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陛
石光陛
石光陛(1782-1835),字阶九,号海南省,晚年号连舫,宁远东乡人(今鲤溪镇人),汉族。七岁时失去父亲,对母亲极为孝顺。他在清嘉庆九年(1804)考入府学。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被推举为孝廉方正,但他未接受此职位。随后,朝廷按照惯例准备授予他知县职务,但他再次拒绝并选择隐居家中,专注于阅读和书法创作。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和心性等方面。为了推动家乡的教育发展,他在村南林石之间建立了一座公园式的学习场所——来鹤书巢。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如修建桥梁、改善交通、传播道德观念等。在社会动荡时期,他组织团练抵御瑶族义军,并因表现出色而获封六品军功。
人物经历
石光陛生于1782年,幼年丧父,对母亲极尽孝道。他在清嘉庆九年(1804)通过考试进入府学深造。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他被选为孝廉方正,但他并未出仕。尽管有机会担任知县,他还是选择了退隐,致力于学问和书法。他对各种学科都有深入的研究,不仅限于科举考试所需的八股文,还包括经济、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和心性等领域。为了促进家乡的文化教育,他在村南创建了来鹤书巢,这是一个带有水池和建筑群的公园式学习中心。他在书巢中亲自授课,教学态度严谨,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学习。由于感到自己的知识仍有不足之处,他曾前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进修,并将所学记录下来。他还购买了大量的古代书籍,积累了超过一万册的藏书,并将其保存在来鹤书巢中。
除了教育工作,石光陛还在家乡做了许多其他贡献。他为人亲和,公正无私,经常帮助解决邻里纠纷。在他的倡议下,村民们共同出资建立了石氏家塾,并在村南修建了镇龙、仙源两座石拱桥,其中仙源桥上还设有供行人休憩的长亭。面对村庄北部地势低洼导致的道路积水问题,他带领村民将道路改建至山坡上,显著改善了交通状况。他还汇编了包含20卷贤德言论的《仁寿编》,并广泛分发,旨在引导人们向善。
在社会动乱期间,石光陛组织团练抵抗瑶族义军。当新田瑶族首领赵文凤发动起义时,他登上乌鸦岭劝说参与者放弃战斗,许多人听从了他的建议。赵金龙在洋泉失败后,宁远县北境的起义瑶民开始返回家园,但遭到官兵追捕。石光陛尽力阻止这种滥杀行为,并筹集资金救助这些瑶民,提供了价值约2000两白银的物资援助。他的行动受到了湖广总督卢坤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了清廷颁发的六品军功,同时被赠予奉直大夫的称号。
主要作品
石光陛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著作包括《经史日钞》、《莲舫诗文》等,其中《游九嶷山诗》及其草书版本尤为知名。他的儿子石焕章后来出版了这首诗的草书版,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何绍基等人分别为其撰写序言。刘坤一称赞石光陛的诗歌能够生动描绘九嶷山的美景。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