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叛乱
清王朝定南王孔有德发动的一次叛乱
孔有德,明清之际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字瑞图(约1602-1652)。崇祯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四年(1631年)率军援辽,至吴桥县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区,自称都元帅。六年(1633年)与耿仲明渡海降后金,授都元帅。崇德元年(1636年)封恭顺王。后隶汉军正红旗。从清兵入关,进攻陕西大顺军,又下江南。顺治帝三年(1646年),授平南县大将军,下西南诸地。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驻桂林市。九年(1652年),李定国军破桂林,兵败自杀。
人物生平
孔有德铁岭市矿工出身,其父在铁岭领导反建州政权起义失败后流亡辽东各地,曾在广宁军任游击。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占领辽阳市后,同其兄孔有性及耿仲明,耿仲裕兄弟,经后金南四卫总兵官刘爱塔(刘兴祚)的暗中遣送,投奔东江毛文龙,与耿仲明,尚可喜被称为“山东三叛徒”。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战役以后,清政权在东北迅速崛起,到崇祯年间(1628—1644年),已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并伺机入关,山东半岛已成为明朝防御清军渡海南下的前线。孔有德是原明朝辽东总兵、左都督毛文龙的部下。自天启年间到崇祯初年,毛文龙部以辽东沿海金州、朝鲜皮岛一带为根据地,屡次袭击清的后方,给清军造成了威胁。然而这支部队军纪败坏,不听明朝政府指挥,冒领军饷,骚扰地方,引起明政府的忧虑。
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督师辽东,借机处死毛文龙,其旧部由副将陈继盛统辖,不久,参将刘兴治椵岛叛乱,杀陈继盛等十余人,总兵黄龙随即赴皮岛镇压。崇祯六年(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不服黄龙统辖,率部来投登莱巡抚孙元化。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城,祖大寿受困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省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县时,因遇大雨风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抢劫哗变。孔有德在登州发动吴桥兵变,自号都元帅,孙元化忠于朝廷不愿称王,孔有德放他逃离登州。
战役背景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战役以后,清政权在东北迅速崛起,到崇祯年间(1628—1644),已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并伺机入关,山东半岛已成为明朝防御清军渡海南下的前线。崇祯五年(1632年),发生在登莱沿海的孔有德叛乱及明朝平叛战争是明末山东省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明清对峙的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有德是原明朝辽东总兵、左都督毛文龙的部下。自天启年间(1621—1627)到崇祯初年,毛文龙部以辽东沿海金州、朝鲜皮岛一带为根据地,屡次袭击清的后方,给清军造成了威胁。然而这支部队军纪败坏,不听明朝政府指挥,冒领军饷(据工部徐尔一疏,东江实收,自二年至七年,共银一百五十万有奇,宁远县则每岁三百万银),骚扰地方,引起明政府的忧虑。崇祯元年(1628年),逆督袁崇焕视师辽东,为了搪塞“五年平辽”大话和后金私自议和,中建奴之诱矫诏加害对后金勇猛敢战的大将毛文龙,收编了该部。三个月后,由于失去毛文龙牵制,没有后顾之忧的后金直接打到北京市城下,这位骄横霸道矫诏加害毛文龙的逆督袁崇焕被大明司法机关审查八个月后正法。由于逆督袁崇焕矫诏加害毛文龙,大大伤害和刺激了毛部下感情,从此留下隐患。其部下分散驻扎在辽东半岛南部、山东省北部沿海及渤海湾长岛等岛屿上。由于没能得到明政府的信任,加上清政权的分化利诱,这支军队不时有小规模的叛乱和闹事,并最终酿成了孔有德之乱。
战役过程
崇祯四年十一月,孔有德奉命率军援辽东,至吴桥县(今属河北省),遇大雨雪,众无所得食,遂领3000士卒反明,连破山东陵县、临邑县商河县、青城、新城等城,进抵登州。明登州总兵张可大巡抚孙元化合兵与叛军战于城东。官军先胜后败,损兵折将甚多。五年正月,叛军在明登州守将耿仲明的配合下,攻占该城。登州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师与工匠,以及大批经过训练的炮兵,俱为叛军所获。后又连下黄县、平度市。并以伪降诱杀由天津市前来招抚的明将孙应龙及其所带3000士兵,获得大批舰船。八月,山东巡抚朱大典奉命督总兵官金国奇等率兵数万平叛。孔有德几战失利,闭城固守登州。官军筑长围,断粮道,使叛军陷于困境。孔有德、耿仲明等于十一月留千余人守登州水城掩护,暗率万人乘船出海。不久,明参将王之富等以坑道爆破攻克水城,尽歼留守叛军。孔有德于六年春至旅顺(今属辽宁省)。明守将黄龙出师拦击,迫其退至小平岛(今旅顺东70里)。叛军被困于该岛附近海域半月,因伤亡被俘及重投明军等因,减员数千。孔有德遣部将张文焕潜至盖州市(今盖县),请降后金。在后金军及朝鲜军的接应下,孔有德耿仲明领兵1.2万余人于镇江(今丹东附近)登陆。后金帝皇太极遣贝勒济尔哈朗将孔有德迎至沈阳市(今沈阳),任命其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战役背景
战役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