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二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在
淮南市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该师的前身是由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后,原红28军政委
高敬亭收集散剩人员在
大别山开展斗争而组建的队伍。由于环境所限,该队长期脱离了党的领导。1937年“
七七事变”后,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程启文四位同志赴大别山,和高敬亭接上了线,于1938年初将这支队伍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1941年2月,该队伍再次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该师在淮南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
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1938年3月,开赴
皖中地区抗日前线;9月,四支队会合了刘冲带领的东北抗日挺进团和张恺帆、冯文华带领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10月,开辟了
淮南抗日根据地,动员
高敬亭东进,组建了江北游击纵队。
四支队由徐海东任司令,戴季英任政委,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下有七、九、十四、三个团,活动在
定远县的
藕塘镇地区。
五支队由原四支队八团、
东北地区军人组成的挺进团和第三游击纵队组成。
罗炳辉任司令,郭述申任政委。下有八、十、十五、三个团,活动在半塔集一带。(陈庆先为八团政委)
另有江北游击总队,由孙仲德任司令,黄岩任政委。下有三个大队,活动在
无为市、
肥东县等地。
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二师(见照片: 1942年,陈毅代军长在
淮南市与第二、第四师部分干部合影。左起:张树才,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刘顺元,新四军淮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政治委员、方毅,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主任、张爱萍新四军苏北军区司令员,后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张云逸,新四军第二师师长、
陈沂,新四军代军长、宋文,新四军第二师五旅14团团长、
罗炳辉,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杨梅生,新四军淮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龙潜,新四军第二师锄奸部部长、周骏鸣,新四军第二师参谋长)。
一九四三年二月实行军地一元化,成立淮南区党委、淮南行政公署、
淮南军区。
一九四五年八月形势急剧转折,为迫使
日寇投降,接受日伪占领地,路东部队组成淮南独立旅。旅长
罗占云,政委李世炎,副旅长兼参谋长谭知耕,政治部主任
王敬群。
进击取得了重大胜利。在
中国国民党不断进犯下,党中央九月十九日决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山东省主力调赴
东北地区,
新四军主力调赴山东。二师师部和四旅、五旅于十月由
罗炳辉师长率领,北上鲁南,与四师九旅合编为第二纵队,司令员罗炳辉,副司令员韦国清,参谋长詹化雨。在
津浦铁路中段作战。年底,罗炳辉病逝。
主力北上后淮南地区重新组建。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周骏鸣任军区司令,肖望东任区党委书记兼政委,梁从学任副司令兼参谋长,余立金任政治部主任,朱云廉任副参谋长,胡弼亮任供给部长,
阮汉清任卫生部长。下辖:六旅、
独立旅和华中第三(路东)、第四(路西)两个军分区。
一九四六年一月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
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政委赵启民,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旅途邓逸凡。
六月全面内战爆发。七月,为反击
中国国民党对路东地区的进攻五旅回师淮南组成新二师,师长周骏鸣,政委肖望东,副师长成钧,副政委赵启民,副师长兼参谋长梁从学,副参谋长朱云谦,政治部主任余立金,下辖五旅、六旅、独立旅、特务营和路东、路西两个军分区共3万人。七月底奉华中军区电示,除留少数部队外,分别转到苏中、淮宝地区作战。
八年抗战,在
淮南市开创了拥有330万人口,3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建立了1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主力部队从3100人发展到4个旅11个团共35000人。
地方部队15000人,
地方武装200000人。调给七师1个
百将团,抽调了1个旅的各级干部到
东北地区工作。
在涌现大批英雄人物的同时也会出了很大的代价,共伤亡2万余人,其中先后牺牲和病故的县团以上干部就有
高敬亭、文明地、徐庚、桂蓬洲、田丰、
曾昭铭、刘树藩、王纪正、方和平、郑行郯、
林英坚、程式、
汪立斌、余海青、陈世新、王枫、吴师孟、浦风、汪心泰、王风岐、陈宗胜、李秉初、童汉章、陈之道、许言希、郑维发、朱茂绪、
徐康明、刘述叙、许午阳、何于庆、王福生、桂本奎、梁明伦、王胜凯、彭济五、周传学、黄保福等同志,他们用血汗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史章。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
淮河以南、长江以北、
津浦铁路(
天津市―
浦口区)两侧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支队改称第4、第5旅;江北游击纵队与
地方武装一部合编为第6旅,同时组建津浦路东、路西联防司令部。
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第2师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后谭震林),
罗炳辉任副师长(后任师长),周骏鸣任参谋长(后
韩振纪),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职,后萧望东)。全师共1.8万余人。3月,第2师在淮南津浦路西进行反“扫荡”作战,击退日伪军7000余人的进攻,恢复了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4月,第2师主力一部在津浦路东天长、
仪征市、
扬州市地区向日伪军发起攻击,在六合县金牛山战斗中,歼灭日伪军500余人。5月初,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扩编为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八分校,归第2师建制。5~6月,粉碎日伪军5000余人的“扫荡”,第5旅参加了巩固、发展皖东北根据地的斗争。10~11月,第2师攻克安徽省
明光市石坝等日伪军据点,并参加
泗阳县陈道口自卫反击作战,接着又在安徽省
定远县大桥地区击退
中国国民党顽军的进攻。1942年2月,第2师实行精兵简政,将主力9个团缩编为6个团(每旅辖2个团),同时缩编机关,充实连队,全师共1.2万余人。此后,由于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及国民党顽军的不断进攻,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淮南军民处境十分艰难。第2师为战胜严重困难,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开展大生产和整风运动,坚持和巩固淮南抗日阵地。11月,津浦路西军民在定远地区粉碎了日伪军2000余人的大“扫荡”,第5旅一度袭入淮阴城。1943年2月,第2师兼
淮南军区。津浦路东、路西联防司令部改为路东、路西军分区,分别由第5、第6旅兼。8月,第5旅一部在六合县东北桂子山战斗中,给日伪军以迎头痛击,粉碎了日伪军的抢粮企图。9月,第6旅第16团调归第7师建制,第6旅番号撤销,该旅第17团改为第15团,编入第5旅。路西军分区改由第5旅兼,路东军分区由第4旅兼。第2师经过反“蚕食”、反伪化斗争,发展到
扬州市以西甘泉地区,打通了与苏中第1师的联系,有效地保卫了淮南抗日阵地。1944年,第2师连续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相继攻克
来安县雷官集、六合县瓜埠镇、
凤阳县殷家涧等据点,袭入
盱眙县、定远县城,粉碎日伪军两度对津浦路西根据地的“扫荡”,并在六合县程驾桥附近设伏,歼灭日伪军200余人。11月,粉碎日伪军7000余人对路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扫荡”,又在定远西南占鸡岗(今站岗)反击
中国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中获胜。12月,以津浦路西
地方武装重组第6旅,并兼路西军分区。第5旅执行机动作战任务。1945年2月,歼灭进犯
高邮湖以西地区的日伪军800余人,挫败了其打通
淮河交通线的企图。4月,第2师与第3、第7师各一部进行自卫反击战,在
定远县以南黄庙等地区歼灭国民党顽军3900余人。8月中旬,第2师在人民群众支援下,向淮南津浦铁路沿线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先后收复定远、
盱眙县、
来安县、
明光市、
天长市、六合等县城及广大地区,并争取了伪军警卫第3师3000余人反正。8月19日,新四军军部决定将津浦路东地方武装组编为淮南独立旅,归第2师建制。9月,第2师第6旅、
独立旅留淮南,师部率第4、第5旅北调鲁南,后与第4师第9旅组成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新四军第2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日伪军2万余人。到全面反攻前,主力部队发展至3.3万余人,组建
地方武装1.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