创新的价值和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撰著《傣学史》、《西双版纳旅游》,整理
傣族文献《傣学书目》、《傣汉文化词汇》等。他还参与或组织了一些国内国际的傣学研讨会。其次,王国祥先生做学问的执着与创新,还表现在多种领域的开创和成就上。僚人问题,千年之谜,以至学术界断定“无从考究”。国祥先生从故乡的“蛮子洞”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
云南省到东南亚、南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艰辛探索,锲而不舍,历经半个世纪的考察和潜心钻研,最终寻觅到越()——僚——壮、傣、老、泰等的族属渊源关系的总体脉络,穷一生心血凝成专著《壮傣老泰诸族同源新证——从南平僚切入》。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公布发表后,国际学术界誉为“重大发现”。他也从中获得了学术研究的快乐。此外,国祥先生对布朗族的多年考察研究而出版的第一部《布朗族文学简史》、以及《白云生处人家——布朗族风土记》、《山花·恋曲·布朗女》(汉文、英文),第一个奠定了布朗学。他对克木古国的多年田野考察研究,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克木人专著《
西双版纳雨林中的克木人》。他还参与或负责创建了多处“民族文化生态村”,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生态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寻找最佳模式,为民族文化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而破解难题殚精竭虑。而这似乎属于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的责任感与境界了。主要成就 王国祥先生其主要学术著作是:《壮傣老泰诸族同源新证——从南平僚(渝州蛮)切入、《傣族历史文化求是录》、《傣族叙事诗研究》、《傣族文学问珠录》、《开放的文学性格——傣族文学与古印度和东南亚文学姻缘初探》、《
布朗族文学简史》、、《
西双版纳雨林中的克木人》等。有的论著被外国学者译成
泰国文、英文等,其论著多次获奖。国祥先生以许多“第一个”的研究,很多独到的“重要发现”,浩漫宏深的学术著述,成为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