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孟容
马孟容
马孟容(1892-1932),名毅,以字行。少年时由父祖启蒙,学习文史及书画。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他和弟弟马公愚考入温州府中学堂,1908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学习理科,深受教师陈佩忍、张宗祥、邵斐子等赏识。他们兄弟毕业后回到温州市,被温州府中学堂(后改名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和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温属甲种商业学校聘为教师,主要教美术,也偶兼数理。美术课在中学里不是主要课程,马孟容讲课却很认真,除课堂教学外,还常常带学生出外写生,画风景,画人物速写,有示范,有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深入观察,抓住对象特征。
天赋
马孟容少年时在图画方面已见天赋。8岁时曾为其祖父画像,虽尚稚拙,但神态之逼真深为家长们所惊异。其父自民国之初闲居在家,专以金石书画自娱,孟容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后来又拜著名画家汪如渊(香禅)为师,得其精华,当时就有出蓝之誉。但马孟容并不以此满足,深入生活,注重写生与观察自然,并尝试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特点融入国画。提倡宁雅毋俗,雅俗共赏的画风。为推动故乡的美术事业,他曾创建东瓯美术会。
路途
1926年,北伐军攻了浙江省,省防军司令部聘他为宣传部主任。后应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郑曼青之聘,任该校花鸟画教授。当时出版的《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作品第一辑》评他“用笔初师白阳、南田,近则合宋元而自出心匠,工整雅素,当推花鸟妙手。”书画界极有声望的曾熙(号农,张大千的舅父)曾说“近时花鸟,求其笔致高雅,当推孟容。”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则说:“吾国画有文人派与画院派之别,文人之作,大都气韵生动,寄托遥深,而放者为之,或流于疏脱。画院之作,大抵界画精细,描写逼真,而拘者为之,或失于板滞。孟容先生折衷两派,兼取其长,诚出色当行,诚有艺术价值之作也。”1929年春,当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和同年秋在上海举办的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会,都聘他为委员;次年的西湖博览会,聘他为艺术馆参事。1931年兼教上海市上海中学国画。凡当时画界同人发起的民间艺术组织,他都积极参加,作品曾被选送巴拿马共和国万国博览会、比利时博览会、法国美术展览会、日本东京绘画展览会。并编著出版《墨趣专述》、《马孟容花鸟画集》、《草虫鱼蟹谱》。
患病
马孟容自少患有癫痫症,体质素弱。数十年勤勉如一日,以致常患失眠,并因此诱发了严重的胃消化不良症,30来岁后还因虚弱屡发肌肉痉挛休克。可是他从来不注意调养,教学和创作一忙,就顾不上身体。1932年9月2日,终因阑尾炎并发症逝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年仅41岁。上海市画界和家乡亲友深为哀悼。《中华学艺社报》为其出追悼专号,蔡元培为遗像题词,不少友人纷纷撰文题诗,表示悼念之情。
名人
马孟容生平最为有幸的,还应该是著名散文家、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为他的画写过一篇《月朦 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散文。朱自清是他二十年代初期省立十中的同事,性格投合,相处融洽,对他的画艺很钦佩,曾向他索画。1924年1月,马孟容选择了朱自清所释好的幽静月夜和妩媚玲球的海棠花为画题,画了一幅画赠给他,并请他题诗未自清对这件“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的画非常喜爱,深有感触地对马孟容说:日间端详大作,越看越可爱,夜间只仔细领略画中情韵,因忆李隆基将美人喻花,而东坡咏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句,乃反其意而以花美人,始悟得大作之海棠于月色中开得如许妩媚,鸟儿不肯睡去,原来皆为画中另有一玉人在哪!他拿出文稿说,先生嘱为题诗,实不敢承命,今姑为小文相报。以文换画亦一风雅事,只是大作乃传神妙品,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我仅得其万一罢了。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是“五四”以来名作。文因画而作,画因文而传,相映生辉。同垂不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天赋
路途
患病
名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